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和全利: “快乐双黄蛋”(素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13:29
订阅方式:移动发送RMR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RMRB到10655111    浏览详情 >>
全和全利:
“快乐双黄蛋”(素描)
智春丽《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29日   19 版)

全和全利,是一对兄弟。
一样的浓眉,大眼,嘴角微扬,同是黑衣,礼帽,携手登场:“大家好,我是哥哥刘全和!”“大家好,我是弟弟刘全利!”话音儿刚落,观众分不出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这对双胞胎一出场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滑稽。而他们的人生也注定了要与“滑稽”结下难解的缘分。
12岁时,出生于天津普通工人家庭的他们靠着几样简单的武术招式和双胞胎的机灵可爱幸运入选铁道兵文工团。22年后,身藏过硬绝活儿的哥儿俩从遥远的意大利为中国捧回了国际幽默滑稽大赛的最高奖“金小丑”奖,获奖作品正是靠着从自身双胞胎特点汲取灵感创作而成的《照镜子》。2009年,年过50的哥儿俩又成功举办滑稽幽默专场演出“快乐人生”,从舞台创意策划到作品题材形式,无不求新求变。
40年,从当年铁道兵文工团的小战士到如今国内外知名滑稽幽默表演艺术家,哥儿俩走过了很多,也走出了很远。人生在舞台上弹跳,笑声在舞台上播撒。从早年的《橱窗模特》、《照镜子》,到近年的《双胞胎出生》、《钢琴家与指挥家》,全和全利以灵巧传神的肢体语言、独特诙谐的戏剧情节、中西杂陈的丰富表演,将幽默的艺术演绎到极致。一部部作品在观众的笑声中凝成了精品。2010年最新创作的《快乐童年》,还越发童趣盎然。
“你见过双黄蛋吗?没错儿,那就是我们俩!”刘全利喜欢这样比喻他们哥儿俩。而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主持人欣然送他俩绰号“快乐双黄蛋”。
也许很少有人能想到,这对舞台上以笑声为职业的“快乐双黄蛋”,40多年来走过的道路却像是一场险而远的攀岩,竭尽全力、从未停歇。正是沿途那几次关键的登顶奠定了他们在人生与艺术上的高度。
第一次登顶是在铁道兵文工团的学员队,基础很差的哥儿俩通过苦练一步一步超越别人,成为了基本功最好的队员。好多人惊讶:“你们怎么会那么多!”艺高人胆大,1976年哥儿俩获得全国文艺调演优秀表演奖的《双杠椅子顶》以及后来引起杂技界轰动的创新性节目《钻圈》,都是靠着勤奋苦练出的扎实基本功演出来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使成名,也是昙花一现。”
第二次登顶是在全国青联。在这里遇到的一大批文艺界前辈的熏陶,使他们完成了从苦练“技艺”到追求“艺术”的提升。而这对于表演艺术家的成长来说,是关键“一跳”。“如果没有那次机会,我就永远像个老黄牛,只知道苦练技术。”刘全利现在回想起来仍颇有感触。正是在姜昆、陈佩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琢磨把杂技与传统戏剧、小品、相声的元素相结合,在滑稽表演中融入戏剧性的情节。日后为他们赢得国际大奖的《照镜子》就是这么创作出来的。“这次中国人拿出来的作品,终于像滑稽了!”至今,刘全和仍然对当年获奖时国外同行的一句评价记忆犹新。而如果没有那次获奖,他们两兄弟很可能就已经改行了。
创作欢乐的工作并不总是轻松的,这对“快乐双黄蛋”坦言,“时刻都有危机感,永远不敢歇一歇。有时候真累。”“其实艺术关键是用心,大部分时间心思都在琢磨作品,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学习。而现在很多年轻人改来改去,反而把最好的青春都浪费了。”出国演出的间隙,他们从不购物逛街,而是去看演出做观摩,日程排的满满的。对他们来说最幸福和欢乐的事情,就是能踏踏实实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退休前能再留下几个好作品。
全和全利,这对在艺术的道路携手登顶的双胞胎兄弟,在舞台上难分彼此的“快乐双黄蛋”,期待他们用精湛的演技和认真的求索,不断登场,将滑稽与幽默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