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的四大成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6:05:44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内需不足、消费不旺的问题,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但自去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部消费环境明显恶化,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内需发动机”。然而,内需不足“非一日 之寒”,要想有效启动,必须找准症结。以笔者之见,中国内需不足主要有以下四大成因:

    一是“收入向资本的集中度过高”。中国社科院2008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2004年下降到49.6%,2005年降至41.4%,2006年更是仅为40.6%。与此相反,资本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节节上扬,从以前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这意味着,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趋于下降,而资本所得却不断上升。“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的直接后果,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是世界上用来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标, 0.4是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有统计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已接近0.5,占总人口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高达30多倍。显而易见,贫富差距过大,普通劳动群众经济收入拮据,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明显不足”。造成内需不足的原因很多,社会保障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这个社会就是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亿,老龄化率为12%。老年人口基数大,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工作面临严峻现实。而我国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能力明显不足,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有限,广大农民基本上没有社会养老保障,1亿农村老人主要靠家庭养老,因儿女收入拮据,难以承受家庭养老之重,加之孝道缺失,使许多农村老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困养老。再者,非义务教育收费还比较高,虽然实行了全民医保,但报销比例还比较低。养老、上学、看病三大重担,使寻常百姓即使有点钱,也不敢乱花,以备养老、上学、看病之用。消费能力低,内需当然也高不起来。

    三是“经济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有专家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一半转化成了收入,但是中国只有 1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 GDP转化成收入比例最高的年份也只是17%。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上升,为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一直低于GDP增速。比如2001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9.5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相当于1978年的近8倍,但是同期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859.6元,按不变价格为1978年的4.16倍,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为1978年的5.03倍。由于居民未有效分享经济增长,收入较低,导致消费不畅,服务业发展缓慢。

    四是“消费不振主要是农村拖了后腿 ”。有专家指出,消费不振主要是因为农村拖了后腿。仅以2007年为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县以下零售额仅14146.3亿元。广大的农村地区仅为城市消费的1/4左右,这正是我国内需薄弱的要害之处。一直以来,尽管我们都强调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根深蒂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农民受益相对较少,可支配收入少之又少。有专家指出,经济走势突破的关键在于对内需的拉动,而实现内需拉动突破的关键是农村市场的启动。    

    内需不足、消费不旺的原因还有一些,如税负偏重等,企业主往往把负担转嫁到广大消费者和劳动者头上。总之,要想拉动内需,关键是“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广大人民劳有所得,推行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村市场火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激活消费,扩大内需,确保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