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A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48:47
色彩构成

什么叫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要求,按照色彩

规律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什么是色彩?人是如何感受到色彩的?

当物象受光照射后,其信息通过视网膜,以过神经细胞人分析,转化为神经冲动,再由神经传达到大脑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因此,经过了光、=眼睛、大脑三个五一节,才能感受到 色彩。所以 色彩的概念是:光刺激眼睛,再把信号传达到大脑所产生的感觉叫色彩。

1、             光源

可见光谱:

色彩产生一塌胡涂光波。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能。人眼所能看到的光波长度为380~780毫微米之间,称[之可见光谱。

可见光谱的分光是17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年顿用三棱镜争解的色彩光谱。在三棱镜中,白光射线被分为光谱色彩。已分开的光线可抽射到一幅银幕上,呈现光谱。这就是连续的色带,有红、橙、黄、绿、蓝、紫各色。如果将这低频图像用聚光透镜加以聚合,这些色彩的汇集就会重新变成白色。也就是平常感觉到的白色日光。经过分离的红、橙、黄、绿、蓝、紫光再次经过三棱镜时不再发生分光现象,于是这些光就被确定为单色光。由于各种色光因波长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棱镱时,由于棱镜下所产生的偏向随折射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产生了分光现象。红色的光波最长,折射率最小;依次排列,紫色光波最短,折射率最大。

2、             光的混合

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称为光的混合。当混合后的色光明度高于混合前的原有色光的明度。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这是光混合的基本原理,也称为加法混合。舞台灯光、彩色照片、彩色电视机显色、电脑显示屏,都是运用加法混合原理处理色彩的。

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这三个色光都不能用其他别的色光相混而生。

朱红色光与翠绿光相混得黄色光;

翠绿色光与蓝紫色相混得蓝色光;

蓝紫光与朱红色光相混得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当三原色光按照一定量的比例我相混时,所得的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或灰色光。

3、             色料混合

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在一起时称为色料混合。色料混合的基本原理是混合次数越多,纯度、明度越低。这是由于色料混合不是反光强度的增加,而是吸光能力的集合,有色玻璃、颜料混合、印刷油墨等在白底色上的重叠都属于色料混合,又称为减法混合。

色料的三原色是:品红、天蓝、柠黄。

用二种原色相混,产和的颜色为间色;

蓝色与黄色相混产生绿色;

黄色与红色相混产生橙色;

红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紫色。

三原色的补色,即:品红的补色是翠绿,天蓝的补色是橙色,柠黄的补色是紫色。

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时,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是黑灰色。

4、             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由于人的视觉特征而产生的视觉混合形式。这类混色的明度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而是相混色明度的平均值,困此被称为“中性混合”。中性混合有两种视觉混合的方式:

(1)        色彩旋转混合

把两种或多种氏以并置于一个回旋板上,并快速放置此回旋板,这时就会看到新的色彩。回旋板上,同于大红与湖蓝二色反复刺激视网膜,大红、湖蓝,交替而边疆不断,从而呈现出亮丽紫色感觉。

色彩旋转混合的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近似,但是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2)空间混合

由于空间混合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把各个不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混合或并置混合。

就混合原理分析,空混与光的混合相近,不过,色料本身毕竟不是发光体,其明度和统一计划,所以色彩效果也更加响亮相快。例如,大红和湖南两色并置呈现亮丽紫色,而大红与湖蓝调混则显示深灰紫色,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暗又有统一计划区别的。

同样的颜色,用空间混合的方法达到的混色效果比用颜料直接混合的效果要明亮、生动。

在织物中,特别是在各种衣料、地毯、纺织品中,空间混合的色彩效果更明显。将多种不同颜色用于一件织物的经线与纬线中,或把不同色的纤维,纺在同一缕纱线中,织物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小色点或细色线组成的统一色面。

在绘画艺术中,19世纪末的色彩绘画们就是利用这一视觉混合规律来表现大自然中阳光的绚丽与空间的颤动,而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例如,莫柰的风景画具有闪动、迷人的色彩效果。

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通过计算式的经营,在画面上肯定了这一色彩混合规律。他用细微的纯色圆点一笔一笔地排列在画面上,然后在观看的视觉过程中完成各种调和。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也接受了这种混色的原理,用强烈的色彩与有力的笔触,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色彩的类型划分及其属性

一、色彩的类型

依据实际物体色的积累,色彩被分成两大表色体系:(1)显色系统;(2)混色秕。其中显色秕是根据色彩的三属性加以秕的组织而定出的各种标准色标。这些标准色标有适当的符号做物体色的比较标准。混色秕是根据当的理论与实验认为所有色彩都可以四色光三原色混合而成。色彩表色体系的出现,可以说对我们准确、快捷地使用色彩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色彩的类型: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色彩丰富多姿,归纳起来不外于乎无彩色系和彩色系。

1、 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由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从物理光学角度来讲,是属非色彩,也称中性色,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谐之中,故不称之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心理学上说,它具有完整的色彩性,应该包括在色彩系之中。如颜料中混合白色时,则明度提高,纯度降低;混合黑以,则明度纯度降低;加入灰色时失去纯度,而变成有色彩倾向的灰色。无彩色系里色相、纯度都为零。而只有明度上的变化。

2、彩色系

除无彩色系以外的所有色彩,均属于彩色系。

彩色系包括以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基本色和以基本色相混合而产生出的所有色彩。

无彩色系色加上彩色系色便构成万紫千红的 世界的所有色。

二、色彩的属性

彩色系是的任何色彩共同具有三属性,即色相、明度(也称亮度)、纯度(也称彩度),也就是说一声颜色只有具有以上三种属性才属于彩色系。

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属性,对于认识色彩、表现色彩、创造色彩极为重要。把握三属性就可以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找到色彩变化的清晰脉络和规律。

1、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从光色角度来看,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瑞士画家、著名的色彩家伊顿在他的色彩学著作《色彩艺术》一书中依据色相的不同创立了十二色相环。十二色相环的优点是不但12色相具有相同的间隔,同时6对补色也分别置于直径两端的对立位置上(在180°的直线上)。因此初学者易于辨认出其中各色,也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12色相(复色)形成的过程。

2、            明度

明度是指任何色彩都具有视觉明暗程度,也称亮度。在无彩色系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黄色的视犄觉度高,色相明度就高。紫色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明度便显得很暗。

在色彩对比中,明度差往往是目的重要因素。色相和纯度必须领带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若明度无限提高或无限降低,则色相的反映就不会明确。色彩一旦发生改变,明暗关系变会同时改变。同一色相中,同一纯度的颜色中,混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相反,调入白色越多,明度变越高。

纯度即色彩的鲜艳度。又称彩度、饱和度。任何一种色相,如果它与白色不断混合,那么该色相的纯度就会越来越低,色相明度越来越高。如果这种色相不断混入黑色,它的纯度就会越来越低,色相明度越来越低。

三、表色体系

随着造型艺术活动的出现和发展,艺术家对色彩使用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不能满足于感性地认识和使用色彩,对色彩调和的论述开始进入秕化、科学化、定量化。进入20世纪,色彩测定方法和设备的发展使这种研究成为可能。在美国和德国,道德产生两个有代表性的表色体系。即曼塞尔表色体系和奥斯特瓦德表色体系。

1、            曼塞尔表色体系

1905年,美国画家及美术教育家曼塞尔创立了“曼塞尔一色体系”,它用一个色包括色相(H)、明度(V)、纯度三个指标。

明度:从黑到白按11个阶段变化,在色立体上呈垂直关系,分布在无纯度的中心轴N上。自为N10,黑为N0。

色相:分五个基本色相,由此演化出100个色相,分布在色立体的“东道”。这五个基本色相是:

红 黄 绿蓝 紫

R  Y  G  B   P

由此演化出的色相是各种间色:

红     黄      绿      蓝       紫

R(YR) Y(GY) G(BG) B(PB) P(RP)

每一基本色相和间色又分为10个层次,如R分为1R~10R,,YR分为1YR~10YR。这样,由红到黄到紫就被分成了等色相差的100个色相,其中每一色相都以5号为基本色相:如5R为红,5变黄,5G为绿,5YR为橙等。

纯度:在曼塞尔立体上,各色相的纯度值是不同的。

5R纯度是14;5Y纯度是14;5G纯度是8;5B纯度是8;5P纯度是12。

这样,曼塞尔色立体的横断面和割面便不是一个正圆。

而且,在色立体上的色相“纬度”越高,即越往上,下方向或越接近N轴,纯度越低,这是因为这意味着纯色加了不同程度的黑、白或灰。

按曼塞尔表色符号:H-VC。5R(红色)可表示成5R414,即5R的明度为4。纯度为14。

万千世界,色彩缤纷,在从事色彩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认识色彩,应用色彩,把杂乱无章的色彩按照它们各自的三属性有组织地、秕化地联系起来,使其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使色彩在应用中有法可循,表色体系才得以创立。

十二色相环包含了最基本的三原色、三间色、六种复色。如果按照由色彩三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全方位立体展开的话,可以将整个色彩体系纳入井然有序的三维窨,这就是色立体。

色相由水幸而的圆周表示。从圆周到圆心过渡表现出纯度的逐渐降低。通过圆心的垂直轴线表示由白到黑的明度变化。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色彩体系。其水平圆财的最外围即圆周为线度最高的各种色彩。随着向圆心的过渡纯度逐渐降低,到圆心时就业为无色彩的灰色。圆周上纯度最高的各种色彩逐步向垂直轴线的两顶端即白和黑靠近,该色相的明度便逐步提高或降低,直至到达顶端的白或黑。

表色立体系的建立大大丰富了依照三属性展开的各种色彩组合。如分析某种复杂由哪些色彩成分构成,只要找互它在色立体上的坐标位置就能得到。

目前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除了孟赛尔色立体外,还有德国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斯特创立的色立体。

色彩的心理象征性

色彩往往能代表事物的特征,并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深刻地表达有的观念和信仰,通过色彩的记忆和联想固定起它们专有的表情,这种深入心理的色彩表情建立起各自的象征地位,逐渐形成一个押象的观念,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意义。

在人类文明中,色彩文明占了很大的比重,它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一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寄存空间,在西方,黑色在葬礼在倾诉着对死者的哀掉,远远胜地过语言的表达白色象片纯洁与崇高,通常被作为婚纱的首选色。

自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使用色彩来表达某种象片怕的意义。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及文化背景,在人类2000多年的文明进和中形成了各自象性的色彩语言。这些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为“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 的,它必然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在中国古代追求‘道’,用有限表理无限,讲究以少胜多,用单纯表现丰富,这才是文学艺术的高格,才能悟出美的道理,达到艺术美的境界。这就要求在色彩上要单纯、明快、纯净,具有装饰必”,能表现抽象的升华了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蓝、红、白、黑、黄分别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象片。东:表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皇座镇中央。可见东为蓝,南为红,西为白,北为黑,中为黄。传统的色彩观中还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以红、黄、蓝、白、黑五色取之。“敦煌千佛洞壁画题材极为广泛,天上人间、山川花卉无所不包……那些壁画所用颜色仅有土红、朱砂、石青、石绿、黑、白几种,通过这些颜色的对比,形成了一种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使之成为传世珍品”。

“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经学,忽视科学,以‘中庸’、‘中和’作为美的标准,强调一统、整齐划一的美。发展个性则是离以叛道,是不足取的。人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要循规蹈矩,不偏激,不标新立异,任听天命,‘随遇而安’。这样,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选择黑、白、灰。黑、白、灰与其他色彩相结合不会发生冲突,艰难表对比也是适可而止。审美判断与色彩的选择,不是个人的事,这就导致了服装、房屋随大流,放弃对许多强烈色彩的追求……单一的、淡雅的色彩才是美的,才得到推崇。《杨贵外传》‘虢国为施朱粉,自我美艳,常素面朝天。’唐代诗人张祜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日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正表现了这种色彩审美倾向。“

“民间建筑黑瓦白墙极为普及,被认为我国正宗艺术的中国画强调以黑色创构意境,所谓‘气韵深度生动‘范例几乎都是不同层次的墨色浑然一体的作品,中国在一段时期强调;水墨为上’,这种作品呈现出来的是黑、白、灰的变奏。我国其他画种画在上的单个颜色并百话多颜色调制而成,使用的色种也不多,显示的出一种单纯性(摘自《色彩美学》,郭谦夫、张继华著)。”黑、白、灰色这些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的价值。黑与白是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