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女儿国”中国摩梭族的走婚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49:07

 中国西南丽江境内泸沽湖畔有个神秘的摩梭女儿国,这里被人类学家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母系王国”,方圆百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女山,母海,永宁盆地,相映成趣。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高达12米,湖中有5个全岛,3个半岛和1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翠绿如玉,身临其境,水天一色,水波如镜,缓缓划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荡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美丽多情的摩梭姑娘和健康朴实的摩梭小伙子们成双成对的湖中剪影使其更增添了几分远古,几分宁静,几分悠远,是一个远离喧嚣,未被污染过的处女湖。有“人间仙境”的美誉。

 

 记:那片土地是我一直神圣向往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无法踏足。不过有幸的是,近日,认识一个摩梭小伙子,怀着一份激动地心情,跟他交流探讨他们居住的“女儿国”。说是采访,不妥,我不是很专业,更是我们朋友之间的交流文稿,现在展现出来,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女儿国”里的文化,乃至生活的点点滴滴。

 

摩梭小伙参加歌手大赛的留影

   他的摩梭本地名字叫托里扎西多杰,一个开朗,豪爽的小伙子。在一起的日子,他给了我们很多快乐,听他讲一些发生在他们民族的趣事,淡雅不乏幽默,偶尔聚在一起喝酒,他喝醉了,穿上摩梭服,载歌载舞,我深深被潜藏在他内心的人格魅力吸引,更被属于“女儿国”的摩挲文化深深折服。

     天天:我常常在你身上感觉到一种很强的自豪感,但大部分人对摩梭“女儿国”并不是很了解,你能先简短谈谈,摩梭女儿国这一称呼的来源么?

     小摩梭:好的。泸沽湖畔的3万多摩梭人使用自己的母语,顽强得沿习传承着一条古老精致的文化传统,至今延续着两千年来以母系血源为纽带,以母为尊,以女为贵,分工精细,团结和睦的母系大家庭。她们实行以情感唯一,男不娶,女不嫁,幕和晨离,松散和谐的两性走访制度,俗称“走婚”。生活在母系大家庭中的人们情同手足,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彼此关怀备至,“啊夏”双方各居母家,相敬如宾,无夫妻间各种矛盾之困扰,无小家庭各种琐事之纠缠,终生如浴情之海洋,如沐爱之春风,使多少摩梭儿女至今刻骨留恋,不忍心与之告别,因而有“摩梭女儿国”之称。

     天天听你说你们哪的“走婚”文化,倍感好奇,你能详细说一下么?

    小摩梭"走婚"在摩梭文化中又述称"翻木棱子",是指夜间男子翻过摩梭人特有的木棱房子或为走婚的情人特制的走婚情侣窗,进入自己钟爱的花楼,谈情说爱,共筑爱巢.我们摩梭男女之间的恋爱,绝对是自由的,除了在山上劳动时兴之所致以歌交心外,大多数是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产生好感,更多的是一见钟情,双方通过短转的目光交流,无论是男的或女的,都会大胆向自己喜欢的阿夏或阿注表白,若男的喜欢女的,男的向自己的阿夏送些手饰,若女的喜欢男的,女的向自己的阿注送花腰带,若被对方接受,则他们就拥有了二人秘密约会的暗号.比如说鸟叫,猫叫,丢石头在屋顶,吹树叶,每当姑娘们听见自己的专业暗号,她们就为自己的阿注敞开窗.所以,每当有人浅俘地了解我们摩梭走婚文化时,他们认为我们摩梭人性乱,姐弟同婚,父女同婚等落后的婚姻方式,真正的摩梭走婚文化其实不然,我们摩梭人的走婚文化完全是建立在情感之上,没有任何财务等情感之外的纠纷.一旦双方感情不好,只要一方提出分手,就算终止,另一方也不在罗嗦,若是男方,他不再走访,女孩心只有数;若是女方不再为他开门,男方也会悄然离开.男女双方根据自己的恋爱标准,另寻自己的意中人.若有二男爱一女,这完全由女方作主;若有二女爱一男,则由男方定夺;所以我们摩梭文化中,从未出现过情杀,强奸之类的传闻,更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子女间性乱的现象.奇异的摩梭走婚文化造就了奇异的母系社会,在每一个摩梭人的观念中,注重母系血统,只有自己血统的人最亲,都不愿意离开母亲,兄弟姐妹永远在一起好生活.在摩梭人的心灵的深处,有一团解不开的恋母情缘.所以每晚花楼灯火在闪烁,等待远方归来的阿注.而踏平千山万水共浴爱情之夜的阿注们,踏着晨馨又回到母亲身边生活.

     天天听你讲了这么多,关于你们的走婚文化,了解可谓详尽,突然间有点想亲临你所生活的那个地方,憧憬中,你能大概讲讲么?

    小摩梭我的家乡在遥远的云南丽江金沙江畔——拉伯乡,我本是一个摩梭人走婚的最后的一代产物,自小就在娘家长大,自小就和我舅舅一起长大,所以,我现在对我舅舅的感情胜过于我对我爸爸的感情。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坐在我家的土房上望着这渊源流去的金沙江,会想这金沙江的上游或下游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会想象山东另一面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想也许会和我们一样,住的都是土堆房,都养有猪,羊,牛,马.......或许会是有一些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可从不知道会有些什么东西,总是想着,然而,我想着,想着,就不由得有种想走出大山的愿望。

     天天:你能谈谈你们的信仰,以及,从你们本地的生活环境中出来,接触到另外一种新的环境,有什么感想?

    小摩梭:我们这里的人都被藏传佛教所熏陶,自小就有着朴实,仁慈的性格,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太多的商业气息,尚且不能完全适应。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常常教我不能打架,不能骂人,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对长辈要尊敬.......所以,佛教的神圣性和我们摩梭的这种以仁,和为贵的思想对我已经是根深蒂固啦,并一直影响着我。

    更胜的是那些长者还告诉我们,不能乱丢粮食,不然粮食会诅咒你(那只是在我们还不懂什么之时就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啦),还有不能把小便便在木头上,不然,你就会失明,(那是怕木头进水后,木头就烂得快,因为,以前我们摩梭人住的都是木楞房,那时听大人们这么说,总以为有一个像如来佛一样的神在看着我们,监督者我们,所以,我们不小心掉一颗粮食都很害怕,害怕受报应,总是看看四周,嘴里还默默念着那不是我的饭,是喂狗的粮食(呵呵,那时太天真啦),那时的我只有对佛教的崇拜和敬仰,从不敢违背。

    天天:你们哪有没有特别信仰的人物,具体谈谈。

    小摩梭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村里,见到喇嘛,我们都会躲,总认为那些是最神圣的人物,从不敢接近。

    天天:你是什么时候接触教育的,应该说你们当地人都是用当地语言交流,什么时候学习到汉语?

    小摩梭: 自我才8岁时才有机会进入我们村的学堂,可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教育,所以,一直都和我们村的小孩一起玩,从没好好的读过书。我们一个完小,老师全部加起来就7个(一个校长,6个班主任),所以,一个老師就得负责一个年级,而这些老师之多但是小学毕业,甚至有的只是四年级的“文凭”,平常上课用的都是我们本地的母语——摩梭语,至此,到现在,有些课文我们倒背如流,可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含义,正所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包括教我们的老师也是很朦胧的,他们从不教我们是什么含义,所以,在我们小学3年级以前这一时期的教育,可以说是没学到什么的。从四年级的时候,才慢慢接触汉语,我对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外边那片天很是憧憬,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走出去, 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成绩开始名列前茅,一直到现在考上大学,在我们那里我都成为一种“骄傲”勤读书,努力奋斗,也走了出来。

    天天:听你讲了这么多,可以说对你们当地的民族风情,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你能发几张你们当地的图片么?我想更好的了解下。谢谢

    小摩梭:好的!我就选几张代表性的图片出来。

 

   更多精彩文推荐                                

回忆:记录我的博客故事。

 

七夕情人节落幕之舞不完美。

 

盘点:大学生上网玩的那些有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