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性心理可改变男人道德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00:42

奇妙性心理可改变男人道德标准

 

    看文艺作品,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位坚强的女俘虏,数位满脸坏笑的逼供者,各种刑具都用过了,就剩下最后一招:扒衣服,于是,女俘虏义正词严地说:“难道你们家里没有母亲妻子女儿?”一般来说,结果有两个,无耻的人会继续扒衣服,有良知的人会停止扒衣服,转而采取其他审讯办法。这里,女俘虏利用了男人的性心理,期待他们出现正常的道德标准。

    实际上,女俘虏的期待多半是徒劳的,男人的道德界限,在性心理的奇妙作用下,很多时候都处于模糊状态。

    什么是道德?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如果你一心胜在博弈,就可能输在道德;你一心想赢得道德,就容易输在博弈。据赵炎的分析,大多数男人的道德标准,正是在竞争与忍让之间游离不定,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性心理。

    孔子与南子之间的情感纠葛,曾被学界一度传为佳话。但是,如果把孔子的“唯女子和小人为难养也”作为一种道德标准的话,就很难理解他依恋南子的行为。在中国古代,许多享有盛名的男人,都曾出现过这种模糊状态下的道德标准。比如,朱熹最推崇文人士大夫要洁身自好,鼓励女人守贞洁,设计出一整套的理论,到了自己头上,却怎么也做不到,妻妾娶了一大群。再比如,明末的吴三桂,为了得到名妓陈圆圆,不惜背负千古骂名做汉奸,连国家民族之类的道德大义也抛之脑后,感觉已经不是模糊了,而是泾渭分明。不能不感叹性心理的奇妙!

    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涉及女人的问题,男人不会感觉自己道德有亏,所以,三妻四妾很是平常。只要男人不背叛祖宗,不违背圣人教诲,牢记“仁义礼智信”,“在野忧其君,在朝忧其民”,大概就可以成为道德楷模。没有人会去追究古代男人到底有多少个小老婆,有没有逛过青楼妓院。当然,古代男人也有道德软肋,那就是夺妻。夺别人的妻女,就忘记了什么叫道德,别人若是夺了自己的妻女,道德的大帽子就来了,仇恨也就来了,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就在于此。

    现代社会就不行了,女人是半边天,社会要求男人尊重女人,一夫一妻制就成了婚姻家庭的起码道德准则。谁都知道,男人包二奶、养小蜜是失德,逛窑子嫖妓是失德,但是,男人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在现代男人看来,这些行为并非不尊重女性,而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是合理的金钱交易,谁也没欠谁。所以,在没有抛弃原配的前提下,这不算失德。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形,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站在男人的立场上谈到女人,往往道德界限更加模糊。你仁兄泡妞有一套,兄弟佩服;这位老弟居然有数位红颜知己,令人艳羡;昨天老哥我去洗澡,遇一美眉如何如何;如此种种话题,不一而足,也不认为是失德。但是,若谈及自己的亲人,情形立马就改变了。你仁兄泡的妞是兄弟的妹妹,胆子不小,去死吧你;那位老弟的红颜知己中,竟然有某某的老婆,大概会动刀子;这老哥洗澡,遇到的美眉是自己的亲戚,没脸见人了。

    男人真是奇怪的动物!从来自诩英雄,却战胜不了自己分泌的荷尔蒙。难怪吕布要为了貂蝉杀董卓,把义父义子之情忘了个干净;难怪梁山好汉卢俊义的家奴会因为奸情去报官背主;也难怪贾瑞为贪恋王熙凤的美色而忘记与贾琏的兄弟情义。男人的道德界限,在竞争与忍让中游离,被奇妙的性心理决定着,或清晰,或模糊,实难以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