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39:09

编者从临床实用出发,系统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骨折分类方法和功能效果评定标准等,具体包括各种骨折分类系统及其评价研究,影响骨折分类结果一致性的原因,骨折分类系统的应用状况与展望,AO/OTA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上肢骨折分类、下肢骨折分类、躯干骨折分类、关节脱位分类、伴发于骨折的软组织分类、常见的解剖部位骨折脱位分类、骨折治疗结果评价、功能效果测评量表、整体健康评分量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下肢功能评定量表等。本书立意新颖,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一本实用的创伤骨科工具书,适合各级骨科医师和研究生等学习参考。 (免费下载部分内容)

张世民
男,2000年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11篇。主编《筋膜皮瓣与筋膜蒂组织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部专著,参编专著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兼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学术秘书,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受聘为美国《Microsurgery》(国际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实用手外科杂志》等多种国内外医学学术期刊编委。

前言

骨折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伤病。随着人们对骨折的发生机制、诊治原则和预后认识的不断进步和深化,在深入探讨骨折的发生发展,总结治疗骨折的成败经验教训时,需要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并从中找出发展规律,进行正确的干预。这就需要建立共同的分类与评定标准,以便进行比较、交流和讨论。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和学术组织,都建立和发表了自己的骨折分类系统及功能评定标准。几乎任何一个部位的骨折,目前都有多种分类和功能评定方法,有些部位,如膝关节功能评定,可多达十几种。在各种骨折分类和功能评定系统中,只有那些经历了时间和临床实践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反映预后的科学、简单、实用的方法,才能够被广大医师所接受和应用。
本书编者都是活跃在临床第一线的中青年骨科医师,是各种不同骨折分类和疗效评定系统的实际应用者。他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收集了在国际上至今仍在使用的骨折分类方法及功能效果评定标准,通过图片和表格的方式介绍给读者,是值得赞赏的。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在介绍各种信息的同时,编著还结合自身的经验,对不同的骨折分类和功能评定方法做出了适当论述;对于广大创伤学科、骨科的医师和学生,是一本实用方便的工具书。当然,分类与功能评定标准是会不断更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对各种骨折机制和治疗理念的变化,这些分类与功能评定方法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4月于上海

节选

第1章 概论
  分类(classification)是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逻辑方法之一。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就要进行比较(comparison),“有比较才有鉴别”。而要系统地总结和掌握已经识别的各种事物,就要进一步比较并分类。因此,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进行比较,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尺度或标准。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可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即找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然后,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组,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
第一节骨折分类的目的与发展历史
骨折治疗的所有临床实践,包括检查和治疗、研究和评价、教育和学习等,都必须以可靠的、经适当处理且表达清晰的信息数据为基础。随着收集到的信息量的增加,则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信息条理化,使数据易于储存、提取和利用。这就需要发展一种实用的骨折分类系统。
一、骨折分类的目的
骨折内固定学会(A0/ASIF)创始人Mtiller曾说过:“任何骨折分类方法,只有在能反映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方法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才有实际意义”。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一个优秀的骨折分类系统,应具有下列6个方面的功能。
(1)对骨折进行准确的命名。
(2)描述骨折特征,并由简到繁或由轻到重划分等级,以便于比较和交流。使用一个好的骨折分类系统对骨折进行描述,即使听者没有看到骨折的X线片,也能在大脑中呈现出骨折的“视觉影像”,增加骨科医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
(3)使大量繁杂的各种骨折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方便资料登记。分类所建立的资料存取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检索手段,从而为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4)指导治疗或干预方法的选择。骨折分类是一诊断性分类,许多分类法是基于指导治疗的目的(尤其是哪些类型需要手术治疗)而提出来的。因此,它要求比单纯的描述性分类具有更高的效力和完整性。
  ……
分类(classification)是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逻辑方法之一。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就要进行比较(comparison),“有比较才有鉴别”。而要系统地总结和掌握已经识别的各种事物,就要进一步比较并分类。因此,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进行比较,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尺度或标准。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可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即找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然后,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组,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
骨折治疗的所有临床实践,包括检查和治疗、研究和评价、教育和学习等,都必须以可靠的、经适当处理且表达清晰的信息数据为基础。随着收集到的信息量的增加,则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信息条理化,使数据易于储存、提取和利用。这就需要发展一种实用的骨折分类系统。
骨折内固定学会(AO/ASIF、)创始人Maller曾说过:“任何骨折分类方法,只有在能反映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方法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才有实际意义”。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一个优秀的骨折分类系统,应具有下列6个方面的功能。
(1)对骨折进行准确的命名。
(2)描述骨折特征,并由简到繁或由轻到重划分等级,以便于比较和交流。使用一个好的骨折分类系统对骨折进行描述,即使听者没有看到骨折的X线片,也能在大脑中呈现出骨折的“视觉影像”,增加骨科医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
(3)使大量繁杂的各种骨折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方便资料登记。分类所建立的资料存取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检索手段,从而为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4)指导治疗或干预方法的选择。骨折分类是一诊断性分类,许多分类法是基于指导治疗的目的(尤其是哪些类型需要手术治疗)而提出来的。因此,它要求比单纯的描述性分类具有更高的效力和完整性。
(5)帮助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治疗效果。一个骨折分类方法如果能帮助预测治疗效果,将有巨大的价值,因为它能使临床医师在骨折治疗开始时即告诉患者可预期的效果如何。



后记
2007年6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向我们约稿,拟出版一部骨科基础知识的普及性专著或手册,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为《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
选择这个题目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是我们科室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近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在俞光荣主任的带领下,长期坚持晨会读片(包括术前讨论和术后回顾)制度,术前讨论根据影像学资料(x线、CT及3D重建、MRI等),对骨折进行分型,然后根据骨折类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术后回顾时再对术中情况和手术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而新来骨科学习的研究生、进修生等,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却缺少一本通俗易懂的参考书。
第二,这是骨科学术交流的需要。“真理越辩越明”,学术讨论和争鸣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讨论争鸣必定要有共同的基础和语言,这个共同的基础就是使用统一的诊断分类标准和效果评定尺度;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的基础,则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理,讨论就会变成混乱的争吵。可想而知,这样的“讨论”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徒然浪费时间与精力。
第三,这是阅读学术论文和听懂学术报告的需要。由于杂志篇幅和报告时间的限制,作者和报告者往往不能具体地介绍所使用的骨折分类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往往是仅提到所使用标准的名称;如果读者对这些基本的名称和其所代表的内容不了解,则往往是“雾里看花,并不真切”,影响对论文和报告的深刻理解。
第四,这是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需要。因为只有采纳了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和评定标准,其他学者才能看懂你的研究,才能将你的治疗结果与他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采用的诊断和评定尺度不同,就会丧失了比较的基础。
第五,这是向国际医学杂志投稿的要求。我们都有向国外医学杂志投稿和发表论文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深深感到,只有遵循采用国际通用的诊断和功能评定标准,论文才有可能被采纳和发表。
最后,这也是开展高水平临床工作的需要。循证医学特别强调在治疗前后详细规范地采集临床数据,因为只有如此,这些数据在后期的分析使用中才是“有根之木”,才能为骨折治疗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提供可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