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 《艳阳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07:36
《艳阳天》是一部描述农民的长篇小说,里面涉及到农民的为过上好日子的翻身行为,所讲述的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国农村的形式。
怀旧是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往往是对现实的不满。当信仰和激情从手中遛走时,人们只得面对历史召唤那些铭刻于心的瞬间。没几个人愿意回到那疯狂的年代去,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开拓。当在行进中回首当年时,仍会记得在那黑暗的年代里彻夜阅读《艳阳天》的情景。愿浩然先生灵魂安息!
曾记否,《艳阳天》、《金光大道》,风靡一时,影响一代人。


浩然《艳阳天》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2-20发表评论>>

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
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
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
内容概要
1957年初夏,京郊东山坞农业社迎来了合作化以来第一个小麦丰收年。看到田里长势喜人的麦子,社里的弯弯绕、马大炮等一伙中农心里打起了算盘。为了多分麦子,他们提出了“土地分红”——把入社时各家土地的多少也作为分麦子的条件,因为入社的时候他们土地多。
合作社副主任马之悦是个阶级异己分子。他隐瞒解放前曾经出卖革命干部的历史钻入党内,解放后又勾结城里的范占山和本村的瘸老五私自贩卖粮食。为了谋取私利,他和弯弯绕一伙人站在一起,出谋划策,煽风点火。团支部书记焦淑红看这些人私心重、想走回头路,十分着急。这时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兼社主任萧长春正带民工在水利工地劳动。马之悦为了独揽大权、随心所欲地分麦子,写信给萧长春,说家里形势一片大好,让他麦收之后再回来。而焦淑红则担心马之悦一伙的阴谋得逞、国家受损失、贫下中农受剥削,写信要萧长春快回东山坞。萧长春接到两封互相矛盾的信,急忙赶回来。他是贫雇农家庭出身,10年前就参加民兵和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作斗争,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后他主动要求回家乡参加农村建设,当了东山坞的民兵排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3年前死了媳妇也不续娶。去年秋天一场冰雹把农业社的庄稼砸个精光,当时的农业社党支部书记马之悦私自拿上级拨下的生产自救款跑买卖,赔了本,自己跑到北京躲了起来,一队队长马连福要解散合作社,带人进城打短工。在这种情况下萧长春勇敢地站出来,和合作社副主任韩百仲一起领导大家打柴、烧窑、种秋菜、种秋麦,度过了难关。秋后整党马之悦被党内撤职,萧长春当了党支部书记兼社主任。
现在,马之悦见萧长春突然回到东山坞,很着急。表面上声称反对土地分红,暗地里却加紧活动,唆使头脑简单的马连福在干部会上大骂萧长春和农业社,企图激化矛盾,制造事端,让萧长春栽跟头。但萧长春阻止了那些激于义愤准备打架的贫下中农,摆事实,讲道理,驳得马连福哑口无言。马连福悔恨交加,无颜见人,主动要求去水利工地劳动。弯弯绕、马大炮一伙人不死心,叫喊没有东西吃,要饿死人了,把孩子打得满村跑。暗地里却偷偷把家里的粮食卖给马之悦勾结来的粮食贩子,干非法勾当。而老贫农马老西,则偷偷地吃糠咽菜,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喂农业社的牲口。合作社会计马立本是富农马斋的儿子,他表面上与父亲划清了界限,实际上却野心勃勃想在东山坞称王称霸,利用工作之便贪污钱款。他盼望农村和城市一样大鸣大放,以便大干一场。他追求焦淑红,但焦淑红嫌他思想落后,而是默默爱上了一心为集体、有魄力又老练的萧长春。焦淑红带领社里的青年们白天在河滩种果园,夜里去看护田里的麦子,还积极帮助中农家庭中身、胆小怕事的韩道满。乡党委书记王国忠到东山坞来检查工作,严厉批评了马之悦。萧长春从马大炮入手,弄清了土地分红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和韩百仲一起召开社员会,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大家去年秋天农业社遇到困难的时候国家如何伸手援助、贫下中农为麦子丰收付出了多少劳动,等等,最后终于按工分多少做出了预分方案。老地主马小辫对合作社和贫下中农恨之入骨,他把萧长春、韩百仲、马老四等领导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都做了人形,扎上钢针,然后烧香磕头,咒他们早死。他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马志新来信说城里正大鸣大放,共产党的天下长不了,他欣喜若狂。但他的一切都在贫下中农的监视之下。马之悦眼看自己的阴谋要破产,又和老婆马凤兰设下奸计,唆使生活作风不好的孙桂英勾引萧长春,想把萧长春的名声搞臭。萧长春一身正气,拒绝了孙桂英,并教育她好好做人。为了把权力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保证麦收顺利进行,社党支部和社委会决定撤销马立本的会计职务,让贫农后代韩小乐接任,并让解放前的村党支部书记焦田的儿子焦克礼接替马连福代理一队队长。
麦收前一天,马之悦又偷偷把瘸老五、弯弯绕等人召集到集市的茶棚里开小会,传播马志新信中的内容,准备变天。他还耍手腕给焦淑红找婆家,想赶走这个立场鲜明、敢于斗争的姑娘,削弱萧长春的力量。自私自利的弯弯绕为了让自己家的鸡多下蛋,违反社里的规定,把鸡放出去吃麦子。焦二菊和焦淑红领导团员青年们把鸡捉住,马之悦却命令他们把鸡放掉。萧长春和韩百仲当即召开支委会,批评马之悦的错误做法,社员们也召开会议,批评教育弯弯绕。麦收开始,东山坞合作社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地忙起来,有的收割,有的运输,有的打场,连学校的孩子们也来捡麦穗了。
下大雨的时候,社员们把自己家的席子拿来盖社里的麦子。孙桂英也参加了麦收,并在劳动中变成了新人。马之悦表面上积极参加麦收,暗地里却挑拨离间,鼓吹多分给社员少交给国家。马小辫企图杀害萧长春、放火烧麦子,没有得逞,便在一天上午偷偷把萧长春的儿子小石头推到山崖下去了。马之悦怂恿社员们去寻找小石头,想让堆在场上的麦子烂掉。萧长春识破了马之悦的险恶用心,忍住悲痛,让社员们抢收麦子,保住粮食。负责治保工作的韩百仲把马小辫作为嫌疑犯抓了起来。下乡检查工作的乡长李世丹听信马之悦的假汇报,批评萧长春把农业社搞乱了,还自作主张放走了马小辫。马之悦趁机打着乡长的旗号,领着弯弯绕、马大炮十几户中农、富农马斋和几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仓库抢分麦子,焦淑红等人拦住了他们。马之悦又唆使马大炮等人去牵社里的牲口,企图搞散农业社。马老四拿起大棍保卫集体财产,被马之悦踢得口吐鲜血。这时王国忠和县公安局的人赶到,逮捕了凶手马小辫和解放前出卖革命干部、解放后违法倒卖粮食的马之悦。几天后,小麦收完打完,焦克礼带领马车队去给国家交公粮,马车上插着小红旗,旗上写着:“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一粒粮,一颗心,送到北京献给毛主席”。与此同时,社员们在欢天喜地地分麦子,去水利工地劳动的人们也圆满地完成任务回来了。王国忠送给萧长春一套《毛泽东选集》,作为祝贺和鼓励。
作品鉴赏
这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规模、细致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既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标本,又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作品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特殊的结构和人物群像的塑造。小说采用的是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就故事的基本线索而言,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东山坞农业合作社麦收时节十余天时间里发生的故事:麦收前,萧长春回村和马之悦、弯弯绕等人斗争,否定土地分红,制定出分配方案→准备麦收,马之悦等人不甘心失败,萧长春调整领导班子,斗争日趋尖锐→麦收开始,阶级敌人蓄意破坏,杀人、抢仓、拉牲口,萧长春领导贫下中农继续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叙述过程中,作家自觉向横的方向扩展,描写同一时间里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的活动。小说第一卷的第2章至第32章,近30万字,写的只是从萧长春回东山坞那天夜里到第二天晚上约24小时里发生的事情:就在萧长春忙于了解情况、召开干部会、去乡里请示王书记的同时,马立本受马之悦指使四处活动,弯弯绕等人叫喊饿死人了、去会场闹事、倒卖粮食,焦淑红等青年人在河边种果树,焦二菊、焦振茂等社员去看麦子,五婶和马老四、哑巴等人一心一意看管社里的菜园、牲口、羊群,等等。小说第二、第三卷也采用同样的写法,第106至110章叙述的故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极大地扩大了小说的容量,使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许多人物出场的时候,作者还对他们的出身、经历作详细交代,这样就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展示农村社会生活画面的同时,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个个呼之欲出。同样是坚持原则、党性强的领导干部,萧长春智慧、有谋略,韩百仲直率、固执;同样是利欲熏心的投机家,马之悦阴险、奸诈、世故,马立本自高自大、不切实际而又胆怯;同是自私自利的中农,弯弯绕圆滑、精明,马大炮头脑简单,莽撞;同样是安份守己的中农,焦振茂又认真又古板,事事按政策条文办,而韩百安又胆小又懦弱。即使是落后分子孙桂英,也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她虚荣、聪明,而又带着一点天真和无赖气。因为名声不好,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一旦大家看重她,她比谁都积极,处处逞英雄。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来塑造其性格,同时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也生动而富于个性化。弯弯绕放鸡吃社里的麦子受到批评,大伙儿问他为什么骂农业社,他无言以对,便一跺脚:“只当我放屁了。”一句话就表现出了他的无赖与狡猾。孙桂英在识破马凤兰的险恶用心之后赶马凤兰出门,说:“闲话少说,你就快走吧!我生气,气死了。你一辈子也别理我!咱们是云南的老虎,蒙古的骆驼,谁也不认识谁!”这种语言体现出了她的泼辣与机敏。下大雨的时候老烈属王老头也来帮助抢麦子,社员劝阻他,他说:“添个蛤蟆还四两力哪,二爷我咋也比一个蛤蟆强啊!”一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固执、热心与风趣。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小说还揭示了中国农民的传统心理特征与价值观念。萧老大因为儿子萧长春挨了马连福的骂,就给马连福的父亲马老四脸色看,虽然马老四早就与儿子分家而另过。这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子不教,父之过。王世忠来他家吃饭,因为拿不出好饭菜来招待,他便觉得没有脸见人。这体现的是农民式的自尊与热情。中农户马连升生活富裕,目空一切,但想起自己膝下无子,又闷闷不乐。这实际是传统的伦理观念在起作用。由于作家熟悉农村、熟悉农民,对农村生活作了真实生动的描绘,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阶级的农民形象,因此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刘晴)
浩然:艳阳天
http://book.QQ.com2009年08月31日10:11腾讯读书我要评论(0)


浩然(原名梁金广,1932-2008)著,1964年9月,1966年3月、5月 《艳阳天》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先后出版,在全国文学界和农村引起强烈反响。1973年改编成同名电影。
《艳阳天》是最能显示浩然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它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画卷,精细地刻画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热情地歌颂了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小说的情节曲折丰富,结构完整紧凑,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语言朴素晓畅,显示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小说自然带有不可避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色彩,60年代初期“左倾“思潮的影响显而易见。可贵的是《艳阳天》里塑造了众多可信可爱的贫苦农民的形象和真实生动的落后农民的形象,更为可贵的是,浩然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了社会主义永远是“艳阳天”的坚强信念。不论是描写、叙事还是抒情,对社会主义的赞美都由衷地流诸笔端,全书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艳阳天》一问世让浩然家喻户晓。他收到全国各地热心读者的来信一万余封。后来,同名电影的上映更使这部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萧长春、弯弯绕、马小辫……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位个性突出、活灵活现的典型人物形象。有人回忆,当时有些人几乎把这部近120万字小说背了下来,“丈夫背前一句,妻子接着背下一句”。
1999年,面向全球华人世界的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 世纪中文小说100强”,1949年至1976年的中国大陆小说,只有浩然的《艳阳天》和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榜上有名。
[分享]纪念浩然,发艳阳天第一、第二部  Post By:2008-3-13 10:04:00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  下载次数:]
点击浏览该文件:艳阳天1.txt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  下载次数:]
点击浏览该文件:艳阳天2.txt
此书哺育了50、60以及部分70年代青年,刻画当时的农村社会生活入木三分。遗憾是全书三部,第三部一时无法找到,盼同好补充。本书为txt版本,方便各种条件下阅读。以此纪念真正的农民作家浩然同志。
萧长春、高大泉,渐行渐远的形象……
继续发一个《金光大道》1-4全本,合发突破1500k限制,分为两个压缩包上传。可能有极少数部分内容因为扫描问题乱码。但是不影响全书的完整阅读。浩然虽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这两部厚实巨著真实反映了一个时代,值得细细咀嚼。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  下载次数:]
点击浏览该文件:金光大道1-2.rar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  下载次数:]
点击浏览该文件:金光大道3-4.rar
http://club.beelink.com.cn/dispbbs.asp?BoardID=168&ID=269186
1964《艳阳天》(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13:37新浪读书
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浩然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1964年9月(一卷)、1966年3月(二卷)、1966年5月(三卷)
(李洁非 撰)
《艳阳天》是浩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有着特别紧凑的情节——超过百万字的宏伟篇幅,实际上写的仅仅是东山坞农业社十几天之内发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57年夏天。麦收前后,东山坞农业社突起风波,一些社员提出要求土地分红。所谓土地分红,就是按社员入社的土地股数实行分配。这是初级农业社时期的办法,进入高级农业社以后,已经被取消。1957年的东山坞农业社,当然是高级农业社;此时主张土地分红,被目为“复辟倒退”,因为显而易见,用这种办法分配,“吃亏”的自然是“广大贫下中农”。矛盾由此而起。提出要求的主要是一些中农成分社员,而农业社副主任马之悦对此持同情态度。正在这节骨眼儿上,党支书萧长春及时地从一个工地赶回东山坞,领导贫下中农群众展开了一场坚守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激烈斗争。他的斗争对象,包括马小辫那样的地富分子,包括弯弯绕、马大炮为代表的中农,包括“混进”农村干部队伍中的马之悦、马立本一类人,甚至还有被阶级敌人蒙蔽了的贫下中农马连福。在斗争中,萧长春沉着镇定、明察秋毫,识破敌人一个又一个圈套,粉碎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提前公布小麦预分方案,争取落后群众,整顿阶级队伍(撤掉马立本会计职务),瓦解敌人各个击破,还顶住了来自上级(乡长李世丹)的压力,最后,“革命洪流锐不可当。牛鬼蛇神在真理面前,原形毕露,农业社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第三卷《内容说明》,作家出版社,1966))当然,萧长春也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他的儿子小石头被马小辫怀着“刻骨的阶级仇恨”害死。不过,斗争风范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使他从别的方面得到补偿和奖赏——纯洁的团支书、高中毕业生焦淑红深深地崇拜和迷恋他。
浩然出身农民,只读过几年小学。原因与其说是因为贫穷,不如说是他的家庭充满动荡。他的父亲性情躁动,不安于室,曾丢下妻儿独自在外飘游,后来终于为情敌所杀。浩然母亲不久也在他尚未成年时病故。浩然因此中断学业,与姐姐相依为命。
他开始做文学梦,是解放初听说赵树理名字的那一刻。他觉得,对于自己,这是一个可以类比的例子。事实上,赵树理虽然出于乡村,却受过完整的教育。考察文学史的流变,不难断定,浩然的文学梦其实是被“工农兵创作”这一特定时代生成的文学现象点燃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文学便把在工农兵群众中培养文学人材当作一个重要任务,这个方向完全继承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体制中,一直延续到“*”并且也在那时达到最高潮。而浩然,可以说三十年中“工农兵创作”所发掘出来的最成功的范例。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从秉赋上说,浩然确属天资卓奇的文学人材。但是,在站稳脚跟之前,他仍然经历了很多挫折。1956年是关键的一年。是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就像薄薄的窗户纸被捅破,从此,他登上文坛,并且一路坦途。到1962年,浩然已经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十余本,在出书极为不易的当时,可谓成就斐然。
上一章作品目录下一章
并没有文革时期作家的说法,很多作家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当然有在那个时期大红大紫的作家,比如浩然被称为“文革时期唯一作家”的浩然昨天早晨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76岁。作为“文革文化”的重要代表,浩然的辞世标志着那个时代的远去。浩然本名梁金广,1932年生于唐山,少时读过3年小学,16岁加入中共。他当过8年村、区、县基层干部,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担任专业作家,后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等,1965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三卷本;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4年出版中篇“诗体小说”《西沙儿女》。浩然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间红极一时。他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歌颂中共在农村斗争地主、富农、推行农业集体化的“伟大运动”,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与八个样板戏一起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由于《艳阳天》、《金光大道》受到文革“旗手”、毛泽东妻子江青的青睐,浩然不仅常受到江青接见,也由一名普通的农民作家一跃成为当时文艺界乃至政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浩然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共十大和第四届全国人大,1976年9月成为文学界唯一参加毛泽东治丧委员会的代表。文革时期,他以“文化界人士”名义经常参加外事活动,并曾出访日本。1974年,中越发生西沙海战后,浩然被江青“亲自委派”到西沙群岛前线视察,回京后写出间接歌颂江青的《西沙儿女》。后来他又奉江青之命视察大寨并写成报告文学《大地的翅膀》。他的小说《艳阳天》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文革时期拍摄的为数极少的故事片之一。文革后,浩然因与“四人帮”过从甚密而遭到批判,并一度失去自由,官方对他的审查结论是:“不是帮派分子,在文革中摔了跤,但没有完全陷进去”。浩然后来又写过《苍生》、《乐土》、《活泉》等作品,但反响一般。浩然曾说,他从一个只读过3年小学的农民,靠中共给予的机会,掌握了大学专门课程,最终“成了组织上承认的、名正言顺的作家”,“这是个奇迹,亘古未曾出现过的奇迹。”他也一直不接受文革是“浩劫”的结论。他在评价自己在文革中的表现时说,他“不是蟊贼,不是爬虫,而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战士,一个有所贡献、受了伤的文艺战士”。在一段特殊时期,浩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8个样板戏,1个作家。”有人说浩然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文革”时期唯一的“得意分子”……浩然生平浩然原名梁金广,1932年3月25日出生于开滦赵各庄矿区。他1949年冬季开始练习写作,自学成才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活泉》、《圆梦》等,《苍生》获得了首届“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有学者评论他的作品“是很形象的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图画”、“写出了个人和社会的双向的真实”、“具有史料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价值”。1964年10月浩然调入北京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北京文学》主编、《东方少年》主编。1997年5月,在北京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浩然当选为北京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9月至今任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