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那癫狂的一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47:59
天朝,那癫狂的一年周英杰         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学著作,《1900年的北京》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令人不安的走向历史文档的通道”
        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图书出版大潮中,有价值的好书反而很容易被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出版物中。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悖论呢?总之,在此种情势下要发现一本好书,非得有一番“淘金”般的功夫才行。虽然在这样的寻觅之下,淘到手的好书常常成了“旧书”,但时间的检验也往往使其价值更加凸显。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近从网上购到的由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世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之一的阿德里亚诺·马达罗讲述1900年义和团暴乱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事件的历史著作---《1900年的北京》,就是这样一本图文并茂、资料详实、难得一见的极具史料价值和启发价值的好书,也是我所看到的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由外国人根据外国档案所写的关于中国那狂乱一年的最为生动的一部著作。
        根据该书的介绍,这个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先生是一个十足的“中国通”。他在过去的27年中,曾140次访问中国,并曾长期在中国逗留,足迹遍及中国最边远的地区。他的著作有:《封页上的毛泽东》(1977)、《马可·波罗之后700年的中国》(1980)、《关于特海》(1983)、《中国之旅》(1986)、《欢迎你---中国》(1988)、《长城那边不为人知的伟大国家》(1989)、《纸花---中国的诗歌》(1990)、《朝鲜的秋天》(1990)、《在天安门的日子》(1990)、《义和团》(2001)......可以说,这其中没有一部不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现在,从中足见作者对于中国问题的满腔热情。
        就这本《1900年的北京》而言,虽然才10多万字,但是,它给熟悉这段历史的中国人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实际上,举凡历史著作,其最有价值的地方要么在于有新的材料,要么在于有新的解读,舍此之外,必然拾人牙慧,“新瓶装老酒”,给人了无新意的感觉。而倘若以这两条衡之,则《1900年的北京》无论在“新材料”的披露,还是在“新的解读”方面,均有颠覆性的重大突破。
        首先,作者援用的是1899年—1901年间意大利驻华全权公使朱塞佩·萨尔瓦戈·拉吉放在“外交邮袋”中的文件和大量的大多数没有公开过的珍贵照片。这就使得全书完全建立在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之上,不仅极具真实性、权威性,而且由于大多数文件没有发表过,也使得全书充满了新奇之处, 很可以作为今后研究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材料。相信如果把这些材料与原有的国内的一些材料交相印证,一定有助于澄清一些原本模糊的历史事实。
        其次,必须一提的是作者根据这些过硬的历史材料所做出的一些新的结论,这其中最具颠覆性的是关于“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的解读。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兵杀害是整个1900年中国之乱当中最具国际性影响的一件事情。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是谁置世界外交原则于不顾,公然“设计”将一个国家派出的公使杀害在天朝京都的通衢大道之上?马达罗先生根据大量的材料,雄辩地指出:杀害公使事件绝对不是清朝官员和士兵自发的行为,也不是一起偶然的“突发事件”,而是由俄罗斯公使格尔斯主导、英国参与,由清国官兵莽撞实施的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重大阴谋!在这个阴谋背后所隐藏的正是西方各国在中国问题上的重大利益分歧。自然,我们也许会怀疑马达罗先生这种有点“福尔摩斯式”的推理方式和结论,但是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刺杀克林德公使前五天,英国的《字林西报》上就公开报道说“有一位公使被杀害”,难道这个英国的记者和报纸真的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吗?
        《1900年的北京》的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它采用了意大利公使遗留下来的大量的照片和图表。当时,照相术已经在外国驻华机构的人员中被广泛使用,这就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得以在100多年后重见天日。它们可以让我们在今天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得到从文字中得不到的感受。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照片相比于文字,也许更能给我们以巨大的视觉冲击,更加具有认知上的价值。
        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学著作,《1900年的北京》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令人不安的走向历史文档的通道”。正像翻译者在“前言”结尾所指出的,“我们应该摒弃种族偏见,不带任何意识形态色彩,重新审阅这些历史档案”。只有抱着“兼听则明”的态度去看待历史、看待现在、看待一切,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从“中世纪”中走出来,才能在今后避免“义和团”式“爱国爱到国破家亡”的大悲剧重新在中华大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