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华 李纬娜 王宁宁:华为接班人悬疑(《财经》 2010-1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41:11
 

华为接班人悬疑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10年第23期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07日  共有 0 条点评 字号: 创始人以些微股权行使绝对治权的局面仍可持续下去,但这一架构注定难以顺利传承,世界第二大电信设备公司的接班人问题仍在迷雾当中
《财经》记者 王奇华 李纬娜 王宁宁

  中国民营企业接班人问题永远是坊间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何况这家企业是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一场关于华为接班人的讨论在近日骤然兴起,而又突然终结,令外界猜测不止。

  任正非“哈哈一笑”

  10月27日,上海《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称,华为正在发生一场人事地震,为了让儿子任平顺利接班,华为总经理任正非逼走董事长孙亚芳,孙亚芳已经到了办理离职手续的阶段。

  早在之前的一个月中,关于任平接班、孙亚芳离职的消息便已在业内流传。上述报道一经刊发,迅速点燃了业界对华为关注的热情,各种报道和讨论迅速占据财经媒体版面。

  10月28日,针对各种猜测,华为公司发表回应称,“关于华为公司高层变动的消息,纯属凭空捏造的谣言,与事实完全不符。”

  11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发表致歉,称“所报道相关内容与事实不符”。真正的高潮来自于任正非,这位数年来似乎绝缘于媒体的企业领袖。11月3日,任正非在华为上海研究所与部门主管和员工交流时,对华为人事震荡一事发表回应,否认传闻中的孙亚芳离职一事,“大家哈哈一笑就过了”。

  各种媒体报道中,关于此次事件的缘起和发展大致雷同:任正非为安排任平接班费尽心思,将任平引进华为经营管理委员会(EMT),并让自己的女儿孟晚舟出任华为CFO。在华为的管理架构当中,EMT被认为是华为最为重要的经营部门。

  媒体报道当中,任正非引进任平进EMT的决定遭到孙亚芳代表的部分EMT成员抵制,由此招致了一场大的震荡,结局是反对者出局,而附和者得到擢升。据称任正非将会以30元每股的价格收购孙亚芳手中所持的华为股份,总计约有10亿元到14亿元之巨。

  11月3日,任正非在上海的回应中,再次强调了自己“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的用人方略,但是没有提及任平的使用和接班人的安排。

  《财经》记者从华为人力资源系统了解到,传闻中孙亚芳等高层在走离职手续并不存在,华为EMT成员共有九人,其中包括:任正非、孙亚芳、胡厚坤、徐直军、徐文伟、郭平、纪平、费敏、洪天峰,与此前也并无变化。

  华为公司工商材料也清楚显示,孙亚芳仍为华为的法人代表,自1999年法人代表由任正非变更为孙亚芳,一直至今。

  就此,关于华为接班人的讨论戛然而止。与柳传志、张瑞敏等企业教父的情形一样,任正非的接班人问题,会长期扑朔迷离下去。

  “华为公司有近7万员工持有虚拟的受限股,他们将集体地决定公司的命运。怎么会由一个人决定这个事怎么做呢?” 11月3日,任正非明确表示。问题是7万华为员工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决定华为的命运,华为又会以怎样的机制让7万员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命运?

  10月29日夜,一位被传将进入EMT的现任华为高层在电话中告诉其朋友,媒体报道之事并非全无踪影,但情节过于夸张。

  华为的治权与股权

  “如果袁世凯不发动复辟的话,可能现在大家都会纪念他,而不是孙中山。”一位华为前副总裁这样开玩笑说。过去20年,任正非在中国民营企业当中如泰山北斗,是备受业界尊崇的企业领袖,将其比之于百年前破坏民主的独夫,这不是一个合适的玩笑。

  但是,对于一手开创华为今日局面的任正非来说,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自己的确是面临一个选择,是否起用儿子任平接替自己的事业。

  “中国企业家大多数摆脱不了‘子承父业’的思想,可是以我对任正非的了解,我觉得他是可以摆脱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彭剑锋对《财经》记者表示,15年前,正是彭剑锋领导的一个小组帮助华为起草了有名的《华为基本法》。

  在上海研究所,任正非回应传闻时强调华为不会走家族化的道路。他明确表示:“我以前拥有很大股份的时候都不这么做,现在我只有不到1.5%的股份了,我还有能力这么做吗?还有愿望这么做吗?”

  一位熟悉任正非的人士分析认为,让任平接班存在极大技术难题:“如果给任平30%、50%的股权,接班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没有股权,你就得有绝对的能力。”

  当前,对于华为接班人选有各种猜测,但是有一点似乎较为一致,任平本人似乎没有继承其父亲的经营能力。此前,任平一直远离华为的核心业务部门,目前负责华为后勤公司的管理。

  自数年前开始,关于任正非着意培养任平接班的消息便在华为内外流传,股权的血缘传承容易,但是创始人的威信如何传承给后来者?

  任正非以不到1.5%的股权达到绝对的治权,靠的是其华为体系内一言九鼎的领袖权威,这一权威为创业者所独有,在过去数十年的创业过程当中历练而成,柳传志、张瑞敏莫不如是。但是,对于创业领袖的接班人而言,却万难具此气质。

  “人聚财散,财聚人散。”秉持这一原则,过去十多年之中,华为的股权已经变得极其分散。工商资料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华为100%股权,2010年,任正非个人持有华为投资控股的股份从2009年的1.42%下降为1.3%。

  有原华为人士分析认为,不要担心任正非的股权比较低,任正非大股东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华为的股权是虚拟限制性股权,有分红权、有增值和减持的权利,但没有真实股东的投票权,而绝大多数的有投票权的股份均掌握在核心的管理层手中。

  接近华为的资深投行人士认为,若要任平顺利接班,任正非必须要做的是完成股权的再造,将过于分散的华为股权集中到个人手中,单从财务手段而言并非不可能,借助PE等外部资本力量完全可以实现,但以华为今天的业绩,其代价肯定异常高昂。

  而华为股权分散情况不可逆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华为长期以来与员工分享利益的企业文化,借此文化,华为过去十年当中一路超越其他对手,而至今天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地位。如果任正非在外部PE的帮助之下从员工手中回购股份,也将伤及华为赖以快速成长的企业文化。

  坊间传闻之中,任正非过去数年让任平在多个部门之间历练,栽培之心甚殷,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华为过去两年时间当中,在美国市场开拓以及资本运作一直由任平负责。更有人将其二人与IBM沃森父子作比。舐犊之情虽同,但与沃森不同的是,华为公司股权分散的现状,华为长期以来治权与股权比例的差异,决定了任正非很难做出与老沃森相同的选择。

  彭剑锋对《财经》记者分析认为,“华为将来的接班人是谁,还是要看能否领导华为继续做下去,他真要想把公司传给儿子,当时就没有必要让股权。不稀释股权,股东的儿子当CEO就会顺理成章,现在他已经把股权放出去,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是能力导向。”

  在上研所对传闻作出回应时,任正非强调,华为已经确立了任人唯贤的路线,“现在我们越走越清晰,怎么还会倒回去搞任人唯亲?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模糊的接班人

  近20年来,华为发展成就巨大,无人怀疑任正非任人唯贤之诚意,但是当华为接班人渐渐成为难题的情况下,是否需要避亲举贤?

  任平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家族在华为的股份,可以作为大股东代表进入董事会,但若想进入EMT接管华为治权,则并非易事。

  《华为的世界》的作者吴建国对《财经》记者分析,任正非希望在财务上保留家族的控制地位,作为东方文化熏染下的企业家,这是非常正常的安排,没有任何丑陋的地方。

  任正非有足够的时间考察人选。“企业家是没有退休年龄的。”彭剑锋对《财经》记者强调,华人企业领袖中,王永庆、李嘉诚和邵逸夫以耄耋之年尚能统帅企业并不在少数,只要有一个好的团队,66岁的任正非完全不急于寻找接班人。

  8月,彭剑锋曾经与任正非有过一次会面,“身体状况很好,心态也很好,平和多了。”

  单以年龄而言,任正非确实无需过多考虑接班人问题。两年前,在联想集团巨亏之时,与他同龄的柳传志选择复出,并迅速带领联想集团恢复盈利。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柳传志虽谨慎小心,但也步步为营地先解决机制问题,通过引入泛海控股,进一步让联想控股管理层增持股份,已经在为交班于人做好准备。

  但是,任正非似乎并不急于在这一问题上寻找答案。

  在过去几年之中,华为内部的经营体系也发生变化,正在向集体决策的方向转变。2005年,华为取消了原有的常务副总裁职位和总裁办公会议,成立EMT,公司重大战略决策均由EMT决定。

  也正是在2005年,华为对业务部分进行了一次梳理,重组建立了七个部门,分别是销售、市场营销、研发和供应链、财务、策略和合作以及人力资源,各部门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

  但是,仅仅是组织结构上的调整并不能保证企业管理权的有效传承。

  吴建国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猜测华为谁来接班还为时尚早,也没有意义,他的判断是华为内部没有这个人。只有在创业团队退去之后,新人才可以涌现,不管是内部选举还是外部引进,任正非和孙亚芳从经营层退出已经是明显的事实。

  坊间的解读当中,孙亚芳也曾是任正非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过去多年,在华为内部,任正非处处维护树立孙亚芳的威信。但是,比任正非年轻10岁的孙亚芳很难成为最终的接班人选。有华为内部员工介绍,孙亚芳曾经是华为大学的校长。2009年,任正非认为“华为大学做得不好”而将其解散。而除此之外,孙亚芳似乎并没有负责更多的具体管理。

  最为关键的是,华为内外均将孙亚芳与任正非视为一体,二人多年合作过程中高度一致,孙亚芳接替任正非的方案没有完成实质意义上的交班。

  在李一男之后,华为内部似乎再无一个被公认看好的人物可以接班。外界分析当中,也有人提及“空降兵”接班的可能。分析人士认为,华为这几年国际化的过程,流程优化,制度变动,外部的空降兵更容易进来。

  空降兵进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充满神秘色彩的华为世界可以变得稍微透明一些,但是其劣势在于或将冲击到华为内部多年的企业文化。收购IBM之后,柳传志曾经启用两个职业经理人做CEO,但是最终仍回归于“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华为真正的接班人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考察和选择。

  未来仍“如攀珠峰”

  与柳传志一样,任正非同样壮心犹在,一位咨询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他曾经听闻任正非表述其未来发展的决心,直言要尽快超越爱立信。

  在上研所回应传闻之时,任正非提及华为前路之艰难,他比喻华为当前“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每一步“都要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

  2009年,华为超越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电信设备行业的第二名。但在诺基亚西门子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业务之后,华为想要在2010年保住这一位置,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2009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为220亿美元,爱立信为290亿美元,差距仍然巨大,但是以速度而言,华为近年并非没有希望。

  电信咨询机构BDA的数据,2009年全球排名前七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中,只有华为和中兴的年度同比增长率为正值,其余五家均由于全球经济危机而呈现负增长。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思科和摩托罗拉均为接近20%的负增长,排名第一的爱立信,增长率仅为负1%,而华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1%,增幅最快。

  华为在国内通信市场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真正考验其能力的还在国际市场,时下,华为已经在欧洲市场渐渐站稳脚跟,只有美国市场这一制高点尚未有实质性突破。《纽约时报》的报道称,近期华为有可能在美国无线运营商斯普林特(Sprint)30亿美元的设备招标中胜出,并为此聘请了专业的顾问机构。

  彭剑锋分析认为,随着华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华为的管理层也有必要补充一些更有国际化经验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士,“任正非对干部的要求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提高,近期华为国际化的任务面临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引入更为熟悉国际化市场、更具全球视野的团队,有跨文化交流和管理经验的团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561611&time=2010-11-07&cl=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