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国姓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09:22

最古老的中国姓氏

标签: 姓氏  2009-02-10 15:09


最古老的中国姓氏

人类姓氏的形成 , 有着漫长发展的过程。五大文明古国中, 除中国外 , 希腊、埃及、巴比伦和印度 , 在上古时期 ,他们只有

自己的名字,并无世代相传的姓氏。直到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人有了 “真名”——本人名 + 氏族名 + 家族名。到了罗马帝国时期 ( 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 5 世 纪 ), 罗马人才有了固定的、世代相传的家庭姓氏 , 统一采用 “本人名 + 家庭名”的进步格式。

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以后 , 欧洲人又陷入了有名无姓的漫长时期。直到公元 9 世纪 , 意大利各城邦才逐渐使用起了姓氏。 11 世纪的英国贵族的历史中 , 开始有了姓氏的记载 , 到了16 世纪 , 英格兰才普遍使用起了姓氏;法国人在 15 世纪有了固定的姓氏;德国人的姓氏形成于 16 世纪;古老的文明古国印度使用姓氏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才开始的;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 , 于 1870 年和 1875 年两次由政府颁布法令 , 所有的日本人 , 必须要有姓氏;还有许多国家人民的姓氏 , 是 20 世纪才明确固定下来的 , 时间不过几十年。

唯独中国有着最为古老的姓氏传统。甲骨文中带有“女”字旁的姓氏 , 是母系社会时期出现的 , 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史籍记载我国主要姓氏形成于商、周时期 , 距今也有三千年以上了。姓氏文化的出现 , 也有悠久的历史 , 和《三字经》一样 , 也是三字一句 , 记载我国上古时期姓氏的《急就篇》, 是西汉时期的著作 , 距今已有两千年;脍炙人口、 载有 504 个姓氏的《百家姓》, 是北宋时的名著 , 距今也 1000 年以上了。这样久远的姓氏历史和丰富的姓氏文化 , 是任何民族无法比拟的。

姓氏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固定绵延的中国姓氏 , 是保证 5000 年文明古 国和优秀的中华文化久盛不衰的重要支柱之一。 1994 年 3 月 7 日 ,《报刊文摘》发表了一篇短文:《现存母系氏族村落——落水村》, 说的是在举世闻名的西昌发射中心不远处的盐源县塘沽湖边 , 有一个叫落水村的村寨 , 那里沿袭着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落水村的人实行“阿夏走婚”, 男不娶、女不嫁 , 白天成年男女各自在母亲家劳动 , 晚上外出 “走婚”, 儿女只知生母 , 不知生父。但却有一个严格的规定:五代以内 , 近亲绝不许“ 走婚 ”。好一个“五代以内近亲绝不许‘走婚’”! 先进的遗传学理论在如此后滞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严格遵守着。我国民间 , 素有“同姓不婚”的传统 , 当然 , 现代社会 , 由于人口的急骤增加和大量流动 , 此一传统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 但在深山老林、交通闭塞、人口稀少、与外界几近隔绝地区 , 此一律条 , 一代又一代 , 代代恪守不渝。
上古时期 ,“同姓不婚”,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早在周代的历史文献中,人们一再强调:女子重族姓 , 同姓不可婚 , 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男女同姓 , 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同姓不婚 , 恶不殖也。” 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姓名篇》:“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重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 , 使生相爱、死相爱、同姓不得相娶者 , 皆为重人伦也。”人伦是我国最高的传统道德守则之一 , 谁敢不予遵循。

如果没有古老的姓氏 , 就不可能出现先进的 “同姓不婚” 的道德规范;如果没有 如此严格的道德规范 , 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长久的健康的身体素质;如果没有 3000 年的健康人种素质 , 也就不可能有 3000 年的优秀民族文化。当然 , 古老姓氏所派生出来的好处 , 还有许多许多 , 如文化的继承发展、民族的团结互助等等 , 这些属于姓氏学研究的课题 , 这里只说说李姓一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李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 李姓出自赢姓 ,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 ( 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 ), 以官命族为理 , 殷商末年有理征 , 改为同音的李氏。又如春秋时哲学家老子 , 因祖辈为理官 , 遂以理 ( 李 ) 为氏 , 称李耳。这个记述 , 和我国大多数姓氏的源渊相一致 , 时间上下也相差无几。可是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 李姓竟占到全国人口的 8.8%, 成了全国第一大姓 , 加上台、港、澳的李姓同胞和海外的李姓侨胞 , 总数超过了一个亿。在有成千个姓氏的国度里 , 一个姓氏的人口 , 竟然占有总人口的近十二分之一 , 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

姓氏的发展过程 , 分分合合 , 变化不定。譬如姬姓 , 周武王消灭商纣 , 周公旦东征 , 他们消灭了几百个小邦 , 便实行大分 封 , 史称“分封建国”, 他们把姬姓发展变化成了一百多个姓氏 , 姬姓成了小姓 , 其他一百多个姓氏 , 也不可能成为大姓。但是 , 有的姓氏 , 却逐渐壮大了起来。据史料记载 , 南北朝时 , 属于所谓“郡姓”的大姓 , 在北方有崔、卢、王、李、郑、韦、裴、柳、薛、杨、杜等 , 就是说 1700 年前 , 李姓已经是北方的大姓之一了。

李姓的大发展 , 唐朝是关键。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 唐朝开国初年 , 把有功元勋诸将徐、邴、杜、胡、弘、郭、麻、鲜于、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等共 16 姓的姓氏 , 均赐国姓李姓;由于李姓是国姓 , 许多家族又把自己的姓氏改为李姓。这就使李姓人丁极大地扩大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各个民族相互学习、相互融洽 , 在姓氏方面 , 也有“融洽”的记载 , 如有的鲜卑族把复姓“叱李”, 改为汉姓的单字 “李 ”; 突厥可汗姓“ 阿史那 ”, 归附唐朝后 , 其后代有的改姓“史”, 有的改姓“李”, 回想南北朝时 , 李姓己是北方的大姓之一 , 盛唐前后 , 又这样大规模的赐姓、改姓和“融洽”, 估计此一时期 ,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虽不至” 亦“ 不远矣”。

任何事物 , 要想持续发展 , 必须充满生机 , 必须要有蓬勃发展的动力;姓氏也一样 , 要想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 要想其声誉久盛不衰 , 必须注入新的血液 , 必须代有显赫英才。在这一点上 , 李氏可谓“得唐独厚”,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李隆基的 “天宝盛世”,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 也为李氏树立了一座光彩斑斓的丰碑。

有唐一代 , 李氏一族 , 英才济济 , 文臣武将 , 名士大儒 , 不胜枚举。《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 , 李姓担任过宰相的 , 赵郡有 13人 , 陇西郡有 10 人;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 , 有开国元勋李靖 , 中后期的李晟、李愬;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 称得起一代巨匠;传奇作家的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给中国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石,开拓了道路。此一时期,李姓人家的文治武功,至为煊赫,无怪李白开怀歌唱“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王勃也热情咏叹:“陇西多名家 , 子弟复豪华……麟阁图良将 , 六郡名居上。”

千年以后 , 李氏俊杰 , 仍然根深叶茂。今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李姓政治家 , 有目共睹;而华人中的李姓实业家 , 更是独占熬头 , 香港出版的《资本家》杂志 , 最近公布了 1993 年的 50 名华人富豪 , 李姓有 8 位 , 他们是李嘉诚、李兆基、李木川、李成伟、李石成、李文祥、李文正。他们 8 人占华人富豪人数的 16%, 他们 8 人拥有的 158 亿美元的财富 , 占华人富豪总财富的 15.4%, 这么高的比例数 , 说明在华人富豪中 , 李姓人氏最众 , 财富也遥遥领先。在科学领域 , 李姓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 , 李政道、李远哲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两千多年来 , 李姓人士 , 如此繁荣昌盛 , 兴旺发展 , 李姓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姓 , 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分享到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