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04:4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结构性突破,它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要求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此,广州市番禺区石楼教育指导中心在指导全镇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求各学校“立足本土、开发资源、服务地方”,开发和建设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一、明确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在明确开发目标前,我们要从丰富的地方资源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平台,扩大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需求,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乡土资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制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原则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基于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基于地方资源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有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目标。在学校确立有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目标时,石楼教育指导中心从上面三个原则出发,制定了“面上推进、点上深化、立足本土、开发资源、形成特色、服务地方”的目标。现在我镇20所中小学均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开发目标。如我镇的莲花山小学,他们座落于一个已经有几百年以捕鱼为生的村落群中,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具有浓厚渔乡色彩的农村已经慢慢地转变为现代化城镇,很多学生已经慢慢淡忘了积淀丰富的渔乡文化传统。对于已经开始淡忘自身家乡传统文化的孩子来说,莫过于企盼深入了解自己祖辈生活的环境。正是这种欲望的驱使,使学生对调研渔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鉴于此,莲花山小学迅速组织师生向区教育局申报了“莲花山渔乡生态旅游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继续坚持和不断改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出发点,将为高素质的教师提供展翅翱翔的天空,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二、确立地方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地方资源的开发必须强化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而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从石楼镇的开发地方资源思路中,我们确立了“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开发”的工作思路,强化“行政领导、业务指导、过程落实、评估反馈”的工作策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之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基本的分析框架。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建立课程资源的分析框架,以便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渠道进行规划。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合理利用各自学校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学校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积极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体系。鼓励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共同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并使之达到共享的目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重积累,逐步深入,不断优化。各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学校进行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并且逐步引向深入。学校可以立足自身实际的开发情景,依托开发目标和拟定的活动领域的目标,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按照“解读课程精神—建立组织结构—分析现实情景—定位开发目标—统筹组织安排—分组深挖资源—确定研究主题—进行课程实施—形成开发系统—总结评价修正”等流程逐步引向深入。三、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校和地方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显示出成效与活力,也才能体现出学校的个性。一)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提高开发质量,这是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前提。提高开发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几点:1.建立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依托校外活动空间大,但教育资源毕竟是零散的、无序的,要集中高效地组织活动,就要与最优质的活动场所建立正常的联系,建立活动基地就是最基本的办法。我镇通过调研,建立了四大基地:德育基地(如莲花山炮楼等)、社会实践基地(如莲花山造纸厂等)、科普教育基地(如海鸥岛生态种养基地等)、社区服务基地(如石楼敬老院等),为学生正常的综合实践活动找到了相对固定的场所。2.建立协作机制为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寻求支持一方面,学校要组织自己的力量大力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教育资源不隶属于学校,学校对它们不能进行具体的管理,使用必须先征得地方党政部门的同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而且,学校的人力、物力、专业人员不一定都能够达到开发的要求,因而,就必须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协作。我们经常与地方宣传部门联系,主动征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用好教师资源、校友资源、学生家长资源,还主动联系社会上的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有才之士为学校教育服务。3.建立开发网络形成综合开发的合力一所学校的力量有限,影响的范围也有限,各学校可以与周边兄弟学校建立学区,组成学校联动网络,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二)扩大开发效益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1.引进校园构建人文校园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学校文化应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如何在绿化、优化、美化的基础上,丰富学校的文化的内涵呢?──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在学校开辟专项校园文化专栏、专景,如乐学园、本土历史文化名人简介、名人像,也可以在文化长廊上雕刻当地名人的诗文等,浓烈的文化氛围育人于无声之中,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2.引进课程编写校本课程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说,所在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我们开发的重点。我们可以先从当地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地理等特色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及时组织师生收集整理本地的名人古迹、社会风物等,汇编成“地方教育资源库”,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不断开发出新的资源,然后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人文特色,开发出系列校本课程教材。3.借专家的脑走自己的路专家的参与是扩大开发效益,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关键,也是进行研究的突破口。专家的示范、指导使学校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避免了学校“盲目开发”、“零星开发”、“随意开发”等以往低水平、低效率研究活动的重复,先进的引领内容提高了研究的水平。专家用思想引领,调整研究指导思路,变重方法指导为重观念指导,坚持“用思想说话”。学习人员把学习结果内化为研究策略,通过网络、讲座、论坛、调研、研讨等形式影响教师。专家还用教学案例引领,具体的策略是针对研究中产生的问题解剖案例,引领教师参与集体研讨,提出改进策略,直到形成比较好的解决策略。近年来,我们镇的每个骨干经过专家指引后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出来的研究成果既是研究探索过程的总结,又是指导服务教育的结晶,其结果和过程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三)提升开发层次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1.以课程改革为开发的机遇石楼镇进行资源开发期间,正逢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必修课程,学校要建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我们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以开发地方资源为抓手,用课程的理念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实施校本特色课程,充分利用当地丰厚的人文底蕴,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共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并以学区为单位,开展交流、示范活动,带动本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每年都在片内组织专题研讨,多次对外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2.以古今名人、建筑、民族风情作为地方教育资源开发的主方向每一个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曾经经历过历史的洗礼,也必然留下了与其它地方不同的人文文化、建筑特色、民族风情等特点。挖掘资源时,为了避免开发资源的千篇一律,应该从自己本身特有的文化特性进行开发。如在我镇开发地方资源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番禺石楼镇是广州南拓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它拥有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的莲花山旅游区、广州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旅游发展区域之一的海鸥岛,以及大岭村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区。这些突出的优势,决定了石楼镇将在番禺乃至广州市旅游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3.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进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就内容来说应是典型的地方课程,它没有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教材,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组织进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分为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等几种形式,但为了防止成人专家化倾向和灌注倾向,以使资源开发过程中具有生成性、表现性、差异性等特点,我们应该重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进行开发。2006年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写入了法律。而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按照时代特征和时代的变化,在教学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作“研究性学习”。所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一所学校素质教育的提高,必然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我们的做法是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整合各方面的内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适应学生的能力层次,我们把部分高低年级的选题方向按照年级由低到高分别确立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三个梯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地方资源中寻找研究课题。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任何学校特色的创建都要有课程作为支撑,没有一定的课程作支撑,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我们正是利用了地方独特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通过对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这一途径促进了学校特色的逐渐形成。在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积极寻求区教科室的帮助,加强了与镇、村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加强与厂矿企业的联系,密切了与周边群众的关系,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从而在全区形成了鲜明的“极具农村风格、突出历史根源、体现人文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形成了《石楼镇生态旅游文化》、《茭塘庙会文化》、《莲花山渔乡文化》、《莲花山旅游区文化》等二十多本有特色的课程,大大提高了我镇学校的知名度。参考文献[1] 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季苹.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转载自:考试周刊,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