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对军旅金婚在深重温半世纪深情 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37:47
25对军旅金婚在深重温半世纪深情 http://www.gd.xinhuanet.com |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时间: 2010-11-07 10:40 | 图 》加入收藏夹';" onmouseout="status='';" onclick="window.external.AddFavorite(document.location.href,'25对军旅金婚在深重温半世纪深情 - 新华网广东频道')">收藏本文

 

 风华正茂的韩瑞庚和于霭民。    图片由韩瑞庚提供

    黄永棠、周秀南夫妇。

 

    年轻时的王子珍与曾亦兴。    图片由王子珍提供

    张祖艺、浑桂云及女儿张虹。

    刘孔学给老伴沈楚旋戴上金婚戒指。

 

    于维祥、白玉珍夫妇。

    轻轻一吻,牵手一生。

    除署名外,(李伟文摄)     

    编者的话:

    一支鲜花表白着50年爱意,一个拥抱述说着半世纪的情缘。昨天下午,由深圳市老龄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联合主办的军旅金婚庆典在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齐鸣的掌声,25对军旅金婚夫妇缓步上台,在全场的羡慕与赞贺中,共同见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不悔承诺。

    参加此次军旅金婚庆典的25对军旅伉俪,全都来自深圳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都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或建国初期结合到一起的革命伴侣。50年的相守,半世纪的守候,18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相伴相携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

    夫:韩瑞庚 妻:于霭民

    婚龄52年

    韩瑞庚和于霭民的生活一度很艰辛,相伴相携靠的是互爱和包容,特别是来深拓荒的日子,两人一同参与、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共同走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光荣岁月】

    1947年,19岁的韩瑞庚进入了当时的国立长春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东北独立第十师。此后5年,韩瑞庚打过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立过一等功。1953年,韩瑞庚重拾学业,通过调考进入哈尔滨军工学院,就读空军工程系机场建设专业。

    韩瑞庚从事的是机场修建及地下工程。1979年,他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撰写了《地下工程新奥法》。当时,在西安的生活已稳定,但韩瑞庚心里却还有未释放的激情。1985年,夫妻二人毅然来到深圳,投身特区建设。当时正值深圳要修建国际机场,缺少机场设计方面的技术力量,这让韩瑞庚有了用武之地。1985年到1992年,担任总工程师的韩瑞庚总领规划、设计、施工方案等工作。从机场的选址,到地基淤泥的换填,从企岗山、英管山的开挖,到跑道混凝土材质的选用,从机场客、货运码头的建设,到广深高速虎背山段路线的更改,这些无不倾注了韩瑞庚的热情与心血。

    【动人爱情】

    韩瑞庚、于霭民打小在长春便是邻居,后来两人断了联系。在哈军工读书时,韩瑞庚趁着回家省亲的机会,和于霭民重新牵上了线。

    于霭民在沈阳药学院学有机合成。因为彼此在不同的城市,两人一开始全凭书信来往。那段时间,韩瑞庚每周都会写信给于霭民。虽互有爱慕,但两人没有急于往更深的层次发展,反倒是于霭民母亲后来的一封信,促成了二人正式确立关系。那时,于霭民母亲不放心这个准女婿,主动向其组织写了一封信询问情况。后来,单位回复说韩瑞庚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这让准岳母喜上眉梢。一年之后,韩瑞庚和于霭民正式领证结婚。

    作为技术骨干工程师,韩瑞庚长年都要在外头跑工程,这也让于霭民的生活显得分外艰辛,家里家外事情也几乎全由她一人打理。为此,韩瑞庚内心难掩歉疚。“这一路走来,我为国家、为社会做了很多,可我亏欠她的却太多了。”

    退休后,韩瑞庚和于霭民一起学跳国标,学上网,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两人也时常结伴外出旅游,共同享受晚年的美好时光。

    【子女寄语】

    女儿韩丹逵:希望父母今后的人生能够始终开心快乐。

    

    舞会邂逅牵手一生的军旅伉俪

    夫:黄永棠 妻:周秀南

    婚龄:48年零9个月

    一袭喜庆的唐装,一脸灿烂的笑容,手挽着手互相对视,眼中柔情一片。这是记者昨日在金婚军旅庆典上见到黄永棠夫妇时的场景。这对同是军人出身、同甘共苦近五十载的金婚夫妇,从昔日舞会浪漫邂逅到今日携手共度夕阳,理解与包容是他们婚姻成功的秘密武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付平

    【光荣岁月】

    回忆往昔岁月,黄永棠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逃出地主窝,当上解放军,加入共产党。觅得贤惠妻,家有好儿女。”

    1949年5月,16岁的黄永棠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成了粤赣湘边纵队二团的一名战士。随后,他奉命调入广东省江防司令部。为了能参加万山群岛战役,年轻气盛的他主动申请,希望能学习海上信号通信技术。仅经过8天的速成培训,黄永棠被派往登陆运输队指挥艇任信号员,与另一位老信号员一起负责编队间的信号通信。

    1950年5月25日,黄永棠作为信号员先后三次投入战斗。万山群岛战役历时72天,最终取得胜利。战争结束后,黄永棠在海上继续工作了15年,直至南海舰队筹建。1965年,黄永棠供职南海舰队,直至1984年退休。退休后,黄永棠继续发挥余热,义务当起了军休所的党支部书记。

    【动人爱情】

    尽管时隔半个世纪,年近8旬的黄永棠依然清晰记得他与妻子周秀南的第一次相遇。

    1961年春天一场联谊舞会上,黄永棠邀请的舞伴就是周秀南。只是当时刚从护校毕业的周秀南根本不会跳舞。第一支舞曲就是耐心的黄永棠教她的。初次见面,周秀南的活泼可爱让黄永棠印象深刻。黄永棠的耐心诚恳,也让周秀南觉得对方不错。

    再次相遇竟是缘于黄永棠的一次住院经历。同年底,黄永棠因胃溃疡住进了医院。而所住的医院,正是周秀南工作的海军某医院。几天后,他们竟在医院礼堂看电影时再次相遇。医生护士们听说了他们的浪漫偶遇后,开起了这对年轻男女善意的玩笑。

    正是人们的玩笑话,提醒了原本对周秀南就颇有好感的黄永棠。于是,出院之后黄永棠有空就给周秀南写信,对于黄永棠的来信周秀南总是收信必复。长达两年的鸿雁传书,两人感情不断升温。1962年2月,他们结婚了。

    婚后生活尽管聚少离多,但幸福甜蜜,先后生下了3个儿女。如今,儿女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在近50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我们很少吵架,偶尔有的也是争执和讨论。互相欣赏、相互包容是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诀窍。”

    【子女寄语】

    侄女彭翠玉:家有二老,如有二宝。他们长达近50年幸福甜蜜的婚姻,是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学习的。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在和平年代更快乐地安度晚年。

    

    “无形战线”上的革命伉俪

    夫:王子珍 妻:曾亦兴

    婚龄56年

    相识60年,结婚56载,曾亦兴和王子珍用自己的经历,诉说着“无形战线”上一对革命伉俪的佳话。

    【光荣岁月】

    1946年6月底,13岁的曾亦兴跟随父亲曾生及东江纵队的同志们,离开了广东家乡,坐了5天5夜的兵舰,抵达山东解放区烟台,投入解放战争。1948年秋,还在干部子弟学校学习的曾亦兴被调往曲阜,参加“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第三期机要训练队”的学习。

    当时,华野正准备打淮海战役,急需一批无线电技术侦察人员。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学习后,曾亦兴被分配搞“破译”工作。

    【动人爱情】

    最初,两人是在一个单位,都喜欢打乒乓球,渐渐调到一个工作组,逐渐互相认识、了解。曾亦兴喜欢唱歌,热衷文艺,经常参与话剧表演,王子珍便是热心观众。曾亦兴去前线执行任务回来,王子珍也都适时出现,并主动帮她提东西。两人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于1954年底在南京结婚。

    在技侦战线上,曾亦兴和王子珍一直干到离退休,一干就是一辈子。生活中,王子珍处处礼让妻子,在他心目中,曾亦兴始终是当年那个把苹果在手里揉来揉去、不忍下口的小妹妹。

    2003年,王子珍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后来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7年多里,有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有儿女从国外寄来的药品,王子珍的身体情况一直比较稳定。

    【子女寄语】

    女儿王明娜:愿父母二人身体健康、万事平安。

  不离不弃54载恩恩爱爱到白头

    夫:张祖艺 妻:浑桂云

    婚龄:54年

    虽然时空分隔,却隔不断彼此的爱。张祖艺和浑桂云的婚姻诠释了什么叫真爱。  

    【光荣岁月】

    张祖艺现年83岁。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海军高级科研人员的张祖艺跟随部队来到哈尔滨,与苏联专家联手参与了哈军工的建设。1964年,张祖艺被派至辽宁葫芦岛海事实验基地,并被任命为基地研究所副所长。

    【动人爱情】

    坐在记者眼前的张祖艺精神矍铄,记者根本无法将其与一位身患癌症、经历过8次化疗、心脏搭了4个桥的老病号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奇迹正是要归功于与他携手一生的老伴——浑桂云。

    1955年,张祖艺在部队的一次文化社交活动上,与哈尔滨胸科医院的护士浑桂云一见钟情,次年两人举办了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但好景不长,“文革”期间,张祖艺受到冲击,被分配到辽宁葫芦岛的一个海事实验基地,这一去就是十多年,期间仅回过几次家。

    十多年中,浑桂云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大,并经常写信宽慰张祖艺。妻子乐观积极的态度如冬日里温暖的阳光,给张祖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长达十多年的时空间隔并未稀释夫妻间应有的热度,他们俩的婚姻经受了时空的考验反而变得更加坚实,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绵延了半个多世纪。

    【子女寄语】

    长女张虹:父母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让我明白了爱的真谛,希望他们在晚年能够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相濡以沫情不变心中有爱苦也甜

    夫:刘孔学 妻:沈楚旋

    婚龄:54年

    由于工作需要,虽然婚后常年分居,但刘孔学和沈楚旋却用信任让生活充满爱。

    【光荣岁月】

    刘孔学1928年出生于辽宁大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岁那年,他投身解放战争运动,跟随大部队行走了几天几夜,从大连到达丹东,经过集中训练,成为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的一名迫击炮炮手。

    解放战争时期,刘孔学一直战斗在最前线,曾经跟随部队经历过“安海战役”、“新开岭战役”、“梅河口战役”、“塔山阻击战”等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打过许多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

    【动人爱情】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刘孔学随部队南下至广东汕头,在当地开展防御工作。1955年,刘孔学经战友介绍,认识了汕头姑娘沈楚旋,虽然南北两地语言上的差异给双方在沟通上造成一定阻碍,而沈楚旋的华侨身份又可能会影响刘孔学的政治前途,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两颗年轻的心慢慢靠近。1956年,二人在部队的一间仓库内举办了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由于部队特殊的工作纪律,夫妻二人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能相聚一次。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几十年,在这期间,沈楚旋生育了4个孩子,但前3个孩子出生时,刘孔学都不在身边。

    结婚多年,沈楚旋任劳任怨,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扛在自己肩上:孩子生病,瘦弱的沈楚旋肩背、怀抱、手拉着几个孩子,在夜里步行半个多小时赶到医院;每天天不亮,沈楚旋就去井里挑水,为孩子们准备一天的饭菜,然后赶到部队食堂上班,晚上在把孩子们哄睡后,她又要做家务,每天都要忙到半夜12点才能入睡。

    “结婚这些年,她为我和这个家吃了很多苦,让我很感动。”刘孔学告诉记者。

    【子女寄语】

    大儿子刘广宁:爸爸妈妈在风风雨雨中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希望耄耋之年的他们能够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与儿孙一起在深共度幸福晚年。     

  爱的守护成就幸福金婚

    夫:于维祥 妻:白玉珍

    婚龄:54年

    “对不起,谢谢你”,这是80岁的于维祥总结54载婚姻生活最凝练的表达。

    【光荣岁月】

    18岁入伍、20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于维祥最珍贵的人生记忆。

    长达近3年的抗美援朝,于维祥和他的战友们在炮火纷飞中经历了最残酷的生离死别。于维祥说,在炮火洗礼中活下来的人,更容易对生活满足,也更懂得珍惜生活。

    回国后,于维祥奉命到广东番禺某师炮团工作。部队环境的磨砺,于维祥成长为从事军队管理的军官。思维缜密、待事严谨的他将全部身心投入工作。

    【动人爱情】

    80岁的于维祥身形挺拔,保持着军人独特的气质。谈起自己的婚姻生活,他最想表达的就是“对不起,谢谢你。”

    在长达54年的婚姻生活中,于维祥觉得对妻子亏欠很多。印象最深的,是身怀六甲的妻子生病独自求医的那次。

    1962年3月,于维祥奉命前往福建备战,怀有身孕的妻子白玉珍留守广东罗浮山。结果,妻子因肿瘤病痛折磨,不得不挺着大肚子走上七八里山路到增城火车站坐长途车前往广州看病。为了不让于维祥分心,妻子连开刀住院的事都没告诉他。白玉珍动完手术呆了不到一周就出了院,因为急着赶回家照顾在家的大女儿。像这样的事发生了不止一次,而每次于维祥都因工作原因无法回家,或回家后只是匆匆呆上几天就走。

    【子女寄语】

    女儿于杰: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快乐生活。(记者 黄付平 杨明铭 赵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