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方治疗冠心病86例疗效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3:32:51
1#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tT 发表于 2007-6-26 1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益心方治疗冠心病86例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的86例患者,在本院内科均已明确诊断冠心病,按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属气滞血瘀者25例,气虚血瘀者39例,气血两虚者2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5.4岁。
    1.2、观察方法
    患者在观察期间,停服所有治疗冠心病的中西医药物(包括降血脂药),连续服用益心方(西洋参10g、生黄芪30g、瓜蒌24g、红花10g、降香15g、檀香10g,、郁金15g、丹参30g、麦冬15g、柏子仁10g、生山楂15g、五味子10g)2~3周,观察服药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脂、心电图等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伴有高血压者,继续常规服降压药。凡伴有心衰及严重内脏疾病者不在观察之列。
    1.3观察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显效为主要症状与体征(胸痛或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消失,不用硝酸甘油等药;有效为主要症状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含服硝酸甘油量较前减少50%以上;无效为治疗前后基本无变化或加重。结果见表。
                 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

               

症状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胸痛或胸闷
79
41(51.90%)
32 (40.50%)
6 (7.60%)
心悸
67
30 (44.78%)
32 (47.76%)
5 (7.46%)
气短
73
34(46.58%)
37 (50.68%)
2 (2.74%)
乏力
59
30 (50.87%)
27 (45.76%)
2 (3.37%)

 


   
2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工人。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因劳累及恼怒突发心前区疼痛25min而就诊。患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汗出,精神不振。查心率82次/min,律齐,无杂音,血压160/90mmHg。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心痛。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脉,活心止痛。处方:丹参、川芎各25g,红花、桃仁、元胡、川楝子、枳壳、降香各15g,赤芍、益母草、郁金各10g,地龙12g,三七粉(冲服)4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给予吸氧,口服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静脉滴注极化液。从次日起心电图ST-T,没有进一步加重,症状逐渐减轻,服中药14天后,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已基本恢复正常,继续服汤药10天,病情稳定出院。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中医认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正虚邪侵。六淫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或年老体弱,脏气虚弱致心脏的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络、心经而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心悸”、“气短”等范畴。中医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即指脏气衰微,气血不足。“标实”指痰浊痹阻,血脉瘀滞。正如《内经》云:“手太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故发为本病。益心方即具有益气通脉、理气活血之作用,既扶正又祛邪。观察结果表明,本方对于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具有较好改善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血脂及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