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之后再游黄山 雨中黄山风景绝佳(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04:53
31年之后再游黄山 雨中黄山风景绝佳(图)时间: 2010-07-21责任编辑: 策马踏雪旅游_中国网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1979年的7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黄山时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2010年的7月15日,31年后的今天,我们随黄山日报社记者采风团一起,再次沿着小平的足迹,开始了我们此次的黄山之行。

沿着小平足迹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日报社的负责人介绍,黄山日报社从1994年就开始开展沿着小平足迹走活动,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三十周年之际,日报社的全体成员们沿着小平足迹走的队伍沿路采访,充分感受到了小平同志视察黄山三十年后,黄山所发生的翻天巨变。报社专门策划撰稿的一组《沿着小平足迹走》专题文章还获得了安徽省新闻奖,并参评中国新闻奖。

31年之后,我们选择在这个日子里,再次重走小平走过的路,是对往昔的一个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采访团的成员们说,每次走,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我们与黄山有个约定,那就是争取每年沿着小平足迹走一次。

“雨中黄山风景绝佳”

虽然天空飘着濛濛细雨,却丝毫不能阻挡采风团的成员们攀登黄山的热情,一路细雨飘飞,黄山美景掩映在轻烟与云雾中若隐若现,呈现出一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场景。抵达北海景区的梦笔生花时,云雾恰巧散去,剩下一缕云雾缠绕山头、百般旖旎。黄山的真、奇、美一览无余,采风团的成员们并不是第一次来黄山,但是依旧被这变幻的美景所打动,纷纷表示,沿着小平同志的足迹走,不仅感受到小平同志当年登山的激情,同时欣赏了黄山的绝妙风光,真是一举两得,收获匪浅。

“守松人的简单与快乐”

沿着小平同志当年登山的台阶首先抵达前山的入口——慈光阁,如今的慈光阁建筑依旧古朴,却也同时多了许多现代的设施。将古典的美与现代化工具更好的结合起来,黄山旅游,在小平同志视察黄山之后,悄然改变着模样。

站在慈光阁,遥望微微细雨下的峰顶,雨意朦胧,风景变幻,1996年开始正式运行的玉屏索道犹如一条长龙,下连慈光阁,上抵玉屏峰,只需8分钟,就可以轻松抵达莲花峰脚下,来到国宝——迎客松跟前。

在迎客松下,我们见到了迎客松的第十八任守松人——徐东明。他是80后,但是却比同龄人更加的沉稳与平和。“山巅生活,是枯燥而单调的,但是人生的意义正是如此,在单调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徐东明作为现任的守松人,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五年了。提起迎客松,他犹如提起自己的孩子般,一枝一桠,一根一叶,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每天早上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迎客松做细致的检查,确认“毫发无损”之后再继续做其他的工作。而每逢暴雨、雷电、风雪天气,除了启动恶劣天气预案,发动大家的力量全力保护迎客松外,他更要24小时待命,不让国宝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

随行的记者们跟着护松人体验了一回当黄山卫士的感觉,给迎客松站岗三分钟,体会守松人口中的简单的快乐与满足。

“拍黄山美景是最大的乐趣”

告别迎客松,我们的队伍朝后山前进,在莲蕊峰下、幸福大道上,我们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环卫工人。他叫何吉安,虽然在山上干环卫工人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何吉安对黄山的感情非常深。见到记者们到来,他拿出了他身上最值钱的宝贝——一个一千多块钱的数码相机,而后很小心的打开给我们看,原来满满的将近一百张的黄山风景图。何吉安没有学过摄影,但是说起拍摄角度,抓拍等摄影名词来却头头是道。他向我们解释说,以前在山上干挑包的工作,经常给一些搞摄影的人挑器材,日子久了,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和熏陶。后来就“斥巨资”买了这个数码相机,在每天坚持做好环卫工作的同时,看到黄山的美景就赶紧抢拍下来。如今,这个爱好已经成了何吉安在山上工作的最大的乐趣。正因为如何,山中的单调生活也多了更多的乐趣和追求。

“为客人服务就是我的幸福”

在光明顶下的天海处小歇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天海的一个挑包工人,他叫操国庆,40岁年纪。个子不高,但是显得很有精神。操国庆介绍说,每天晚上走下山回家,早上再爬上山走到天海,天天这样锻炼,所以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都特别好,除了皮肤有些黝黑之外,他显得比同龄人更年轻,更有活力。操国庆介绍说,这是这里的工作带来的额外收获。别人上山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路程,他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

挑包工的工作很简单,但是却很辛苦,最重的时候行李有近百斤,从天海到玉屏,山路崎岖,要经过婉转的鳌鱼洞和百步云梯,干这个工作近十年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山中的阴雨天气特别多,为了保护客人的行李,他们自备有雨衣、衣裤,会主动替客人将行李捆好确保完整无缺的运送到目的地。

问他这样每天走几趟累不累,他说,其实,当每次把客人的行李完整的送到目的地,得到客人的夸奖时,便是他们这个工作最大的幸福,什么劳累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回忆里的黄山与现实的黄山”

下午,在小平同志下榻的观瀑楼,我们与当年给小平同志做饭的厨师宣如友、陪同小平同志登山的苏五九两位老人见面,并聆听两位老人讲述当年小平同志登山的情景。老人的讲述,仿佛将大家带回到30年前的场景,在他们生动的描述中,再一次感受到小平同志登山的热情、低调简朴的生活作风、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关心以及宏伟远大的眼光。

老人们在回忆之后继续深情的说,这三十多年来,他们是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充分感受到了黄山经济的发展,黄山旅游的发展,这些进步都是客观的,是令人振奋的。如果没有小平同志,黄山的发展没有这么快。苏五九老人更是以自己收集到数据从旅游接待人数、交通、旅游建筑等方面准确形象的说明了在小平同志发表“黄山谈话”三十年来黄山旅游取得的巨大进步。

三十年春华秋实,三十年风雨兼程,黄山人拼搏进取,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以硕果累累的事实,向小平同志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如今的黄山不仅在国内打出了牌子,而且已经走向了世界;黄山不仅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是目前惟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景区;如今的黄山市也已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山区小城,发展成为中国旅游标志城市之一。

7月15日,是黄山人引以为豪的日子,也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如何将7.15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固化并更好的打造和传扬,为黄山旅游增添新的亮点,也许,这是黄山人需要再次深入思考与讨论的话题,而沿着小平足迹,一直这样走下去,不仅是我们对黄山情感的一种寄托,同时也是对小平精神的一种继承。三十年前,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是三十年后,一切却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