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房价:一夜跌回两年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54:34
五岳盟主/编辑
08年2月29日,东莞市万科运河东一号推出一批7折团购房,最低价4300多元/平方米,与去年9月推出的一批精装房均价7800元比,降幅达20%.光大地产当晚召开紧急会议,随即也推出最低价4000多元/平方米的特价房。东城区某楼盘甚至推出“现楼3980元起”的震憾价!
2 月底3月初,东莞中心城区突然涌现出一批货量不少于1000套的4000多元/平方米的住宅。这一价格比起去年7月份峰值为6837元/平方米,已直降 2500多元/平方米,降幅达34%.2月东莞销售额排前十名的楼盘均价已回到了5500元/平方米左右,回落到2006年的水平。有消费者称:东莞房价开始“雪崩”。
主力楼盘7折甩卖
2月29日,东莞市万科运河东一号针对建设银行东莞分行的客户推出一批7折优惠的团购房,最低价4300多元/平方米,吸引了一批消费者连夜排队购房。
早在1月20日金色华庭就以4680元的“重磅”炸弹投入市场。万科此举之后,光大地产29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在上周六、周日两天加入降价战,对建行、工行、中行、农行、广发等五大银行的东莞分行员工推出一批团购房源,最低价也达到4000多元,整体均价5600多元,相比之前推出的价格也有7折左右。
3月1日,东城东的丰泰城推出新一批“观园”组园,最低均价4300多元,整体均价5000多元。同在运河片区的田禾·塞纳河畔也宣布:“田禾·塞纳河畔新春5600元起!少量特价85折优惠。”
东莞新世纪地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新世纪星城二期推出在即,二期一批靠近路边的单位4000多元/平方米起。
降幅已经达到34%
万科、光大、新世纪,是去年东莞销售排名三甲的开发商;而且运河东一号、景湖湾畔、新世纪星城都是城区品牌洋房的代表作,这次三家主流发展商三个项目同时推出4000多元/平方米的住宅,对2008年的楼市影响深远。
据统计,目前东莞城区市场上4000-5000元/平方米的住宅已超过1000多套,而去年8月本报“寻找城区6000元以下的洋房时”,尚不足1000 套。据近年数据,每月东莞卖房3000套左右,因此3月份东莞将有1/3的房源均价在5000元以下。对比东莞中原市场研究部的监测数据,2007年7月份东莞商品房均价达6837元/平方米,那么这批品牌发展商推出的“特价房”、“团购房”,以4500元/平方米的均价算,降幅已达34%.如以东莞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年商品房均价5148元计算,跌幅也达到12.58%.
分析
加速“跳水”五大原因
是什么造成了此次东莞城区一批主力楼盘也出现价格跳水呢?
世联地产东莞分公司总经理柴园说:
一方面是2008年市场供应量太大,尤其去年下半年不少发展商出于对市场的观望放慢推货速度,因此今年上半年出现一个集中的推盘高峰,而消费者仍在观望,这使得部分发展商以降价来吸引成交。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为数不少的台资、港资企业撤离东莞,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东莞产业转型,一批企业管理人员可能对东莞市场失去信心,因此2008年东莞房市可能需求不足,主流发展商对这些现象看得比较透,因此主动降价是聪明之举。
今年一二月持续寒冷天气,造成前两月楼市成交持续惨淡。2月5日至2月13日春节前后9天,东莞全市仅成交住宅3套……这使得很多公司第一季度财务周转不灵,尤其是万科这样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会很难看”,因此也促使了大部分楼盘开始在2月底3月初降价。
也有发展商表示:春节后传来消息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量仍是重点审查和控制,再有广州限价房开售,广州、深圳、上海、重庆等多个城市房价都在下跌等,发展商开始对市场失去信心,也更刺激了消费者的等待心态,这一轮“4000元”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
影响
可能出现楼市“负翁”
从2000至2007年,东莞楼市一直处在上升态势中。2008年这一轮“跳水”后,东莞楼市有无可能出现大量楼市“负翁”?
以万科运河东一号为例,去年9月23日万科运河东一号推出了一批精装修房,均价7800元/平方米,不少消费者以8000多元/平方米买入。以一套120平方米的三房8000元/平方米买入计算,房产总价96万,首付三成后银行贷款为67万。如房价继续下跌,毛坯价格只能值4500元/平方米,房产总价也只有63.6万左右。房产的总值不及所欠银行按揭款。
但对东莞楼价会否继续下降,业内人士也有严重分歧。金地、万科等主流发展商表示:从开发成本来看,2008年主要建材的报价无一不涨,再加上地价,目前中心区地价基本都在2000元左右,因此中心区品牌楼盘楼价5000-6000元已经是相对合理的价位,不可能再降了。
但是世联地产及瑞峰地产等资深顾问表示,2008年房价降价的“底限”在哪里目前还说不清。不排除一些当年以“零地价”或很低地价拿地的发展商进一步低价争抢市场;还有一些小项目或者单体楼,这些发展商很有可能抱着“少亏则是赚”的心态从市场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