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元、角、分怎么来的? - 精华知识 - 搜搜问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47:36

人民币元、角、分怎么来的?

[ 标签:人民币 ] 人气:1解决时间:2010-10-28 12:31

精华知识

好评率:55%
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

  

  “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

  

  “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用“ 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

  

  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此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离。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颖,其精巧、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

  

  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形状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用“元”作货币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的货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流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面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材质为银,形状呈圆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用圆字的同音字“元”代替了“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下来,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也是由此演变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伸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所以,就长度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就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单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称分。人民币的“ 分”自然产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