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震阐释民主的新含义值得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44:36
李逊达:韩震阐释民主的新含义值得关注
金羊网 2007-06-08 10:34:37
',1)">
李逊达
5月7日《学习时报》上刊登了韩震撰写的《作为社会妥协机制的民主》文章,对民主的含义作了新的阐释,读了之后感到他对民主的理解既实在又深刻,对当前国人迫切渴望民主的思想,以及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后,使我国在实现民主的道路上,民主程度能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建立和谐社会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特此推荐,供大家共讨论、同享用也。
韩震认为理想的民主,无非是在现实民主的基础上看得更多或更远一点而已。因此。没有不依赖于历史条件的、永恒不变的理想民主形式,民主无非是社会成员之间为了达成利益妥协而安排的某种妥协程序,以便能够实现某种公共生活。
记得在“文化革命”年代里,为何“大民主”能一下得到当时一大部分群众的追逐,特别是大学生,这和长期以来实施压制民主是分不开的。所仅一旦得到最高指示的支持,那种思想释放是势不可挡的,但这种所谓发扬的“大民主”却是压制了和破坏了另一个真民主,并是采用暴力建立起来的。真所谓当时高唱的语录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就是用严酷的武斗,斗倒了和发动这场政治运动持不同观点的另一个“走资派”,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妥协可讲,而是用无情的阶级斗争。所以说“大民主”根本是无民主可言。这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教训。
不可否认,如果党内无民主,那么就别奢谈人民的民主,这点共识直到今天才被党内外极大多数人士所认同。真如韩震认为的那样:“人民不能思考,是人民中的一个个的个人在思考;人民没有行使权力,他们是借助某些个人在行使权力。如果一种权力由全体人民平等地行使,那么它就不成其为权力。”
所以笔者认为,人民只有通过真正意义上的选举人民代表,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享有民主权利的实现。如何改善人民代表的选举形式,真正让一部分群体利益的人民代表有真正的发言权,而不是让他们作为人大开会最舀表决时仅仅举举手而已。这是实现民主的直通道。
因此,韩震针对国情借用达尔的一段话作出了这样的阐释:“良好的目的彼此常常存在冲突,而资源又有限,因此,无论个人还是政府的政策决定,几乎总是需要权衡,需要对不同目的进行平衡。”这里的“权衡”或“平衡”就是妥协。韩震直捷了挡地指出,民主需要持不同意见的人们之间的妥协,形成某种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识”。共识不是全体一致,而是某种相互妥协的方案。如果认为民主就是达到人民思想的统一,那是非常危险的。这里的危险就是指走向专制,这与民主是格格不入的。
民主是可以通过对话形式来加强相互沟通,其实质还是完成妥协,实现民主。因而韩震明确指出:“现实的民主只能是某种妥协所形成的参与感”“民主制度应该使不同的利益阶层达成某种妥协,以便使各个方面都获得某种在场,至少应该获得在场的感觉。民主政治就是一种在场的政治”。“不同的阶层都需要自己的代表,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在场感。”
韩震同时又指出:“民主制度之所以为人们所追求,不是因为它可以消弭差异,实现完全的一致,而是因为它可以在平等对话的框架内实现差异之间的妥协,从而包容了差异。”“专制和极权都是强行实现同一,用单一标准强加于人,而民主就是在对话和妥协的框架下达到和而不同。能够容忍差异,并且使差异或个性存在的社会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绝对的一致,别无选择的生活,是最难以忍受的生活。”
记得“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回答别人向他提问,他所最渴望的生活是什么?他说,他最渴望的就是自由自在。这里的自由自在既是要自由地去思考他的学术又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地去追求他的理想;如果当年他能不被迫统一学习苏联农业科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一些学说,那么他就不可能误入歧途好几年,他的科学成果很可能还要提早好几年获得。可见没有民主所带来的恶果和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当前国家不少大动作都是在向妥协靠近,例如请万钢担任科技部长,不少地区都有不同党派人士担任要职的规定,这种主动妥协的姿态,表明一种明智的选择。按照韩震的阐释是“历史和人们的理性实践仍将表明,民主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仍然需要妥协。不能把妥协理解为民主功能的一个消极层面,妥协具有积极的意义”。
来源:金羊网
(编辑: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