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土窯洞:黃土高原的粗獷人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43:16

陜北土窯洞:黃土高原的粗獷人家


2010-08-09 13:57:10         華夏經緯網

在很久很久以前,風從遙遠的北方把黃土帶到中國的西北高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於是就形成了陜北這塊面積廣闊、土層綿厚的黃土地。在這片土地上,自從有了人,便有了窯洞。而這些窯洞正是黃帝子孫繁衍、生息、創造燦爛文化的地方。   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的溝壑區的延安地區,無論是城鎮或鄉村,時至今日,窯洞仍是人們最主要的居住形式。我從小就知道有窯洞,然而只有最近去了一趟延安地區,並在最原始的土窯洞裏住過幾天以後,才算真正對窯洞有了了解。   人類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營造,在黃土高原表現得尤為突出。黃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開掘洞窟的天然地形。土窯洞省工省力,冬暖夏涼,十分適宜居住生活。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和淺穴居,並逐漸形成聚落。   陜北窯洞有靠山土窯、石料介面土窯、平地石砌窯多種,一般城市裏以石、磚窯居多,而農村則多是土窯或石料介面土窯。陜北窯洞以靠山窯為最典型。它們是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往往數洞相連,或上下數層,有的在洞內加砌磚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潰,或在洞外砌磚墻,以保護崖面。規模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組成院落,成為靠崖窯院。   新建的窯洞還是傳統格式,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裏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成為一個整體,聯繫著這個家族的所有成員。窯洞寬約4米,縱深約5米,高約3米,兩壁的黃土面被刮切得十分平整光滑。穹頂呈半圓形。這使本來就比較寬敞的窯洞顯得很高,空間很大。從中間一孔窯的裏壁向內開有隧道式的小門,通向一個完全黑暗的小窯洞,那裏是儲藏糧食等物品的庫房。   帶著旅途的風塵和汗水跨進了窯洞,頓感透心的清涼。這孔窯洞有20多平方米大小,窯洞縱深靠墻處有一個大炕,這位大嫂說那叫掌炕。而有的窯洞內在靠窗的地方稱為前炕。無論掌炕還是前炕,在炕的一頭都連著一個三孔灶臺,平時便在這裡燒火做飯。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灶臺上方的墻上有個凹進去的洞,裏面放著油鹽醬醋等物,室內一側墻邊立著一排高低不一的粗瓷缸,用於貯水、裝糧食和鹹菜等物。此外,室內還有一個大紅色的帶花紋的櫃子,裏面存放衣物,上面擺放著一些簡單的飾物。四週墻壁上貼著各式各樣的掛曆、年畫。特別是在炕周圍的三面墻上約1米寬的地方,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和由各種煙盒紙拼貼的畫,他們稱之為炕圍子,十分好看。   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墻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陜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   延安窯洞的窗戶也許是整個窯洞中最講究、最美觀的部分。拱形的洞口由木格拼成各種美麗的圖案。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色彩單調,為了美化生活,窯洞的主人們以剪紙裝飾窯洞。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把窗花佈置得美觀而又得體。窯洞的窗戶是窯洞內光線的主要來源,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   轉自:一元一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