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111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42:12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三)

一   永之氓

    永①之氓②咸③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④,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⑤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严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⑥,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  蔽之甚!  身⑦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⑧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文》。                                         ——节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

①永:永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②氓:百姓。③咸:都,全。④中济:渡河渡到中途。

⑤侣:伴侣,伙伴。⑥有顷:过了一会儿。⑦身:自己。⑧溺:淹没,淹死。

[译文]

永州一带的百姓都很会游泳。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心,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游(得快)。他的同伴说:“你平时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往下沉。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喊大叫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之后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痛心。如果像这样,能不有因为更多的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于是我写了《哀溺》一文。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                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后面)为?

C.又摇其(语气词,起强调作用)首,遂溺死。    D.何不去(到)之?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A.又摇其首,遂(      )溺死。         

B.身且死,何以货(      )为?

C.一日,水暴(    )甚       

D.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     ),船破。

3.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有一人用尽全力却不能和平常一样游。

B.身且死,何以货为?——自己眼看将要死了,还要钱干什么?

  C.汝愚之甚!蔽之甚!——你太愚蠢了!太糊涂了!

  D.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我的腰有千文钱重,因此落后了。

4.本则故事讲述人千万不能要钱不要命的是哪一句?

5.你认为“永之氓”有什么特点?读罢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二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①与②王恺③争豪④,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⑤。武帝⑥,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⑦扶苏⑧,世罕其比。恺以示⑨崇,崇视讫⑩,以铁如意⑾。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⑿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⒀甚众。恺惘然⒁自失。

                                                         —一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石崇;字季伦,西晋时渤海南皮人,是当时的大富豪,大恶霸。②与:连词,和。

③王恺:字君夫,西晋时东海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④争豪:比赛富有。豪,豪华奢侈。

⑤舆服:车辆和衣服的总称。舆,车。⑥武帝:即晋武帝司马炎。

⑦柯:树枝。⑧扶苏:树枝繁茂的样子。⑨示:给……看。⑩讫:终了,完毕。⑾如意:供指玩赏的一种器物,多用竹、玉、骨等制作。⑿溢:本义指水满往外流。光彩溢目,意思是光彩夺目,形容眼睛容纳不下耀眼的光彩,好象要流出来似的。⒀如恺许比:意思是跟王恺的珊瑚树差不多的。⒁惘然:失意而不舒服的样子。

[译文]

石崇和王恺比富,两人一起用尽美丽的物品来装饰自家的车子和衣服。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棵高两尺左右的珊瑚树赏赐给了王恺,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能和它相比的。王恺把武帝赏赐给他的珊瑚树拿给石崇看,石崇看完,用铁如意敲打珊瑚树,珊瑚树应手就碎了。王恺既惋惜武帝赏赐给他的珊瑚树被打碎,又认为石祟是嫉妒自己的宝贝,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还你。”石崇于是命令手下的人把珊瑚树都捧来,珊瑚树有三四尺高,枝条扶疏都是世上少有的,光彩夺目的珊瑚树就有六七棵,跟王恺的珊瑚树差不多的很多。王恺显出很是失意而不舒服的样子。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足恨(憎恨),今还卿。                  

B.恺以示崇,崇视讫(完了,终结)。

C.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左右)赐恺。  

D.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嫉妒)己之宝,声色甚厉。

2.下列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B.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

C.恺惘然自失。                          D.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

3.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石崇和王恺比富,两人一起用尽美丽的物品来装饰自家的车子和衣服。

B.如恺许比甚众。——跟王恺的珊瑚树差不多的很多。

C.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王恺既惋惜武帝赏赐给他的珊瑚树被打碎,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贝。

D.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武帝曾经把尺左右的赏赐给了王恺。

4.这则故事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三     晏子振民 

  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①。晏子令吏重其赁②,远其兆③,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君子曰:“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④。”

【注释】

①当:主持,主管。②赁:工钱。③兆:此句与下句有误,应是:“远其涂,佻其日。”佻,延缓。④偶:通“寓”,寄托。

【译文】

    景公时,闹饥荒。晏子请求给百姓发放粮食,景公不同意。晏子主管修筑路寝之台,他命令管理提高雇工的工钱,增加道路的长度,延缓工期,而不加以催促。三年后台子建成,百姓也得到赈济。所以君王满意于游玩,百姓粮食能饱足。君子说:“按照政策晏子只想发给百姓粮食罢了,如果不能实现,就借助事物实事自己的政治主张。”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晏子请为民发粟(     )             (2)台成而民振 (     )       

(3)民足乎食(     )                   (4)依物而偶于政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振”的意思。

(1)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  (《答苏武书》)

(2)轩辕乃修德振兵。(    )(《史记》)

(3)天伦之爱,振古莫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4)台成而民振(     )

3.翻译下列句子。

    (1)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

(2)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

4.从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      蝜        蝂

蝜蝂者①,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②。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③。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柳河东集•蝜蝂传》

【注释】

①蝜蝂:一种黑颜色的小虫。②卬:抬头向上,③踬仆:音至铺跌倒。

【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善负小虫也(        )              ②苟能行(           )

③又持取如故(         )             ④极其力不已(         )

2. 下列各句中的“虽”字的含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虽困剧不止也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虽人有百口,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D.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②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4.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五   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①,家资殷盛②,而累世不识之乎③。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④。楚土始训之搦管临朱⑤,书一画训曰“一”字⑥,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⑦,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⑧,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⑨。

逾时⑩,其父拟征召姻友万姓者饮11,令子晨起治状12,久之不成。父趣之13,其子恚曰14:“天下姓字伙矣15,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应谐录》

【注释】

①汝——地名。②殷盛——很多,很充足。③不识之乎——意思是不识字。④训——教诲,开导。⑤搦笔临朱——意思是握笔习字;搦管:握笔。临朱:摹仿着别人写好的字练习写。⑥书——书写。⑦辄——就; 欣欣然——喜悦、快乐的样子。⑧馆谷——旧时给私塾先生的酬金。⑨遣——这里是辞退的意思。⑩逾——过。 11拟——打算。12治状——意思是写请贴。13趣——读cù,催促。14恚——愤怒,怨恨。15伙——这里是多的意思。

【译文】

汝地有个乡下老头儿,家中产业大,财物多,然而接连几代都不识字。

这一年,老头儿聘请了一个楚地的读书人来教他的儿子。这个楚地的读书人一开始先教老头的儿子握笔写字,写一画教导说是个“一”字,写两画教导说是个“二”字,写三画又教导说是“三”字。这时,老头的儿子就满心高兴地把笔一扔,跑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用不着再花费钱粮请老师了,让这位先生走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地听从了他的话,备办了些钱财,很客气地辞退了这个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老头儿打算请一个姓万的亲友来喝酒,让他的儿子一大早就起来写请贴,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还没见写好。父亲催促儿子快写,儿子又气又怨恨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怎么偏偏姓个‘万’呢?我从早晨起来一直写到现在,才写了五百画。”

【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家资殷盛(      )   ②父趣之(      )

③其子恚曰(      )   ④辄欣欣然(      )

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父喜从之                   B.累世不识之乎

C.父趣之                     D.久之不成

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化汉语。

①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其子恚曰14:“天下姓字伙矣15,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4.这个小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   纸上谈兵

七年①,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兵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②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赵括自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③。……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④,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⑤,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注释】

①七年:指赵孝成王七年。   ②马服君:赵奢的封号。  ③不谓善:不说他行。

④约束:规章制度。   ⑤奇兵:敌方意料不到的军事行动。

【译文】

赵孝成王七年,秦军跟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奢已经死去而蔺相如也病重,赵国派遗廉颇领兵打秦军,秦军连连打败赵军,赵军就坚守营垒不去迎战。秦军屡次荒马乱挑战,廉颇不加理睬。赵王听信秦国派来的间谍的话——秦国的间谍放出谣言说:“秦国最讨厌的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当大将罢了。”赵王因此就让赵括当了大将,代替了廉颇。

赵括从小就学兵法,说起用兵打仗的事,自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住他。赵括曾经同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并不说他行。……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全部改变军中的规章制度,撤换了军官,秦国的大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派出一地奇兵,假装败退,却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成 两截,赵军人心涣散。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不堪,赵括便带一支精锐的士兵突围,亲自与秦军搏斗。帮军用乱箭射死赵括。

【习题】

1.解释文中的加点的字。

①笃(               )                ②间(               )

③以(               )                ④难(               )

2.赵王为什么让赵括当了大将?

3.“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七  富与贵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①,颠沛必于是。②

——《论语》

【注释】

①匆促急迫    ②颠沛困窘。

【译文】

孔子说:“财富 与地位,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就宁可不享受。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就宁可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能成就好名声?君子哪怕吃一顿饭的短暂时间也不离开仁,匆促急迫的时候必定立足在仁上,颠沛困窘的时候也必定立足在仁上。”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以其道也(      )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

2.翻译下列各句。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贫贱富贵,孟子曾一段各存千古的言论,你知道吗?

4.你怎样看待富贵?

                                  八   孟孙猎得麑

    乐羊①为魏②将而攻中山③,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④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⑤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⑥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⑦,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麂,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⑧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⑨,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泰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乐羊:人名,事迹不详。②魏: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③中山:周朝国名。④啜:哭泣。⑤堵师:人名,事迹不详。⑥罢:结束,战胜。

⑦麑:古书上指小鹿。⑧曩:过去,先前。⑨傅:师傅,老师。

[译文]

    乐羊担任魏国的大将受命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把他的儿子煮了,把汤送给乐羊喝,乐羊坐在军中为儿子痛哭,喝了一杯,文侯对堵师赞赏道:“乐羊因为我的缘故才吃他儿子的肉。”堵师回答说:“他能吃他自己的儿子,又有谁不敢吃?”乐羊攻下了中山国(回到魏国),文侯按乐羊的功劳给以奖赏却怀疑他的忠心。孟孙猎获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拿回家,那幼鹿的母亲一路跟随着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将幼鹿给了母鹿。孟孙回家后,一到家就找幼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母鹿的悲啼就给了母鹿了。”孟孙大怒,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召回秦西巴让他来当自己儿子的师傅。他的马车车夫说:“以前(你)要惩罚他,现在又召回来让他当您孩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说:“连幼鹿都不忍心伤害的人,又怎么会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呢?”所以说:“机巧而狡诈不如笨拙而诚实啊。”乐羊因为有功被怀疑,秦西巴却因为有罪更加被信任。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召以为其子傅(老师)                     B.乐羊以我故(所以)食其子肉

C.曩(以前)将罪之                           D.烹其子而遗(送给)之羹

2.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不同于其余三句的一项是(          )

A.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B.今召以为子傅

C.乐羊以有功见疑                          D.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3.“乐羊罢中山”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乐羊被中山国罢了官                       B.乐羊停止了攻中山国(回到魏国)

C.乐羊攻下了中山国(回到魏国)               D.乐羊使中山国停止了攻魏的战争

4.这篇短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九    杨伯雍种玉

    杨公伯雍,雒阳县①人也。本以侩卖②为业。性笃孝③。父母亡,葬无终山④,遂家焉⑤。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⑥水,作义浆于坂头⑦,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⑧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⑨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⑩”,因戏⑾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⑿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⒀。乃于种玉处,四角做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一一节选自晋干宝《搜神记》,有删节

[注释]

①雒(luò)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②侩(kuài)卖:介绍买卖。③性笃孝:性,性格、本性;笃,忠厚。④无终山:在今河北省蓟县北。⑤焉:于此,在这里。⑥汲(jí):从下往上打水。⑦浆:泛指饮料。坂:音bǎn,山坡。⑧就:靠近、接近。⑨莫:不。⑩狂:发狂、发疯。⑾戏:戏弄。⑿听;听从。⒀大夫:古代官职,位置在卿之下、士之上。

[译文]

杨伯雍是洛阳县人。本来以介绍买卖为职业。他性格厚道孝顺。父母去世后,安葬在无终山上,于是他就在那里安了家。无终山有八十里高,上面没有水,杨伯雍就从山下打来水,在山坡上作成浆汤免费供应,过往行人都可以喝。到了第三年,有一个人来喝浆汤,给了他一斗石子,让他到又高又平又有石头的地方把石子种下去,还说:“玉一定会生在这中间。”当时杨公还没有娶妻,那人又对他说:“你将来一定会娶一个好妻子。”说完就不见了。杨公于是种下了那斗石子。几年来,他不断地去察看,看见石头上渐渐地长出玉子来了,但人们不知道。有一个姓徐的人,是右北平的名门大姓,女儿很有德行,当时不少人求婚,他都不答应。杨公试探着向徐氏求婚。徐氏笑他发了疯,于是戏弄他说:“如果你拿一双白璧来,就听从你的,结成婚姻。”杨公就到他种玉的田地里,拿了五双白璧去作聘礼。徐氏非常吃惊,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天子听说后觉得这件事很奇异,就封他为大夫。又在种玉的地方,四个角立起了大石柱,每根有一丈高,中间一块地,命名为“玉田”。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拜为大夫(             )    (2)语毕不见(             )

(3)女甚有行(             )    (4)人莫知也(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遂以女妻公  

                                

(2)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

3.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作义浆于坂头

(2)徐氏笑以为狂

4.翻译下面句子。

乃于种玉处,四角做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5.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十   严母训子①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雒阳②,适③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④,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⑤母,母闭阁⑥不见。延年免冠⑦顿首⑧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顾乘⑨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⑩,归府舍。母毕正腊⑾,谓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⑿,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东海莫⒀不贤知其母。

                                                     ——节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释]

①严母;严延年的母亲。②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③适:恰好。④都亭:秦汉时在郡县城郭附近道旁修筑的亭舍,供旅客停宿。⑤谒(yè):拜见。⑥阁:小门、旁门。⑦免冠:脱去帽子。⑧顿首:拜时以头叩地。⑨乘:乘着、靠着。⑩御:驾车。⑾毕:结束。腊,古时每年十二月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称腊祭,也叫“腊”。正腊:腊祭的那天叫“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那天举行的祭祀叫“正腊”。⑿昆:兄。宗人:本家人。

⒀莫:没有人。

[译文]

      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打算与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刚到洛阳,就碰上处决犯人。母亲很震惊,便在都亭歇止,不肯进入郡府。严延年出城到都亭拜见母亲,母亲关门不见。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见了他,于是一条条地斥责他说:“有幸当了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反而靠着动用刑罚大量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这是当老百姓的父母官的意图吗!”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正腊的祭祀结束后,母亲对严延年说:“我想不到人老了还要亲眼看见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我走了!离开你向东回到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于是母亲离去了,回到本郡,见到兄弟本家,母亲又把以上的话对他们说了。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东海人没有不认为严延年的母亲贤明智慧的。

 [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欲从延年腊                       (2)母大惊,便止都亭

  (3)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              (4)延年服罪,重顿首谢

2.写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去女东归

(2) 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岂为民父母(父亲母亲)意哉                   B.顾(顾惜)乘刑罚多刑杀人

C.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遭受)刑戮也             D.后岁余,果败(失败)

4.判断改错。

(1) “便止都亭”为定语后置、省略句式。(    )

(2)“东海莫不贤知其母”中“贤、知”都是意动用法。(    )

5.翻译下面句子。

     后岁余,果败。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6.本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

1.A  (B落在后面;c代词,他的;D抛弃)     

2.A于是  B钱  C突然  D渡水

3.D(我的腰带上系着的千文钱很重)     

4.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5.(1)痴迷金钱,视金如命,愚蠢贪婪。(2)要珍爱生命,看淡钱财,千万不要为金钱所迷,为小利所惑,为外物所累。(或:人要紧的是首先得活着,一切才会有意义。人为财而死,是不可取的愚蠢行为。)

二.

1.A(遗憾)

2.C  ( A“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即“尝以一(棵)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B“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即“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于)世”;D“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即“恺既惋惜(之),又以为疾己之宝”。

3.D  ( 武帝曾经把一棵高两尺左右的珊瑚树赏赐给了王恺 )

4.本文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了东晋富豪穷奢极侈的生活态度,晋武帝以世罕其比的珠宝随手赠予亲信的行为反映了朝政的无道,而石崇随手击碎珊瑚树的行为更表现了他依仗财势、骄横放肆的性格特征;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和人物行为的不满。

三.

1. (1)粮食。(2)“振”通“赈”,赈济。(3)充足。 (4)政策。

2. (1)挥动,抖动。(2)整顿,整治。(3)自,从。

(4)“振”通“赈”,赈济。

3.(1)他命令管理提高雇工的工钱,增加道路的长度,延缓工期,而不加以催促。(2)按照政策晏子只想发给百姓粮食罢了,如果不能实现,就借助事物实事自己的政治主张。 

4.做事要灵活,一种办法不能解决时,要寻求其他的办法或途径。

四.

1. ①背 ②如果 ③原来 ④停止   

2. D   

3. ①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②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4.①做事切忌贪得无厌,否则会葬送自己的性命。②做事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③讽刺了那些不顾一切向上爬的人。(那种贪得无厌自不量力的人)

五.

1. ①充足②催促③生气④就

2.AD

3. ①他的父亲很高兴地听从了他的话,备办了些钱财,很客气地辞退了这个楚地的读书人。②儿子又气又怨恨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怎么偏偏姓个‘万’呢?我从早晨起来一直写到现在,才写了五百画。”

4.自满是学习的大敌,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六.

1.(1)明白。(2)罢了。(3)担忧。(4)主张

2.(1)不要愁没有职位,要愁靠什么来任职。 (2)君子明白道义,小人只知财利。

3.这句话是对君子小人内在品质的态度概括。

在我们生活中,品德高尚的人结交朋友,着眼于志同道合,有美好的目标,而小人满眼看到的是利益。

七.

1.(1)方法  (2)厌恶

2.(1)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能成就好名声?

(2)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能成就好名声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知识+财富=富贵。人“富”不一定能“贵”,人要贵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要有一定财富为基础。

八.

1.B ( 缘故 )  

2.B ( 让 )   

3.C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应该笃厚诚实,有仁爱慈善之心,爱亲人爱他人,爱天地间所有的生灵。

九.

1.(1)授予官职  (2)完    (3)德行  (4)不,没有  

2.(1)名作动,许配;(2)名作动,安家。

3.(1)介词结构后置  (2)省略句式  

4.又在种玉的地方,四个角立起了大石柱,每根有一丈高,中间一块地,命名为“玉田”。5.说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十.

1.(1)和……一起  (2)停止,歇止 (3)离开  (4)谢罪    

2.(1)通“汝”,你。 (2) 通“智”,智慧    

3.C (  A父母官   B反而  D出事 )  

4.(1)错,状语后置、省略句式。(2)对   

5.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东海人没有不认为严延年的母亲贤明智慧的。

6.为人父母要深明大义,严格训子。做子女的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可作恶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