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个细节品味:人民币的津巴布韦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43:46

 

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战争,正在舆论界、学术界同时也在中美政府之间如火如荼的展开之际,另外一个强大的、冰冷的、似乎又陌生的对手——欧元——粉墨登场了!我们不妨通过对10月14日外管局公告的分析,来品味人民币、美元和欧元三方混战产生的新味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1940亿美元,对于增加的具体分配额为:贸易顺差653亿美元,中国农业银行的境外融资100多亿美元,非美货币的增溢为800多亿美元,余下的大量外汇储备的增加没有进一步解释。尤其对热钱的涌入予以了坚决的否定,不过国家外管局的闪烁其词还是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其中“非美货币的增溢为800多亿美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笔者来发挥想象——

想象一:如果整个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一篮子外汇名义数量没有变动,如果非美货币都按欧元来计算。期间欧元对美元增值12%,把整个三季度非美货币的增值按840亿美元计算,于是可推测出国家外汇储备中有7000亿欧元。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这7000亿欧元的国家外汇储备没有变动,那么二季度就应该是很糟糕的一个季度,因为整个二季度欧元对美元贬值了约9.4%,那么对应的国家外汇储备仅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缩水约658亿美元,这可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啊,但是外管局在二季度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解释。况且二季度的国家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的。于是,这想像一是有问题的。

想象二:如果国家外汇储备中二季度时都是美元储备,在欧元对美元跌至最低点时,外管局开始进行“炒汇”,假设是分若干个批次用美元购入欧元逐级入市,那么计算下来三季度美元对欧元增值的12%,在实际操作中的增值取平均值6%,那就意味着国家外汇储备中现在应该有14000亿欧元的“库存”。但这里马上就产生了两个矛盾,第一个矛盾14000亿欧元折合19180亿美元,另外还有846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还有面值3600余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仅此三项加在一起就已经大大超过了现在公布的2.64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了。第二个矛盾,用大量的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在短短三个月内购入如此天量的欧元而不被别人明显的察觉是不可能的。于是,想象二也是有问题的。

想象三:看来只能把绝对化了的想象一和想象二加以折中。我们先从一季度末的2.45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这个数据入手,扣除很难流动的美国国债,再扣除那不能流动的两房债券,剩下的国家外汇储备最多约1.24万亿美元可以“流动”。我们再假设这可流动的剩余国家外汇储备中80%为美元、20%为非美的其他货币。我们再假设国家外管局在三季度里将手头中可流动的美元分批次的全部转化为欧元(这三个月的收益率仍按前述的6%计算),另外的非美货币在这个季度里仍可获得平均12%的收益。那么现在国家外汇储备应该虚盈约900亿美元,这个数据与外管局公布的数据相当的吻合!

如果把想象三当作一个非常吻合的事实来考虑,反过来又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因为国家外汇储备中已经没有可流动的美元了!却库存了大量的非美系列货币,估计绝大部分为欧元,相当于9050亿欧元的非美外汇。

这里的风险可想而知啊。因为这暴露了一个想象中的事实,即欧元的升值是由于中国的主权国家基金炒作的结果,也许还有像新加坡、迪拜、沙特、俄罗斯等主权基金共同的跟风介入。欧元一旦贬值或迅速暴贬,将会给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造成极大的冲击。因为从现在的分析上看,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已经没有美元了,弹尽粮绝了,无法再主动推高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了。换句话说,人民币作为一个楔子,切入了美元和欧元之间,但此时已经后继乏力,甚至有可能功亏一篑啊!

我们继续顺着想象三的思路走下去,就可以隐隐约约地摸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思维脉络了。 

在中美的汇率战中,中国人民银行巧妙地把欧元也拽进了这场争斗中,由两方大战扩展为三方大战,使货币战争之水越搅越深、越搅越浑啊。人民币在这个战场中必然要为贸易付出牺牲,实则为贸易顺差付出牺牲。显然,美国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忍受中国的贸易顺差了,他们动用起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武器,他们挥舞着贸易战的大旗。而中国呢?面对美国人的咄咄逼人的压力,显然要采取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现在这个方案越来越明朗了,那就是在美元和欧元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把它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人民币对美元要缓慢的、有计划的、又是十分克制的升值,但人民币对欧元却要贬值即逼迫欧元升值。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如意算盘,整个操作的证据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三季度中国国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已经印证了对这个现象的想象。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国人民银行在上个月少量的抛出了美国国债,同时增加了日本的国债,即用美元购入日元,此举导致了日元的升值。虽然数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迅速引起了日本的政治界和经济界的恐慌,甚至导致了日本的央行和财政部的介入。所有这些都清楚的勾勒出中国人民银行的战略意图。

回到想象中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思维逻辑。如果想达到人民币对欧元甚至对日元贬值的目的,就必须让欧元坚挺起来。事实上最近这两个季度,欧元却极度虚弱,先有希腊的债务危机后有爱尔兰、西班牙等主权信用评级的可能下调,这些都给欧元造成了阴影。欧元更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中国或者说是人民币如何在这场持续的汇率战斗中坚持到最后,并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呢?

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不但要承担来自美元的损失,比如面临可能的、第二波次定量宽松的、多达4万亿美元的冲击。还要承担来自欧元的巨大风险!欧洲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一半国家,包括奥地利、西班牙、德国和希腊的私人部门贷款呈负增长,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依然不容乐观。

7月,中国购得约4亿欧元西班牙10年期债券,温家宝总理近日表示,中国政府将购买希腊国债。到了今年10月份,我们的总理亲自去了一趟希腊,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传递了坚定支持欧元的信息,为欧元打气。

话分两头讲,前面说过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现钱”已经干涸了,怎么办,抛售美债?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美债的流动性好,所以反而增持了21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方面要增持美债,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断的去购买欧元,那一点点的贸易盈余不够啊!怎么办?吸引热钱啊!

于是,10月19号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加息0.25%,说它突然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曾信誓旦旦的许诺年内不会加息。另外国内一直对热钱十分恐惧,这可以从对人民币升值的恐惧中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到。这回怎么突然180度大转弯呢?即加息又升值,这对热钱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们继续发挥想象,现在我们出现了两条战线,或者说是两个货币战争的战场:其中一个在美国,另一个新开辟的战场在欧洲。

但笔者的想象力可能更加出格:在中国还存在一个隐蔽的战场!

但货币的汇率战本身是一场零和的游戏,当中国国家外汇储备赚到了800多亿美元时,一定是某些货币所有国要损失800多亿美元啊。这个数字在一个季度内就发生了,其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对于任何国家都不会是不痛不痒的。如果真是欧元区来承担这个利益的输出,他们只有3亿人口啊,短短的三个月人均要承担约300美元的“利益输出”。他们很快就会感觉到,如果舆论媒体再借题发挥,欧元区民众愤怒的火焰会——现在欧元区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很大一部分,人民币对欧元实际的贬值会大大的促进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会获得大量的贸易顺差。这为中美可能要发生的贸易冲突预留下了一个安全的“通道”。当中美贸易因汇率问题而转化为贸易战,导致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急剧减少甚至变成逆差时。这个“通道”就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了:通过欧元区的贸易顺差的增加来弥补对美贸易顺差的减少。不过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想的过程。

中美贸易冲突即使在将来成为事实,它也需要走一个漫长的、跌宕起伏的过程。其程序首先需要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立法来限制所谓的汇率干预,接下来再由美国财政部锁定人民币是汇率操纵的一个“原凶”,再接下来由总统授权去执行“拨乱反正的工作”,然后通过贸易制裁的手段一次一次、一层一层的打击中国的出口贸易(其主要手段应该是惩罚性关税)。

上面所述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若干个月的时间,所以贸易大棒虽然已经高高举起,但真正打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身上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即使打在身上使中国产生“痛感”同样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所以这是一个有三四年时间的漫长过程。中国完全可以有智慧,通过外交、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博弈手段来化解掉痛苦的风险,至少也应该大大缓解它。

中国在发挥自己的商业智慧时,有两个前瞻性的工作应该先去完成。

首先中国需要放弃重商主义,不仅要把美元欧元看成真金白银,也要把自己发行的人民币看成真金白银啊,在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和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两个领域都要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立足于长远的国家利益,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

其次中国需要放弃GDP主义,不要只贪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者说是经济发展的数字速度,而更加注重GDP的质量,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国民、中国和外国、富人和穷人的利益分配。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一段难能可贵的缓冲期,这个缓冲期是指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争斗的两三年、当然也包括人民币对欧元实际贬值的这一两年。必须要完成转型!即整个国民经济快速的由依赖出口贸易的所谓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成靠国内的真实消费拉动的正常经济。国际上给中国留下的时间不会很多,机会看来也仅此一次了,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201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