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39:46

探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两处难点

 

             秋蝉意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新教材必修1的一篇自读课文,许多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大多采取学生自读,老师设问引导,并能让学生学做旁注的形式理解课文,同时也把重点放在了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及如何在叙事中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这些都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本课有两处难点常常被教学者轻描淡写似的绕过。这两处是梁实秋说到任公先生演讲中讲到一首古诗《箜篌引》和《桃花扇》,特别是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是什么令任公先生悲伤至此呢?让人疑惑不解,这就需要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先来理解《箜篌引》,原文如下: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作者说道“这四句,经他一朗诵,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感情”。梁任公将此古诗意在何为呢?“箜篌引”是一首曲子,曲词大意是说一个老翁想渡河,渡船的人急忙劝他,暂时无船,不料老翁未听劝,跳入河中溺水而亡,船夫站在河岸上感慨万千。任公先生讲此悲伤不已,为何?他联想到什么呢?结合先生的人生经历分析可推知,他由《箜篌引》中强行渡河的人联想到曾经并肩而战,为变法而牺牲的战友谭嗣同等人,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后,拒绝逃往日本避难,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留学者,此因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谓自嗣同始”并留下举世闻名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其豪气可谓冲天,他们为救国救民,敢于直面死亡,这种勇气及其爱国精神,让任公为之敬佩,为之感慨,为之动情,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

 

任公先生讲到《桃花扇》中的“高皇帝,在九天,不管……”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男儿有泪不轻弹,必是到了伤心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究竟是什么牵动了先生内心的伤痛?高皇帝指谁,与任公有何关系呢?带着这些疑惑,笔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其实,清朝戏剧家孔尚任写的《桃花扇》主要是悲叹明朝的灭亡。高皇帝指的明末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不溺声色犬马,勤勉勤劳,励精图治,可惜啊,大明气势已尽,积重难返。任公先生由崇祯皇帝联想到了清末的光绪帝,光绪十七岁亲政,也想有所作为,但被慈禧背后操纵,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决心“变法强国”,结果以失败告终,而自己曾经也是变法参与者之一。分析到此,就可以明白,任公先生悲的是国家的积贫积弱,遭受列强的欺凌,而自己的才能却无法施展,悲的是自己一腔爱国热情。先生的爱国与真情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正如作者所说,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在新教材选的课文中,有许多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却包含许多学问和知识,需要我们留心,也需要不断质疑和探究,使得我们能更好的驾驭教材,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特别是传授给他们质疑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