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物流政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01:55
中国应急物流政策研究 时间:2010-02-08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浏览次数: 287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推荐] [关闭]

当前,如何严密防范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应急管理机构关注的要害问题。其中,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因此,如何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切实高度重视应急物流,创新管理思维,建立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低成本、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已迅速提上各个国家的议事日程,也是中国面对的紧迫问题。

  一、应急物流及其一般特点

应急物流是指为满足突发性物流需求,超常规组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需要,它包括物品获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经济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产品的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供求关系也需要建立空间均衡与时间均衡。但应急物流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与普通物流有所不同,从而包含很强的政策含义。

  (一)社会公益性

应急物流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通常由公共财政支撑。应急物流的时效要求极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捷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实施应急物流保障。一般而言,常规物流远远无法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求,必须依靠超常的机制来组织和实施。普通物流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不仅强调物流的时间效率,更加讲求物流的经济收益;而由于应急物流的特殊使命和公共职能,在紧急状态之下,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效益,强调应急物资全力以赴地快速动员、快速送达,经济收益不是此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种特殊场合,一般的经济效益、经济收益将不作为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

但是,应急物流也有“极限”,不可能超出“需要与可能”的基本制约。本报告将重点强调指出,成本—效能分析评价同样适用于应急物流。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求应急物流效能尤其如此。只有平时的精心设计才会有危急时刻的从容有效应对,才会收到最好的实效。

  (二)超常规性

即应急物流的流程与常规物流有所不同。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常规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将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例如中国在应对SARS、禽流感和汶川地震的非常时刻,为保证医疗用品、食品和其他救灾物资的需求,就需要有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快速动员、快速响应、快速集结,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三)不确定性和事后选择性

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源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很难准确地估计某些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持续多久、强度大小、影响范围,而使应急物流具体容也很难事先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中国抗击非典的初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准确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都是随着对疫情不断了解而确定的。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供给的事后选择性。可以说,应急物流供给是在物流需求突发产生后,以极短的时间,在全社会快速动员、快速集结所形成的有效供给。这些都对应急物流和应急储备预案提出了特殊要求。

 (四)不均衡性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决定了应急物流流量、流向的剧烈变动,应急物流系统必须能够将应急物资在极短的时间内实施大量、快速的运送。而随着事态恶化或好转,应急物资的流量和流向也必须做出快速调整,以防止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供给断档或库存积压。可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应急物流在执行中恰到好处,“既不多、也不少、刚刚好”,是考验各国应急管理、应急物流智慧的一个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