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比贩毒还划算的黑煤矿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04:50
 焦点访谈:比贩毒还划算的黑煤矿 
 
 五岳盟主/编辑小煤矿发生事故很频繁,一旦出事,就得用钱“私了”       

       小煤矿老板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血本无归,运气最不好则进了监狱。倒了一个老板,又有一个新老板接手,一茬又一茬重复着同样的悲喜剧。无证非法煤矿犹如虎口,吞噬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虽然各级政府三令五申,俗称“黑口子”的无证矿屡禁难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条黑煤炭的利益链条正在吞噬着国家财富,并借此造就出一批隐性黑富翁。有知情者爆料:花几十万买下一个井,不到10天成本就回来了;黑老板每天净赚10万;一年净赚上千万元。一位矿主称,挖过煤后,连贩毒都不想干了…(9月4日《华商报》)

  平时如果谁开玩笑问,什么最赚钱,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贩毒最赚钱。可那是掉脑袋的活,有多少人敢干。而在此还有比贩毒更赚钱的活,那就是开煤矿,此种煤矿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煤矿,它可以不要任何手续,可以不要交任何税,这就是黑煤矿,黑煤矿可以使一个乞丐变富翁,可以使一个癞蛤蟆变天鹅,真是神呀。而且这些煤矿老板无须冒着做监的风险,更无须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即使被有关部门抓住,也往往是以缴纳罚金了事。远比贩毒强百倍,难怪矿主称,挖过煤后,连贩毒都不想干了…。

  这黑矿所谓黑,也就是见不得阳光,偷偷的干,悄悄的进行,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干得了的,要具备一定“魔力”,此种“魔力”,就是能化险为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一切光靠内功是远远不行。

  打击黑煤矿,关闭黑煤矿可说力度异常的大,可是此处的黑煤矿岿然不动,所不同的是,白天到处静悄悄,到了晚上随处可见轰轰烈烈的场面。他们也怕被查处,如果万一查到鸡飞蛋打,“两万斤大米全完了”。但是他们又不怕查,你来我停,你走我干,“风声”紧,就停一段,“风声”一过,开足马力大干特干,与检查组打起了“游击战”。从2005年至今,这些矿井以“游击”的方式断断续续开采,尤其是去年以来,几乎是疯狂地生产。他们对“情报”摸得如此的准,判断能力如此的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是他们有飞天的本事,而是得于“内鬼”。

  要说这“内鬼”也不是一般的人当得了的,他还得占据一定的位置,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有利用价值的人。而国土、煤炭、安监、公安,甚至乡镇政府等等部门,都是黑煤窑安插内线或被收买的重要部门,知情人士称:“有的黑井主的关系更复杂,甚至在上面关系很硬,连县上的部门都不敢招惹”,到了如此猖狂的地步。当然,要使一些人成为同一条道走的人,要从他们手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要使他们成为保护伞,那就得使出“银子”,而且不能小气,“按劳付酬”。另外还有更黑的矿主:有些官员看到垂手可得的暴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也不怕关铁窗的危险了,做起了黑煤矿的官老板,当然他们是不会自己出面的,有的是亲友开矿,自己幕后指挥;有的采取入股的形式坐地分赃。一有风吹草动,这些人马上通风报信或出面说情。也由于这个原因,政府和有关执法部门打击黑煤井往往不能彻底,最终导致黑煤井越来越多,打击也越来越困难。         黑煤矿能够长期以往,狭路逢生,这种神力,就是官煤勾结,沆瀣一气。因此打击、关闭黑煤矿,须从内部着手,挖出这只看不见的黑手。唯有如此才能杜绝黑煤矿久治不愈的根源。         张大海(化名)是汾西县某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工作人员,通过朋友介绍,得到了绝对保密的保证,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开矿技巧”。

       前几年,在汾西开个小煤矿只要投资两三万元,在山上挖个洞,投资一套发电机和绞车等设备,再雇几个工人就能出煤了。张大海也开过几个口子,但最后都是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卖掉了。他介绍说,要开个小口子有两个必需的条件:钱多,关系硬。

       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硬件投资需要几万元:请人寻找矿点,大价钱请大技术员,小价钱请小技术员。然后是开挖井口,安装发电机和绞车、煤斗等设备,花钱雇工。工人需要长期养着,黑口子不是每天都可以产煤的,风声紧了就要停产,但停产时工人不能辞退,因为随时可能要偷偷挖煤。

      此外还有“软投资”。给乡政府交2万元是必需的,对当地国土资源所、派出所也都要定期“上贡”,这些大概需要五六万元。

       周转资金也很重要。黑煤矿产的煤并不是产多少卖多少,而是要把每天产的煤运输到一个地方集中,再联系大买家用车拉走,这就要积压一些煤,没有周转资金是不行的。另外,手里需要预备一大笔钱应付安全事故的花销,这往往是小黑口子干不下去的原因。黑口子几乎都没有什么通风口和瓦斯安全员,发生事故也很频繁,一旦出事,就要拿出20万元左右的钱来“私了”。

       有了资金,没有后台依然不成。从地方政府官员,到公安部门,或者是什么领导的亲戚,每个黑口子都需要有个人给“罩着”,一是出了什么事情有人说情,还能通风报信,如果上级部门来查,“关系”会在第一时间通知矿主“避风”。一般“关系”都在黑口子里拿干股,不出钱,不出力,也不参与经营,只是以自己特殊的身份提供保护和信息。

       随着黑口子越来越多,煤炭行情越来越好,开黑口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据张大海了解,现在开个新口子已经很难,能挖的地方基本都被挖了,所以现在开黑口子都是买现成的。那些关系不硬,资金不子都是买现成的。那些关系不硬,资金不足的小黑口子最后都要被迫转手。

      “现在买一个差不多的黑口子大概需要30万元左右”,作为一个乡镇国土资源所的普通工作人员,张大海开的几个黑口子都流产了,现在经常为买黑口子的人做中介。

      

        要想让一个黑口子长远生存,有3个部门必须打点:乡(镇)政府、国土资源所、派出所。

       给乡政府交2万元的费用,小煤矿就算开张了,但这2万元并不能一次性买断。因为现在全国对无证煤矿查得很严,上级部门一有什么动作,小煤矿就要停产,有时候风声紧了就可能被关闭或炸毁。要想重新开张,需要再次上缴乡政府2万元,算是新一轮的开始。

       国土资源所和派出所收取的费用就少多了,给领导送个五千一万就可以了,但这两个部门最让黑口子老板头疼。“他们有事没事就到矿上去了,也不要钱,说都是老朋友了,一起去吃个饭,热闹热闹”,一个黑口子的郝老板说,“拉上你就往城里走,最好的饭店吃饭,高档的宾馆住宿,唱歌,洗桑拿”,“有一次国土资源所的几个人拉我去临汾玩,一顿饭就吃了我4000元,后来他们去找小姐,我在外面买单,一千多块钱花出去了,我连小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最害怕的是派出所抓人,如果进贡的时间间隔久了,就有派出所的人到煤矿上抓人,没有个一万元人是保不出来的。有时候正和派出所领导一起吃饭,大概是嫌档次不高,一会儿矿上就打来电话,说是派出所的来抓人了,他们还装模做样地说是“下面人真是胡闹”,给他塞上一点钱,矿上的民警就撤了。

       黑口子的老板们一般都不敢显露自己的富有,生活还得节俭,开个好车,这个要借,那个要借,有时候连好手机也不敢用,借走就不还了。

        最没有底的还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了事故,几个部门都来了,说是尽快处理,不敢让上级知道,很自觉地组成了分工很细致的处理小组,负责给上面打点的,负责和家属谈判的,负责打发记者的,还有负责给周围知情人“封口”的。他们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不敢问,还得领他们的人情。

       “黑口子”为谁牟利?

       小煤矿的老板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赔了个血本无归,运气最不好的则进了监狱。倒了一个老板,又有一个新老板接手,一茬又一茬重复着同样的悲喜剧。

        郝老板认为他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2005年,他在和平镇有一个黑口子,当时的规模还不算小,一天能生产大约100吨煤,但煤的质量不好,一吨也就是100元的价格,因为“关系不硬”,一个月只能生产15天,一年能正常8个月。除去成本,一年也就是70万元的利润。开矿投资是13万,各部门的打点15万左右,“关系(国土资源所的一个一般人员)”分红20万,出了一条人命事故,死者家属赔偿了21万,“事故处理小组”共花费出去17万,“还有他们出去吃喝玩乐的钱,实在是没法计算,一年下来,不但没挣到钱,连本钱也没了”,郝老板分析自己栽跟头的原因,最关键的关系不行,“要是我在县里头有关系,乡镇上的这些部门就不敢这么黑了。”“以矿补农”,汾西县在临汾市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也实施了一定的经济平衡措施,但赚了钱的老板,又没有几个肯实心实意在汾西县投资发展的,大多是到北京或别的大城市买豪宅,买豪华车,当地的老百姓得不到多少实惠。

       有钱没关系的,黑口子开不长久;有小钱小关系的最后也赔钱。“到最后,这些开黑口子的老板被过滤得只剩下特别有钱,或者是关系特别硬的人了”,郝老板这样评价汾西私开滥挖的现状。

      “我们安监局只管理有证的煤矿,没有手续的矿归国土局管”,记者在汾西县煤炭安监局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据了解,汾西县共有22个有证煤矿,虽然煤质不太好,但利润还是不小的。从2006年9月底,响应上级政策,全部停产整顿,更换2007年的新证,但直到现在,5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有一家煤矿能通过验收,拿到新证,都处于停产阶段。煤炭安监局办公室庞主任坦言道:“现在汾西县还在生产的黑口子在1000个上下,政府的打击力度很大,采取措施也很多,但黑口子依然很猖獗。合法矿不能生产,黑口子却如此泛滥!”记者请庞主任留下联系方式,他尴尬地笑了笑,“我没有手机,就留我办公室电话吧。我一个月只有440元的工资,还要养活老婆和孩子,用不起手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