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军人为修缮烈士陵园奔波50余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16:25
八旬老军人为修缮烈士陵园奔波50余年 老军人面对烈士墓行标准军礼

  9月23日11时,在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一位88岁退伍老军人举步维艰,却仍坚持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位于该村的青廉烈士陵园挪动。进入陵园,看到庄严肃穆的51座烈士墓,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随即甩掉手中拐杖,挺住晃动的身子,麻利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提起老人,要先说说陵园。灵寿县民政局副局长田兵山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白求恩和平医院一分院、四分院驻扎在青廉村。清风店战役、解放正定及解放石家庄等战斗中部分负伤的战士被送到青廉村抢救治疗,其中部分战士因医治无效壮烈牺牲,就地安葬在青廉村(如今烈士陵园所在地),占地2亩,每个坟头前都立着石碑,刻着烈士的名字。

  据了解,安葬在此的烈士有100多名,最大的不过30岁,最小的仅有16岁,新中国成立之后,部分烈士墓被移走,如今还有51座烈士墓。    

  据村中老人介绍,历经数十年风雨,如今部分烈士墓碑损坏、丢失,村民看在眼中痛在心里,每年清明、春节来临时,纷纷自发为烈士拔草、扫墓,有的人还拿来酒菜,敬英雄一杯。十几年以前,相关部门专门派人看守陵园。

  今年62岁的村民王庆和与烈士墓同“岁”,“村中有烈士墓,从小到大我引以为傲,最终受其影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有村民说,小时候不听话,父母便带他到烈士墓前接受教育,“我有了孩子,也时常带他们来,告诫他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此外,青廉村附近村子的学校,几乎每年清明时节都组织学生到此扫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与其他村民对烈士墓的感情相比,一位88岁的退伍老军人对烈士墓的感情可谓至真至深。老人名叫赵同义,青廉村人,年轻时入伍参加革命,1942年至1947年深入国民党内,做了五年地下工作者。但由于进行地下工作时是单线联系,1958年前后,老人被错打成反革命分子,遣送到青廉村进行改造,整日扫大街。

  自此,老人几乎每天在闲暇之余到烈士墓看看,安葬在这里的烈士曾与老人同在一个军团,被老人亲切地称为战友。1958年前后,老人见到战友们坟头上杂草丛生,不忍心,便向相关部门反映,却未能成功。1980年前后老人被平反,他第二次找到相关部门修缮烈士墓,遗憾的是仍无结果。

  2003年,老人82岁高龄,虽腿脚不便,却仍惦记着战友们,继续向相关部门反映,其间他还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介绍青廉村的历史功绩,以及曾出现的革命志士。

  今年8月,灵寿县民政局与南宅乡政府为迎接新中国60周年国庆,缅怀革命烈士,投入资金对烈士陵园进行全方面整修,至近日,陵园整修完毕开放。

  “整修完烈士陵园,我专程派车从灵寿县城把老人接来!”南宅乡乡书记程红旗说,老人终于了却了数十年的心愿。据了解,灵寿县民政局和南宅乡两个部门整修烈士陵墓,一是为英烈创造肃穆的环境;二是把烈士墓建成褒扬革命烈士,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教育的阵地。

  当天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村民都说赵同义虽然是一位高龄老人,却是热心肠。这么多年以来,老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每个季度国家给予七八百元钱的复员军人优抚金。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老人带头捐出500元钱,是村里捐钱最多的。南宅乡乡书记程红旗说,老人不但关心修烈士陵园的事儿,青廉村的历史和发展他也关注,时常写一手材料让乡里做宣传,“他想要家乡发展得更好!”

  赵同义的儿子赵亚欣今年56岁,他说平时老父亲爱看报纸,一直盯着国家大事,国家有好事他偷着笑,国家有灾难他连饭都不吃。从小到大,老人教导赵亚欣要省吃俭用,为国家节省资源。老人对孙子孙女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好好学习为国家效力。

  “父亲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曾亲眼看着心爱的战友为国家牺牲,他怀念战友们啊!”赵亚欣说,这正是父亲在数十年内执着地为烈士们争取整修墓地的初衷。      (据《燕赵晚报》)

八旬老军人为修缮烈士陵园奔波50余年 老军人面对烈士墓行标准军礼

  9月23日11时,在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一位88岁退伍老军人举步维艰,却仍坚持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位于该村的青廉烈士陵园挪动。进入陵园,看到庄严肃穆的51座烈士墓,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随即甩掉手中拐杖,挺住晃动的身子,麻利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提起老人,要先说说陵园。灵寿县民政局副局长田兵山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白求恩和平医院一分院、四分院驻扎在青廉村。清风店战役、解放正定及解放石家庄等战斗中部分负伤的战士被送到青廉村抢救治疗,其中部分战士因医治无效壮烈牺牲,就地安葬在青廉村(如今烈士陵园所在地),占地2亩,每个坟头前都立着石碑,刻着烈士的名字。

  据了解,安葬在此的烈士有100多名,最大的不过30岁,最小的仅有16岁,新中国成立之后,部分烈士墓被移走,如今还有51座烈士墓。    

  据村中老人介绍,历经数十年风雨,如今部分烈士墓碑损坏、丢失,村民看在眼中痛在心里,每年清明、春节来临时,纷纷自发为烈士拔草、扫墓,有的人还拿来酒菜,敬英雄一杯。十几年以前,相关部门专门派人看守陵园。

  今年62岁的村民王庆和与烈士墓同“岁”,“村中有烈士墓,从小到大我引以为傲,最终受其影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有村民说,小时候不听话,父母便带他到烈士墓前接受教育,“我有了孩子,也时常带他们来,告诫他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此外,青廉村附近村子的学校,几乎每年清明时节都组织学生到此扫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与其他村民对烈士墓的感情相比,一位88岁的退伍老军人对烈士墓的感情可谓至真至深。老人名叫赵同义,青廉村人,年轻时入伍参加革命,1942年至1947年深入国民党内,做了五年地下工作者。但由于进行地下工作时是单线联系,1958年前后,老人被错打成反革命分子,遣送到青廉村进行改造,整日扫大街。

  自此,老人几乎每天在闲暇之余到烈士墓看看,安葬在这里的烈士曾与老人同在一个军团,被老人亲切地称为战友。1958年前后,老人见到战友们坟头上杂草丛生,不忍心,便向相关部门反映,却未能成功。1980年前后老人被平反,他第二次找到相关部门修缮烈士墓,遗憾的是仍无结果。

  2003年,老人82岁高龄,虽腿脚不便,却仍惦记着战友们,继续向相关部门反映,其间他还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介绍青廉村的历史功绩,以及曾出现的革命志士。

  今年8月,灵寿县民政局与南宅乡政府为迎接新中国60周年国庆,缅怀革命烈士,投入资金对烈士陵园进行全方面整修,至近日,陵园整修完毕开放。

  “整修完烈士陵园,我专程派车从灵寿县城把老人接来!”南宅乡乡书记程红旗说,老人终于了却了数十年的心愿。据了解,灵寿县民政局和南宅乡两个部门整修烈士陵墓,一是为英烈创造肃穆的环境;二是把烈士墓建成褒扬革命烈士,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教育的阵地。

  当天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村民都说赵同义虽然是一位高龄老人,却是热心肠。这么多年以来,老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每个季度国家给予七八百元钱的复员军人优抚金。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老人带头捐出500元钱,是村里捐钱最多的。南宅乡乡书记程红旗说,老人不但关心修烈士陵园的事儿,青廉村的历史和发展他也关注,时常写一手材料让乡里做宣传,“他想要家乡发展得更好!”

  赵同义的儿子赵亚欣今年56岁,他说平时老父亲爱看报纸,一直盯着国家大事,国家有好事他偷着笑,国家有灾难他连饭都不吃。从小到大,老人教导赵亚欣要省吃俭用,为国家节省资源。老人对孙子孙女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好好学习为国家效力。

  “父亲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曾亲眼看着心爱的战友为国家牺牲,他怀念战友们啊!”赵亚欣说,这正是父亲在数十年内执着地为烈士们争取整修墓地的初衷。      (据《燕赵晚报》)

八旬老军人为修缮烈士陵园奔波50余年

 

 

老军人面对烈士墓行标准军礼

  9月23日11时,在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一位88岁退伍老军人举步维艰,却仍坚持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位于该村的青廉烈士陵园挪动。进入陵园,看到庄严肃穆的51座烈士墓,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随即甩掉手中拐杖,挺住晃动的身子,麻利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提起老人,要先说说陵园。灵寿县民政局副局长田兵山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白求恩和平医院一分院、四分院驻扎在青廉村。清风店战役、解放正定及解放石家庄等战斗中部分负伤的战士被送到青廉村抢救治疗,其中部分战士因医治无效壮烈牺牲,就地安葬在青廉村(如今烈士陵园所在地),占地2亩,每个坟头前都立着石碑,刻着烈士的名字。

  据了解,安葬在此的烈士有100多名,最大的不过30岁,最小的仅有16岁,新中国成立之后,部分烈士墓被移走,如今还有51座烈士墓。    

  据村中老人介绍,历经数十年风雨,如今部分烈士墓碑损坏、丢失,村民看在眼中痛在心里,每年清明、春节来临时,纷纷自发为烈士拔草、扫墓,有的人还拿来酒菜,敬英雄一杯。十几年以前,相关部门专门派人看守陵园。

  今年62岁的村民王庆和与烈士墓同“岁”,“村中有烈士墓,从小到大我引以为傲,最终受其影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有村民说,小时候不听话,父母便带他到烈士墓前接受教育,“我有了孩子,也时常带他们来,告诫他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此外,青廉村附近村子的学校,几乎每年清明时节都组织学生到此扫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与其他村民对烈士墓的感情相比,一位88岁的退伍老军人对烈士墓的感情可谓至真至深。老人名叫赵同义,青廉村人,年轻时入伍参加革命,1942年至1947年深入国民党内,做了五年地下工作者。但由于进行地下工作时是单线联系,1958年前后,老人被错打成反革命分子,遣送到青廉村进行改造,整日扫大街。

  自此,老人几乎每天在闲暇之余到烈士墓看看,安葬在这里的烈士曾与老人同在一个军团,被老人亲切地称为战友。1958年前后,老人见到战友们坟头上杂草丛生,不忍心,便向相关部门反映,却未能成功。1980年前后老人被平反,他第二次找到相关部门修缮烈士墓,遗憾的是仍无结果。

  2003年,老人82岁高龄,虽腿脚不便,却仍惦记着战友们,继续向相关部门反映,其间他还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介绍青廉村的历史功绩,以及曾出现的革命志士。

  今年8月,灵寿县民政局与南宅乡政府为迎接新中国60周年国庆,缅怀革命烈士,投入资金对烈士陵园进行全方面整修,至近日,陵园整修完毕开放。

  “整修完烈士陵园,我专程派车从灵寿县城把老人接来!”南宅乡乡书记程红旗说,老人终于了却了数十年的心愿。据了解,灵寿县民政局和南宅乡两个部门整修烈士陵墓,一是为英烈创造肃穆的环境;二是把烈士墓建成褒扬革命烈士,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教育的阵地。

  当天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村民都说赵同义虽然是一位高龄老人,却是热心肠。这么多年以来,老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每个季度国家给予七八百元钱的复员军人优抚金。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老人带头捐出500元钱,是村里捐钱最多的。南宅乡乡书记程红旗说,老人不但关心修烈士陵园的事儿,青廉村的历史和发展他也关注,时常写一手材料让乡里做宣传,“他想要家乡发展得更好!”

  赵同义的儿子赵亚欣今年56岁,他说平时老父亲爱看报纸,一直盯着国家大事,国家有好事他偷着笑,国家有灾难他连饭都不吃。从小到大,老人教导赵亚欣要省吃俭用,为国家节省资源。老人对孙子孙女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好好学习为国家效力。

  “父亲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曾亲眼看着心爱的战友为国家牺牲,他怀念战友们啊!”赵亚欣说,这正是父亲在数十年内执着地为烈士们争取整修墓地的初衷。      (据《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