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42:56


大藏经。
噶举传承
祖师著作
祖师法相
三昧耶戒
传承祖师传
上师的加持
大手印教言
大宝法王教言
噶举派。
宁玛派。
格鲁派。
萨迦派。
本波派。
藏传佛教
其他教派
噶举大师传
宁玛大师传
格鲁大师传
萨迦大师传
本波大师传
其他大师传
大宝法王故事
经典故事
密宗故事
修持故事
其它故事
佛学基础知识
因缘果报
五戒十善
四圣谛..
十二因缘
菩提心..
六度万行
基本论述。
佛学与健康
战胜癌症。
辟谷与健康
素食与健康
佛教名胜。。
佛学与美学。。
佛学与文学。。
文学作品。。。
佛学与建筑雕塑
佛学与音乐舞蹈
佛学与美术书法
佛学与体育
佛学伦理观
佛学与社会
佛学与人生
佛学与现实
今生改变命运
噶举修持
宁玛修持
格鲁修持
萨迦修持
本波修持
其他修持
禅宗智慧
密宗智慧
学习、思索
实修、明悟
工作、生活
休闲、娱乐
旅游、情感
社会、动物
自然、其他
热爱生命
爱与哀愁
感悟,,
人生百味
呐喊,,
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音乐
汉传佛教音乐
大德讲法
音乐集锦
佛菩萨,
上师本尊
空行护法
其它唐卡
网络动画
网络影视
藏传佛教大德开示
汉传佛教大德开示
访谈·法会
佛舍利专集
佛经下载,
电子书下载
工具下载,
音频下载,
影频下载,
动画下载,
网友向导
本站公告
宗教法规
仁波切写了一些诗句,作为《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中文版序;仁波切期望我们尽情用优雅悦耳的中文翻译出来,以饶益有情:
我俱足信心、精进、及智慧的弟子啊,
愿你
将闻、思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禅修智慧,
并且因此了悟真实本性——大手印!
在此,我将诠释空性禅修各个次第。
以大乘菩提心为基础,
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发愿达到证悟。
首先,禅修无我,
这将帮你舍离一切问题与困难的源头
——我执。
然后,
进一步禅修二元性空的法性,
这将帮你,逆转因执着二元对立所产生的迷惑,
并让你不再认为,外在对境是真实的。
下一步,再禅修全然的空,犹如虚空一般,
这将逆转,视一切事物为真实的所有想法。
然后,在远离一切概念造作的法性中,
以不靠思维推论的禅修方法,
将自我从各种虚饰特质的执着中,
解脱出来。
接着,是禅修当下的明光,
运用这个方式禅修,
就能了知外在环境与众生,即是诸佛净土与本尊。
如是清净的显相,可以普照十方。
若你对这些禅修次第的最深层意义,
禅修得非常熟练,
你将了悟——乐空不二的大手印!
你将超越凡夫心,了悟觉空不二的大圆满!
创古仁波切 序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是在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让尊立佩多杰座下,接受噶举传承中堪布的头衔的。他的这本著作《空性禅修次第》,教导了无我观和唯识观中“诸所显现唯自心”的观点,以及中观的自续派和应成派的逻辑论证,这些逻辑证明了一切现象本性皆空,以及中观他空见的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这一切都在本书中,透过推论和禅修的方式,有清晰的教导。
本书中文版的发行,必定能带给法教的修行者极大的利益。我对所有促成本书出版的人表达由衷感谢,并期望所有有志修习法教的人,都尽可能深刻的潜心研读、身体力行。
陈履安  序
像密勒日巴大师一样既慈悲、自在、严厉,而且还捉摸不定的竹清仁波切,可说是二十世纪的密勒日巴。他教弟子歌唱成就者们的诗,在山上、在坟场、在圣地、在城市,他自己也将修行上的经验和知识,作成口诀形式的诗歌来教导弟子。
尊贵的竹清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噶举传承最伟大的上师之一,是一位集学者和禅师于一身的成就者。他能用清晰易解的方法带领您进入佛法完整的空性见地,仁波切发展一系列次第空性教学,从“无我”开始到“他空见”的自性明觉,所有次第也都配合着“大手印”和“大圆满”中的禅修教义。仁波切还鼓励弟子们唱诵道歌,以此作为修行和教学的一部分。
下面是仁波切经常教授的一首密勒日巴大师所著《八种自在歌》:
显境空性若无别,则于见地得自在。
睡梦醒觉若无别,则于修观得自在。
空乐双融无差别,则于行持得自在。
现在未来无差别,则于实相得自在。
心与虚空无差别,则于法身得自在。
苦乐二者无差别,则于口诀得自在。
烦恼智慧无差别,则于证量得自在。
自心佛陀无差别,则于果位得自在。
以下是在尼泊尔追随仁波切学习的妙融法师告诉我的仁波切的两个小故事,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在尼泊尔普拉哈里山上,竹清仁波切每年冬天都会在此作三个月的教学,各国弟子这时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边学习,一边交换彼此修行心得。大家每天在美丽的普拉哈里山上等着仁波切来教大手印禅修,日复一日。某日,仁波切宣布要改教《密勒日巴传》及道歌,全场一时兴奋起来,但紧接着仁波切笑着说:“为了能同时体验密勒日巴刻苦求道的精神,以后大家自己下山来上课。”看着下面弟子们各个错愕的表情,仁波切大笑着步出佛堂。从此学生们必须自己背着字典、《密勒日巴大师传》和笔记本等等的学习用品,在日正当中走一个小时到仁波切那简陋的房子上课,然后再爬一个多小时回到山上。当大家渐渐的从生气、抱怨、痛苦和全身疼痛中解脱出来,并开始享受、欣赏、喜欢和习惯于这样的学习方式时,仁波切告诉大家,可以再回到普拉哈里山上上课。
二、仁波切喜欢带着一篮篮的香蕉到猴子山喂猴子,一到猴子山,仁波切把手放在嘴唇旁口哨一吹,成群结队的猴子跑着、跳着冲到仁波切面前,只见仁波切一个个的发香蕉给猴子们,有些猴子等不及了用抢的,仁波切也喝斥几句,猴子们竟也听懂似的,收回手乖乖地站在一旁等着。
仁波切是我的上师,有一次在陪着仁波切散步时,我问仁波切:“在生活中会有恐惧不安的情绪出现,该如何呢?”仁波切笑笑说:“时时提醒自己,一切一切都是梦。”
郑振煌  序
佛教是一种觉悟的教育,觉悟的人,将觉悟的内涵与方法告诉尚未觉悟的人,希望透过学习、思维、实验的过程,觉悟人生宇宙的真理,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因此,严格说来,佛教并不是一种宗教;任何的宗教义式都只是为了收摄人们的散乱心,让心安定下来,进而净化心灵,显现本来面目。
可惜今日的佛教过分强调方便,染上无法让现代人接受的迷信色彩。尤其是西藏佛教,外人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直斥为装神弄鬼的巫术。
幸而在众多具格上师的教导下,西藏佛教所独具的次第性、严谨性、圆满性逐渐为世人所认知,“三密相续,即身成佛”确非虚言。
众生的烦恼源自我执,执着人我、法我为实有,妄起分别,造诸恶业,因此轮回苦海,永无出期。所谓修行,便是内观自我无实,扩而大之,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虚幻无常,自性空不可得。若能了知一切皆空,自可海阔天空,自由自在,断除烦恼。
然而,证空性的方法很难、很抽象。学佛一辈子而不知空性为何物者,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有四:一、不知佛法以缘起正见为基础,而缘起就是性空。二、仅在表相上做功夫,不肯实修,当然不能谛观诸法皆空。三、误解空为消极逃避,毒蛇猛兽,避之唯恐不及。四、即使想修空性,也不知道如何修。
这些缺憾都在《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这本书中得到圆满解答。当我看到初稿时,非常惊讶有这么一位教证俱足的上师,能够如此精确地阐明世间最高真理。它的殊胜处很多,至少包括四点:一、要言不繁,让读者直接切入佛法的核心。二、理论与方法并陈,既不落入文字游戏,也不致令人盲修瞎练。三、掌握佛法的全体,大小乘、显密各传承的修行法门兼具。四、次第分明,由析空(无我禅修)、唯识空、中观自空(分自续派与应成派)而中观他空,拾级而登,必达明空不二的大圆满境界。
人类在迈向二十一世纪之际,压力苦恼千万倍于昔日,空性的修养,更显重要。这本书是所有人类所应该研读而且实修的,因为大家都有“有”的困扰。“有”不除,心就不安。唯有靠禅修,才能证悟“有”其实不存在,只是“空”的另一面,空有不二就是佛法的无上真谛,就是世间的最高真理,就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处。
深入生命实相 《空性禅修次第》导读
丁乃竺/文
如果生命是一场迷雾,佛法就是一道光明的光,帮助我们穿越生命的迷雾,找到回家的路。
二十多年来,我如是深信,也努力如是实践。
藏传佛法,是我选择的修持方式。因为我相信方法严谨的密乘,可以带领我们由外向内,一步步了悟生命的实相,解脱生活里因为业力和习性造成的各种痛苦。
正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生命的不圆满性,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一种超越的生命态度。所有的修行人都在寻找解脱的方法,让自己从粗糙的执着到细微的执着中解脱出来;而我也希望能分享这种生命智慧,帮助有缘的朋友,离苦得乐。
佛陀四十多年弘法中,不厌其烦为其弟子及众生指出离苦得乐的道路,而其中最重要的揭示,则是直指生命的本质为空性。
空性,生命大补贴
空性,并非佛陀的发明,它是佛陀对生命真相彻悟后之直接体验。此一体验也令佛陀明白众生痛苦之因,众生因无法看清生命真相而执着,一念细微的执着而引发无穷的颠倒梦想。为了破除所有众生对现象实有的执着,佛陀反复为众生演释空性,尝试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没有恒常不变的实质,但却又能酝酿一切,含藏一切。这样一种甚深、广大、非实存却又现起的性质,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的实相。如果学习佛法而又不了解空性的见解,那就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回。
《心经》一开始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如果只做到前五度,虽然已经很难得,但顶多只是得到人天福报;唯有圆满第六度:智慧,才能真正证悟解脱。第六度是菩萨六度的“眼”,要开这个智慧的眼,看到生命实相,解脱生活乃至生命的苦,就一定要有空性的见解和体验。
但空性又是佛法里非常深奥、难以掌握的核心,唯有在俱足证量、智慧的老师引导下,有方法、有次第的进行见解的确认,及实修上的体验,才能真正的融入。因此,好老师、好方法,对空性的闻、思、修,无比重要。
最好的译者,是实践者
当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台湾的弟子,以“马尔巴翻译学院台湾分会”之名来找我,希望我帮忙看一下《空性禅修次第》中译本,担任这本即将上市的新书的审阅,我根据中、英译本一一核对后,对仁波切这群在台弟子,油然生起感动和欢喜,因为我看见了我从事佛学翻译十五年,罕见的认真与诚恳。
更重要的是,他们证明了:最好的译者,是实修者;唯有真正的实践者,才能将书中的深义译得入木三分。
从事佛法口译十五年来,我深知翻译的困难,不但要顾及信、雅、达,每一位老师也都有他特有的风格,要像呼吸、舞蹈一样,风格和节奏都契接得很好,这很不容易。也因此,仁波切这群在台弟子的翻译表现,更令我觉得难能可贵。也许这就是他们跟着书中次第做,所得到的成绩,也是跟一般译者最大的不同点。
我也发现,在付梓出版之前,他们已花了好几年时间翻译这本书,期间他们反复根据这本书的五个次第,进行闻、思、修的实修演练,有人完整演练五次、有人演练了三次。在实修中得到一次比一次深细的体悟,也帮助他们更准确掌握这本书的精髓,因此深入程度恐怕不是一般佛译者能企及。
这令我想起,古来翻译佛经的大德,没有一个是单纯从学问入手的。凡在译经上有成就的,每一位都是实修者。因为实修的体悟能够帮助译者契入书中内涵,对修行典籍的翻译成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书市第一本实修指南,修行人心备工具书
读完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所著这部《空性禅修次第》后,我第一个感想是,这是一本实修的工具书,每一位修行人都应该有一本!
这也是我目前在台湾出版市场上,所看到的第一本直接讲实修的书,循序渐进,提供方法,帮助修行人对空性作完整的观照。更重要的是,有方法、有次第的帮助修行人从见解进入体验。这种特质,是目前台湾市面上佛书少见的。
《空性禅修次第》见解非常深入,从无我禅修、唯识禅修、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到中观他空见,五个次第,每个次第都非常清楚、明白、有用,对修行人的帮助直接而深入,是当代伟大的空性实修著作,每位学佛者,不论显密各宗派,若能阅读,拿来当实修的必备工具书,必能得到很大的修行助力。
全部看一遍,再找出对自己最契合的次第
至于怎么阅读或使用这本实修好书呢?
由于《空性禅修次第》是一本直接进入实修演练的操作手册,如果直指自心本性的大手印是佛法高级班课程,“空性禅修”就相当于中级班课程;如果已经有基础的人来读,会吸收得更好,没有基础的人读起来可能比较难,但也可以对空性的见解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不管有没有基础,都应该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一次,把每一次第都看得清清楚楚。
已经有基础的修行人,在看完《空性禅修次第》每个次第后,可以每个次第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也可以找一个和自己最相契的次第,进行重点禅修,反复跟着演练,一定可以得到极大利益。仁波切说过,每个次第都演练也可以,单独一个次第深入也可以,只要深入,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验。
对一般没有太深的佛学基础,仅是对学佛、修行有兴趣的人,这本书也可以对空性的观修提供一个完整的蓝图,先了解佛教各宗派对空性见解上的细微差异,确立见解,然后根据书中提供的分析及禅修方法,试着在生活上进行实际演练,一定可以循序渐进,深入生命的实相。
当然,在密法的学习精神中,老师是相当重要的,研读这本实修手册,不管初学者或已有基础的修行人,若有实修过的老师带领会更好。“马尔巴翻译学院台湾分会”的仁波切弟子们,也为了这本书出版,考虑到读者可能会有实修上的问题,因此特别建立一个网站,可以帮忙读者代转问题给作者竹清嘉措仁波切,这也是一解决的方式,相当于有老师在旁指导。
唯一勤行利众生——译序
《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是实际禅修“空性”的指导手册。
1993年,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第一次在台湾公开传授“空性禅修”,当时,这些开示只是一张张的英文讲义,弟子们捧着去拷贝,以此流传,因为克难,反倒格外珍惜;1998年2月,近二十位台湾弟子圆满完成了皈依前行功课,也就是念诵《佛子行三十七颂》(附录一)一千遍后,共同前往尼泊尔皈依,以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为上师,并请求法教。“空性禅修”正是仁波切所给的第一年功课。
领受了功课,这群弟子回到台湾,以敬谨之心实实在在地禅修。一年下来,所有的人都觉得至少去除了生命中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有些人更多),或说烦恼自行褪去了,生活中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种种情绪,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也更加自在!
如此内在的、细微的,却又清晰可见的改变,促使弟子们更为积极,发愿进一步学习,遂于1999年3月,原班人马及新加入的弟子共三十多人,再度前往尼泊尔求法。
“空性”是佛法的心髓。这群实修弟子原以为若要领略个中真义,应该和每个人的智商、理解能力、学佛资历及社会成熟度成正比,然而实修的过程却令人大大意外!若要体悟“空性”究竟是什么,唯一能凭藉的竟是所有宗教、思想、信仰最原始的根基——信心!信心愈是坚定的人,愈容易进入实修,解除烦恼的速度也愈快;反之,缺乏学习意愿,对法教、上师的信心摆荡者,则原地踏步,困难重重。
《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禅修次第》由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在台湾的弟子,经过上百次的共同禅修和讨论,一点一滴译成中文,并由张老师出版社付梓发行。不再是因多次拷贝而模糊的英文字迹,不再是大风一吹就满地飞卷的纸张,和当年最初听闻仁波切说法的弟子相较,能由本书进而学习法教者,无疑是幸福多了!
但鉴于之前已皈依弟子实修的经验,觉得真正用在学习法教上的心神只有五分之一,却必须花费五分之四的气力在心情调伏、意愿调整及信心的建立上,所以这个整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
对初学者或有心皈依的修行人而言,“佛子行”正是建立意愿和酝酿信心的重要过程,因此除了完成一千遍的前行功课。更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检视自己:为何念诵“佛子行”?应以怎样的心态念诵?为何要学习法教?不学法教是否更好?是否能真正运用了“佛子行”的观点,解决生活上遭遇的问题,或者仍然套用自己旧有的思考模式?
以敬谨而审慎的方式,一再确认属于意愿、动机、心态和信心等问题,若信心不足,宁愿花更多的时间酝酿。因此,我们衷心建议读者,仔细思考仁波切在书前所给的建议,并在念诵的过程中,诚实观察自己修行的动机,时时检视信心是否俱足,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视为修行者的暖身操,具备了柔软而慈悲的心性(世俗谛),再进入“空性禅修”的智慧见解(胜义谛);否则,轻忽这个酝酿期而迳自禅修,恐怕无甚意义且危险。
咸成怙主观世音——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是与“四不共加行”并行的“大手印”前行法,针对佛法最重要的主题“空性”,有层次地安排了进行了悟的五个善巧次第,是为了让修行者,能更顺利的进入金刚乘(即藏传佛教密宗)大手印(即藏密白教最高法要)的修持而做准备,让修行者能够圆满地利用大手印法教,即身了悟心的真实本性。
仁波切指出,在佛法尚未传到西藏时,空性禅修在印度传统上,是大手印修持前的必修功课,只有在空性禅修上有所成就的人,才有资格接受大手印课程,《空性禅修次第》就有如大手印修持的前行准备工作。也就是说,《空性禅修次第》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大手印前行法:“四不共加行”。即各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献曼达、上师相应法等四个修持。“四不共加行”是佛法传入西藏后,因应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所发展出来的大手印前行法。
仁波切提醒,修行者在进行大手印实修之前,必须先修持空性禅修,或“四不共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