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改变命运从这里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8:59:03

八识——改变命运从这里开始

佛教基本理论 2010-10-27 22:20:25 阅读147 评论52   字号: 订阅

 

人的心识以功能来区别,可分为八个部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我们只有对八识的功能进行深究,然后才能知道怎样自度度他,彻悟以心造物之法门。

由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组成的物质生命,如果没有心识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活在人世间进行种种活动。如果四大本身具有能看、能听、能嗅、能知觉的功能,那么山石草木、铜铁微尘,万事万物就都能有生命功能了,这是很荒谬的。所以生命离不开心识。

前五识在物欲的世界里,让生命体能作色、声、香、味、触的领受,眼耳鼻舌身面对客观物质世界产生色、声、香、味、触。色是眼睛可以看到的物质世界;声是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香是能闻到的一切气味;味是甜酸苦辣咸;触是身体感知的酸麻热胀冷痛等。

我们把前五识称为“五同源意识”。这是因为前五识动身发语一起同时来感知客观物质世界,分别的五识不具有统领性,就像一辆五匹马的马车,如果没有驾驭的人,五马便会肆意乱闯。所以,把前五识叫五同源意识。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怎么解释呢? 拴住心猿,逮住意马。“悟能”代表生命本能,要吃、要喝、要娶媳妇,这是生命本能所表现的;“悟净”代表要修行,要还净;“悟空”代表生命中不安分的生灵活泼的一面,又代表了无量的智慧;“唐僧”就是成佛的主体——佛性。

驾驭五识,综合输入这些片面信息,能够让我们心生对生命负起整体责任的信息的是第六识——意识,它起认知和了别的作用。它是人体的感觉中心,负责指挥前五识。前五识所传送的零碎、片面的资料,皆由第六识有系统地组织、建立起有效的活动形式,犹如进行系统的编程。

第六识通过五识传递的信息进行判断。它的判断有两种结论,正确或错误。一个思想越开放,定力越强,境界越高的人,其第六识的正确判断率就越高;反之,一个心胸狭隘、定力不足的人,他的第六识的正确判断率就较低。

比如,今天大家匆匆忙忙地赶到这里来听课,我看到你没给我打招呼,其实你心里什么都没有想,就是怕迟到了。然而我却想,是不是你对我有什么意见,是不是我昨天说的哪句话得罪你了。这就产生了一个判断性的错误。在世间类似的错误时常发生,我们如果不具有很高的智慧,就时常会被自己的意识所欺骗。

再比如,现在看到的这面白墙,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是白的。如果我们把白的程度细划成十个等级,那么,根据每一个人生理状况的不同,对白的感知的不同,对它白的程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仅仅是面对一面白墙,我们就会产生这样许许多多不同的结论。人生多么复杂啊!我们得出来的结论能有几个是正确的,又能有几个判断是绝对无误的呢?

第六识的活动力非常强,它几乎可以引发人们一切身、口、意的活动来做善或不善的行为。普通人认知和了别的能力非常之强,因此,一般人的生活受第六识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如果没有过深层禅定的经验,或是更深刻的思维达到科学家,艺术家这种高峰,其第六识的活动几乎等于他整个生命的全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因为第六识中包含了五十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说心识在第六识中可以产生五十一种心理状态或功能,这在佛家叫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面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已经足够用,不需要更多了。由于在动身发语的能力上,第六识比其它七识都要强大得多,因此第六识几乎操纵了人的全部生存活动。

这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又分成六大类: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和不定。如贪、滇、痴、慢、疑、惭愧、信心、放逸、吝、精进等都在里面。好的坏的都有,只看遇到什么样的外缘,就有机会把什么样的种子勾招出来,在自己的生命里放大。

第七识是末那识。

末那识翻译过来叫我执。执着于自我,以我为中心。

第六识虽然具备全部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但它只在认知和了别上起作用,到了更深入的思维,它便不起作用了。第六识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累劫千生的行为都是重复的,根本不需要思考便可为之。比如开门、吃饭、骑车、走路等,这都是习性,就是惯性思维,惯性运动。当你走路的时候,你不会想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开门时你也不会想用左手开门,还是用右手开门,没有分辨,非常自然;甚至在你骑自行车时大脑可以任意思想。这些行为在生命轮回的过程中,已经无数次地重复过了。

这种惯性在我们的生命里非常强大,并且非常可怕。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业已造下。修行就是要改造这个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禅宗的当头棒喝就是在一瞬间把你的惯性切断。

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惯性止息呢?    只有当我们开始正念的生活之时,惯性行为才被发现,而进入到第七识的思维。

第七识叫末那识,为思量之意。第六识的行为进入思量便止,若遇外缘,即会生起你我分别之想,牢牢地执着于一个我与外在一切现象相对。

第七识本来应该统领第六识而为主导,但是却常常被第六识意识所转,这是“认贼作父”,认第六识为主导。第七识执着于自我,叫俱生我执,就是与生俱来的对自我的执着。只要是地球上的生命,天生就有一个对自我的执著。人有人我执,狗有狗我执。这种执着我们在现实中都可以看到,保护自我的行为即是我执。一辆汽车飞驰而来,你会立刻本能地往后退一步,退的行为就是动身发语下的第七识指挥的。

第七识本应是指挥第六识的,但是第七识却显得比较软弱。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爱思考的人少,不爱思考的人多。喜欢动脑子的人就会时常动到第七识,在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从事研究的人,第七识就经常被开动。

如果不是一个修行人,当他的第七识被开发时,往往他的我执会非常重,自我的惑觉特别好。这对于修行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成了所知障。这种人很自我,谁都看不起,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考虑问题,排斥不同的观点。

即使是很爱思考的人,平时也是不思考的时候多,思考的时候少,因此,通常人的第七识都是常备不用的。

虽然如此,我执却像一个思想背景一样,只要动身发语,我执便同时并起。我执的生起始终让我们与外境对立,妄念频生,争强斗胜。今天,这个世界之所以会战争频发,人我争斗,彼此竞争,都是因我执太重而产生的没有必要的争端。

第七识让我们感觉到“我”的一切,误认为“我”就是心识的主体,“我”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其实,这个“我”非常虚假,因为第七识俱生我执的背后,还有一个指挥,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它对我们的生命起主导作用。

第八识是常人难于感知和理解的。第八识可称作心。是前七识的根本,在生死轮转中,长久地伴随着我们而永不坏失。因此,第八识又叫藏识。它将我们一世又一世的人生经验收藏在里面,是记载我们个人命运的资料记忆中心。它不仅能储藏过去的一切,还依着你过去的一切来编排你的未来,做你命运的编排程序,将一切果报的种子通通收藏在其中,只要机会成熟,便不失时机地给你带来结果。

第八识就是一个宇宙的信息仓库,我们今天的一切就是这个仓库里的信息再现。第八识为宇宙共有,没有一个单独的你、我的第八识。整个宇宙就是一个阿赖耶识的再现。它既潜藏着每一个生命无始以来的业力、因果轮回的种子,也潜藏着佛根慧种。

对第八识的觉知极其细微,不易为人所知,但它所含的种子却如一泻千里的瀑流一般,起灭流转,绵延不绝。

比如,我们这一生要遇到哪些人,要在哪一天相遇,在生命的方程里都有定数,通常人很难超越,但是它可以转化。本来遇到的有可能是恶缘,我可以把它转成善的;有可能是善缘,也可以把它转成恶的,这是个不定式。所以,我们一切的起心动念和行为都应该往善的方面去转化,因为,在未来际这些缘还要相遇,时刻跟你相连。

在第八识中所显现的一切,皆是由前七识去领受、接纳。第八识没有我执,对外不起任何的执着和差别,它超越一切的善恶、烦恼之法,只做客观的收藏,不做任何的判别。

第六识的惯性活动和反应从第八识储藏的习气而来。七识的我执也是从八识提供的知识累积而来。

当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八识中除第七识深层的我执和整个第八识不会消亡以外,其他的通通随其而死。第七识深层的我执,将这一世的所有信息如实地传递给第八识,变成了下一世生命的种子。死亡来临时,前六识全部死亡,第七识产生变化,深层的东西不会坏失,而第八识没有改变,只是又输入了这一生新的业力的种子。

由于阿赖耶识的作用,所有的生命看似身不由己,非常被动,其实都是往昔自己的业力所致。我们不能把这个主宰我们命运的阿赖耶识称为上帝、神、或者是佛。佛教是无神论。主宰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同处世间,因为有共同的行为,所以会带来共同的果报。又由于心念的各个不同,而产生千差万别的果报。看上去大体相同的人类,又有不同的状态,这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信息所显现无误的结果。

在佛门里有一个小故事。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出行,路过一个西瓜摊。这时,过来两个人买瓜。其中一个人和卖瓜的说不到两句话就吵了起来,他给再多钱卖瓜的也不愿卖给他。另外一个人和卖瓜的也不认识,但卖瓜的却白送给他吃。两个人都来买瓜,同样的行为,为何产生如此大的反差?  看到这个情景,小和尚就问师父:“万事都有因果,那这是怎么回事?” 师父就说:“因为你没有智慧,看不到上一世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这是有原因的。上一世,这个卖瓜的是个犯人,即将被砍头,被砍头的这一刹那有很多围观者。其中有一个人就说,这家伙罪有应得,该砍;另外一个人说,尽管他犯了罪,但是被砍头也是挺可怜的,对他表示了同情。由于这种因缘,这一世,说该砍头的那个人就示现为卖瓜的不卖给他西瓜,而同情那个犯人的人就示现为卖瓜的白送给他吃。”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念头,下一世都会有一个反应。那我们每天都想了什么,想了多少,我们在给自己的未来编造了怎样的故事?

真如法界犹如大海,阿赖耶识就犹如大海里掀起的浪花,波浪滔天,使我们看不到大海的原貌。因此,我们需要将一切现象平息,才能看到大海的本来面目,才能看到宇宙世界的真如实相。

佛经里说:众生流浪生死,冤枉受苦。其实,不管大海里掀起多高的浪头,水的本质是不变的。众生和佛也就像浪花和大海一样,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悟道成佛后,站起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众生,皆有如来种性,只因被妄想执着所迷,而不能显了如来真性。”人和佛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就是人有妄想和执着。如果没有了妄想和执着,那我们就与佛无异,与佛合一。

十二因缘是相对生命现象的流转过程而言,而八识是贯穿在生命现象的每时每刻。这两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宇宙中的真如实相,在八识中,我们转化生命的机会何在呢?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

在八识中,我们面对现有的生命,在什么地方下手来改造我们现有的状况呢?在第六识和第七识上动手。

第六识是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然后,用它去统领前五识,你就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第六识的转化就是世界观的改造,意识的改造,观照自己从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意识,现在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生命意识? 过去杀生,现在放生。思想意识转变了,行为会自然跟着转变。持戒是持思想上的戒,每一个人完成的都是心灵的斋戒,它会自然牵动行为。反之,如果仅在行为上规范,没有思想的改变,一切都是不长久的。所以,要在第六识上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把佛法对宇宙,生命真理的揭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如三千大千世界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缘起性空等,这些都属于世界观。第六识转变了,前五识会随之转变,否则做一切都枉然。

第七识是俱生我执。第七识是起到人与宇宙天然屏蔽的作用,使得第六识和第八识无法直接见面,把我们的生命和宇宙隔开,使我们不能跟宇宙的信息进行沟通。怎么去掉我执?我们就从现在开始训练,当下这一瞬间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一瞬间没有我,不断替别人着想,就在逐步减低自己的我执,转化自己的第七识。我们的第七识曾经非常厚重,你每一次在为别人考虑的时候,第七识的业就得到了一次净化,每一次的换位思考,表面上看是为了别人,实际上都是给自己带来了无边的利益。所以,在佛家自利利他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当我们把第七识我执这个天然屏蔽彻底抽掉时,前六识就直接和阿赖耶识见面,我们就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生命便会是另一个样子。

因此,我们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任何起心动念都会被宇宙摄受。即使什么事都没做,只是翻来覆去地思量,就已在时时刻刻造业。因为思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被阿赖耶识摄受,就把你的命运编排进去了。所谓禅定的人格是挥刀上阵时定力都在,所谓的定力就是一点脑电波都没有。这要经历许许多多事态的训练,有禅定的人格基础,你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统领住。

建立了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把第七识我执去掉,就做到了六、七因上转。然后五、八果上圆。前五识会随着你第六识的转化而转化,第七识的净化使得你的生命可以直接和宇宙进行沟通。这时,你的第八识就得到了净化,这时就转识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