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18:29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时间:2009-7-26 13:39:35 点击:162

  核心提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开展研究性阅读则成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什么是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应注意哪些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开展研究性阅读则成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什么是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有哪些特点?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许多语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操作,或者行之效果不佳,甚完全变样。为此,本人根据平时指导语文

一、研究性阅读的特点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分析、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进而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

        研究性阅读在以下几点上运用一般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而区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首先,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提出研究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结果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交流评价)。这样学生由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确保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是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性活动进行操练式的学习。

         研究性阅读要求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又要跳出课文,走出课堂,贴近现实生活,融入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向现实生活、历史文化、时事政治、科学技术等方面延伸。学习空间是开放的,从封闭的教室走向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开放的,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立体信息交流转化,既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要发挥个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群体信息交流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营造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的结果也是开放的。学习不以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新颖的想像,独特的体验,创造性的见解。再次,研究性阅读强调合作性。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既要学会沟通和交流,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赏识他人,又要敢于抒发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求同存异。从而养成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研究性阅读由于是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而开展的学习活动,要求保证阅读教学任务的落实,从而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

        首先,研究性阅读是以学科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一般研究性学习往往是跨学科的或综合性,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而研究性阅读则是以语文学科为研究主体,围绕阅读教学来展开。一方面要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研究性阅读是具有更大灵活性的研究性学习。一般研究性学习常常是以课题研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选题要求较高,研究过程较为严密,完成一个课题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研究性阅读既可以是课题式、专题式研究,也可以是问题式探究,甚至是发现式学习或资料性述评等,形式多样而灵活,时间可长可短,主要着眼于在阅读中运用研究学习的方法。

二、研究性阅读的实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阅读呢?我们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一)明确阅读目标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课文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作准备,为深入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研究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提倡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首先,在开始阶段,可以由教师提出研究的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篇图文并茂、文质俱佳的科学小品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研究的专题分别为:本文说明顺序安排;引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科学小品的特色等。要求学生尽量掌握文中所有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发现研究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如:(1)紧扣课文独特之处提问,(2)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3)紧扣文章写作思路提问,(4)紧扣作者写作意图提问,(5)紧扣文章的社会意义提问等。最后,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文章后能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

(四)探究、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时间可视要解决的问题的大小而定,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其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收集整理资料从而发现新知,也可以是切磋讨论从而丰富理解,还可以是问难辩驳从而砥砺真知等。

1.收集、研究资料,发现新知

         收集整理资料是研究性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对阅读材料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而研究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某些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分小组共同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其次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不但从课文中收集与探究问题相关的信息,还要注意向课外扩展。再次要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和提炼,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研读。在这过程中既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原文,总结相应的知识或能力规律,又发展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在研读《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研究课文说明顺序的学生小组成员首先梳理出了从篇到段的大小顺序:设疑?解疑?建议;实?虚,主?次;表?里,此?彼;先?后,过去?现在?将来;一般?特殊,整体?部分,上?下等等。这就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然后学生将说明顺序分类归纳为: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顺序。最后所得结论:最便于把事物说准确、说清楚的顺序是最好的安排;要清楚地说明一种事物往往要几种顺序配合交织;顺序应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一种事物的顺序不是惟一的;科学小品的顺序可借助散文构思;以此带彼的顺序能节约文字等等。这就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2.切磋讨论,丰富理解

        小组讨论也是研究性阅读的一个有效方式。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释语言文字所传导的信息的过程。各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对文章的解释就有所不同。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切磋讨论,互相启迪,交流各自对文章的独特体验,能够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能。

        例如,在学习《毛遂自荐》这篇故事,一个小组讨论了“毛遂的自荐成功说明什么道理”的问题,具体讨论如下:生1:毛遂之所以成功,我看是因为主观的努力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第一,主观方面,毛遂敢于自荐,说明他有才能,有勇气;第二,客观方面,平原君很开明,能虚心接受建议。

        生2:我认为这件事说明了机遇和准备的重要性。第一,平原君赴楚求救缺一个人,并且这个人一定要从门客中找,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人齐了,毛遂的自荐就失去了可能性。所以,对毛遂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第二,平原君很开明,为毛遂抓住机遇创造了条件。第三,毛遂自己有本钱,准备充分,既有才能和学识上的准备,又有自信心和勇气上的准备。生3:我补充两点。第一,平原君很开明,这也是毛遂的一种机遇。第二,总结一下机遇和准备的关系应该是:要取得成功,仅仅有机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自我准备;有了准备,但没有机遇,也不可能成功。要不,三年时间,毛遂为什么会一直默默无闻呢?

         生4:我们还应该注意机遇和准备之间的关系。毛遂有了准备,在机遇来临时才能抓住它,机遇靠等待,准备靠努力,所以应该是准备更重要一些。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启迪与补充,完善、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识,最后形成了共同的见解,解决了问题:机遇是重要的,但准备更加重要。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好的机遇。当机遇来到身边的时候,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它。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要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等。

3.问难辩驳,砥砺真知探索研究并非一定都要形成一致的看法,有时可以引导不同观点互相碰撞,通过问难辩驳,或者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者进一步发展和提炼各自的看法,并允许保留不同观点。

         例如,在学习了解屈原时,一组学生对如何评价屈原情感思想的问题进行了争论。

        生甲:我认为,屈原之死是有价值的。我们知道,一个人活着必须有所追求,否则,他的人生就是浑浑噩噩的一场梦!振兴楚国是屈原一生的最高理想。当这个理想破灭,他的人生还有何意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以明志!“幸福是非死得不到的!”

        生乙:我不同意!屈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根本不应该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楚怀王那个昏君身上。他完全有理由弃暗投明,辅佐秦王,或著书立说都比投江能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生甲:不能这么说!人活着要有气节!

        生丙:何谓气节?他的气节只是对一个昏王的愚忠!

        生丁:我们不能按今人的民主观念来勉强屈原!在他那个时代“爱国”只能通过“忠君”来实现,可以说,“爱国”必须忠君!

        生戊:等一下,屈原是有气节,但有气节并不一定要以死殉国。他最主要的才能表现于文学创作上,他完全可以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做一个纯粹的文人。如东晋的陶渊明,寄情于山水,对他自己,对后人都更为有价值。

        这样的争论使各种观点和理由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发挥,虽然最后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形成一致的看法,但让学生在争鸣中学会了既要坚持有道理的己见,又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研究成果,养成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欣赏别人的正确态度。

        总之,一般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的心得、别人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而研究性阅读则是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其研究成果可以是师生交流中促成的点滴积累的发现,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独立学习后的系统总结。关键在于学生通过研究性阅读学会研读文章的方法。

(五)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学生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研读的点滴发现,汇集整理研究所得的观点和结论,拟订发言提纲,制作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成果,准备答辩交流。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反驳、完善,最后师生共同评价。

        研究性阅读摆脱了传统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这样的研读和交流,学生不但理解熟悉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某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有所发现,而且学会了搜集、分析、综合的研读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这种研读、发现、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主动参与 张扬个性——小班化条件下阅读教学的再探索,小学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 开拓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空间 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转帖]李海林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概念 @ 教研视线 电子批注工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我爱语文--阅读教学重在拨动情感之弦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实验研究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6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8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9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2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4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5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6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