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气候交易所 环保挣钱两不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05:35

球正在逐渐变暖;而66岁的理查德•桑德(Richard Sandor)也越来越富有了。
目前“排碳许可”交易在欧洲十分兴隆,而桑德在伦敦创办的名为气候交易所(Climate Exchange PLC)的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谓排碳许可指的是购买和出售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从2005年以来,欧盟已要求区域内各大污染国要么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么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排污限额。
公开市场上的不少交易就是在桑德创立的交易所上完成的。桑德原先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后来摇身一变,成了一位爱好社交的从事气候变化交易的企业家。
随着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或是参与能源商品的买卖,或是创立风力发电公司,而桑德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位于奥斯陆的市场研究机构Point Carbon称,排碳许可交易去年的总价值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400亿欧元,约合600亿美元。这些交易既包括公开交易,也包括场外私下交易,其中后者占大多数。
前不久,气候交易所发出公告称2007年的收入增长了两倍,至1,360万英镑,约合2,700万美元,其股价随即攀升了16%。该公司目前处理市场上90%左右的排碳交易,市值约为131亿美元。桑德所持20%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也超过了2.6亿美元。
这是一种商业理论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奇特结合。“右翼人士总是怀疑我是保护树木的环境保护者,而左翼人士则指责我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桑德说。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一套市场交易系统,旨在降低导致酸雨的污染物质。
排碳交易也吸引了竞争对手的强烈兴趣。今年1月,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next)推出了自己的排碳交易所,使全球此类交易所的数量至少达到了八家。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以“巨大的增长潜力”为由,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进入该领域。
而下一个主要“战场”将是美国。美国国会目前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探讨是否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温室气体的排放。立法者考虑的一套制度类似于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它由联合国发起,为175个批准加入该协定的成员国设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盟的上述计划正是京都议定书的先行试验,并于今年开始对各行业推出二氧化碳排放限制。
迄今为止,美国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不过,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前三大总统竞选候选人均表示,他们希望美国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并有望建立一套碳排放交易计划。
二氧化碳排放许可交易与黄金、石油和猪腩等实物商品的交易有些相似。政府发放的每张排放许可证给予持证人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气候交易所则从每笔交易中赚取佣金,并收取会员费。
欧洲实行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计划试图给予污染者以经济刺激,促使他们减少污染。政府制定气体排放上限,未达上限的企业可以把手中的污染限额出售给其他愿意花钱为污染买单的企业。过一段时间,政府会降低排放上限,进而提高继续超标污染的成本。
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仍是在场外私下交易的,主要涉及企业和金融机构。与单个寻找买家和卖家相比,在交易所交易通常更有效。但对于规模较大的交易而言,许多公司和银行仍愿意私下完成,以免把消息泄露给竞争对手,或是在这个刚刚起步的市场上引起剧烈波动。
尽管如此,桑德的交易所依然是该计划的财政体系的支柱。它让企业、尤其是像发电站、钢铁厂和水泥制造商这样的工业巨头清楚地知道二氧化碳的现价以及远期价格。对冲基金等其他投资者也有机会对排放许可证进行投机交易,就像黄金和股票一样。
一些经济学家则赞成采用征收碳税的手段来限制污染,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以及前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他们认为,碳税更加透明,而且不太容易受那些争取较高排放上限指标的行业游说的影响。
上个月,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征收碳税也能达到同样的限制排污效果,而成本只是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的“一小部分”。成本方面碳税简便易行,而建立交易市场则不然。
其他对排碳许可交易的批评主要针对像桑德这样的设计并经营交易市场的金融天才。“财政资源被重新分配给银行和交易商,而不是用于技术革新以减少排放,”意大利经济智库Istituto Bruno Leoni的卡罗•斯塔那欧(Carlo Stagnaro)指出。他刚刚就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发表文章。
欧洲的现行制度显示了上述不足。政府起初迫于企业压力,发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从而使企业没有立刻削减气体排放量的动力。
这项制度在欧洲从制定到实施仅三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产生明显遏制效果。而排碳交易倒是生意兴隆,给银行、交易商以及包括桑德建立的各个交易所带来了不菲的利润。电力公司和重工业继续大量购买排碳额度,以从价格波动中赚取差价、规避远期风险,满足京都议定书的要求。
罗伯特•斯特文斯(Robert Stavins)是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的环境经济学家。他认同欧洲的排碳交易市场并不完善,但他同时为那些金融人士进行了辩护。“我们能与气候变化进行斗争的唯一途径是寻求能让企业和个人从中谋利的机会,”他表示。
这正是桑德所做的事。“我是一个经营企业的资本家,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他最近在伦敦Ritz酒店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自己是一名环保主义者,但我在日常工作中不会受此影响。”
留着短发、衣着讲究的桑德本是一位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授经济和金融学。任教期间,他提出了在市场上对利率、抵押款项等无形资产进行交易的主张。
后来,他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负责金融期货交易市场的开发,从而一举成名。如今,他与身为画家的妻子住在芝加哥,他家的墙上满是他收集的二十世纪摄影作品。
在许多人还从未听说过全球气候变暖之前,桑德就酝酿建立二氧化碳交易市场。在1992年于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地球峰会上,他提交了一篇学术论文,探讨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关于那次会议,桑德回忆说,“身穿扎染衣服的与会者比参加Grateful Dead乐队音乐会的人还多,简直是一场运动。”的确,这次会议为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就在巴西的海滩上,桑德一边吃着虾,一边品尝着凯匹林纳鸡尾酒,突然冒出了建立自己的二氧化碳交易所的想法。“我知道如何开拓新市场,”他当时想。“我以前做过。”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或者说是他以为机会降临了。当时,全球各国陆续开始签署京都议定书。
桑德以为美国也会签署这份议定书,因此他组建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认为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会繁荣起来。但布什上任后不久,政府就宣布拒绝签署该项协定,理由是这将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因为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受到任何排放限制。
桑德的美梦破灭了。由于没有加入该协定,美国公司不必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他创建的交易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然而桑德并没有完全放弃,他决定把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改为一套系统,让企业自发组织起来减少排碳量。2003年,他与一位在伦敦担任保险经理的朋友尼尔•埃可特(Neil Eckert)携手,把在美国积累的全部经验运用到欧洲。当时,欧洲刚刚开始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因此,他们在伦敦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二氧化碳交易市场,名为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埃可特后来担任该所的首席执行长至今。
桑德手中握有一张王牌:他在洲际交易所担任董事。该所负责运营欧洲主要的能源交易所,交易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作为一项保密的收入共享协议的一部分,ICE同意把桑德新建的欧洲气候交易所纳入其交易系统。
这项交易为气候交易所成功击败竞争对手立下了汗马功劳:与ICE的联姻使该所转瞬间把欧洲的商品交易商们甩到了后面。
气候交易所的交易始于2005年之初,一路走来并不顺利。2006年5月12日,欧盟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国政府发放的排碳许可证远远高于实际消耗量,市场为此震惊。其中,瑞典的实际排碳量比政府发放的许可低10%左右;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消息公布当天,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负责排碳交易的主管阿比德•卡马利(Abyd Karmali)正在德国科隆参加一个关于碳市场的会议。与会者挤在电脑面前,眼看着交易价格直线下跌。
“实在太意外了,”卡马利说。“人们惊慌失措地给交易员打电话。”
在短短三天时间里,二氧化碳的价格暴跌了60%。卡马利称这些事件对桑德的交易所是一次考验。“它向我们证明交易所的机制是起作用的,市场能够承受未来的冲击。”
欧洲的监管机构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后来下调了上限。
欧洲的排碳交易市场不断发展,桑德的公司也随之壮大。不久前,该公司宣称其在伦敦和芝加哥的交易均出现增长,其股价在伦敦创业板应声上升16%至1,441便士(合28.89美元)。然而,其赢利前景依然渺茫:该公司去年净亏损410万英镑,尽管与前年1,050万英镑的亏损相比已经好了不少。
尽管桑德的公司在欧洲快速发展的排碳交易市场拥有显赫地位,但在商品交易的大海里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公司设在伦敦金融区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十几位员工挤在一间大办公室内办公,地毯破烂不堪。
该交易所并没有传统的交易大厅,实际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的。遍布在全球各个银行里的交易员们在电脑里安装了气候交易所的软件,因此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买卖排碳许可证了。
那些必须遵循京都议定书的企业可以在气候交易所进行买卖。例如,一家德国公用事业公司手中有多余的排碳额度,并愿意出售给一家有购买需求的日本钢铁厂。由交易所结算这笔交易,并充当保证人的角色,从而为买卖双方降低信用风险。
目前,一张2008年的排碳许可证允许持证人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其市场交易价格略低于22欧元,而一年前的价格为17欧元左右。
每年年底,受协议监管的公司都必须拥有相应的排碳许可证,显示当年总排碳量。根据业务规模等因素,一家普通的煤炭发电厂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500万吨到1,500万吨不等。
对桑德来说,如果美国建立了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系统,那么他的交易所将面临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冲击。分析师们估计,美国二氧化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将是欧洲的三倍左右,这么多的财富必然会引来竞争。
“我们将保持成功,”桑德说。他和埃可特目前正试图领先一步,抢占其他新兴市场。
去年12月,他们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打算在北京建立一个排碳交易平台。在印度,他们也正在试图建立一个自发交易市场,类似于十年前在芝加哥建立的那一个。
“我们把未知领域视为机会,而不是障碍。”桑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