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撕裂给你看 [朱小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53:12

把一切撕裂给你看

类别:   浏览量:137   版次:GB26   版名:南方阅读 文学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0-31
作者:朱小兰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就像做一次高山蹦极,用一根绳索吊着你往下坠落,山河依旧是山河,只是在这一趟冒险里,你满眼看到的都是剧烈摇晃的碎影,以及颠沛流离的心灵。老实说,这是亦夫的《土街》带给我的阅读感受。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土街》,亦夫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11月版,26.00元。

    朱小兰

    □在读硕士,北京

    就像做一次高山蹦极,用一根绳索吊着你往下坠落,山河依旧是山河,只是在这一趟冒险里,你满眼看到的都是剧烈摇晃的碎影,以及颠沛流离的心灵。老实说,这是亦夫的《土街》带给我的阅读感受。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让人读来酣畅且值得回味的小说。亦夫的《土街》成书于1990年,出版后一度风靡大街小巷。而它就像一杯烈酒,二十年来总能烧灼得人内心难受。这巨大的文本张力来源于一种凄厉的真实性,包含着对人性毁损的深入探求。在对陕西这个荒僻村落的所有粗鄙丑陋的描述中,“家园”不再具有让人依恋的故土的气息,而是一个人类欲望与仇恨栖居的场所,我们能历数出弥漫“土街”的种种罪行:弑父、叔嫂乱伦、私奔、自杀、暗杀、性虐、饕餮……原欲就像是土街的图腾,张牙舞爪地散播着恶之花的种子,让这片土地变成让灵魂赤裸的浴场,这诱惑如罂粟般让人迷醉,但其实是被噩梦魇住的道德和伦理的刑场,充满了行将腐烂的味道。

    被割裂成小块的断代史

    《土街》是断代史,记录从1948年到1962年,中国社会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这个角落多年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恰就是在这十几年里,社会动荡,政权更替,运动不断。国民党抓壮丁、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饥荒,“外面的世界遥远地存在于土街人感觉模糊的地方。政策和各种纷乱的变迁传到这里时,都已经像水塘涟漪的最外圈,只剩下微弱的余波,彻底丧失了推波助澜的力量。”

    十几年时光被复杂的斗争硬生生地割裂成了许多小块,土街的历史就在这被撕碎的年代里余脉微微,苟延残喘。亦夫对现实环境的书写具有冷酷的驾驭能力,冬去春来,一载一载,农闲农忙,人暖人凉,亦夫不动声色间就写出了此时与彼时的不同——— 这一个春天还是充满希望的,下一个就让人迷惑而委顿。断裂的时间轴上,土村人本来宁静的繁衍生息过程,在外界源源不断复杂的冲击下消解了生活的意义。那是土街人看不懂的年代——— 财东变成了囚奴,贫农转瞬成了“抢手货”,无数新鲜的词汇,颠灭旧景的秩序……时间在这一刻还给予他们饕餮般的享受,然而不久又毫无征兆地悉数夺走,甚至置他们于死地。土街人面对时代的戏弄没有那么心平气和,他们骂骂咧咧,心火旺盛,然而地域僻远的现实和没有知识的浅陋终于让他们只能选择静默,日复一日地忍受蹉跎。

    土街的东西两头,分别住着老掌才一家和瘸二一家。老掌才是个目光凶悍的老头,野心勃勃,土街人望而生畏。瘸二懦弱可怜,儿子治才却从土改队长当起,在土街横行霸道好多年。从父辈的仇恨开始,《土街》里作为线索穿插的两个家族,都由完整走向破碎。掌才的自杀,瘸二的出走,掌才的二儿子宗信带着嫂子私奔。关于家族的叙述一再被作者撕裂,呈现出一幕幕无可扭转的悲剧。

    这个中国传统的农业制旧式家族内部,掌才享受并操纵着一切———对妻子艾女,他肆意蹂躏;对五个儿子,他的威严不可忤逆。为此,艾女常说“老东西,你不是个人”,大儿子宗孝也背地里骂他“狗日的爹”。土院中的家人战战兢兢地生活在他罩下的阴影之中。然而,这个“统治者”并不快乐:他过早丧失男人的能力,无法征服自己的女人,儿子的逐渐长大也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老去,他不愿意承认这样的变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对周遭的人发泄怒火。老掌才需要依靠“权威”带来的安全感,其实他才是最虚弱的人,所以就在宗孝对他的怒骂开始之际,“权威”崩塌,他的一生也就此终结。

    传统信条和精神分析的碰撞

    家族延续,宗孝却永远背负着“弑父”的十字架,弟弟宗信开始仇视他直到最后完成反叛,似为父亲“复仇”,带嫂子私奔了。

    在另一个秩序相反的家族里,治才虽早早地脱离父权的羁绊,但对宗孝的仇恨支配了他整个人生,瘸二对儿子敢怒不敢言,当矛盾激化之时,父亲选择出走,儿子一意孤行。

    不同的情状,却导致了同样的结局,这个结局就是不完整——— 心灵的不完整,家族的不完整。在这不完整中,更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浮现。

    不难看出,亦夫承继了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野心,父权制、“俄狄浦斯”情结、原欲、阉割焦虑,这些典型的心灵密码在土街所塑造的角色中得到了充分的复原。再来看小说人物的命名:仁仁、宗孝、宗礼、宗信、宗志、宗才、治才,仁、孝、礼、信正是中国人自古宗信的儒家生活准则和人格底线,在亦夫笔下更是得到了重视。然而,这一切都是被撕裂的,儒家压抑人的情欲,强调恪守道德礼仪;精神分析学派则释放人的欲望,突出“本我”的性格,融合了作者这两种叙述基调的《土街》,正是用最剧烈的碰撞产生摧毁人性的力量,我们在相悖的两极颠簸着看,享受人性被撕裂的痛感。所以我说,这是炼狱般的阅读体验。(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治才这个在原始信念中不仁不孝、无德无信的瘸二家的后人,越来越成为土街的主宰。”在这样的表述里,我们看到,在这土街之上,戴着镣铐的人性之舞尴尬地停歇下来,欲望蒸腾,于是土街一片腥风血雨。感受这被作者撕裂的一切,我们更能彻彻底底直面人性的波诡云谲,重新涌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无法割断对土地的深情

    最后来谈谈土地。《土街》中的宗孝经历了从对土地的厌恶到对土地的依恋这个过程。最终起起伏伏却又无可奈何地生活,让他真正理解了父亲掌才对土地挚爱的感情。(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父亲掌才自杀之后,作者这样替宗孝表达:“他觉得死去的父亲像一粒巨大的种子,在这样的季节里,随时都会开出黑色的花朵或结出什么神奇的果实。”这片被父亲热爱又被自己热爱的土地,到底是因为有同样的根脉牵系其中,还是因为别的什么无法撕裂的情怀,才让这对仇人般的父子永远地纠结在一起?

    对土地的深情是每一个扎根于这个世界的人都有的原始冲动,历来中国作家、艺术家对这一点的交待毫不讳言: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黄土地》感人至深;作家张炜在《九月寓言》的代后序以《融入野地》为题,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土地的热爱;旅美诗人,农村出生的作家程宝林总是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土地、庄稼、农事对他的牵萦。

    世界原本就是破碎的,人们却总是幻想它的完整。二十年后再读《土街》,发现文学的才是永恒的。真正的经典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亦夫曾经如此真诚地将故土撕裂给我们看,在鲜血淋漓的文字里,总有那么多能让我们铭刻于心的东西。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