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校园里的“账本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39:25
    在大学校园里有一群靠“账本”生活的人:他们用账本记录自己的开销,记录自己的学习,记录自己的生活……他们在记录账本的同时,也学会了规划自己的生活。

    “开销账本”是第一步

    进入大学以来,很多同学都开始自主支配生活费了,可是,刚进大一的小洁却遇到了点小麻烦。“十一”期间回家,父母询问她在学校这一个多月的花销,小洁支支吾吾说不上来,银行卡里已经所剩无几。虽然家里条件不错,父母也没说什么,小洁却觉得过意不去。

    回到学校以后,她把奶奶平时记账的习惯搬到自己身上,尝试记录每一天的生活开支:面包:2元5;粉:3元;零食:27元4;生活用品38元;交班费30……

    短短十几天,小洁就花了526元钱。她很疑惑:自己没买什么很贵的东西啊?于是就拿出了红笔,开始算账。本来觉得记流水账完全没必要的小洁,突然从自己的小账本中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我特别爱吃零食,这些天买零食比吃饭的花销还多。而且我还爱买小物件,什么手机挂饰,扎头发的……”

    慢慢地,小洁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每天花几分钟记录生活了,不仅记录花了多少钱,有时也会在本子上写写这一天的感想。

    今年刚刚从武汉某高校毕业的莎莎,已经记了4年的账了。毕业时她也没舍得把账本丢掉,里面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是自己大学4年生活的缩影,“账本里面可以看出许多东西,至少我在武汉读书这4年,物价涨近3倍,食堂的热干面从一块二涨到了三块,包子从一块钱四个涨到五毛一个。”

    每学期,父母把学费和生活费一次性打给莎莎,她就提前作出生活计划:留出一部分作为日常开销,同时攒下一部分作为备用。加上一些日常兼职和打工的收入,她可以在大学期间出去旅游多次,却从不跟父母额外要钱。“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记账而变得拮据,反而每一笔钱都花得物有所值,购物也越来越理性了。”

    莎莎读书时每天都记账,曾经被同学取笑为“铁公鸡”,但毕业时很多人却回过头来称赞她这种做法。她也准备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学习账本”是必备品

    作为外语系大四的学生,小璨手上已经有不少的证书了:专业六级、中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等等。现在她正在为出国做专业八级和雅思考试的准备。

    小璨有一套自己的“学习账本”。在封面印有“PLAN”字样的随写本上,小璨做了很多标注,从年计划到月计划,甚至具体到每一天的小计划,“学习账本”上应有尽有。

    小璨说,有同学觉得她这样做挺累的,完全失去了生活的趣味。可她认为,有规划的学习才能提高效率。“其实我的学习账本上不完全都是考试内容,还有必要的读书计划、看电影计划、打工计划等等。凡是能提高自己的东西我都算进学习账本的一部分。”

    她觉得这样生活挺充实,“完成一个目标就在本子上画一个叉,有种小小的成就感。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倦怠,所以我也经常会在计划本上写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有的时候看到不错的文字也会摘抄到本子上。”

    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小磊也拥有一套这样的学习账本。他认为自己以前是个没有计划的人,上大学后总是觉得没有目标,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眼看就要大四了,英语四级考了几次都没有过,于是,小磊痛下决心要认真复习。

    针对四级,他制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起初,小磊总是不能完成特定的学习量,要么是安排不合理,要么是自己倦怠了。痛定思痛的他调整了复习节奏,将每天的任务细化,记录在本子上,完成了就划掉,完成不了就用红笔加粗。有了这种自我激励机制,小磊一步步坚持下来了。

    “有计划的生活,能让学习和娱乐两不误。”他说。

    “生活账本”是笔财富

    时下,微博流行,许多同学通过它记录每天的生活点滴,彼此了解最新情况。对性格内向的晓晓来说,似乎还不习惯用这种方式,她选择用最传统的纸笔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有时记流水账,有时也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了她读大学以来的心路历程。“有时候翻阅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才发现原来认为很严重的事情,现在都能淡然处理,日记让我能跟自己对话,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好像慢慢长大了……”。

    喜欢文学的晓晓,课外阅读也十分丰富,每看完一本书,她都会写读书笔记。遇到不错的文章段落,她也会摘录下来反复阅读。长期的积累,让晓晓运用文字更加游刃有余。“以前大人们常说生活是笔糊涂账,可是当我记录下这些生活点滴时,我发现自己对生活更加从容了。”

    在长沙读书的小虎是个拥有许多实习经验的男生,他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规划,虽然不至于细化到每天做什么了,但总会有一个中长期的计划摆在面前。“我每天都会登录网络日历,记录下每天具体做的事情,以及简单总结在这个事件中我的想法和主张。”小虎有时候会开放日历,将自己丰富的个人经历分享给朋友。有时也作为一个自我总结回顾的依据。“看着自己满满的日历表,觉得每一天都没有虚度。同时,分享其他朋友的日历,知道他们的规划和安排,从而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