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亮:从李刚案看中国特色的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56:06
杨开亮:从李刚案看中国特色的新闻作者:杨开亮 来源日期:2010-11-5 

一句“我爸是李刚”,居然一爸激起千层浪,朝野共振,引发涟漪不断,至今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用搜狗拼音击打l、g两个声母,出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李刚”,紧贴其后的才是“离岗”,可见李刚的关注度远胜于“离岗”。这当然首先应归功于中央电视台的独家报道。

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放在任何一个国度,都不会成为国家电视台关注的重要新闻。全国每天发生数千起交通事故,即使把中央电视台改成中央肇事台也播不过来,为何李刚可以独辟蹊径、一花独秀?欣赏那段视频看得出来,中央电视台的策划和道术是过硬的。李刚本来情绪稳定,可禁不住导演的说戏,经过漫长的等待,主角儿终于慢慢进入角色,巨大的情绪反应如山洪暴发,一发而不可收,掩面而泣,又掩面而起。记者要的就是这一刹那,特写跟进,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意在告诉观众:怎么样,泪也流了,躬也鞠了,歉也道了,网民们还要围观群殴吗?中国官员的正面形象塑起来了,观众的同情对象骤然转向,央视的政治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欺骗宣传的力量永远是那样强大,就连作家夏韵女士“也动了恻隐之心,心想,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也许电视台是为了和谐,稳定。”。但她最后还是回过味来:“我不禁羞愧,我怎么就在电视台的忽悠下失去同情受害方的良知,去怜悯肇事犯罪方。继而想到,一个受党的宣传部控制指挥的国家喉舌是不可能号召国民同情罪犯,同情肇事者的,而事实却达到了这个效果。“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这么做?”策划这场“哭门秀”的高层组织内的人笨啊!”

 

人们丝毫不敢怀疑李刚的眼泪是出于真情流露,悔极而泣,痛极而呼,也是人之常情。儿子出了人命,此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儿子的糊涂,居然让老子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此事非同小可,牵一发动全局,儿子面临牢狱之灾,老子的许多问题也会因此脱颖而出。李刚后面真的可能就是“离岗”。一世英名,即将毁于一旦,此时此刻,滚油煎心,悔恨交加,掩面而泣或嚎啕大哭都不为过,观众应该相信李刚的真诚。

    但李刚的真诚不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种种内幕根本看不清楚。但这则新闻有目共睹,央视的做法显然已经背离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个常识的最低要求是先有事实,后有报道,是记者找新闻,而不是新闻找记者。这则新闻的亮点是哭,而要拍到这千古一哭,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李刚正在宾馆反省痛哭,记者神通广大,或有内线报信,事先知道有个叫李刚的人准备要哭,于是风驰电掣破门而入,架起机器进行实况转播。第二种可能是,记者必须一天二十岁小时不间断跟踪拍摄,且几天如一日,才有可能记录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但如此一来,记者和主人公都累死了,也就不会有新闻了。

从新闻学的角度讲,哭本身不能构成新闻,因为这种情感是有情世间常用的基本表达方式,连北京猿人都会。一个既不新也不鲜的哭居然成为新闻,成何体统?如果李刚的哭就是新闻,那么强拆、矿难,上访等等引发嚎天喊地的哭声恐怕有胜于李刚者,为何不见播出?如果找上门就是新闻,那央视早就变成中央上访台了。所以,这则新闻如果不具备前面的两种可能性,就只能是根据需要约定俗成造出来的,电视新闻一开始就说“李刚主动找中央电视台”,这句话暗藏玄机,语义深奥。

一个媒体,说一次假话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说假话不说真话。虚假报道时有发生,洗脑灌输永不止息。这种新闻,无以名之,姑且称之为中国特色的新闻。

央视成功地将观众的同情心从受害者身上剥离出来,悄无声息地转移到肇事方身上。一个集团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将人伦价值观丧失到如此程度;一个民族究竟要沦落到何种地步,才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一丝礼仪之邦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