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稀土行业应用已陷怪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28:03
我国稀土行业利润倒挂 应用已陷怪圈2010年10月30日 01:58  中国经营报 方辉
  收复话语权背后:稀土应用已陷怪圈利润倒挂 生产应用性产品远不如直接卖资源    “稀土资源价格一直在攀升,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大家在低附加值的资源上赚够了钱,可能会在应用技术上不思进取。”近日,一位稀土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生产稀土资源的利润要高于应用领域的利润,这种“非正常”的产业现状对本来就处于应用技术低端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近期,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减少之后,稀土资源价格出现了节节攀升,中国正在逐步“收回”稀土话语权。与此同时,中国稀土行业内却出现了一个疑问:中国稀土话语权应该建立在哪一个层面?  利润倒挂今年以来,稀土价格高涨,根据中国稀土在线提供的数据,截至10月18日,最受关注的氧化镨、氧化钕的价格分别为26万/吨和23万/吨,相比9月底涨幅都超过了10%,相比2009年同期更是有超过100%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难道稀土真的要卖到黄金价格了?”近日,一位在上海参加“稀土企业家联谊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的稀土价格让很多从事分离和冶炼的企业利润翻番。根据海关的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20315.6吨REO,与2009年同期的13991.1吨REO相比,上涨了64.4%,同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创汇达2.56亿美元,涨幅达到了239%。在不受配额限制的应用性产品方面,2010年上半年稀土永磁体出口总量达到6424.3吨,与2009年同期的3258.9吨相比,增幅为97%,出口创汇也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两者对比可知,资源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远大于应用性产品的价格。目前企业生产应用性产品的利润远不如直接卖资源利润高,以磁性材料为例,应用性产品的毛利率为15%,而此类初级产品的毛利率却有30% 左右。正是这种利润的巨大差异,让许多生产企业不愿意在应用方面下工夫,同时也使得从事应用生产的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另一位稀土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没有包钢稀土那样的实力,放着赚钱的资源和初级产品不做,花钱去搞前途未知的开发应用,这不是企业家的选择。”  应用难解长期以来,我国稀土产品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的发展起步缓慢,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稀土深加工环节的巨额利润都留在了国外;相反,国内的稀土应用大多都有低端领域、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的缺点。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在稀土应用领域依然处于粗放型的阶段,同样是添加稀土的产品,我们的添加量可能是国外的10倍。以应用领域的球化剂为例,我国的稀土含量为3%~7%,日本和东欧只有0.3%~3%。中国稀土应用为何如此粗放?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认为,我国的企业自恃资源丰富,不愿意花力气开发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致使资源浪费,受益降低。公开资料显示,现在稀土主要应用于磁性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三个领域,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上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永磁电机,一辆汽车上要用到40个电机。“我们可以做电动窗、雨刷器等小部件的永磁电机,但核心的电机的部分与日本还有不小的差距。”王仲山说。“稀土定价权不仅仅包括低端初级资源的定价,这样的定价长久不了,定价权还是要靠终端产品市场。”一位稀土专家表示。未来中国真正需要建立的是技术和高端产品上的话语权,资源是优势但非全部。  应用突围今年8月在第二届包头稀土论坛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福对外宣布包头将打造“稀土交易中心”和“稀土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同时,江西赣州、福建长汀和广西、广东的一些稀土产地也在规划设立类似的稀土产业聚集地。在多位稀土专家看来,这些稀土产地的种种举动都是想用资源换技术。一些行业内企业人士对这种用“资源换技术”的策略并不看好, “实际上,‘资源换技术’将如当年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一样失败了,关键问题是外商带进来的是不是核心技术?”不愿具名的一位稀土企业负责人表示。  不过,包头稀土高新区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的主任助理安四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过去相比,现在国家严控配额和打击走私,对引进国外技术是一个大的利好。“实践告诉我们,没有资源需求他们就不愿意来,不来就没有资源,带着技术来了,我们合作,他们的原料供应才不受配额限制。”他说。  王仲山则主张在稀土领域自主创新。他告诉记者,利用资源吸引外资到国内搞合资,其实也是变相的提供资源,对保护资源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中国的稀土资源技术还是需要自主创新,否则永远都是跟在人家后面,想通过交换得到技术也不能现实”。在王仲山看来,现在国家重视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分离冶炼环节,但在应用上还不够重视,目前中国的应用环节和开采分离环节一样,也存在分散、规模小的问题。“国家的科技投入明显不够,这么重要的领域,居然没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中科院应该建立稀土研究所。”王仲山说。 揭秘日本稀土大战策略 2010年10月29日 21:26  新浪财经 蔡成平 发自日本东京  7月,中国郑重宣布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将减少40%,商务部也下达2010年度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指标为30258吨,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日本产业界哗然失色。9月7日,日中经济协会就号召日本经济界风云人物160多人、组成史上最大规模的访华团,由现任会长、丰田汽车集团会长张富士夫亲任团长,就稀土问题对华施压。 但访华团原定的与温家宝总理、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李毅中部长的会谈全部被临时取消,而改由中国工业部原材料工业司骆铁军副司长、及商务部陈健副部长予以会见,就其希望中方修改下半年大幅削减稀土出口的陈情,中方明确答复:以中国目前的稀土储藏量和全球储藏率而言,在全球稀土出口量中所占比率超过90%,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日本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其他稀土生产国提出呼吁,增加进口渠道。  中方的明确表态给日本经济界敲响了“稀土危机”的预警,日本产业界一直担心的“稀土危机”,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稀土危机”和日元走高成为日本媒体持续关注的不二话题,能否打赢白热化的“稀土战”事关日本汽车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菅内阁能否免于内阁总辞。菅内阁打出的“稀土战”应对策略,可以用“政官学民互相协调”一言概之,当然,这非菅直人独创的新策略,实际上是日式“集团主义”文化的充分体现,也是日本既往应对危机最常用的手法。  危机解决第一步:3369亿日元稀土预案金首先,日本国会内迅速将之前因政党掣肘而搁置的稀土回收利用法案提上审议日程,一旦该法案审议通过,在日本稀土的回收利用将受到法律的切实保护和严格约束。其次,经济产业相大畠章宏会提请国会追加专门应对“稀土危机”临时财政预算,日本国会很快在10月26日即通过了3369亿日元的追加预算案,专门用于和第三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支持日本企业从废旧汽车和家电中回收提炼稀土资源。一向相当谨慎、耗时很长的日本国会这次可谓动作神速,而且在目前日本财政吃紧、民主党靠大力削减事业项目财政支出来争取民意支持的情况下,慷慨地拿出3369亿来专门应对稀土,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危机解决第二步:稀土问题外交化日本内阁迅速联合欧美等国指责中国“资源兵器化”,并搬出WTO原则来大肆制造国际舆论,给中国制造外交压力、在国际舆论中将中国孤立化,在此前提下,展开一系列外交努力,用外交来为日本的企业财团开路。 日本内阁最先向蒙古展开外交斡旋。9月25日,首相菅直人与蒙古总理巴特包勒德在纽约举行会谈,就共同开发稀土达成共识。10月2日巴特包勒德即访问日本,日蒙正式签订稀土共同开发协议。日本研究小组立刻开始在蒙古开展稀土资源勘探工作,而三菱商事、三井物産、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等财团负责人也出席了菅直人与巴特包勒德的会见,并就进军蒙古稀土开发交换意见。丰田汽车旗下的丰田通商则投入400亿日元用于开发蒙古的稀土资源。9月25日,外相前原诚司与哈萨克斯坦外长绍达巴耶夫就稀土开发达成一致,一直被韩国独享的哈萨克斯坦稀土,对日本也完全敞开了大门,经济产业相大畠章宏随即表示将援助日本企业前往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等国家开发稀土。住友商事与哈萨克斯坦国营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成立合资企业,从事从铀矿中抽取稀土资源的商业活动,预计在2010年将生产3000吨,相当于日本年进口量的1/10左右;而东芝集团也在6月5日与Kazatomprom成立合资公司,东芝控股49%。据悉,哈萨克斯坦有大量前苏联时代留下的铀矿残渣,预计可回收稀土的数量会非常可观。  10月28日,菅直人访问河内,与越南总理阮晋勇就联合开发稀土达成一致,越南以稀土换取日本的技术和ODA援助。据《读卖新闻》透露,早在2009年1月中旬,越南政府高官就向日本经济产业副相吉川贵盛保证:“如果需要,日本可获得稳定和长期的越南稀土供应。”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探明的稀土藏量最大,Dong Pao、Nam Xe、Muong Hum 和Yen Phu等地区都稀土资源丰富,目前负责在越南开发稀土的先锋是丰田通商和双日商社,仅Dong Pao就可每年为日本供应5000吨稀土,占日本年需求近1/4,可持续20年。  10月24日—26日,印度总理辛格访日,先后会晤天皇夫妇、菅直人、前原诚司、大畠章宏、日本各主要政党领导人,并与日本经团连进行了多场会谈。大畠章宏称:“辛格总理告诉我们,他愿意在长期提供稀土方面与我们合作。”,辛格则说:“作为世界第5大稀土生产国,印度一直希望与日本合作,中国减少对日稀土出口的传闻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日印发表《面向未来十年日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构想》的共同声明,印度如愿以偿地以稀土换取了日本的核能技术,日印并就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达成共识,借此制衡“共同的威胁”,日印成为名副其实的“盟友”。丰田通商早在2008年即开始收购印度当地的稀土企业,据《朝日新闻》10月15日报道,丰田通商将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州新建钕等稀土提炼工厂,工厂将于年底开工,计划于2011年秋季投产,目标是每年提炼稀土3000—4000吨,专用于出口日本。此外,日本丸红商社致力于南非的稀土开发,而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稀土勘探商Lynas也在10月14日与日本签署供货协议。另据悉,日本政府还在同美国、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岛等就稀土问题进行协商中。  危机解决第三步:研究稀土替代品正如日本科研界信奉的名言:“需要是发明之母,需要是发现之母”,日本在技术方面的关键在于日本正尽全力研发中的稀土代替技术能否取得突破。日本从2007年就开始了初期投入70亿日元的稀有元素替代品研究计划。9月10日又公布总额9180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加快稀土类资源替代技术开发是核心部分。10月8日菅直人内阁再次作出决定,重点实施追加预算约5.1兆亿日元、事业规模约21.1兆亿规模的稀土代替品开发计划。产业经济相大畠章宏称,在总计17种稀土元素中,日本此前仅针对6种稀土元素开发替代材料,今后将进一步为更多种类的稀土开发替代材料。在此背景下,日本帝人集团与日本东北大学合作开发用铁和窒素代替稀土,制造磁石。而日立制作所则开始研发从磁石中提取稀土元素,日立金属则与独立行政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展开共同研究,试图减少稀土使用量,而用铜合金代替稀土制造磁石。9月16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立命馆大学谷泰弘教授领导下的研究组已发现用比较容易获得的金属“锆”可代替稀土中的“铈”,且“锆”的研磨效率比“铈”要高,利用此技术可以减少40%的研磨剂使用量。而稀土中的“铈”可作为研磨材料为液晶电视、镜片等精密玻璃制品打磨抛光,是高技术产业不可或缺的贵重金属。9月30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新能源与工业技术研发组织(NEDO)和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竹本真绍已成功研发出完全不必使用稀土的铁氧体磁铁驱动马达,但NEDO也承认:与采用稀土元素的驱动马达相比,铁氧体磁铁驱动马达功率还不强,总体来说技术还算不成熟,还需反复地实验,离量产还有待时日。10月26日,据《每日新闻》报道,东京大学教授冈部彻领导下的研究组开发出一套从钕磁铁中有效回收稀土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回收稀土不会产生有害废液,且可以有效地储备稀土资源。而受日本内阁委托,东京大学前校长、现三菱财团综合研究所理事长小宫山宏将亲自带领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进一步开发稀土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日本应对稀土危机的策略“政官学民互相协调”,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各尽其责。当然能否达到其预想的所谓“脱中国依存”的效果,尚有待观察,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