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警卫团首任团长张耀祠逝世:一生保卫毛主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5:47:24

资料图片
77年前,他的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的门口,从此他的一生,已经无法与毛主席分开。这位40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
今年10月30日,张耀祠因突发心脏病在南昌不幸逝世,享年95岁。今天上午9时,张耀祠将军的追悼会在305医院举行。
上午9时,在解放军305医院内,几个路牌指向告别厅。告别厅只开了一个小门,前来悼念的人们自觉地在门口站成了20多排队伍。今天原本没有告知太多人,但却出人意料地在现场迎来了1000多人。送别队伍的东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是张耀祠的生前战友,队伍的最西侧,身着军装的解放军们整齐列队。
告别厅内,正中央上方摆放的是张耀祠老人的照片,正前方鲜红的党旗覆盖着老人的骨灰盒。整个屋子摆满了花圈和挽联。人们表情肃穆,泪水难禁。
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现已年过八旬的老人王明富回忆说,1955年他和张耀祠相识,当时张耀祠已是中央警卫团团长,但他还是习惯于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有时候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主席的门前。1964年,张耀祠晋升为少将军衔。王明富说,张耀祠一生节俭,他曾想送给老人一个小药杯,老人都摇头坚持不肯收下。离休后的张耀祠身体挺好,每天出门散步、买菜,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以前的老同事叙旧。
今年10月,95岁的张耀祠告诉儿女说,想回江西老家看看,这是他最大的心愿。于是,10月底,张耀祠老人先回到了江西南昌,准备待上几日再回400公里以外的老家于都。张耀祠在南昌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老战友们,“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没想到,却突发心脏病,被送入医院急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张耀祠的家人说,张耀祠1935年入党,长期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多少次梦回家乡,如今夙愿成真,但离回到出生之地还差一步。
张耀祠晚年将一些往事写成了《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一书,让许多人从中了解到毛主席一生中重要的工作、生活片段,大多是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耀祠,1916年2月出生于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带领同村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少共国际师。1933年7月,他所在连队调往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担任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任务。他第一次当兵站岗,就为毛泽东主席的站岗,此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76年10月,奉党中央之命拘捕了“四人帮”的头目江青,张耀祠直接参与了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张耀祠回忆毛泽东》等。(来源:江西赣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 胡日旺)
张耀祠1916年2月出生在江西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张耀祠带领石灶乡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少共国际师。张耀祠说,我当兵第一次站岗,就在毛主席的办公室门口。那是1933年7月,张耀祠调往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担任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任务。中央政府警卫连成立后的一天,班长安排张耀祠上岗。这是他当兵以来的第一班岗,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门口。他站在那里,手持着枪,感到既紧张又激动。下哨后,他兴奋地对全班同志讲:“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从此以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
张耀祠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县。这时,张耀祠调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当科员。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城。为布置中央首长进城的安全工作,张耀祠等人受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派遣先进入遵义城。毛泽东进城后,到群众中去讲演时,张耀祠等警卫人员身着便衣,紧紧跟在毛泽东身边,仔细观察四周的动静。15日下午7时,在遵义柏公馆上的客厅里,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国家保卫局负责会场保卫。60多年后张耀祠回忆说:“红军攻占了遵义城,当中央首长和毛主席进城时,我参加了保卫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入城仪式和毛主席向群众演讲的安全保卫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
1953年4月,张耀祠调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张耀祠说:“我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泽东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与毛泽东朝夕相处。作为中央警卫团团长的张耀祠,多年一直掌管着中南海的安全保卫,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他都了如指掌。
毛泽东吃菜很简单,辣椒每餐不离。夏天,爱吃一种叫“马齿苋”的野菜。他爱吃武昌鱼,张耀祠便请供应处设法从武昌运武昌鱼。毛泽东不喜欢喝牛奶,不喝酒,不喝汽水,却爱喝茶,对龙井茶情有独钟。这样,张耀祠每年都代他向杭州定购龙井茶叶。毛泽东不大吃水果,1970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访华,送了几筐菲律宾新鲜的芒果给毛泽东及其子女。张耀祠请示毛泽东如何处理,毛泽东说送给大师傅、警卫和护士,张耀祠照办了。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毛泽东外出视察,张耀祠都要为毛泽东带上几箱子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毛泽东的需要在外地替他借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张耀祠为毛泽东借书的记录。
毛泽东工作之余喜欢爬山。张耀祠总是随同毛泽东一起爬山,为他警卫。毛泽东爬山事先并无计划,全凭兴之所至,这给警卫工作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张耀祠便多派几位警卫,有前锋,有后卫,尽力保障毛泽东的安全。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爬山,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耀祠最初曾给毛泽东戴墨镜、戴大口罩,毛泽东很不高兴。他身材高大,无论怎么化装,总是被人认出来。后来,他索性不化装,自由自在地在山间漫游。
1970年酷暑,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泽东在芦林一号办公,在脂红路175号住宿。毛泽东有夜间工作的习惯,他通宵在芦林一号找人谈话,一个个做工作。当毛泽东每天结束夜晚工作时已是拂晓。庐山夏日的清晨浓雾迷漫,毛泽东坐的车行路艰难,何况庐山的公路一侧是悬崖,稍有疏忽便会出现险情。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张耀祠安排两位战士手提马灯开道,轿车跟随马灯慢慢前行。
毛泽东外出,张耀祠都得忙一阵子,他要安排毛泽东的“行”。毛泽东有专列。为了他的安全,专列上一般配备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八三四一部队战士。这一切都要张耀祠调动。 1971年“九.一三”事件前夕,林彪策划武装政变,阴谋杀害毛泽东。这年8月中旬到9月12日,毛泽东去南方巡视,向沿途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吹风”,透露“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张耀祠随行,在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安排毛泽东的南方巡视。一路上气氛紧张,林彪反党集团箭在弦上,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毛泽东专列安全回到北京,张耀祠才松了一口气。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主席因病与世长辞。同毛泽东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张耀祠,其悲痛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近年来,他将一些往事写成了《张耀祠回忆毛泽东》,让许多人从中了解到毛泽东一生中重要的工作、生活片断等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