优等生为何控制不住自己的怪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11:16
发表时间: 2008年04月09日 09时58分         评论/阅读(12/1012)
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622005075-1207706327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诊室走进一位14岁男生,小伙子个子高又长得帅,举止言谈彬彬有礼,十分讨人喜欢,只是觉得他眼神中透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
就诊原因是因为最近几个月来他老是不停地打嗝,他的到来及发出的怪声,引得周围诊室的大人孩子都好奇地跑过来看热闹。
为此他已经休学四个月了。
我了解到,小同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厉,说一不二,只要犯了错,除了是一顿暴打,从来没有给他任何申辩的权利。他的母亲是一个企业领导干部,无论在外还是家,都是一脸的严肃。她特别讲究各种礼节、规范,对孩子除了要求在学习上拔尖外,生活中对小同的坐相、站相、吃相、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调以及睡觉姿势等都有严格要求。由于小同懂礼貌、脾气好、守规矩,学习成绩优秀,小学阶段的小同,成为家属大院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样板,他是老师的得意学生,更是父母的骄傲。
前不久,他开始打嗝,尽管声音不雅,但胸前区的堵好像轻松了一些。难堪的是,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种怪声来,怎么努力都控制不住,妈妈曾带他到北京上海寻遍名医,中药西药吃了不少,因有人说是“鬼魂附体”的缘故,因此他连寺庙里求来的香灰都服过。后来有人建议看心理门诊,于是辗转来到我这里。
请他父母回避后,关上门我对小同说:“在伯伯这里,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吼想骂即使放声大哭都行”,他羞涩地笑了笑,仍然是正襟危坐。
于是,我跟他聊起了足球以及歌手,说到周杰伦时他眼睛一亮,原来他是个“杰迷”。周杰伦的歌他会唱的不少,但他更欣赏那些带有古典诗词风味的歌词,如东风破等。他说得眉飞色舞,我注意到,在20多分钟时间内他没打一声嗝。
交谈得知,小同上中学后,紧张的学习节奏使他感到有些吃力,成绩排名向后退了几位,由于晚上失眠导致迟到过一次,家长和老师如临大敌。他们担心继续滑下去,莫说名牌大学,连普通大学都可能没戏。于是,无论课堂上还是在课外,老师见到他就敲警钟,弄得他看到老师就犯怵。父母也加大了对他的管理力度,只许规规矩矩学习,不许干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连他最爱的MP3也由妈妈代为保管了。晚上和母亲见面除了问问学习情况外,几乎没有语言和情感的交流。青春期的小同有了许多烦恼和心事,他不敢对任何人说,感觉即使说了也是白说。
我明白了,一个永远向上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背负着他人强加在身上的重任,只能按父母和教师为他设置的目标努力,不得出现任何失误,否则就会失去父母的赏识和爱。小同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过于理智和严格,导致孩子在长期家庭环境的熏陶中,慢慢失去了自我,很少去照顾自己内心的感受,习惯了在他人赞美和景仰中生活,无法接受自己的任何不完美之处。
像小同这样情况在医学上称为抽动障碍,抽动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运动和发声抽动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但界限不清。如眨眼、斜颈、耸肩、扮鬼脸等属于简单的运动抽动;蹦、跳、打自己等属于复杂的运动抽动。清喉声、吼叫、吸鼻动作等属于简单的发声抽动;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秽语等属于复杂的发声抽动。各种形式的抽动均可在短时间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重,在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抽动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短暂性的抽动障碍多以心理因素为主,因此,治疗的重点首先是了解他的内心烦恼所在,解除或减轻造成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
这类孩子我曾碰到过几个,大多是重点中学的好学生,好孩子,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发病的原因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所处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功能单位,除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人们的心理需求如亲密感、归属感、尊重和理解等也可通过家庭生活而得到满足。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说,只要不违法和不妨碍他人,每个人都有追求愉快的权利。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仅仅只是满足孩子生理基本需求而忽视了心理和情感需要。体现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许多父母是以长辈身份和他们希望的模式管教孩子。从小到大,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里做各种“应该”做的事,说“应该”说的话,尽管他们满心委屈,有时甚至是愤怒,但无能为力。
一些“好孩子”“乖孩子”心灵枷锁更沉重,为了得到父母和周围所有人的好评,避免惩罚,不得不极力约束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求,扼杀了自我,因此他们内心深处多缺乏自信,只好用过分追求完美和确定来达到心理平衡,但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因此这些孩子的人生行囊比一般孩子往往要重很多。从某著名心理医院多年接诊的病例分析看,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多见于从小在过于严格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好孩子”“好学生”,所以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暴行,除了肉体外,还有更大部分是微妙的心理控制,这种控制会在不自觉中一代一代地承传下去。
对小同来说,成绩名次变化和一次迟到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家长和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过多的指责批评,使他背上了包袱,后悔和自责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无助的他只有用躯体语言的形式把自己的不满情绪表达出来,同时也为学习“滑坡”找了个合理的台阶可下。可以说,太多的“应该”表明他并非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实际是控制太多太过分的恶果。
记得我一位朋友的女儿,当年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高三最紧张的时刻,她最爱喊的一句话是:我烦死啦,我不想读书啦!善解人意的父母明白,这确实是孩子的心里话,但她只不过是发泄一下为自己减减压而已,他们对此一笑了之,任由女儿在房间里喊个痛快,第二天早上,宣泄减压后的孩子照常上学,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后来,孩子以670分的好成绩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那天我给小同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会与不完美和解,有些小事情上的马虎其实还很有趣。我建议小同尝试着犯些“小错”,如早上来不及可以不叠被子;作业太多可选择性的做一些,完全理解的甚至可以不做;心里烦时可找好朋友聊天;周末可与同学们去踢踢球;晚自习回来听听音乐还可在自己房间或卫生间唱歌或大喊大叫,甚至写日记痛骂最恨的人都可为之;累了可以东倒西歪,困了不妨合衣而卧,妈妈过分的要求,你可以随机应变。。。。。。小同笑了,他大概从来没做过这类作业,也许,这家庭作业对他来说,可能比课堂作业的难度要大得多。
我们聊得很愉快,观察发现,小同与我交谈的过程一切正常。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像条件反射似的,小同立马就发出了刺耳的打嗝声,他显得十分难为情。我告诉他,这都没关系,你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做。
说到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小同妈妈不理解:这不是在教我儿子学坏吗? 我建议她先按我的方法试试再说,她只好满脸狐疑地带儿子离去。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我和小同又学习了一些用松弛肌肉和调节呼吸的方法来自我控制或减轻抽动症状。
暑假期间小同到外地叔叔家去玩,大概有20多天没有发过病。期间她妈妈几次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对此我并不乐观。小同发病的根本问题其实还没解决,只有他父母在教育理念、期望值以及整个家庭情绪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小同的症状才有可能好转。果然,小同接到妈妈要接他回家的电话,第一反应就是打嗝。
后来小同妈强行为儿子终止治疗,听人说,她妈妈认为,只有神灵才能从根本上保佑孩子,孩子病情反复就是因为她的心不诚所致。于是她办了提前退休手续,带着儿子走上了艰难的求神拜佛之路。
这类病症的预防和治疗,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首先要调整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鼓励家庭成员间平等、真诚、直接的情感和语言交流。其次对孩子的症状不必过分关注,更不要批评指责,加重孩子心理负担。要创造条件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有机会说“不应该说”的话,把烦恼喊出来。
家长多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避免嘲笑、模仿、批评甚至是斥责孩子,这对孩子的康复十分重要。
一晃,时间过去两年多了,想必小同一定长成大小伙子了,不知他现在过得好不好,我一直都在惦记着他。
我空间的其他文章:
[心灵驿站]:假如股市欺骗了你(2008年04月01日 16时14分)
[个人日记]:不该凋谢女人花(2008年03月31日 13时18分)
[育儿心经]:离不开“毛毛熊”的小女孩(2008年03月28日 15时45分)
[心灵驿站]: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2008年03月25日 12时33分)
[育儿心经]:别剥夺我的感觉!(2008年03月21日 15时19分)
[心灵驿站]:出轨的心病寻踪(2008年03月17日 15时15分)
[育儿心经]:爱我,请轻轻松开您的手!(2008年03月14日 10时51分)
[育儿心经]:孩子为什么怕上学?(2008年03月11日 15时02分)
[心灵驿站]:婚姻裂痕就是这样产生的!(2008年03月08日 13时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