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俄国与法德英三国的关系来解读俄罗斯与印中美三国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1:45:46
从历史俄国与法德英三国的关系来解读俄罗斯与印中美三国关系  

     2010/10/29

 

    最近一段俄罗斯挺忙,先是总统访问中国,后来放话说要登陆北方四岛;先是和中国进行和平使命2010军演,再到印度举行军演,后来又说要重返金兰湾。很多人就不理解了,这俄罗斯怎么回事,到底和中国好还是不好?历史一再证明俄国人的背信弃义,今天将利用俄罗斯和法德英的关系,进行详细解读。

 

    人们往往记住了彼得大帝,但事实上彼得大帝时期的俄国并不是欧洲强国,甚至连瑞典不如。俄国只有在北方战争打败了瑞典,在以后的战争中打败了土耳其才成为强国的。尽管彼得大帝对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就彼得大帝所取得的领土成就来说确实微不足道的,在南方对土耳其的战争先是获得了胜利,最后却失败了,而且丢了本来占领的领土,在欧洲方面,仅仅是获得了圣彼得堡,然而这个地方尽管面积不大,却意义深远——它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俄国,而且打通了波罗的海的海上通道。

 

    因此俄国作为欧洲大国出现,是在彼得大帝去世之后。这样一来俄罗斯经历的重要的联盟战争,主要有七年战争(1756-1763彼得大帝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时期)、拿破仑战争(1799-1815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7尼古拉二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斯大林时期)

 

     一、俄法关系——历史上很少敌对

 

    在论述这一段落之前,我思考过这一个问题:为什么两百多年来,仅有一次重大的战争俄国和法国是站在对立面?七年战争、一战和二战都是作为盟国出现的。即便那仅有的一次战争,也是拿破仑疯了,和整个欧洲强国作战才出现的情况。如果能够很好的理解上述问题,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戴高乐可以不顾美国反对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俄国会购买法国的西北风两栖战舰。

 

    写到这,就联系到了中国古代的外交战略“远交近攻”。的确,法国和俄国中间要不是夹着奥地利,就是夹着普鲁士,后来就是统一德国。这使得俄法两国从来没有做成邻国。法俄友好的基础真的是基于这种地缘关系吗?

 

    我所论述的法俄关系的起点是从七年战争开始的,即1756年。在此之前,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原来许配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但是后来路易十五却娶了波兰被废黜国王的女儿。叶卡捷琳娜感到极大的羞辱,这决定了她与法国为敌的外交政策。俄国转而与奥地利结成反法同盟。同样的事情,后来有个翻版,亚历山大拒绝了拿破仑对他妹妹的求婚,使得两国站在了对立面。在这里之所以要插入这个话题,是想说明有时候婚姻也是缔结同盟的主要原因。

 

    七年战争,按照丘吉尔的说法,可以称作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双方是英普联盟和俄奥普联盟,英法是当时国际矛盾的主线,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势不两立的对立双方。当时汉诺威还是英国的领地,因此普英联手。为了对抗普鲁士,一直与法国敌对的奥地利转而与其结盟。俄国与普鲁士领土接壤却不与奥地利接壤,因此俄普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站在了对立的双方。由此可以看出,有时候地理位置能够决定联盟关系。七年战争,是俄国第一次作为欧洲大国参与战争,从此以后,俄国更积极的参与欧洲事务。

 

    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拿破仑过分迷信自己在军事上的天才,目无一切以至于整个欧洲大国群起反对。其实,即便在拿破仑狂妄之极时,俄法之间也不是全部对立的。例如保罗一世采取与法国接近政策,亚历山大一世参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尤其是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德法交恶,德奥和解。德国和奥地利与俄国在巴尔干上争夺日益白热化,迫使法俄走在一起。一战前的相当长时间俄法处于联盟状态。但是由于一战期间,俄国背信弃义,单独和德国缔结合约退出战争,损害了俄法关系,当然意识形态差异,也是德法俄关系疏远的另一个原因。所以在二战前的20年,苏法处于不太友好的敌对状态。这是地缘因素让位于意识形态。然而由于二战期间需要面对相同的敌人——德国,两国又站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的法国已经不存在了,战争期间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俄法关系。

 

    所以,总体说来,俄法关系较好,没有特别大的利益冲突。当然除了拿破仑战争期间俄法走向对立面,这在于拿破仑野心太大。还有在1853年俄土战争期间,英法联手对付俄国,这在于俄国的胃口太大,超过了欧洲大国的正常的忍受能力。但通常情况下,俄法关系是不错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戴高乐为什么不愿意和苏联对抗,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伊拉克战争期间俄法会联手反对美国,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法国会卖西北风给俄国。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法俄现在属于两个不同阵营,美法关系可能出现变动,甚至会走向变动。俄法关系会一直友好下去,当然不能完全排除突发事件所引起的两国对抗,但这种几率毕竟较小。

 

     二、俄法关系和俄印关系的类似

 

    很多中国人应该对1962年中印战争苏联的态度记忆犹新,俄国人宁愿卖给印度最先进的战斗机也不卖给中国,等等。我所表达意思是俄印关系的友好是一贯的,就像历史上的俄法关系一样。

 

    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如何做出合理的解释呢?我认为是地理位置起了决定作用。印度和法国一样,与俄国没有直接领土接壤,而过去历史上两国最根本的冲突来源于领土的争夺。这就是古代所谓的“远交近攻”。而且两国(俄法或者俄印)都觉得有必要在遭到中间大国(德国或者中国)的威胁时候进行相互援助。

 

    我们无法预料到将来的俄印关系将如何进行下去,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过去的俄法关系是怎样的。可以根据过去的俄法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推理的结论是这样的:即俄印的关系会一直友好下去。尽管期间会有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使两国对立,但总体上两国是友好的。

 

     二、俄德关系——婚姻和大国思维决定两国关系

 

    再没比俄德关系更饶有趣味的了。如果说俄法关系要取决于地缘因素,俄德关系受到的影响因素更多,包括姻亲关系、大国思维和地缘因素。

 

    由两次世界大战,甚至七年战争也算在内,来说明俄德是出于敌对地位的这种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相反,在历史更长的时间内,俄德关系友好的时候多,敌对的时候少。但不幸的是,每次敌对的时候,都爆发了规模最大的战争。

 

    我认为在近代史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德国这样对俄国影响如此深远。从来自德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算起,一直到俄国末代皇帝,无一例外的七位皇帝都具备德国血统。其中六位男性皇帝,除了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和尼古拉二世的母亲是丹麦公主之外,其余皇帝的母亲和妻子都来自德意志。

 

    人们往往记住了彼得大帝,而我私下认为俄罗斯帝国是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开始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俄国真正确立了长子继承制。我们可以看出在彼得大帝和彼得三世之间共存在了五位继承人,其中三位都是女性(分别是妻子、侄女和女儿)。在此之后,再没出现女皇。这对于国家的稳定和持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沙俄帝国的真正确立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一手造成的。彼得大帝只是获得了圣彼得堡,而叶卡捷琳娜获得了西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立陶宛和克里米亚等。她在欧洲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一位沙皇也无法达到的,即便包括彼得大帝。第三,自叶卡捷琳娜之后,俄国沙皇在位期间较长,保证了社会稳定。

 

    俄德的接近,是从彼得大帝开始的。他本人多次去德国进行访问,崇拜德国文化和技术,彼得一世把大女儿安娜嫁给德国荷尔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尔·腓特烈)为妻。儿子迎娶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皇后的妹妹(索菲亚·夏洛特)为妻。后来彼得一世大女儿的儿子彼得三世继承皇位,从彼得三世(他算个德国人)起,历代俄国沙皇都具备德国血统。(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德意志人; 保罗一世1796-1801,母亲是德意志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妻子符腾堡王国公主索非亚·费奥多萝芙娜;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母亲是符腾堡王国公主,妻子是德国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 尼古拉一世1825-1855,母亲符腾堡王国公主,妻子普鲁士公主弗雷德里卡·路易莎·夏洛特·威廉明娜;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母亲普鲁士公主,妻子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幼女玛丽亚。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母亲黑森-达姆施塔特公主;妻子丹麦公主; 尼古拉二世 1894-191 母亲是丹麦公主,妻子是德国黑森一达姆施塔特大公爵路德维希四世的女儿,名叫阿里克斯)。 

    七年战争时期,德俄采取对立。原因在于普鲁士从奥地利手里夺取西里西亚,其领土面积由12万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大到近16万平方公里,人口也由230多万激增到500多万,这是奥地利所不能接受的。本来与法国敌对的奥地利转而与法国结盟,对抗普鲁士;普鲁士为了防止俄罗斯插手欧洲事务,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向法奥俄三国开展,就向英国寻求帮助,签订了同盟条约。在战争中,俄军占领了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横扫整个东普鲁士。俄奥联军一度占领了普鲁士首都柏林。战争后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主战的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崇拜普鲁士威廉二世的德意志人彼得三世继承沙皇皇位,俄国像一战时期那样退出战争,吐出了到口的胜利果实。战后普鲁士和俄罗斯结成了同盟,这对日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俄蜜月期(1763-1871),这一百多年间俄普相安无事。这不能不说姻亲起了某种作用。在这一时期两国合作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奥普三国联合瓜分了波兰,还有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反法同盟。

 

    1871年以后德国和法国发生了变化,1871年德国统一,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普鲁士在统一德国的进程中与丹麦进行了战争,并夺取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亚历山大三世在丹麦的妻子影响下,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从亚历山大三世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

 

    姻亲关系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两国的地缘战略发生了变化。德国一直希望获得一个地中海的暖港,打通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通道,拦腰将欧洲切断,所以加快了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扩张势头。俄国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时刻不忘把君士坦丁堡作为帝国的首都。因此,在争夺巴尔干半岛上,德俄矛盾重重。本来是俾斯麦一手缔结的针对法国的德奥俄三国同盟,最后俄国却转而与法国结盟。这为一战前的双方对立的联盟打下了基础。

 

    尽管地缘因素可能是对外首选的最重要因素,但有时候可能会地缘战略会位居次要地位。我们能够看出这方面的情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和德国缔结了停战条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俄国对协约国集团的出卖(因为协约国条约规定了禁止任何一国单独对德国缔结停战条约)。因此有人说俄国革命是德国政府策划和支持的,这样说也不无道理(而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

 

    由于俄德(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邻国,德国(普)对俄国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密切的姻亲关系,还表现在经济的联系上,文化的借鉴,军事上的模仿等各方面。因此,我认为俄德关系的复杂性要超过俄法关系。就像两个发小的朋友,友好的时候居多,但也有吵架翻脸的时候。斯大林就是错误的估计了俄德关系,认为两国紧密的经济和军事上的合作能够阻止战争,以至于当德国军队出现在苏联境内时,斯大林不能够完全理解。

 

    即便是一战和二战两国的直接敌对,俄德之间也不是全部时间处于敌对状态,比如一战结束前的德俄停战协定,二战前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可见,德国人不如中国人那样更痛恨俄国,俄国人对德国不会像对中国警惕性那样高。

 

    也许这正应了远亲不如近邻那句说法,在未来的时间内,我们能够看到德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德俄能够走到一起,俄美却没法走到一起。

 

    在我论述了法俄和德俄关系之后,我才发现:俄国没有一个永久的敌人。这正如一个成熟的男人,不会像一个孩子因为某事永远记恨对方。

 

     四、德俄关系与中俄关系

 

    在很多文章中,我一再证明中国与德国的相似之处,在这儿我仍然要继续论述这种相似。俄德(普)两国长期是邻国,两个国家没有领土接壤只不过是1945年以后的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苏联解体)。中俄两国也是邻国关系。

 

    邻国关系和邻居关系是相通的,邻居之间接触的机会多,来往也多,当然期间避免不了磕磕碰碰。作为邻国也是一样,经济文化交流可能要远超过非邻国,但是战争的机会也较多。所以俄国和德国干了三次大仗(七年战争、一战和二战),至今还占有加里宁格勒,即原东普鲁士。俄国侵占了中国,中国因为俄国丧失了三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今天俄罗斯没把中国当回事,估计过去俄国也未必把德国当回事。俄国自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的。

 

    我们所要得出的教训是:尽管德俄关系一直友好,但是不可避免的在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中处于敌对状态。这也提醒了中国当局,尽管中俄关系一直不错,但是不能不防备着俄国在背后对中国下黑手。我们眼前的是世界大国,而不是区域大国,像印度和日本一样的国家。

 

     五、俄英——棋逢对手,欧亚大陆两国争霸

 

    过去我一直说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权国家,俄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权国家。自1840年以后,英国和俄国在整个欧亚大陆争夺势力范围。英国有优势的是海军,俄国有优势的是陆军。

 

    很多时候我脑海里会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即挪威甚至包括芬兰划作俄国的版图,那样俄国东西两边就很好的对称了,而且占据了欧亚大陆的最两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VS勘察加半岛,那样俄国距离英国就会和距离和英国相似的岛国日本一样近。尽管这只是出于某种理想化模型的考虑,事实不能这样联想,但是俄国的圣彼得堡距离英国的伦敦,并不比中国的上海距离东京远多少。

 

    英国既不和法国一样有地缘需求,也不像德国那样靠的那么近,经济姻亲联系紧密。英国和俄国有深入的联系的时期,能够上推到七年战争时期,英俄两个联盟之间的战争,在这之后的三次重大的战争(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俄英又是联盟关系。这是很有趣的现象,这一点英国与德国完全相反。德国是友好的时间长,但是大规模战争是对手。英国大规模战争是盟友,多数时间是竞争对手。例如,英俄在欧亚大陆范围内的争霸,最为明显。俄国想夺取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英国就支持土耳其对抗俄国。英俄两国在波斯和阿富汗以及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六、俄美关系——美国只不过是英国的继承者

 

    美国不仅和英国有相同的种族,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而且美国继承了英国的地缘势力,替代英国和俄国在欧亚大陆上继续争夺势力范围。

 

    世界大国就有世界大国的胸怀,绝不会摆弄小家子气。只要俄国还具备庞大的领土面积,就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人口,就不用担心军事实力的衰落。只要俄罗斯不分裂,我们就必须把俄国当作世界大国看待。哪个国家敢和美国叫板?敢硬碰硬?放眼全球,唯有俄国。所以,只要俄罗斯掺和,朝鲜和伊朗问题,美国就不容易摆活。美国要装备F22,俄罗斯就需要有T50;美国要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俄国就在加里宁部署坎德尔导弹系统;美国伸手南海,俄罗斯就想重返金兰湾;北约在阿富汗折腾,俄罗斯就不肯善罢甘休;格鲁吉亚要背叛俄国,俄罗斯就得教训教训;总之,俄国总是单调的选择针锋相对。

 

    当然并非处处对抗,俄罗斯偶尔会采取让步,而这种让步往往出卖了盟国的利益。比如在对伊朗出售S300问题上,比如美俄达成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比如曾经对乌克兰断气。但出卖之后,这些国家还照样靠拢俄国,尽管内心里愤恨不已,但拿俄罗斯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美俄对抗的时间多,合作的时间少。但无论如何,俄罗斯总会以世界大国面目出现。

 

    总结:我们必须从历史来了解俄罗斯,只有理解俄罗斯过去与德法英的关系,就可能预测到未来俄罗斯与美印中的关系。与印度受到地缘因素制约,与中国要复杂的多,既有地缘因素,又有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与美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争霸上。

 

    远程导弹原创转载需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