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 学术文苑 - 宣讲文库 - 宣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05:08
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 作者:魏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 发布时间:2009-10-13

  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认真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适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弘扬积极影响,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它由社会存在决定,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存在状况不同,社会思潮呈现出不同特点,当代社会思潮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复杂多样性
  二战之后美苏“冷战”结束,社会思潮由于苏东剧变而直接爆发,意识形态的直接对垒转化为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以资本主义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取得强势,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纷纷登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东西文化的交流互动,国内思潮涌动。社会思潮的多样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由于理论旨趣不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研究视角也不同,因而,社会思潮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丰富多样性,既有经济、政治、哲学又有文化、生态、伦理等;社会思潮类型的多样性,当代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亲疏关系不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存在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反主流社会思潮三种流向;参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程度,也可以分为维护性社会思潮、弱挑战性社会思潮和强挑战性社会思潮三种类型。对不同社会思潮应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主流社会思潮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而必须加强建设,广泛传播;非主流社会思潮体现着差异性和多样性,对它应该尊重和包容,并加以正确引导;反主流社会思潮体现着现实生活中消极的、落后的方面,对它必须加以抵制和批判,化解它的负面影响。”[1]社会思潮性质的多样性,其中既有顺应历史潮流的积极进步思潮,也有逆历史潮流消极落后思潮。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呈现,首先是由于新媒体的采用,社会快速走向信息社会,加快了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流动开辟道路。其次,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新问题、新需求、新思想,一时不可能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解答和消化,为一些新的思潮的兴起传入提供了存在空间。最后,改革引起的具体的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矛盾的冲突,使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和情感亲疏受到了冲击和震荡。
  2.批判反思性
  西方社会思潮的主题集中于对西方现代性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批判分析,这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走的弯路进行反思相映成章。批判反思性成了当代中西社会思潮的共同特色,从当代社会思潮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对主流观点的抗争与反对的反全球化运动;对传统思潮的超越与发展的新保守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殖民主义、新儒家。对各种现代社会思潮的延展与挑战的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2]反思与批判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意义,但是走向极端就成了消极性的思潮。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拒斥形而上学、反对理性主义、消解理想主义,消极倾向在于全盘否定、批判一切。中国是后发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难免受其感染,它与国内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的论调相苟合,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3.直观现实性
  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大多从对元理论的研究转向对当下具体问题的关注,试图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风格各异,思路迥然。例如,西方的“左派”、“右派”和“第三条”道路,都把重点和落脚点放在应该采取何种经济和政治对策来解决社会经济政治矛盾,“左派”和“右派”二者争论的焦点就是政府能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前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后者主张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主张财产私有化,完全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减少国家干预,政府只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守夜人”。与西方相对的,我国的一些社会思潮也是紧紧围绕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争论,如新自由主义主张迎合全球化趋势,财产私有化,完全市场化,迅速与国际接轨,采用西方的方式解决国内现实问题。新保守主义主张立足民族利益,拒斥全球化,反对市场化改革,告别革命,采用旧有的体制和传统文化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4.国际全球性
  全球化为各种价值观的对话和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思潮关注的问题也日益具有全球性,如当今世界绿色环保运动就是受生态思潮的影响而增强阵势,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日益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紧跟潮流,融入其中。
  5.强弱并存性
  在当代社会,由于西方现代化的超前和文化传播的强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全世界传播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在倾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利用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资本主义文化信息,力图确保在文化领域主导世界话语权,使得西方强势东方弱势的局面不断加剧。目前,在国际文化领域发出最强音的仍然是西方,西方主宰着世界的话语权,其影响力波及全球。虽然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实力大增,但综合国力还不很强大,尤其是文化“软实力”还较弱,因此,当代世界社会思潮主要是欧美声音,尚缺少中国本土声音,形成了西强东弱、强弱并存的局面。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1.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 当代社会思潮复杂多样,内容广博,含涉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生态、道德伦理等,无所不包无所不论,这对于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桌文化大餐。从思潮所研究的内容来看,既有以全球的视野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境况,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描绘社会发展蓝图的,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全球化思潮、信息化思潮;又有从社会具体视角关注社会经济制度和体制、政治制度和体制、文化制度和体制的现状及缺陷、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对策,解决现实问题,如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等;另外还有从价值伦理的角度探讨社会公平与正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善与恶、美与丑、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等,从反思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进行质疑和颠覆的后现代主义更是风靡全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整个肌体。当代社会思潮内容的丰富性,关注问题种类和视角的多样性,解决问题方案的创新性、超越性和前瞻性,无疑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大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多向度思考。
  (2)促进理性思考,更加关注现实 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大多都从元理论的研究转向对当下具体问题的关注,试图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风格各异,思路迥然。可以看出,当代社会思潮一旦被大学生所接受,必然引起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国际共同关心的生态问题、粮食问题、人权问题、全球化问题等。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自己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并义务搞一些环保活动。另外,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问题、价值伦理和一系列民生问题的看法,表达他们的愿望,尤其是关注国内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腐败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假冒伪劣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等,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表自己的言论并提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许多大学生都能够冷静的、客观的、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他们既能从西方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潮中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共性,同时也看到有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的健全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有些问题自然得以解决。所以,多数当代大学生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3)增强了爱国心,唤醒民族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全世界传播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在倾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利用强大的综合国力,全球范围内传播资本主义文化信息,力图确保在文化领域主导世界话语权,使得西方强势东方弱势的局面不断加剧。另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明给予曲解和妖魔化,以此来显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文明的优越,这种状况激起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愤慨和不满。由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在开展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就是这种状况的反应。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就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独立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也可引申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拒斥和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同样理路的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眼界似乎更为开阔,立意更为高远。它意在通过揭示西方殖民者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歪曲,强调文化领域里的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重要性,目前这两种社会思潮的势力和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在我国存在着。由于受这两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爱国心被激起,民族意识被唤醒。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件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2001年4月1日美国一军用飞机撞击我国的一架军用飞机,2008年4月7日法国巴黎市政府支持藏独分子抢夺奥运圣火并抵制挂中国国旗,自2002年以来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和窜改历史教科书事件等,都引起了大学生的强烈抗议,他们以在互联网上发帖子、在学校举行演讲活动等多种方式表达爱国心、民族情。
  (4)增进现代意识,拥有现代理念 当代社会思潮中的许多理论都是针对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阐述的,所以包含先进的思想内容和现代理念。如民主与科学、平等与效率、自由与法制、竞争与合作、正义与和谐、公平与个性自主、绿色生产与消费等。现代意识和现代理念的获得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必需的,它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迅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更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2.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淡漠 近三十年,西方后现代主义和意识形态终结两股思潮撞击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晚期的“文化逻辑”,散发着理想破灭、主体消解、传统丧失、文化虚无、碎片思维的信息,它反本质、反规律、直观平面化的思维,放弃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终极层面的探索,开始正面现实,折射出西方社会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后现代思潮通过电影电视中的“无厘头”、滑稽剧嘲笑传统、游戏人生。它虽然能够启迪大学生批判传统,大胆创新,发展个性,可它的消极颓废却腐蚀人的心灵,窒息人的深层思维,致使少数大学生理想破灭,信念动摇,感觉生活空虚无聊,处于虚无迷惘状态,失去了人生追求目标,沉湎于网络游戏。目前,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自杀,虽说不能完全归罪于后现代的虚无性,但也不能说与此无关。有些大学生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思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与后现代势不两立。也有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敌对思潮如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四项基本原则产生怀疑,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丧失,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应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这样我国就很快赶上发达国家,国内现实问题就很快得以解决。
  (2)价值取向唯功利化 唯功利论是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偏激体现,它主张一切从利益出发来衡量人的价值,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学习和生活上也唯功利化和实用化。学习上追求实用知识的学习,热衷于那些毕业后能够对自己带来直接利益和实惠的专业,而那些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人文学科却遭受冷落。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印证了这一现象,“有人花钱买智育,有人花钱买美育,有人花钱买体育,就是没人花钱买德育”。甚至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信仰也建立在功利基础之上,入党动机实用化。少数大学生把入党作为找到好工作的筹码。价值取向唯功利化、实用化的结果是人为物所役,失去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
  (3)消费主义倾向呈现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肆鼓噪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极力推销的,以过度消费和高消费为特点,以追求享乐主义为目的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传媒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强势媒体大肆鼓噪‘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一味地宣传个人主义,过分地崇尚消费和享乐,以至于使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都卷入消费市场的轨道”。[3]由于受消费主义影响,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冲击,表现之一:消费观念扭曲,生活奢侈、享乐、攀比现象较重,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生活却不节俭,为了获得与同学趋于一致的消费,把家长给的学费用于买奢侈品。表现之二:消费方式高档化,追求时尚流行。手机、衣服等日常用品买名牌,有的男生抽名牌香烟,有的女生买名牌化妆品。这些学生把消费当作快乐的体验、身份的象征。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取钱财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不择手段,甚至采取欺骗、盗窃、抢劫违法犯罪等方式,结果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表现之三:生活学习懒惰,贪图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荡然无存。
  (4)民族意识狭隘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明给予曲解和妖魔化,以此来显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文明的优越,这种状况激起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愤慨和不满。由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在开展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就是这种状况的反应。“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就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独立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也可引申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拒斥和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4]由于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爱国心被激起,民族意识被唤醒。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在表达爱国之情时,展露出狭隘的民族意识,以对峙的思维方式对待国际争端,甚至有些学生期望政府采用极端方式解决。
  上述现象虽然只是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但若任其发展,后果将会很严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积极应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措施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本着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态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我们要尊重人类的多种文明成果和形式,主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只有在多样性的碰撞中才能不断繁荣发展。社会思潮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样绝不是放弃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即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理性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掌握其精神实质,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辩证学习当代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对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的社会思潮,积极吸纳;另一方面,针对敌对的社会思潮要给学生讲清楚其来龙去脉及其反动本质,“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因为其来源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说,本质上看当然是必须否定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市场经济中人类文明的共性认识成果,包含某些对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体制具有借鉴意义的或可利用的思想政策因素,因此在我们对其总体上加以拒绝的同时,也要认真汲取其积极因素为我所用,而不能绝对否定了事。”[5]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其真正认识和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投入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
  2.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矫正唯功利主义倾向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极价值目标,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穷其一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揭露,以期使人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新境地。“唯功利主义的代表爱尔维修认为,人出于需要本能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核心,人的价值因而体现于经济生活中,并且由于经济活动诸环节(包括运作环境——市场、运作机制——利益增值、运作手段——货币等)对利益的共同指向,使人的价值完全可能并且应该用‘利益量’进行衡量。这种观点重视了经济生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肯定了利益原则对社会形成的驱动机制,但由于其过于强调人的生存本能,从而忽视了人作为文化存在的创造本性和超越本性,也就抹煞了精神生活中体现出的人的价值追求。”[6]唯功利主义价值观迎合了“经济人”的需求,为资本主义剥削合理性进行辩护。价值取向的唯功利化,势必造成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畸形人格,鼠目寸光、心胸狭隘的利己心理,失去真诚、金钱交易的人际关系、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的背离。在大学校园里如果此种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因此,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矫正唯功利主义倾向,从根本上扭转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实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一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让大学生懂得人的价值取向并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审美、道德、人文关怀、科学等超越自我的自由精神追求,人生价值并不只是为了占有物质财富,而在于奉献社会,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谋福利。二是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高尚的品德、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等,培育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三是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报刊、社团和广播台的健康宣传,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思想自由、心情舒畅、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其精神生活。
  3.弘扬节俭美德、倡导适度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首先,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崇俭”的传统美德教育。崇尚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有节俭惜福、反对奢靡的传统,古代圣贤都明确肯定了这一点。例如孔子说过:‘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老子则把‘俭啬’当作其处世行道的三原则之一,指出:‘俭故能广’。(《老子》)意思是唯有俭啬,财富才能宽广;墨子也指出:‘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问诘·辞过》);《左传》还把”崇俭“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指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7]通过对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视节俭为美德,纠正一些大学生的“以奢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以挥霍享乐为潇洒,以刻苦发奋为傻冒”的错误消费观念,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侵蚀。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民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科学消费观念。提倡节俭、反对奢靡不仅是古代圣贤的至尊教诲,而且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按照2008年前人均年收入785元的贫困线计算,到2005年底,中国还有2365万贫困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突破1000美元,许多不可再生性资源日趋紧张,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步入攻坚阶段,要想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就要求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们必须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的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是比过度消费更丰富、更高级注重生活质量的生活结构,是一种以俭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消费观主张‘够用就可以了,不必最大、最多、最好’,它摒弃了‘增加和消费更多的财富就是幸福’的价值观”。[8]
  4.以全球视野的战略眼光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民族利益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既要有立足于民族利益胸怀祖国的民族精神,又要拥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理性对待国内与国际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应当使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当代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全球化和民族化,民族化是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全球化是民族化发展的条件。过分强调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就会演变成搞全球一体化、模式化、美国(西方)化,因为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毕竟是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化,走向极端就是否定民族特色,阻碍民族化发展步伐。”[9]如今,在世界比较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就是妄图利用全球化,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要被西化分子在没有硝烟的文化大餐中给同化了。“但过分强调民族化发展的趋势,就会否定全球化强势推进的发展事实,错失民族化发展的良机,甚至走向封闭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10]当今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缺乏世界眼光,遇到一些国际争端,显露出狭隘偏激倾向。“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一个基于利益的复杂的博弈双赢的过程,而民族主义却常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迫使政府采取激进的外交政策从而“大快人心”,理性的选择易被浮躁和喧嚣所取代,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各种反现代性的思想、行为和政策可能又重新出现,那样对于民族国家来说将是一场灾难。”[11]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视全球竞争的现实,既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要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为民族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和谐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39.
[2] 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16-18.
[3] 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63.
[4] 邢贲思,李晓兵.当代世界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 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8-7-29.
[6] 邹广文,吴荣荃.新价值尺度的确立与现代人文精神重建[J].东岳论丛,1996(6):66.
[7][8] 付卫华.消费主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10):151-153.
[9][10]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3.
[11] 陈学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政治社会化[J].理论与改革,2005(6):12.

 

  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认真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适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弘扬积极影响,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它由社会存在决定,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存在状况不同,社会思潮呈现出不同特点,当代社会思潮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复杂多样性
  二战之后美苏“冷战”结束,社会思潮由于苏东剧变而直接爆发,意识形态的直接对垒转化为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以资本主义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取得强势,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纷纷登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东西文化的交流互动,国内思潮涌动。社会思潮的多样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由于理论旨趣不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研究视角也不同,因而,社会思潮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丰富多样性,既有经济、政治、哲学又有文化、生态、伦理等;社会思潮类型的多样性,当代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亲疏关系不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存在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反主流社会思潮三种流向;参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程度,也可以分为维护性社会思潮、弱挑战性社会思潮和强挑战性社会思潮三种类型。对不同社会思潮应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主流社会思潮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而必须加强建设,广泛传播;非主流社会思潮体现着差异性和多样性,对它应该尊重和包容,并加以正确引导;反主流社会思潮体现着现实生活中消极的、落后的方面,对它必须加以抵制和批判,化解它的负面影响。”[1]社会思潮性质的多样性,其中既有顺应历史潮流的积极进步思潮,也有逆历史潮流消极落后思潮。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呈现,首先是由于新媒体的采用,社会快速走向信息社会,加快了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流动开辟道路。其次,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新问题、新需求、新思想,一时不可能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解答和消化,为一些新的思潮的兴起传入提供了存在空间。最后,改革引起的具体的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矛盾的冲突,使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和情感亲疏受到了冲击和震荡。
  2.批判反思性
  西方社会思潮的主题集中于对西方现代性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批判分析,这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走的弯路进行反思相映成章。批判反思性成了当代中西社会思潮的共同特色,从当代社会思潮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对主流观点的抗争与反对的反全球化运动;对传统思潮的超越与发展的新保守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殖民主义、新儒家。对各种现代社会思潮的延展与挑战的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2]反思与批判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意义,但是走向极端就成了消极性的思潮。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拒斥形而上学、反对理性主义、消解理想主义,消极倾向在于全盘否定、批判一切。中国是后发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难免受其感染,它与国内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主义理想的论调相苟合,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3.直观现实性
  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大多从对元理论的研究转向对当下具体问题的关注,试图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风格各异,思路迥然。例如,西方的“左派”、“右派”和“第三条”道路,都把重点和落脚点放在应该采取何种经济和政治对策来解决社会经济政治矛盾,“左派”和“右派”二者争论的焦点就是政府能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前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后者主张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主张财产私有化,完全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减少国家干预,政府只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守夜人”。与西方相对的,我国的一些社会思潮也是紧紧围绕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争论,如新自由主义主张迎合全球化趋势,财产私有化,完全市场化,迅速与国际接轨,采用西方的方式解决国内现实问题。新保守主义主张立足民族利益,拒斥全球化,反对市场化改革,告别革命,采用旧有的体制和传统文化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4.国际全球性
  全球化为各种价值观的对话和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思潮关注的问题也日益具有全球性,如当今世界绿色环保运动就是受生态思潮的影响而增强阵势,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日益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紧跟潮流,融入其中。
  5.强弱并存性
  在当代社会,由于西方现代化的超前和文化传播的强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全世界传播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在倾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利用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资本主义文化信息,力图确保在文化领域主导世界话语权,使得西方强势东方弱势的局面不断加剧。目前,在国际文化领域发出最强音的仍然是西方,西方主宰着世界的话语权,其影响力波及全球。虽然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实力大增,但综合国力还不很强大,尤其是文化“软实力”还较弱,因此,当代世界社会思潮主要是欧美声音,尚缺少中国本土声音,形成了西强东弱、强弱并存的局面。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1.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 当代社会思潮复杂多样,内容广博,含涉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生态、道德伦理等,无所不包无所不论,这对于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桌文化大餐。从思潮所研究的内容来看,既有以全球的视野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境况,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描绘社会发展蓝图的,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全球化思潮、信息化思潮;又有从社会具体视角关注社会经济制度和体制、政治制度和体制、文化制度和体制的现状及缺陷、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对策,解决现实问题,如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等;另外还有从价值伦理的角度探讨社会公平与正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善与恶、美与丑、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等,从反思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进行质疑和颠覆的后现代主义更是风靡全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整个肌体。当代社会思潮内容的丰富性,关注问题种类和视角的多样性,解决问题方案的创新性、超越性和前瞻性,无疑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大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多向度思考。
  (2)促进理性思考,更加关注现实 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大多都从元理论的研究转向对当下具体问题的关注,试图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风格各异,思路迥然。可以看出,当代社会思潮一旦被大学生所接受,必然引起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国际共同关心的生态问题、粮食问题、人权问题、全球化问题等。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自己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并义务搞一些环保活动。另外,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问题、价值伦理和一系列民生问题的看法,表达他们的愿望,尤其是关注国内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腐败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假冒伪劣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等,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表自己的言论并提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许多大学生都能够冷静的、客观的、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他们既能从西方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潮中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共性,同时也看到有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的健全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有些问题自然得以解决。所以,多数当代大学生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3)增强了爱国心,唤醒民族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全世界传播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在倾销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他们利用强大的综合国力,全球范围内传播资本主义文化信息,力图确保在文化领域主导世界话语权,使得西方强势东方弱势的局面不断加剧。另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明给予曲解和妖魔化,以此来显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文明的优越,这种状况激起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愤慨和不满。由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在开展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就是这种状况的反应。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就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独立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也可引申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拒斥和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同样理路的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眼界似乎更为开阔,立意更为高远。它意在通过揭示西方殖民者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歪曲,强调文化领域里的平等对话、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重要性,目前这两种社会思潮的势力和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在我国存在着。由于受这两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爱国心被激起,民族意识被唤醒。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件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2001年4月1日美国一军用飞机撞击我国的一架军用飞机,2008年4月7日法国巴黎市政府支持藏独分子抢夺奥运圣火并抵制挂中国国旗,自2002年以来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和窜改历史教科书事件等,都引起了大学生的强烈抗议,他们以在互联网上发帖子、在学校举行演讲活动等多种方式表达爱国心、民族情。
  (4)增进现代意识,拥有现代理念 当代社会思潮中的许多理论都是针对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阐述的,所以包含先进的思想内容和现代理念。如民主与科学、平等与效率、自由与法制、竞争与合作、正义与和谐、公平与个性自主、绿色生产与消费等。现代意识和现代理念的获得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必需的,它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迅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更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
  2.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淡漠 近三十年,西方后现代主义和意识形态终结两股思潮撞击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晚期的“文化逻辑”,散发着理想破灭、主体消解、传统丧失、文化虚无、碎片思维的信息,它反本质、反规律、直观平面化的思维,放弃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终极层面的探索,开始正面现实,折射出西方社会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后现代思潮通过电影电视中的“无厘头”、滑稽剧嘲笑传统、游戏人生。它虽然能够启迪大学生批判传统,大胆创新,发展个性,可它的消极颓废却腐蚀人的心灵,窒息人的深层思维,致使少数大学生理想破灭,信念动摇,感觉生活空虚无聊,处于虚无迷惘状态,失去了人生追求目标,沉湎于网络游戏。目前,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自杀,虽说不能完全归罪于后现代的虚无性,但也不能说与此无关。有些大学生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思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与后现代势不两立。也有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敌对思潮如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四项基本原则产生怀疑,社会主义信念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丧失,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应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这样我国就很快赶上发达国家,国内现实问题就很快得以解决。
  (2)价值取向唯功利化 唯功利论是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偏激体现,它主张一切从利益出发来衡量人的价值,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学习和生活上也唯功利化和实用化。学习上追求实用知识的学习,热衷于那些毕业后能够对自己带来直接利益和实惠的专业,而那些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人文学科却遭受冷落。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印证了这一现象,“有人花钱买智育,有人花钱买美育,有人花钱买体育,就是没人花钱买德育”。甚至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信仰也建立在功利基础之上,入党动机实用化。少数大学生把入党作为找到好工作的筹码。价值取向唯功利化、实用化的结果是人为物所役,失去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
  (3)消费主义倾向呈现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肆鼓噪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极力推销的,以过度消费和高消费为特点,以追求享乐主义为目的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传媒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强势媒体大肆鼓噪‘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一味地宣传个人主义,过分地崇尚消费和享乐,以至于使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都卷入消费市场的轨道”。[3]由于受消费主义影响,大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冲击,表现之一:消费观念扭曲,生活奢侈、享乐、攀比现象较重,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生活却不节俭,为了获得与同学趋于一致的消费,把家长给的学费用于买奢侈品。表现之二:消费方式高档化,追求时尚流行。手机、衣服等日常用品买名牌,有的男生抽名牌香烟,有的女生买名牌化妆品。这些学生把消费当作快乐的体验、身份的象征。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取钱财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不择手段,甚至采取欺骗、盗窃、抢劫违法犯罪等方式,结果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表现之三:生活学习懒惰,贪图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荡然无存。
  (4)民族意识狭隘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明给予曲解和妖魔化,以此来显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文明的优越,这种状况激起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愤慨和不满。由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在开展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就是这种状况的反应。“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就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独立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也可引申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拒斥和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4]由于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爱国心被激起,民族意识被唤醒。与此同时,有些大学生在表达爱国之情时,展露出狭隘的民族意识,以对峙的思维方式对待国际争端,甚至有些学生期望政府采用极端方式解决。
  上述现象虽然只是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但若任其发展,后果将会很严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积极应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措施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本着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态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我们要尊重人类的多种文明成果和形式,主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只有在多样性的碰撞中才能不断繁荣发展。社会思潮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样绝不是放弃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即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理性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掌握其精神实质,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辩证学习当代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对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的社会思潮,积极吸纳;另一方面,针对敌对的社会思潮要给学生讲清楚其来龙去脉及其反动本质,“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因为其来源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说,本质上看当然是必须否定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市场经济中人类文明的共性认识成果,包含某些对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体制具有借鉴意义的或可利用的思想政策因素,因此在我们对其总体上加以拒绝的同时,也要认真汲取其积极因素为我所用,而不能绝对否定了事。”[5]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其真正认识和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投入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
  2.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矫正唯功利主义倾向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极价值目标,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穷其一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揭露,以期使人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新境地。“唯功利主义的代表爱尔维修认为,人出于需要本能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核心,人的价值因而体现于经济生活中,并且由于经济活动诸环节(包括运作环境——市场、运作机制——利益增值、运作手段——货币等)对利益的共同指向,使人的价值完全可能并且应该用‘利益量’进行衡量。这种观点重视了经济生活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肯定了利益原则对社会形成的驱动机制,但由于其过于强调人的生存本能,从而忽视了人作为文化存在的创造本性和超越本性,也就抹煞了精神生活中体现出的人的价值追求。”[6]唯功利主义价值观迎合了“经济人”的需求,为资本主义剥削合理性进行辩护。价值取向的唯功利化,势必造成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畸形人格,鼠目寸光、心胸狭隘的利己心理,失去真诚、金钱交易的人际关系、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的背离。在大学校园里如果此种价值取向占据主导地位,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因此,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矫正唯功利主义倾向,从根本上扭转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错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实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一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让大学生懂得人的价值取向并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审美、道德、人文关怀、科学等超越自我的自由精神追求,人生价值并不只是为了占有物质财富,而在于奉献社会,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谋福利。二是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高尚的品德、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等,培育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三是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报刊、社团和广播台的健康宣传,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思想自由、心情舒畅、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其精神生活。
  3.弘扬节俭美德、倡导适度消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首先,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崇俭”的传统美德教育。崇尚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就有节俭惜福、反对奢靡的传统,古代圣贤都明确肯定了这一点。例如孔子说过:‘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老子则把‘俭啬’当作其处世行道的三原则之一,指出:‘俭故能广’。(《老子》)意思是唯有俭啬,财富才能宽广;墨子也指出:‘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问诘·辞过》);《左传》还把”崇俭“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指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7]通过对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视节俭为美德,纠正一些大学生的“以奢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以挥霍享乐为潇洒,以刻苦发奋为傻冒”的错误消费观念,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侵蚀。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民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科学消费观念。提倡节俭、反对奢靡不仅是古代圣贤的至尊教诲,而且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按照2008年前人均年收入785元的贫困线计算,到2005年底,中国还有2365万贫困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突破1000美元,许多不可再生性资源日趋紧张,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步入攻坚阶段,要想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就要求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们必须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的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是比过度消费更丰富、更高级注重生活质量的生活结构,是一种以俭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消费观主张‘够用就可以了,不必最大、最多、最好’,它摒弃了‘增加和消费更多的财富就是幸福’的价值观”。[8]
  4.以全球视野的战略眼光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民族利益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既要有立足于民族利益胸怀祖国的民族精神,又要拥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理性对待国内与国际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应当使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当代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全球化和民族化,民族化是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全球化是民族化发展的条件。过分强调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就会演变成搞全球一体化、模式化、美国(西方)化,因为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毕竟是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化,走向极端就是否定民族特色,阻碍民族化发展步伐。”[9]如今,在世界比较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就是妄图利用全球化,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要被西化分子在没有硝烟的文化大餐中给同化了。“但过分强调民族化发展的趋势,就会否定全球化强势推进的发展事实,错失民族化发展的良机,甚至走向封闭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10]当今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缺乏世界眼光,遇到一些国际争端,显露出狭隘偏激倾向。“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一个基于利益的复杂的博弈双赢的过程,而民族主义却常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迫使政府采取激进的外交政策从而“大快人心”,理性的选择易被浮躁和喧嚣所取代,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各种反现代性的思想、行为和政策可能又重新出现,那样对于民族国家来说将是一场灾难。”[11]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视全球竞争的现实,既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要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为民族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和谐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39.
[2] 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16-18.
[3] 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63.
[4] 邢贲思,李晓兵.当代世界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 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8-7-29.
[6] 邹广文,吴荣荃.新价值尺度的确立与现代人文精神重建[J].东岳论丛,1996(6):66.
[7][8] 付卫华.消费主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10):151-153.
[9][10]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3.
[11] 陈学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政治社会化[J].理论与改革,2005(6):12.

 

上一篇: 近期理论界围绕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研究讨论情况的综述 下一篇: 关于经济诺奖的另一种思考
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 学术文苑 - 宣讲文库 - 宣讲... 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 现实思考 - “便衣纪检”的正义与非正义 -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当前腐败演变的新趋势新特点---宣讲家 关于新左派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报告 民主的多种面孔 - 当代思潮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 - 文献资料 - 宣讲家 晏 扬:对社会负责,多少侵权假汝之名 - 世象民生 - 最新文章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乾 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源自权利保障 - 文史科教 - 最新文章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一) - 钩沉 - 今日文萃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1 汪金友:从三鹿奶粉事件谈责任的承担 - 党建政法 - 最新文章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零容忍”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 党建政法 - 新文章 - 宣讲讲稿 - 宣讲家 刘庆斌:根治“小金库”关键在于机制体制创新 - 政法 - 新观点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刘少杰:当代学术思潮的感性论趋向 雅斯贝尔斯精神病理学及其对当代精神病学的影响 网络反腐群体极化现象亟须引导 - 社会 - 新观点 - 宣讲讲稿 - 宣讲家 收入分配改革卡在三节点 - 社会 - 新观点 - 宣讲讲稿 - 宣讲家 领导人文献库 - 中国共产党文献库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及其爱国主义 建构主义思潮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建构主义思潮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蔡华的学术作风及其对中国学术风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