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安置点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27:48
6月4日下午,北京南苑机场。一架由成都而来的军机着陆停稳,舷梯上走下了这样一支队伍:清一色的军队作训服,严格的军人稍息立正礼,疲倦但略显坚毅的神情。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厨——中国烹饪协会(下称“烹协”)派出的大厨抗震救援队。
烹协常务副会长、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秘书长杨柳博士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震灾发生后,烹协就立即组织援助灾区的一系列活动。她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四川灾区餐饮业,希望他们迅速采取措施,恢复生活和服务,同时防止当地餐饮物价攀高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灾区人民日常生活。”
震灾发生时正在阿联酋迪拜出席世界厨师联合会第33次大会的烹协会长苏秋成,立即向大会通报了灾情,会上来自80多个国家、地区的全体与会者向地震灾区捐款。5月25日,烹协还与中华慈善总会等14家单位在首都体育馆共同举办了赈灾义演,募得善款8亿元。截至6月3日,全国餐饮业为灾区捐款捐物总值已经超过20亿元。
灾区灾情牵动着餐饮人的心,他们都在思考,除了捐赠,他们能否利用专业技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各地名厨组成的灾区支援队
震后,空军后勤部军需部刘秀军部长赴前线专程检查空军部队的军需保障情况。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00多人的队伍,炊事班底是空军一个场站的炊事班,仅仅8个人,其他都是临时抽调过来帮厨的,帮厨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空降兵部队的伙食保障存在一定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饮食保障不到位,救灾就是一句空话。”
其实,刘部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烹协副会长。因为热爱中华餐饮文化,他是一名老烹协会员。
5月28日,在灾区前线,他专门致电烹协常务副会长杨柳:“前线救灾任务繁重,部队指战员体力精力都在透支,能否请大厨们到前线,为空降部队官兵们改善一下伙食?”杨柳副会长一口答应,她知道,餐饮人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天下午,烹协就决定:成立一个由15位大厨组成的支援队赶赴前线,这一决定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从刘部长来电到队伍敲定,仅仅用了四个小时。
组成支援队的厨师,除了来自北京本地的北京大学餐饮中心和北京大董烤鸭店外,还有天津集贤大酒店、河北天然居等外地企业。各单位都派来了精兵强将,有做面点的、有做冷菜的、有做热菜的、有做团膳的?烹协秘书长冯恩援亲自带队,天津集贤大酒店董事长、中国烹饪大师李连群亲自参加。各路名厨于5月29日一早搭乘空军专机飞往灾区。
为救灾将士送上美味大餐
“当时,大家仅仅从电视中了解灾区情况,但具体怎样还不是很清楚。要去多少天、要去哪里也不清楚。”这支队伍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大厨,北京大董烤鸭店的沈顺雁告诉记者。
据李连群大师介绍,第二天一早,他们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目的地什邡市洛水镇。在路上他们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到当地基本上什么调料都没有,这对习惯运用各种调料烹制美味的大厨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在沿途路边小店,他们把能见到的调料买了个够。
大厨们的到来,让前线救灾官兵们精神为之一振。尽管经历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颠簸,但面对官兵们充满血丝的眼睛,大厨们来不及休息,立即开始工作。
“香喷喷的红烧肉,1000多人,一共做了7大锅。”大厨们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这样的信息。“顾客”人数之多、调料之匮乏、条件之简陋、受到欢迎之热烈都让他们终身难忘。在一线辛劳救灾的部队将士们终于吃到了一顿“大餐”。
到灾区安置点服务
大厨们对灾区的贡献还不仅于此。
烹协的支援队在有限的时间里抓紧培训部队炊事人员。来自北大餐饮中心的喻春民师傅等具有丰富的大型综合团队供餐的经验,从蔬菜储存到厨具消毒,从刀工处理到加热方式,他们都手把手地交给了部队炊事人员,这样,当大厨们离开以后,还能保证官兵们吃到可口的食物。
继在绵竹汉望镇、什邡洛水镇为空降兵官兵服务后,烹协支援队又马上开始为当地受灾群众服务,曾深入都江堰和一个距汶川90公里处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展开工作。
6月1日,冯恩援秘书长率领部分大厨来到了都江堰。当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他看到都江堰小学废墟前伫立着很多位孩子家长,他们手捧着孩子生前照片,呼唤着孩子的名字,泪如雨下。冯恩援告诉记者:“这一幕我永生难忘。这也促使我们更要为受灾群众争分夺秒做好服务。”受灾群众对这些大厨的尽心工作也很感动,在他们准备撤离时,热情地提出:“合个影,把你们留在都江堰。”
支援队中成员李连群,出发赶往灾区前,他的集贤大酒家当时正要开业新店,奥运会服务工作也在紧张准备中,但听说支援灾区的消息,李连群立马放下一切,赶赴灾区。“四川大地震,各行各业都献爱心。作为从业23年的专业人员,我也想做出一份贡献。另外,前线艰苦,作为法人代表,我不能让员工去而自己留在家里。那样我会不安心,甚至会有负罪感。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李连群说。
保障饮食安全的五种措施和三大建议
目前,每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都有几千人甚至数万人,特别是天气越来越热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受灾群众的食品安全?
冯恩援秘书长告诉记者他们的五种做法:第一,沸进沸出,也就是蔬菜必须要经过沸水焯透;第二,要少加油多放盐。油多不利于消化吸收,易引起腹泻,而天气炎热出汗,需要补充盐分;第三,食物一定要全熟,不能像平日就餐还有冷盘之类的;第四,从工艺上,多用炖、焖、煮等烹调方式,保证菜品入味可口;第五,决不提供隔餐隔夜剩饭剩菜,当天菜就要当天全部吃完。
李连群大师也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安置点人口应该减少,目前数万人的规模应该降至2000人左右,这样便于食物处理和加工,提供更安全的饮食服务;第二,卫生检测部门要加大对捐赠食品的检测,抽样检查,因为食品是食物加工的源头,如果源头出了问题,那就给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第三,对参与餐饮制作过程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因为有的安置点在高峰期参与做菜做饭的志愿者达到300多人,对于他们身体健康状况不了解则不利于食品安全。
由于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或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所以李连群希望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呼吁,能引起相关部门对餐饮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冯恩援还对记者表示,餐饮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急预案措施目前在我国还是空白,应该立即列入工作日程。烹协将把这次抗震支援工作中收集到的有关应急餐食供应的一手材料和经验加快整理,开展应急预案措施的调查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