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看人民币“被升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58:33

         人民币“被升值” 为全球做巨大牺牲

  (联合早报2010-10-09网讯)香港文汇网报道,在美联储局实施“弱美元”策略的影响下,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83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81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透露,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55%。

  专家指出,近期人民币单边升值显然是由于美元指数下跌所引起的“被升值”,中国已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巨大牺牲。人民币升值3%对服装加工、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将是灭顶之灾,但中国仍顶住压力,令人民币从5月份至今升值3.37%。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对全球经济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温家宝总理9月22日在纽约同美企业、金融和学术界人士座谈时说,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之间存在着贸易不平衡,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中国不追求顺差,而且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顺差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下降,美国逆差的存在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的汇率,而在中美投资和贸易的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到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2%,这期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仍大幅增加,而且中国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是逆差;加工贸易是顺差,一般贸易则是逆差。

  易纲说:“中国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推进城市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了很多投入,展示了中国对促进全球经济平衡所做出的努力。”

  易纲7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度会议发表讲话称,目前已经出现货币战的迹象,但中国正努力避免这一状况发生。  易纲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若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易纲指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月在纽约强调,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会造成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会引发社会动荡。
     受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影响,再加上美国中期选举即将举行,人民币汇率成为美国政坛用以拉拢选票的重要棋子。近期,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内的一些美国政界人士近期均指责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进而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和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
   美联储明确弱势美元政策,美元显然已经重新启动金融危机爆发前“跌跌不休”的走势。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一直表面挺强势美元,暗地里却放任美元贬值,美元指数在2002年至2008年的6年里,跌幅达41.34%。       对付通胀升值比加息更有效 对于近期热议的资产价格问题,龚方雄坦言,房地产的价格中国政府已经在行政上全力向下压,而股票市场基本上没有资产泡沫,尤其中国目前的股市。

“中国通胀在3%左右是非常好的,现在是3.5%也是可以接受的。印度长期以来经济成长比中国低很多,但通胀一直比中国高很多。中国如果经济保持8%到10%的增长,有3%到5%的通胀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属于低通胀。”龚方雄解释说,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10%,而通胀是1%到2%,那就是所谓的“低价格”。低价格对企业并不好,从经济成长的角度来讲,效益也不好,因为企业没有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对通胀不是很担心,而且升值来应对比加息更有效。”龚方雄解释说,中国的通胀会比西方高一点,但是我们在别人通缩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不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可以有效管理。”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加息的空间就非常有限,美元不断贬值所带来的商品资源价格的上升将中国带来通胀压力。“商品资源价格的上升,要通过汇率升值来管理通胀预期,可能比加息更有效。因为美元走软,导致商品资源价格上升,那中国就提高汇率,比如现在黄金涨得很厉害,但日元对美金大幅升值,这样,黄金相对日本来说就不构成涨价。所以,相对根本不同的通胀的压力,要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的手段。” 

  近日成品油和食用油的双双上涨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25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元贬值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会造成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值得警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脂和大豆进口国。其中,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3%,而食用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更是达到了60%。显然,此次国内成品油和食用油的上涨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传导。

  “一方面,美元发行越来越多,长期来看肯定是要贬值的,而国际大宗商品一般是以美元计价,所以肯定是上涨的趋势;另一方面,大量发行的美元很多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投机行为进一步助推了价格。”左小蕾说。

  左小蕾认为,不只是石油和油脂,国际上其他大宗商品也面临上涨的趋势,虽然成品油和食用油涨价的影响难以量化,但涨价因素一旦与其他因素叠加,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政府年初定下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的调控目标,但今年CPI涨幅却呈现了逐季上涨的态势,9月份CPI同比增长3.6%,这已是连续三个月CPI同比增速超出3%,完成物价调控目标实有难度。

  在左小蕾看来,政府今年能否完成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她表示,政府没有必要把CPI涨幅定得那么死。在某种程度上,输入性通胀难以避免。于具体指标而言,中国经济的可承受能力更应该成为物价调控的考虑因素。

  “只要中国经济保持8%以上的增长,那么即便CPI今年突破4%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当然了,货币发行过多特别是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副作用将逐步释放,政府要注意到将来可能由此引发的问题。”左小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