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理调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41:04
投资心理误区
  投资人容易陷入哪些心理误区呢?失误后遗症。投资人前一失误行为常会影响随后的行为。
  在前一波行情中低位抛出,抛出后股价又涨上去了,在后一波价位更高的行情中,这位投资人可能会吸取教训,对行情的再度走低反应迟钝,出手呆滞,直到深度套牢;相反,因入货不适时而蒙受损失者,面对新的入货机会,可能会心怀恐惧,举棋不定,从而再次贻误战机。过度沉湎在前期失误的阴影中,会滋生出相应的逆反心理,失去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应变能力,从而正反两面犯错误。
  成功后遗症。投资人大功告成所得的不只是丰厚的利润,还会在心理上大有收获:欢欣鼓舞,视前途光明灿烂,对自己信心十足。然而情绪高昂之际也是警觉低迷之时,此时投资人最易忽视风险,执著于主观目标,一旦行情反转,也会同失误后遗症者一样,反应迟钝,出手呆滞,被套后往往输不起,认死理,结果只能是赔了利润又折本,空欢喜了一场。
  定势症。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使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感受现实。例如,人在10-15次感知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后,对两个大小相等的球也会感觉为不相等。一个人陷在强烈的定势心态中,以至无法灵活地适应现实的变化,可称之为定势症。失败后遗症和成功后遗症均属于经验性定势症范围。在证券投资人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定势症状,可称作"大行情后遗症",即将持续日久的大熊市会使投资人心态变坏,认定前景暗淡,沉浸在悲观气氛之中;同样大牛市也会获得投资人的心理认同,使投资人心态向好,充满乐观情绪。一旦行情反转,定势倾向严重的人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惰性、刻板化归因表现(用种种理由来说明行情的变动只是暂时的振荡而非趋势转变)和消极态度,从而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以至继而带发其他病态心理。
  冲动陷阱。因一时冲动而错误买入或卖出股票,是投资人最易犯的一种错误。即便是性格并不急躁的人,也可能受价格波动、市场传言、市场心态(恐慌、躁动、兴奋、消沉)等因素的影响,冒出价位已够低、够高或会大跌、大涨、跌不下去、升不上来等感觉,加上机不可失的潜意识推动,便鬼使神差地下单买卖了。
  证券投资人的冲动行为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瞬间机械的反应性冲动,临场受刺激,便草率出入市,将分析、策略、计划全抛在脑后;其二为观念性的冲动,价格下跌了一段时间,便形成价格已低、可以入货了的观念,一旦市场出现小反弹便匆忙入货,价格上升,情况则相反。观念性冲动是受内心认识强迫而出现的冲动,即便这种认识是基于对大市的全面系统的分析,但只要不是按照某种策略或计划所采取的行动,就仍然是一种可能带来损失的冲动行为。
  犹豫陷阱。优柔寡断是与冲动行事相反的另一种失衡心态。掉进犹豫陷阱而痛失良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实在是太多了。犹豫不决的致命伤在于延误时间,而时间却是赢得机会的生命线。不应当把犹豫不决等同于等待、观望和不成熟观点的再思考过程。人们应当用较多的时间来搜集和分析材料,用短暂的时间来作出决策,犹豫不决者的情况则常常相反。而认识的不充分则往往以迟疑作为代价。有一些人性格上有多疑、易变之倾向,他们即便拥优良的策略与计划,进场后仍会左顾右盼、心中无数,用太多的时间去执行或不执行计划,这一类投资人在证券市场上处于特别不利的地位。
  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对人一生的事业成功,情商(情感商数)比智商更重要。这个结论特别适合于证券投资人。能有效回避上述五种心理误区的人必为高情商投资者,他们要比他们的同伴更少、更难出错。心理调整方法
  如果说,一部分投资人从既有的高情商受益匪浅,那么所有的投资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整来平衡心态、控制个性,从而有效排除来自理性之外的各种主观错误。
  1.自我诊断
投资人应当确切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现状,这是自我心理调整的起点。投资人可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
  (1)是否陷入或有可能陷入某一投资心理误区或某种异常心态:担惊、惧怕、愧悔、烦躁、兴奋、沮丧、抑郁、焦虑等?操作上的失误可能是因为心态的失衡,也可能来自偶然的客观事件或行情分析错误。应当准确了解失误的原因。
  (2)异常心态处在什么程度上?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还是已成为个人特质?状态心理只具有暂时性和波动性;特质心理则已是一种相对持久、稳定并具有个人差异的人格现象。
  例如,恐惧、苦恼、羞愧和兴趣等对心理的长期混合作用会产生出焦虑症状,而焦虑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则会导致优柔寡断性格的形成。
  (3)能否分辨出异常心态形成的原因:情结反映?认知上的?生理上的(遗传、疾病)?投资人的心态会随行情的变动而变化,因此,把握自我投资心态,要有变化的眼光。以大多头行情为例,在起点,空头定势观念强烈,相当多的人的心态处在消积、敏感阶段,失败后遗症是钳制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在行情大幅上升后,投资者的心态就会转入紧张阶段,接最后一棒的恐惧和继续大幅上升的憧憬混杂在脑海中,涨则欢欣,转跌则有大祸临头之感,犹豫与冲动并存,此时很容易陷入高接低抛的怪圈;当行情再度大幅上升后,投资人的观念就会进入多头定势,此时对危险迹象已不敏感,行情转跌也能泰然处之,对狂热的认同成为此阶段心理失衡的主要标志。实际中的投资心态异常变化比上述三个阶段更复杂,它表明把握自我心理状态,是一个经常性的、变化的过程,与之相应的心理调整方法也需要加以调整和变更。
  2.抑制法掌握临战使用并可立即见效的一套心理调整术,对投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类心理调整的基本方法就是引起一种能抑制另一种情绪的情绪,即针对投资人个性弱点或已滋生的某种失衡心态,通过机械灌输某种对立心理意识或进行某种生理调节来消除心理障碍、达到心态平衡。其方法主要有:标识法 即在感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设立某种标识,如在工作室内设立警示牌,配戴赋予特定内涵的戒指或手持某种特定的物品等,这些标识的作用在于不断提醒投资人注意心理调整,并唤起事前设定的诸如冷静、松驰、果断等特定意念。
  语言法 即设定某种约束行为和建立信念的语言,如"不许冲动!""今天只观看"等等,在口头或心中反复诵读。
  呼吸法 这是一种通过减慢呼吸速度来平抑心理状态的生理调整方法。其方法为,先作一次深吸气,轻微地使全身肌肉紧张,并屏住呼吸,然后一面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面缓慢地呼气,如此反复练习数次,直到呼吸速度减慢。①药物法 在医生或药物手册指导下,对症选服抗精神失常类、抗焦虑类或镇静类药物。药物法与"系统的感觉丧失"方法相结合,①可获得更佳的效果。
  3.理顺法理顺法是针对导致心理失衡的原因所进行的心理调整方法。该法立足于除病治本,与抑制法配套互补,相得益彰。理顺法形式多样,下面为股市常用的两种方法。
  其一,良性循环法。投资人的许多失误以及相应的异常心态往往是上一次失误的结果。一位投资人在1994年初以5.1元买入500股"汾酒",苦套近半年后,在8月大势反转之际,受唯恐解不了套的心理驱使,在"汾酒"价格快升到5.5元时了结出局,其后价格却直上6.8元并久盘不跌。不久后,他在同一种股票上几乎完全相同地重蹈了"套牢-踏空"的前车之误。在这两次恶性因果循环中,这位投资人有无数次机会来打破被动局面,转入良性循环。例如,在1994年6月以4元抛出股票,在8月1日狂升行情中以最高价3.38元重新买入,那么,此时他就不会陷在套牢后的失误后遗症之中,从而会有较强的持股耐心,能在一个较高的价位上获利了结。这位投资人由此可建立起自己的低买高卖的良性因果循环过程,同时也能够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平衡健康的基础上。建立这种良性循环过程,最初的重点不在赢利,而在形式以及通过这种形式对失衡心态的校正和预防。
  其二,离场休息法。嘈杂的交易环境、枯躁紧张的买卖行为、不顺心的操作结果加上个人情绪本身的周期性低潮现象等,这些都可能使投资人反应迟钝、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形成状态性心理失常。调整这种心理失常的有效方法就是暂时离场休息:和朋友去钓鱼、到郊外去渡假、去从事某项文娱体育活动,总之去干几天你平时最喜爱的活动。
  4.素质锻炼法从长远着眼,特别是对特质性心理异常者,加强心理素质的休养锻炼,从根本上提高心理素质水平,是心理调整的基本环节。
  心理素质的锻炼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一般休养,全面设计、改进或培养自己的生存环境、工作方法和生活习惯,使之有利于健康心态的生长与保持;其二,特异锻炼,即针对自己的个性弱点或知识经验的不足进行补偿性基础锻炼。例如,以少量资金进行尝试性买卖,从中"试败""试成",这就不仅能够补偿经验的短缺,而且还会增强心理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