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打假模式发生转变 终端打假正在成为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33:03
明年4月1日起,药店或将设置药品防伪查询机,消费者买药后“嘀”一下即可辨真假

  药品打假模式

  正悄然转变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陆志霖

  一年一度的石龙食品药品打假协作会议10月28日在东莞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石龙论坛第一次升格为国家级的会议,即与全国食品药品快速检测技术交流会同时召开。就在这场主题定为“智慧防假”的打假协作会议上,传出这么一条消息:作为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的配套平台的补充,明年4月1日起,药店或将设置药品防伪查询机,市民可根据药品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通过该仪器查询药品的详细信息,验明真伪。

  无法统计的经济损失

  到底每年产生的假药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

  据世卫组织公布,全球假药超过了药品总流通量的10%,年销量超过320亿美元,其中60%在发展中国家。若根据世卫组织提供比例类推,我国每年2000多亿元的药品流通中,就有200多亿元的假药在祸害全国百姓。

  这仅仅是推测的假药数量,从药企对打假的投入来看,资金同样是巨额的。打假工作往往是药企销售团队长期的一项任务,而假药最容易出现在药店终端市场,因此,为了打击假药,不少大型制药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打假队伍,一年的打假费用高达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级数。其中以跨国药企出手最为阔绰。如辉瑞制药,仅在“伟哥”的防伪技术上投入就达近300万美元;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近年曾在其4个品种的包装盒上,使用了一套全球首次使用的数码防伪技术,仅这项技术阿斯利康就投资了近800万元人民币,当中还没有包括材料和今后的产品安全数据系统的资金投入。

  石龙食品药品打假协作会,当年就是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辉瑞制药、拜耳医药、西安杨森、众生药业等知名制药企业发起创办,旨在“严厉打击假劣食品药品”。

  然而,以上也只是显性的资金投入,而损失更巨大的还是其造成的隐形伤害。使用假药,轻则会贻误治疗,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危及到生命安全。这些损失更是无法用数字计算。

  药品查询率少得可怜

  一方面是巨额的打假防伪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药企投入巨资使用的高科技防伪技术消费者却不领情。有专家指出,这是双刃剑,高科技的标签需要高科技的识别读码器才能辨真假,若不能及时提供给消费者免费方便的识别设备,查询率就低,打假的效果欠佳。

  2009年国内就有4家防伪公司联合曝光表示,目前所有防伪公司,包括他们自己在内,所采用的查询模式查询率低,无法从根本上打假。目前的电子监管和数码防伪,都是以电话、短信、网站查询的方式供消费者核验产品真伪,“对非法制售假药的防伪打假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是没有。”

  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免费方便独立的查询工具,打假防伪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效果。以目前查询率最高的烟酒为例,查询率也才1%。据防伪行内人士透露,药品的防伪查询率目前不及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药品查询率低是世界性难题。据称,在全世界常用的七八种防伪技术和查询方法中,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单凭现有的查询方式就能够形成真正有效打击假药的模式。

  在本次的石龙论坛上,记者看到新的亮点。如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就推出了药品快筛试剂盒和药品快筛检测箱。广东健康盾防伪有限公司在会议上,展示了利用5年时间、自主创新获两项国家专利的国内第一款“药品销售终端防伪查询机”。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仅仅是靠网站、手机短信、拨打电话这些方式,而没有查询模式的创新,将便利的终端查询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假药仍然有可能落到消费者手上。”

  终端打假模式正在成为现实

  “我们常规的标准检验方法已经过时了。”在论坛上,广东省药检所所长谢志洁坦言,以前去抽检的时候,一看包装比较差的,立即可以带回去检测,但是,现在造假却应用了信息、印刷、包装、工艺等高新技术,制假品种外表根本难以判断。

  因此,早在2008年10月31日开始,国家就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4种重点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并从2009年起逐步将已批准注册药品的生产、经营纳入电子监管。按照国家的规定,2011年4月1日起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都必须实施电子监管码制度,即药品在下线时必须赋一品一码的药品监管码,就相当于每盒药品都有了身份证。

  若将“药品销售终端防伪查询机”安装在药店和医院药房,消费者买药后在查询机上刷扫药品监管码,“嘀”一下即可免费查询药品的真伪,在终端由消费者参与直接拦截假药就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