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南化二中实施学科“分层指导”的实践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51:12

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南化二中实施学科“分层指导”的实践研究

作者:教科室    点击数:731    发表时间:2008-10-2 12:59:33 浏览:731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优化;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犹如“齐步走”,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其最终结果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满意,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样做其实忽视了学生差异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相应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课题。分层次指导本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力求创设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创办适合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怎样才能顾及各类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地得到发展呢?
目前,我国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中学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不同方面智力优势也是不同的,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指导”。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为达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效果,实施学科“分层次指导”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选准指导的切入维度,合理把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后进生得到关怀,特长生得到发挥,尖子生得到提高,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值得我们去研究。
    我校是一所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初中,生源状况不是很理想,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差别很大,学生水平的差异使教学难以定位。现有的学生中不少同学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少数同学厌学,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中去,面对这些不良的现象,我们一直致力于分层指导的研究尝试与实践探索,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以学生的知识维度和学习能力维度为切入点、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大胆实施学科分层次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出于校情、学情的实际考虑,我们决定申报本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和学习差异,在常态分布下,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分层达标,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后进生进步,中等生优化,优等生更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校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准备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践,发动广大老师积极参与此校本研究,进行适合学校学情的学科“分层指导”的实践探索,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大范围推广,从而稳步推进和完善,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题界定
    所谓“分层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学科“分层指导”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科教学时实施班内区别指导,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悬殊的现象,又能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得均衡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人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的最优发展。
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普遍记忆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和古今中外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的一套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与模式。“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主要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理论支撑依据:
    1、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现在角度来看,其意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指导,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指出:教学只有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高点,理想的学业成绩才会成为现实。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分层指导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以伤害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代价,不得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换取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应该遵循素质教育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主体发展的根本原则,优化教学过程,合理、科学调控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在分层教学及指导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丰富,加之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基础教育摆脱了高考的影响,进行分层次教学及指导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具有的学历水平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他们的分层教学及指导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小班制”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对象的确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自主决定。而且分层教学及指导形式为“走班”选课式,即学生按自己在高考中需要选考的学科自主选择每一学科的学习层次,参加高考的科目选择较高层次的学习,非高考科目就选择较低层次的学习。学生自由选择度较大。
    国内对分层教学及指导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的分层教学及指导主要定位在“大班授课制”下的实施,在分层教学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测练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和起始分层、中途分层、班内分层、年级内分层等多维度的分层;同时也明确了分层教学及指导对教师的要求及对教学管理上的要求。
    2、本课题的研究趋势分析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我国大班授课制情况下,分层指导是解决差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其研究前景非常广阔,需要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实践层面的研究内涵还很多。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指导”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1、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决定了我们“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在全体学生整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追求个体发展的全面性。 
    2、课堂教学艺术理论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课堂教学艺术是指课堂教学中应用到的艺术,主要是指在教育科学的指导下,结合个性特点,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者根据当时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是符合教学艺术理论内涵的。
    3、教学原则和心理认知原则规范了“分层次指导”的可操作性。
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尊重学生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差异性。人的心理反映有自觉性、客观性及差异性,因而课堂教学要注意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
    4、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指导的实践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5、“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指出:教学只有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竞争的激励作用,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高点,理想的学业成绩才会成为现实的喜悦。
    6、“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学生享受学校教育资源的权利是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更是平等的。分层教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以伤害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代价,不得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换取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应该遵循素质教育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主体发展的根本原则,优化教学过程,合理、科学调控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研究条件
    1、研究基础较好    我校曾研究过南京市“十五”市级规划课题《优化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策略研究》,后经专家论证圆满结题,使我校学生在多方面的素质有了整体提高,我们现在申报的课题是对以前课题的延伸与发展。
    2、领导高度重视     对这次申报的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校长、书记亲自挂帅,各教研组组长出谋划策,领导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资料获得、实验条件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3、研究实力雄厚    我们这次申报的课题是全校性课题,全校老师参与面广,课题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科研素质较高,承担过多次省、市级研究课题,有的还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4、各级领导对此课题研究大力支持。  区教科室负责调控和指导,并聘请市教科所专家担当顾问和业务引领,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六、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分层次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把承认和尊重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的个体差异,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定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同一标准、同一要求所产生的弊端,最大限度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处理好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化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被动的学习上升为自觉的行为即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体会成功,获得成功,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从而改善全校的学风,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分层指导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给各种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的机会,分层指导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掌握和提高成绩上,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终身学习的学习策略。所以,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的分层指导,目标不是缩小差距,而是促进各类学生的个性发展。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研究学生的差异教学与个性发展的评价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等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指导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指导的实践,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推广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广大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校本教学策略。本课题研究将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指导、目标、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思路和操作样式。

七、研究的内容(子课题研究):
    1.分层次教学及指导的文献和理论研究
    课题组老师要认真查找并学习有关“分层次”的理论知识,对分层次教学及指导的支撑理论知识进行整理,研究分层教学及指导的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趋势分析。
    2.我校课堂教学行为的信息采集与分析
    根据学校“分层次指导”曾经尝试和实践的一些经验,进一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反思探索的经验教训,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健康状况以及家庭背景,根据平时观察、考试、测验、家访及学生自我分析等情况,进行“教学会诊”,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分层分类指导。
    3.学科“分层次指导”的操作模式及实施办法
    围绕各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普遍记忆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和古今中外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的一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操作方法与模式。
    4.抓好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分层指导”的渗透:
    (1)课堂目标的设定分层
    这是“分层指导”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各层次学生完成各自的最基本教学要求后,鼓励学生往上一层次的教学目标靠拢。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可根据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讨论答题的情况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
    (2)设置阶梯,分层提问
    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可采用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的方式,优化设计课堂提问能有计划的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阶梯,分三个层次:第一级是记忆级水平;第二级是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应用级水平。
    (3)分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分层
    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单独讲解,以减少坡度,增加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课堂小结也可改变教师包办的现象,让较好层次的学生回答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其他层次学生加以补充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使整堂课各类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参与中,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课外辅导一方面应侧重于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后进生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从最低点开始,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对中等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可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4)作业练习分层次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将练习题设计成巩固基础知识的基本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和综合运用的中等题与提高题三种类型。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面向中等学生为主,同时后进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拔尖提高;二是根据中等生状况,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设计相应的习题;三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将难度较大的练习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能缓和差生学习困难的状况,切实减轻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5)考查测试分层
    在实行周周清、月月清时,应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测试题进行达标训练。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可用同一试卷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测试,分别规定A、B、C、三层学生的及格线为80%、70%、60%,确保及格率基本相当,既挫伤不了后两类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前两类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使全体学生都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努力奋斗,达到全员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6)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5. 少数“分层次指导”的典型个案研究
    各子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其研究个性价值。

八、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分层次指导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研究分层指导的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趋势分析。
    2、调查研究法:
    在研究初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组织问卷调研,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资料,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切入维度。
    3、行动研究法: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等在课题研究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检验分层指导实践的实际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和对研究成果的评价阶段,对研究方法、策略措施等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形成一定的策略与操作模式。
    5、个案研究法:
    在学校总课题统率下,各子课题组分项进行子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有学科特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其研究个性价值。

九、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6.8~2006.11)
    筹建课题组,讨论并制定课题计划与方案,选择、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组织有志课题研究的老师了解、参与课题研究。
    2.宣传、发动阶段(2006.12~2007.3)
    在确定课题、制定计划的基础上,请有关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对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指导;印发课题计划到各教研组,所有参加研究的老师对研究内容进行具体分工,定好子课题,分头分项研究。
    3.研究、交流阶段(2007.3~2007.7)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各研究成员要加强合作,通过理论学习,情况了解与分析,在研究中学会、掌握运用好科研知识,相互交流,从学校的实情出发,研究如何实施好“分层次指导”。
    4.分析、研讨阶段(2007.9~2008.9)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分析、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信息进行分析研讨,并采取一定措施,形成适合校情的操作模式。
    5.深化、总结阶段(2008.9~2008.10)
    各研究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理论的探索、研究、总结,并撰写研究论文,进行公开课展示,学校组织评选优秀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研讨,编辑论文集,汇集、整理、总结、吸纳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总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实施、推广。

十、研究成果的终端显示
    1、课题研究总报告,子课题的分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汇编论文集。
    2、各类分层指导教学实验课展示
    3、各学科的“分层次指导”研究的校本案例集
    4、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像资料

十一、课题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学明 
副 组 长:释志明  郭业仓  祁立忠  赵东明
主要成员:黄海旻  徐  玮  蒋  蕾  周  琼  金  阳  邢南鵾  何  潇  吕光平  章雪梅
          徐海燕  张洪军  余东兰  黄继珍  朱智强  史纪林  强成利  张小锋  翁青玲
          成子新  吕  雪  徐吉昌  马显雅  张  霞  李国平  孙  玮  汪  建  郑茂军
          包成洲  刘文涛  郑慧敏  李  琳  魏  玲  丁雪华  李继君  王继宝  谢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