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经常账户管理为G20新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44:57

胡一帆:经常账户管理为G20新议题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0年11月08日 10:00    将注意力从外汇管理转向经常账户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新趋势

  G20峰会将于11月11日和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我们预计G20会议将不会产生任何具体措施,但预计各国领导人会对一些重要问题在战略层面上达成共识,诸如“货币战争无赢家”、“全球合作以防止经济二次探底“等等。上周末在韩国庆州举行的财政部部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是G20峰会前夕的“热身”会议,强调一些会在G20峰会讨论的关键议题。

  重新平衡国际不平衡

  重新平衡国际平衡是G20峰会最为重要的议题,很多国家也在向此方向努力: 比如中国通过各种计划支持国内需求;美国正试图削减贸易赤字;西方经济体的去杠杆化等等。尽管在减少不平衡问题的必要性上达成共识,不同国家都会从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考量解决不平衡问题的迫切性。

  为重新构建平衡,各国努力增加出口,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家不愿看到的货币战争。特别是全球经济自谷底反弹之后,对很多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增长缺乏明显经济驱动力的国家而言,竞争性汇率条件下的出口对持续的经济复苏已经越来越重要。结果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想贬值,从而导致潜在的全球货币战。货币战刚刚开始,并且可能会长期持续,直至一些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显示出清晰的长期上行趋势;或是一些长期存在的基本面担忧,比如债务问题再次爆发。在正式的G20峰会前夕举办的“热身”会议,各国已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货币战没有赢家。因此,重新平衡国际不平衡将需要一个全新的思路。

  将注意力从外汇管理转向经常账户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新趋势。美国财长盖特纳在给庆州会议的一封非正式信中提议把各国的经常账户(或外贸)赤字或盈余限制在其GDP的4%以内。大宗商品出口国家如俄罗斯以及海湾国家由于其对资源出口的高度依赖可以排除在外。然而要达到一个设定的经常账户占GDP的目标比例并不容易,因为收支账户的结构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发展程度、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采取的财政与货币措施等等。目前,有4个国家在4%的目标范围外,包括盈余的德国与中国,以及逆差的南非与土耳其。此次提议将有可能获得通过可能性较大,因为中国央行的副行长在最近的IMF年会上也表示中国会努力将其贸易盈余占GDP的百分比设定在4%的目标比例。目前,中国的贸易盈余占GDP比重为5%, 2009年为6%,峰值为2007年的10.6%。中国认为其外贸盈余的下降对重新平衡国际不平衡做出了贡献。

  在全球减少这些不均衡状况的意愿下,G20可能会建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共同资产计划(MAP)与G20国家间将对彼此的经济政策的核阅。但对G20国家是否会接受这些建议,我们持保留态度。共同资产计划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机制,各国也不一定要执行IMF的提议,但MAP有利于为减少国际不平衡性提供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方向。另外,五大货币国,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以及日元,已同意提供“溢出报告”机制,旨在分析国家政策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影响。因此,MAP以及溢出报告机制不是被强制执行机制,而是代表在全球层面上不以自己利益为目标的政治约束。

  确保全球经济持续复苏

  G20的目标将分为3个不同阶段,包括短期、中期以及长期。根据上一次的G20公报,由于这些问题跟国家的经济措施有关,因此G20国家在这方面都达成一致的共识,而且也希望G20的成员国在这方面能保持协调合作,因为缺乏协调性会导致不良的结果。

  短期目标。西方经济体依然脆弱,仍有为其提供支持的必要性。问题是主要国家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临近尾声,而且紧缩期即将开始。我们如何应对这种转变?G20会议将有可能会重点关注各国不同的问题:继续支持美国需求、规划欧洲的紧缩措施、新兴市场收紧政策以控制外国直接投资。鉴于各国正处于周期中的不同位置,拟定经济政策协调计划将有困难。G20峰会将就周期与政策的分歧讨论;

  中期目标。西方经济体将必须控制其公共财政。G20会议将讨论各种不同的紧缩计划,并提出一些国家在这些计划实施中领先(爱尔兰、西班牙、希腊、英国),而另一些国家滞后(美国、日本)。G20首尔峰会将有望确定在债务可持续性方面的好学生和坏学生。 短期和中期的目标会在匹兹堡与多伦多约定的“强劲、可持续以及平衡增长”的框架下讨论。 在国际机构包括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协助下,G20国家间将对彼此的经济政策进行核阅;

  长期目标。在这方面不存在问题,已经就减少全球不均衡的必要性和实现该目标的方式达成共识;刺激新兴国家的国内需求、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以及削减欧洲的公共赤字。这些关于第二部分议题的长期目标将会在G20首尔峰会讨论;

  强化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这方面的进展是最显而易见的。这些改革极为漫长以利于银行体系平稳过渡,从而迈向后危机时期的一个可持续性模型。在巴塞尔III的提议、FSB在新资本以及流动性标准的努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的结算与呈报、评级机构的重新定义,以及会计制度的一体化方面都得到很大的进展,而这些问题会在G20峰会上被强调。

  我们关注到全球银行机构正努力改革,而缺乏自我约束的却是各国政府和各国央行。鉴于银行在政府债券和流动性问题上的风险敞口,各银行机构未来可能会因政府机构现在的缺乏约束而被削弱;

  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对资金流动的征税。由于对改革需要以及规模的意见不一致,我们并不认为11月会就此问题达成协议。综合银行和投资银行模式之间的对立旨在限制风险最高的活动。而且,在黑池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G20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缺乏合作性。

  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现代化

  一个主要问题是在匹兹堡和多伦多会议约定之后,重新分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配额和投票权。其有可能会损害欧洲国家的利益,但使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受益。配额决定了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中的影响力,以及在危机时能够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的金额。在2006年,中国、墨西哥、韩国和土耳其的配额得以提升。在庆州举行的会议后,G20已经确定以及草拟需要投票通过的两项基本的IMF改革:G20峰会的目标是到2011年年底向新兴市场转移6%的投票权(而非之前提出的5%),其将会在2013年完成;配额将增加一倍以强化IMF的作用;除了对配额改革,还有需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执委会进行改革:现在24个成员国中有5个永久议席包括巴西、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中国应该取得议席, 其它19个席位也要修正, 以更好的代表新兴国家;为解决全球层面的流动性危机,有可能会构筑全球安全网络。这将避免新兴国家积累过多的准备金,并由此成为全球不均衡的一个因素。其也将重新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更为先发制人的方式转变的放贷政策的定义。

  我们也看到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国际清算银行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用资金的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层面的接受度和可信赖度的提高就是明证。但是,依然存在重要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现任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Strauss Kahn)的继任问题,而可能的候选人包括中国的朱明。会议将讨论G20取代G8的问题。由于安全的原因,G8应该继续存在,而G20在经济、政治问题方面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胡一帆为中信证劵首席宏观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