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显芳:告诉你一个中国CPI上涨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2:26:41
最近几年,中国居民的物价指数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连续上涨。2008年1月,根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中国的CPI已经达到了7.1%.
大部份经济学家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3% 时就表示本国或本地区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5% 时就表示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在中国的CPI已经达到了7.1%,远远地超过了5%,因此,中国现在正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
很多人都以为,2005~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升最快,因此CPI上涨的源头主要是房地产。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中国的CPI并没有把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因素包括在其中。也就是说,如果把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因素也纳入CPI的统计范围,则中国的CPI还要更高,可能要超过两位数,这将表示中国已经出现了特别严重的通货膨胀。
根据中国官方发言人最近发表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和结论,官方认为:由于中国经济还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虽然中国的CPI比较高,但还是处在中国居民可忍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政府又表示,为了压制房地产价格上升,以此达到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的目的,准备要拿房地产来开刀,以表示政府对老百姓所关注的CPI上涨问题不是漠不关心。
拿房地产开刀,以压制房地产价格上升,的确是可以平民愤,因为,多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官商勾结,欺行霸市,民愤很大。但明眼人很容易就看出,房地产价格上升并不是CPI上涨的主要源头,因为,这两年房地产价格虽然飞涨,但基本是有价无市,是房地产商在炒作,对与普通老百姓相关的柴米盐油酱醋等消费品物价指数影响不是很大;政府拿房地产开刀只不过是周瑜打黄盖,让老百姓好看。
本来房地产价格上涨就是政府挑起来的,政府不允许单位集资建房,连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盖一个茅棚也要跟政府买地,而城市中最好的地段也大部份让给外商来建造,这样做,那有房价不上涨的道理。
尽管房地产的价格不断飙升,但我认为,高房价并不是CPI上涨的源头,相反,如果没有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中国的通货膨胀还要更严重。
我认为CPI上涨的主要源头是中国这些年来大量向国外出口商品。1960年,中国也曾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对人民的解释就是因为给苏联还债。由于中国要给苏联还债,把自己出产最好的东西全部送给了苏联,所以才引起通货膨胀。现在,中国出口商品与当年给苏联还债又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现在还债的价值比当年给苏联还债的价值高了很多倍罢了。
根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4万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是从2000年,特别是2003年以后,通过国内企业大量出口商品换来的。换一句不中听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政府无意中把中国的巨额财富转移到了国外,价值1.4万亿美元,相当于要全中国人民不吃、不喝、不用,整整冬眠三年。
由于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对外汇实施严格管制的国家,因此每年中国企业出口创收的大量外汇,全部都被政府截留下来当成死宝存在外国的银行里,使外汇贮备逐年上涨。
可能有些人一定会问,难道中国大量出口商品赚了钱,反而还会造致CPI上涨吗?下面请让我慢慢道来。
2003年以前,中国没有加入世贸组织(WTO),被排斥在一个拥有全球142个国家成员的世贸组织(WTO)之外;中国于1996年才开始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并且断断续续谈了6、7年,好不容易别人才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是2003年才作为第143个成员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因为不是世贸组织成员,不允许出口或出口关税很高,因此,每年出口商品的数量很少,只有几个贸易大国同意给中国一点优惠国的待遇(给非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一种待遇),让中国也可品尝一点点WTO成员国的味道。
在1990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平稳,物价也很稳定,不过也有很多国有企业出现亏损。但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却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出处方,认为中国的经济主要问题是内需疲软,还有人根据1998年发生水灾的经验提出“玻璃窗”理论,即:把玻璃窗打碎换个新的能促进消费。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中国只有浪费、高消费、或者产品出口,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加工能力很强,但也是一个浪费能源很大的国家。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2003年以后,由于中国商品出口连年递增,所消耗的能源也在迅速递增。特别是以煤炭的消耗,目前已占世界第一,因此,由于能源紧张,价格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新华网[2002-04-16 07:10:40]报道:煤炭在天津、秦皇岛一带的到站价格每吨230元左右,而在山西装车时的价格,只有145元左右。山西一家煤矿的负责人向记者回忆煤炭市场近年来的变化时说,煤价从1997年开始一路下跌,直到2001年才触底反弹。到2004年,缺煤问题开始凸现,此后尽管各家煤炭企业产量一增再增,都满足不了需求。
2007年,煤炭行业全年累计生产原煤25.23亿吨,同比增长8.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产量增速为10.8%,乡镇煤矿增速为7.3%.2007年底、2008年初,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快速上涨。秦皇岛大同优混6000大卡的煤炭平仓价格为645—655元/吨,山西优混5500大卡的平仓价格585—595元/吨,山西优混5000大卡煤炭价格为540—550元/吨,均创下历史新高,平均上涨了20%以上。2007年年底到2008年2月中旬,国内市场煤价接连上扬近50%.
由此可知,煤炭价格只用了6年时间就涨了3倍;汽油价格从1998年到2008年也涨了3倍,天然气10年间也涨了3倍。
因此,有一段时间,东北农民因苞米价格太低(每斤0.6元),发明了一种用苞米制造酒精供汽车使用(15%酒精+85%汽油)的技术,此技术还被政府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结果不到两年,引起全国的苞米大涨价,由于作为养猪饲料的苞米大涨价,结果也累及到猪肉大涨价,而后其它肉类也跟着大涨价。
受煤炭价格的影响,所有与能源相关的物品价格都将会涨价,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天天都在涨价,农民用的化肥也在大幅涨价,当然,粮食的价格也在涨价,甚至连与能源无关的学费、医疗费也都在涨价。所以,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东西,如肉类、粮油等,不涨价才是天理难容。只可惜工人的工资多年来一直都没有上涨。
实际上中国出口商品就是变相出口能源,因为中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很低。比如出口钢铁、鋁、铜等金属制品,其价值含量的50~70%是能源。出口电子产品也同样是大量出口能源,比如出口一台电视机,显像管的玻璃制造过程就要损耗相当大的能源,还有机器组装、调试、测量等,也都需要相当多的电能。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现在全国的火力发电站的煤炭贮备一般情况下只有两个星期,由此可知中国能源短缺的程度。同时,根据专家的分析报道,世界性的能源贮备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约只够开采76年。这个数据不知道是否也把中国的情况包括在里面,如果真的是这样,不止中国,连全世界的能源价格还都得要上涨。
从2003到2008年,中国的能源价格涨了好几倍,但为什么我们出口的商品格价不但不涨,反而还会下降。这就是中国一股劲地追求GDP增长速度的结果,因为,中国的GDP基本上是靠产品加工出口来拉动。一方面相当于能源出口,反正能源是国家的,你不用,别人用,所以大家都抢着用;另一方面相当于出口劳动力,而中国的劳动力在一些人的眼里,一钱不值。因此,每年中国的GDP都以两位数在增长,大部分功劳都是靠商品出口。
中国政府为了填充1.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必须大量发行国债或印制人民币补偿给这些出口企业,这相当于这些年来,单为填补贸易顺差这一项,政府就需发行十多万亿元的人民币;再加上四大商业银行要上市,政府又需拨款几万亿元来冲销原来银行的烂帐。请想一想,十几万亿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平均每年要超过1万亿元啊。这怎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以前中国因为外汇奇缺曾引起过通货膨胀,而现在中国外汇相对已经过剩,但还是要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1.4万亿美元外汇反而变成了中国政府的包袱。
1980年的时候,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所以中国必须大量进口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当然外汇奇缺。为了解决外汇问题,中国必须从来料加工开始,利用本国便宜的劳动力搞来料加工出口,以换取外汇进口生产设备。由于进口设备的缺口非常大,因此,外汇兑换价也就节节攀升,当年,外汇兑换价最高上升了4倍,黑市外汇兑换价最高升了6倍,人民币对美金兑换价高达12:1,黑市人民币对美金兑换价高达18:1,并且企业兑换外汇还需要经国务院审批。但由于政府低估了中国人的裙带关系,最终还是失控,结果引起全国严重通货膨胀,同时还引发了6-4风波。
1990以后,中国政府吸取教训,收紧银根,加强对外汇管理,严格控制生产设备进口,防止技术重复引进,并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实际上,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也是变相引进生产设备,但要比中国人自己盲目进口设备,造成浪费好得多。
到了1995年以后,中国的产品加工能力已经非常强大,此时,中国希望加入WTO,开始与外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因此,中国商品出口量逐年上升。到了2003年以后,中国就像一台马力强大的加工机器,几乎全世界60~70%的日用品都是由中国加工出口,当然赚取的外汇也非常可观,但是几年后却想不到,外汇多了也成为中国的包袱。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的企业大部份是国营企业,如果对他们放松外汇管理,允许企业随便进口设备,他们就会互相进行进口设备竞赛,不管这些设备能不能用,或者是否重复引进,人人都是这么想,先进口回来再说。将来,赚到钱了是自己的,亏了是国家的。另外,也因为中国人以前太穷了,一下子看到赚了这么多美金,一个美金等于八块多人民币啊,真的是高兴过头了;但却没想到这些外汇将来怎么用,因此,只好暂时存在国外的银行里,结果越存越多,最后政府却变成了守财奴。
中国政府一方面鼓励外国人到国内来投资,而另一方面又把巨额的外汇存在国外的银行里,让它不断地贬值;而在银行的显示屏上,人民币对美金却每天都在升值,这种混沌现象谁能解释清楚。
谁都知道,引起物价连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发行货币过量。如果用一句中国官方的语言来蔽之,就是“流通过剩”;而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之,就是“通货膨胀”。但什么是通货膨胀?如果用中国经济学家的语言,可能用一本书的内容也解释不清楚,因为中国的语言太丰富了,这里我仅举一些简单例子来说明。
通货膨胀不是从来就有的,通货膨胀是货币诞生以后才有会发生的事情。在货币还没有诞生之前,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只能以货易货。比如:A、B、C三人分别有100个苹果、100个梨、100个桔子,如果他们都想换换口味,那么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进行交换,这叫做互通有无。有时候,他们分别拥有苹果、梨、桔子的数目不一定完全相等,此时,他们之间也会出现A用两个苹果向B换一个梨的情况。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样交换,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哪怕用一个苹果换十个梨,或者用10个苹果换一个梨,这种交换都不能叫做通货膨胀,这只能称为“物以稀为贵”。
当货币出现以后,这种互通有无的性质慢慢地就变味了。一般人们都相信,最初的货币是从商品交换中介那里开出的货物单据演变过来的。例如:A、B、C三人为了交换货物方便,都想把自己多余的产品交付给D保管和托他进行互相交换,D收了别人的货物之后,就得分别给他们开出货物单据,而后,A、B、C三人就可以随时凭单据到D处领回自己想要交换的商品,同时也要给D交付一定的服务费,这样,D就变成了完全靠收服务费生活的商人,而A、B、C三人就变成了单纯的商品生产者。当然,这种交换过程需要A、B、C、D四方事先进行协商和约定好,也就是说,参与交换活动的四方必须要有诚信。
由于D对商品的交换和生产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因此,D在这四个人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然而,D并不会满足于现有的业务范围,他总是想把自己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因此,D就想到了把单据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化,使之可以流通。一旦单据可以流通,必然就会产生透支行为,单据也就慢慢地会演变成货币的功能,而D就可以通过透支赚取更多的利益,此时的D就越来越像今天的银行。
如果在A、B、C、D四人之中,有一个人不守诚信,可能性最大是谁?或者对产生后果影响最大的是谁?这个大家都可想而知。如果D不守诚信,当他开出的单据数目比他可以支配商品的数量多的时候,整个游戏法则就会发生混乱。其后果只能是这样:当A、B、C三人同时拿着单据,跟D要回商品的时候,D会告诉他们,现在没有货不给,要么给你打折扣,这就类似今天的通货膨胀。如果三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跟D要回商品,上面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D就是通过这个时间差来多赚钱的。
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每年都需要增发1万多亿元人民币,以冲销外汇贮备的“损失”,难道这个货币数目还不够多吗?当货币发行过多的以后,货币的面值就会远远超出社会所拥有物质的价值,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但这种价格上涨,并不是因为某个东西“物稀为贵”时的价格上涨。“物稀为贵”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并不是推高CIP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正好相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必须想尽办法把发行过多的货币进行回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手中拥有的东西超值卖出去,这一招1963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曾经使用过。
目前中国政府拥有最值钱的东西,一个就是房地产,另一个就是银行。这些年来,中国政府每年从房地产交易中收入大约有好几千亿元,根据媒体报道,仅2006年全国各级政府的“土地收入”就达1万多亿元,不过这些土地收入大部份都被地方政府存入了自己的小金库之中。如果没有房地产业的支撑,中国的通货膨胀还要变得更厉害,因此,房地产业一直是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另外,房地产业还可以扩大中国人口的就业范围,目前从事房地产工作的人大部份都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因此,中国政府现在和将来绝不会放松对房地产业的管理,也绝不会让房地产价格狂跌。
卖银行也是货币回笼的一个好办法。根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152037.88亿元,如果把银行分拆上市,其市值最少也有100万多亿元,因此,每年可以套现几万亿元。不过这四个商业银行大约有两万多亿元的烂账,还需要政府把债务填平后,才好把银行卖出去。目前,这四大商业银行上市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解决通货膨胀的最后一招就是加大进口,特别是加大石油进口。目前,中国的进口每年都在增加,但主要是进口飞机和石油,因为这两项进口比较好管理,没有那么多裙带关系。实际上进口飞机,对外币转换成人民币的作用并不很大,因为,飞机增多了机票的价格也要下降,通过卖机票的形式对人民币回收的速度也比较慢。而通过进口石油倒卖给中国老百姓,这是一个把外汇转换成人民币的最好方法。
2006年中国消费石油数量为3.28亿吨,大约50%需要进口,未来几年,中国进口石油的比例一定还会增加,最后石油进口比例一定会超过80% .这一招可能是目前用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因为石油是国家垄断产品,政府可以任意加价,通过对成品油加价,可以向私人汽车征收高额消费税,而对于公交车政府又可以采取补贴的方法来鼓励群众多用公交车,同时还可以抑制私人汽车数量每年高速增长。因此,汽油价格一定还会持续上升,大家一定得好好考虑,能买得起汽车的人,将来不一定人人都能用得起汽车。
未来几年,如果中国政府不适当抑制中国的商品出口,中国的外汇贮备还得继续增长;如果中国政府没有一整套有效的外汇管理方法来消化外汇贮备的话,中国政府还需继续给商品出口的企业买单,相当于这些商品不是出口到国外,而是出口给中国政府。这样,中国的通货膨胀就一定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上帝保佑,但愿这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