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4:03:28

《人民日报》: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谈电视剧《毛岸英》
  
杨胜群 高峰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02日 24 版) 


       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之际,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毛岸英》,受到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这是对抗美援朝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毛岸英烈士的最好纪念。  

  电视剧《毛岸英》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把我们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这牵扯到怎样理解我们的历史,怎样传承我们的历史。在这方面,毛主席给我们做出了伟大的榜样。剧中用很大篇幅表现毛泽东、杨开慧对毛岸英言传身教的苦心培养,使观众直观地得出结论——毛岸英的品格和追求、激情和选择,是父母给予他的,是在血管里流淌的。他没有很多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生活,他只活了28岁,但他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做出正确的抉择。人们能从毛岸英身上看到很多东西,看到新中国怎样从历史深处,从延安、西柏坡走出来。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之初曾带领大家去延安、西柏坡学习,强调的就是这部片子所体现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并且要一代代地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昔年种柳,依依汉南”,毛岸英同志本身就是这个传统的最好继承者、实践者,在这个意义上,他是毛泽东同志的好儿子,也是人民的好儿子。 

   其次是作品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剧中人物的故事和命运,对今天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现实具有比照意义,与当下人们的利益诉求和情感表达息息相关。这一点在细节选择和人物设计上表现得很突出,全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世界。人物设计很精练,很准确,没有多余的人,而且都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场,比如孙嫂两次到毛家来,第一次表现了毛家父子对她的亲切和感激,毛泽东带着儿子给她鞠躬;第二次她来哭岸英,主席给她递毛巾,这样的细节设计尤为感人。  

  全剧对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做了深入刻画, 较好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人伦美。这对父子的故事和形象生动感人,毛岸英可以说是毛泽东生命的一部分,是毛泽东的影子。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看到了毛泽东怎样对待家属,对待子女,怎样处理国家与小家的关系;看到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看到了一代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人民领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1949年,毛岸英的一位至亲托人写信,希望利用与毛家的关系取得一个职位。毛岸英在回信时“无情”地拒绝了。信中说道: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不同于蒋介石的妻舅。可以说,这封信的思想,在《毛岸英》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因此,这部片子,与其说是在写毛岸英,毋宁说是在写毛泽东。片中写了毛泽东与子女、与妻子、与故旧的关系,从多方面揭示了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妻子杨开慧牺牲多少年之后,他还挥泪写下了“百身莫赎”的句子,儿子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他躲着人放声痛哭……  

  《毛岸英》的人物语言很见功力又恰如其分,很生活化、性格化。毛泽东、毛岸英、杨开慧、彭德怀的台词,文学性很强,既是影视作品又是文学作品。该剧的戏剧结构完整,音乐细腻优美又气势恢宏;外景全是在历史人物生活的地方拍摄,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无论是中南海毛主席故居,还是延安的窑洞、韶山、板仓、西柏坡、双清别墅故居、颐和园、莫斯科红场、朝鲜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都是实地拍摄。剧组动用了飞机、坦克和大量兵员,成功地再现了那段历史。镜头语言考究,画面精美,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历史的真、善、美的审美价值具象化了,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和陶冶。它把我们平时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赶考精神”具体化了,人格化了。这部剧的播出,对加强我们党的传统教育,对我们的领导、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