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应酬解读~一个崩溃在餐桌上的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29:49
http://www.xslx.com/htm/szrp/shts/2003-3-25-13411.htm
初筵哀丝动豪竹,酒肉如山又一时!一个崩溃在餐桌上的民族。。。
文章提交者:一针见骨
◇ 太多的会议是干部陷于应酬的由头
◇ 过滥的检查是干部陷于应酬的业根
◇ 官僚主义作风是应酬泛滥的温床
◇ 行业和部门的不正之风是腐败应酬的催化剂
派出所所长隋建利为避免酒局,竟遭----------------------------------一记耳光!
1月24日,吉林通化县葫芦套乡派出所所长隋建利为避免酒局,竟遭该乡党委书记汪玉清一记耳光;去年12月19日,地处大别山区的贫困县安徽岳西县菖蒲镇党委书记王云生为一企业申请破产,宴请法官竟醉死在酒场。如今,名目繁多的应酬,让众多领导干部都陷在了“应酬”里,有时中午喝了晚上还喝,才出茶楼又上酒楼,纵有厌倦之意,亦无逃脱之策,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不应酬又怎么办呢? 
官场应酬表现
让领导干部们不胜其烦的应酬可谓五花八门。如果具体到基层和上层以及个人来说,可以概括为“多、奢、滥”。
应酬在基层表现为“多”——不必要的应酬多。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明显减少,但从总体上看,就中央部委和省厅而言,部少了,厅少了,但司局没有少,处室没有少。其中,有1/3的司局和处室,每年都要召开全国、全省性的工作会议,之后便是一级一级地“抓落实”、“搞调研”,之后又有“检查”、“评比(估)”、“表彰”。此外,还有“培训”、“考察”、“慰问”、“看望”等。俗话说,“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每条线都要穿到“针鼻儿”中。作为基层的县、乡两级,尤其县一级,接待应酬的任务就十分“繁重、艰巨”。
应酬在上层表现为“奢”——讲排场比阔气。这里所说的“上层”,只是比较而言,不少单位在应酬上,都在不断地“自我升级”。在住上,非“星级”不住;在吃上,“生猛海鲜”已成便饭,皇家“鲍燕翅”及洋酒洋烟不可或缺;在娱乐休闲上,“洗蒸垒打”花样翻新,等等。至于违反国家公务人员行为规范的行为,也屡屡发生,奢糜之风禁而不止。“大款不如公款”,若干年前就有人统计过,国家用于官场吃喝的经费每年逾千亿元,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作了种种规定,但这个“狮盆海口”至今尚未堵住,比排场、讲阔气之风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龙评天下
 
·“韩医”申遗,“中医”可能要改姓?
·娱乐场所提供安全套是“卖淫合法”吗
·祭孔,又何必上演滑稽的封建复古仪式
·试述一个好的Web2.0产品应该长什么样
·网友炮轰蒋雯丽,是谁的思维在乱伦?
·一提“诗人”,就让人联想到“小姐”
·女性杂志总编:艺术就是把衣服脱光了
应酬在个人表现为“滥”——随“权”所欲。接待应酬.虽然上级行政和财务部门对范围和标准有所规定.比如规定工作餐的标准为“四菜一汤”,但实际上大多规定都成了一纸空文,要么被突破,要么被“变通”。现实生活中的接待应酬,实际上是多元“一长制”,即凡是“长”,都可以自行其是地决定接待应酬事宜,“一把手”要过问,要“打招呼”;副职同样要过问,要“打招呼”;职能部门的头头“根据需要”,也各行其是。应酬的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名目不断巧立,“签单”不断增多。应酬之所以“滥”,原因很简单,说穿了,是权力滥用的结果,是职务消费与权力消费无法区分的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不受监督的权力是孳生腐败之源”,在这里可以得到直接的验证,“廉洁自律”之所以重要,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
官场应酬分类
说起现在的干部应酬,可谓名目繁多。探究起来,可以做如下分类。
“有事相求式”应酬。“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各项工作都要基层去落实,落实情况到年底还要打分、考核,还要检查、验收,而且不少还是“一票否决式”的检查、验收。于是,为了给上面来的头头脑脑们一个好的印象,在年终检查、验收时能够过关,基层干部们只得赔着笑脸,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热情接待从上级领导机关来的领导干部。
“感情联络式”应酬。在注重身体健康、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谁愿意牺牲与家人团聚时间,把生命和精力虚耗在乌烟瘴气的酒席上呢?陪同对大多数干部来讲绝对是一种无奈,喝酒是种负担,许多干部甚至把上酒席看成是上战场,无非是看中被接待者手中的决策权、审批权、行政权。现在与前几年相比,上级部门手里掌握的钱、财、物越来越少,但一些政府部门手中仍掌管着一定的计划和项目,特别是那些手中握有审批权的部门,更是人们想方设法“攻关”的对象。为了跑成贷款,引进项目,或是早早获准开工某个项目,或使某项工程早早得到验收,希望以几百元钱的吃喝招待,换取几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回报。对特别有“利用价值”的客人,喝过、吃过、玩过之后,还要备上一份价值不菲的土特产。
“拍马巴结式”应酬。有一些干部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名誉和“乌纱帽”,一心想巴结上级领导,靠上一棵大树好乘凉,一有接触领导的难得机会,就立马全身心进行“感情投资”,鞍前马后地围着上级领导转,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陪吃、陪喝、陪玩。在他们看来,领导一人说好,能抵消上成百上千的群众说不好。为使“小乌纱”早日换成“大乌纱”,获取更大的权力,就要“款待”好能提拔他的上级领导,尽量讨好上级领导,跟上级领导建立紧密的关系。同时,只要把上级领导接待好了,对于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上级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上图:“中国大管家”周恩来一张令人心酸的照片
“被动无奈式”应酬。对基层干部来说,有权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来了,要热情接待;没有权的单位和部门的干部下来了,同样也得热情接待,否则就会被不能得罪的“上级领导”说成是“目无领导”。也有一些干部怕对领导礼遇不周,领导怪罪。还有些干部觉得上级领导来了,如果不陪好,不迎来送往,让他们喝好、吃好,就显得对领导不尊重,一旦怪罪下来,担当不起,不得不赔着笑脸应酬。
“自娱自乐式”应酬。一些干部除了招待应酬上级领导外,“自己请自己”的应酬也不少。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完成了某项工作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举办了某项社会影响较大的公益性活动,某一位干部得到了上级的表彰或重用等等,领导同志一高兴,公家拿钱,在饭店摆上几桌,美美地吃上一顿,也在情理之中。而对于一些基层乡镇来说,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因此,“自娱自乐式”应酬所损耗的人力和财力也不会是一个小数。
官场应酬众生相
从忙于各种应酬的大小官员们的心态来说,对应酬可以说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应酬越多,就越能说明你是一个有用的人,是有价值和有身份的最佳体现。恨的是:应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众抱怨,严重影响干部形象。请听一听身在官场、对目前官场应酬各有感触者的述说吧!
苦于应酬者:官场应酬为绳索。我们都是县(市)的“一把手”,每天都有很多事需要我们去处理,有些事很急,很棘手,比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突发事件处理问题等,但你再急,也得陪会、陪酒、陪说话。有时,一顿饭要跑三四个地方去敬酒。不知何时兴的“规矩”,凡事都要“一把手”出面才叫“够格”,才叫重视,这一招厉害得很呀!应酬使人苦不堪言,经常陷入重围,不得脱身,应接不暇,牺牲一些休息时间倒也罢了,耽误了多少正经事啊!
左图:出入餐厅酒店者多是官场应酬
愁于应酬者:官场应酬为鬼门关。我们在单位负责迎来送往,但一听有接待任务就发愁,尤其是应酬检查团,发蒙、发憷。办公经费紧张得很,汽车连油都买不起,司机个人垫支,发票在怀里揣着不能报销。你总不能老是找下属部门吧!光签单不付款,见了宾馆老板都没法开口,好在人家讲交情,不给难堪。这次事情虽然办了,下次呢?下下次呢?
怕于应酬者:官场应酬为陷阱。我们是财会人员,除国家有《会计法》外,上级还有很多“这不准”、“那不准”的规定,领导对此心中有数,我们心里也很清楚,但行不通。“吃、住、送”,明明知道违反了财务规定,也得支报。有领导签字,入账就是了。白条怎么办呢?只好打擦边球。“过了初一,难过十五”,将来万一过不了审计、纪检这一关呢?明明知道有陷阱,不跳还不行!所以,一遇上接待应酬,我们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龙评天下

·一个“非法营运”的“摩的司机”自白
·底层与精英对话:社会断裂的鲜活标本
·“不幸指数”比“幸福指数”更为实用
·斥责媒体“无知”,源于部门“漠视”
·温家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地道英语4年间让我的工资待遇添了个0
·高级妓女们,请别累折了官员们的腰!
more....
烦于应酬者:官场应酬为花瓶。我们在地方和行业中也算“名人”吧,工作中有些成绩,头衔有一大堆,除了专家、教授、工程师外,实职虚职都有。领导部门对我们很尊重,不少会议场合邀请我们参加。但事后我们发现,我们本不必参加,会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形式、应景。要我们去,也只是为了借重一下我们的声誉、身份而已,我们只是起到花瓶的作用,作摆设。鲁迅先生说过,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这样的官场应酬很无聊,越少越好。
乐于应酬者:官场应酬为筹码。我们是一个地方上的负责人,也属于领导干部这个层次吧。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什么事最好做?当官最好做。当官无非是办事,但办多办少上级从来没有什么规定,所谓考核、检查,不能不重视,可也不必害怕。工作做好了只是成绩的一半,接待应酬好了才算全面。当官不打送礼者,古今同理。联络好感情重于工作。官场应酬既是砝码,也是投资,也算诱饵吧,怕的是他不吞你的钩。投桃报李,投一报十,“风物长宜放眼量”,于公于私都没坏处。但我不是“乐于应酬者”,我属于那种无奈的适应者。若是“乐于应酬者”,那一定是没肝没肺的人,我不是那种人。
谁在制造应酬
在客观上,大大小小成灾的会议,上级领导太多太滥的视察,以及那些毫无意义的检查,是造成目前干部接待多、应酬多的主要原因。另外,某些部门和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也是造成一些干部沉湎于接待应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太多的会议是干部陷于应酬的由头。现在,基层干部除了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外,还要承担上级领导机关“下放”到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会,诸如“现场会”、“座谈会”、“交流会”、“联谊会”、“协调会”等,不一而足。一些乡镇每天都有干部到外面去开会,也每天都有干部留在家里组织会议。会议多,吃喝应酬自然就多了。特别是年头岁尾,基层主要领导基本上天天都在“会海”里游来游去,在酒桌上喝来喝去。
过滥的检查是干部陷于应酬的业根。不知自何时起,“检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层层级级、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搞检查;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月度、季度、年度,接连不断;自查、互查、抽查、普查,花样翻新;对口检查、交叉检查、循环检查、专题检查、多项检查、综合检查接二连三;政府检查、社团检查、主管部门或综合部门的检查,联翩而至,如此等等,轮番轰炸。被检查单位为了得到检查团的“好评”,总要千方百计招待,让检查人员喝得面红耳赤,昏昏然、飘飘然时便容易说好话了,所以有“吃得好,说得好”的“吃喝定调子”的说法。
左图:48道菜的蒙汉全席“奇石宴”价值100万元
官僚主义作风是应酬泛滥的温床。现在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不但普通群众上门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即使是下级党委、政府到上面去办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易于解决。于是,为了今后到上面去办事容易点,下级干部充分利用请客吃饭这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来,就赔着笑脸来接待应酬。结果,筷子一举,酒杯一端,谈笑之间很多成问题的问题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均能迎刃而解。
行业和部门的不正之风是腐败应酬的催化剂。在被接待应酬的各色人等中,不少是秉公办事,以公务为重,不计较接待应酬的好与差,但也有一些是相当计较、得罪不得的。一位在地市工作很久的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能量很大,有的能‘通天’,他们见省部级领导人甚至中央领导人比我们容易得多。别指望他们能给我们办太多的事,但要特别注意,别让坏我们的事!因此,必须好好地接待。”以市县为例,在接待应酬的机关和人员中,有的是顶头上司,管人、管钱;有的是业务主管部门,管项目、管技术;有的是“无冕之王”的新闻媒体,管形象、管声誉;有的是执法执纪部门,管罚款、管抓人。可以说,这些人不论职位高低,都掌握着一定的“生杀予夺”之权,应酬得当,各方面关系融洽,联系渠道畅通,人气旺盛,工作顺利,甚至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应酬失当,则关系僵,渠道塞,脸难看,事难办,穿小鞋,陷泥潭,之后再作补救,不仅十分被动,而且下的气力、花的成本可能会更大。权衡利弊,何不早烧高香呢!
如今,泛滥成灾的应酬已经严重影响了干部作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害了人民的利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减少吃喝应酬不是小事!
来源:凯迪网络
谁在制造官场应酬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4932486.html
应酬得当,各方面关系融洽,联系渠道畅通;应酬失当,则关系僵,渠道塞,脸难看,事难办,之后再作补救,花的成本可能会更大
近日,国家审计署办公厅就河北沧州盐山县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组,违反审计纪律问题发出通报。通报称,沧州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正在对这起违纪事件的有关人员进行查处、追究责任。
据报道,今年4月11日,在河北省盐山县县城网电力改造审计中,沧州市审计局委派的审计组连续接受电力部门招待,审计组一名成员猝死在酒店门前。第二天,审计组其他成员和电力局领导却踏上了去扬州游玩的旅程。审计员酒后猝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关于接待应酬的话题不绝于耳。
“酒精”考验基层干部
而今,无论是官场上,还是商业往来,谈判或拉关系的最佳场所,通常都在餐桌上。好像不搞吃喝,交际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吃喝文化本质并没有问题,而一旦被官场引进并滥用,往往会变成一把双刃剑,杀人不见血。事实上,官场吃喝不仅是交际的重要手段,偶尔也会上升为一种“革命工作”。在有些单位,喝酒受伤甚至命亡是有补偿的。如媒体报道的某地局长喝酒猝死而被追认为“烈士”事件,大体就是“因公殉职”的充分体现,它仿佛在告诉人们,“喝得伟大,死也光荣”。前不久发生在安徽六安的“物价局检查学校乱收费,检查组长喝酒不积极被砸伤”,以及“湖南一小学老师陪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喝酒后死亡”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屡见报端、不胜枚举。
最近,记者在调查基层干部作风问题时,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越来越多的应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过多的应酬接待已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作风。尤其是过度饮酒,使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据报道,内蒙古一些乡镇干部为了接待应酬,一年要喝100公斤的“工作酒”。这种情况,在乡镇十分普遍。一位乡干部向记者吐露“心声”:这基层干部太难当了。来人免不了要喝酒,酒桌上还有许多寒暄的客套话。有些领导爱喝酒,你不陪到位,他不高兴;有些领导不会喝酒,但为了表达感情,我们也得敬几杯,但喝多了他也不高兴。“在酒桌上我们也挺为难的!其实我们实在是不想喝酒,但又不敢不应酬。”
难道乡镇来人非领导陪坐不可?难道陪坐一定要喝酒吗?一些乡镇干部向记者倒出了“难言之隐”: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行政职能部门都有。凡从上面来的人,都是能“管”得着或“卡”得住乡镇的“领导”。因此,“来的都是客,敬的都是神”。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般而言,只要来人首先就要找乡镇“一把手”,如果书记、乡(镇)长不出面,人家肯定就不高兴,认为对他们的工作不重视。工作完就要吃饭,吃饭就要上酒,“有酒没菜,不算慢待”,要是不上酒,就会被认为没有受到礼遇。
一些乡镇干部一方面对整日的吃喝、招待等现象深恶痛绝,一有接待就害怕;另一方面又乐此不疲,直至“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确实,接待让一些人得到了“高额”回报。皖南某县一位姓刘的基层干部对记者说:“来了检查工作的,你接待不好,就被认为是政治上不成熟,检查、考核可能通不过。比如,计划生育是‘一票否决’,这一项如通不过,其他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没了成绩当然要影响到自己的提升。现在的检查工作就是比接待,谁接待好,谁的工作就能打高分。再比如去上面要个项目,你不接待不行,很多部门要协调,不喝也不行。喝得好,项目就好,钱就多。”
如今,“宴请”已经成为官场和职场风气,特别是接待上级派员,“宴请”已经成了必须履行的程序规则。
“对等接待”官场规则
权官摆谱,古已有之。古时大官出行,一般是官轿未动,仪仗先行,鸣锣开道,打鼓喧嚣,前簇后拥,回避之声,一路不绝;到了地方,官架十足,对迎接之人,面无表情,睁眼向天,说话只用鼻子哼哼……这样的场面,人们从影视剧中见得不少。到了现在,这一套排场形式上已有变化,仪仗队没有了,敲锣打鼓也没有了,官轿也变成了现代化的车队,而一些官员们摆谱的心态,却始终不变。前不久广西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就给我们上演了这异常生动的一幕。
据报道,广西合浦县一名女干部下乡慰问灾民,由于所到乡镇的领导没有出面“对等接待”,竟撂下正在等待的灾民拂袖而去。日前,这名女干部已受到免职处理。
官员对下属颐指气使,对群众大耍官派,都是官场的恶风恶俗。 他们每到一次基层,群众的心情随其将光临开始紧张:要把工作场所内外都彻底打扫干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要有统一着装要求,要千叮咛万嘱咐预演台词,要有创新的标语口号,力求有欢迎仪式,而他们到达后,常常都不会看群众一眼。
某些官员为何要摆谱?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官场潜规则在作祟。因为某些官员浸淫于现实官场,深受官场潜规则的熏陶,耳濡目染中深谙官场文化的妙处,在现实工作中难免要做派一下,只要有机会便要耍一下威风,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力,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因此,与其指责这些官员,不如破除或痛责潜规则更有意义。
专家指出,类似“对等接待”这样的官场潜规则的存在,不利于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碍于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甚至在一些官场潜规则下所演绎的行为已是触犯党纪国法。要解决这些弊端,单期望以道德教育或官员的自觉性来约束其行为是难有效果的。应当借鉴国际经验,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有效而规范的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来破除所谓的官场潜规则,特别是要着力增大官员摆谱的成本,使其不敢为之。
为谁辛苦为谁忙碌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基层干部都非常忙。他们忙来忙去,到底为了什么?专家认为,客观上上级领导视察太多、太滥,有些毫无意义的考察是造成下级官员接待多、应酬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基层干部希望接待好、应酬好,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日后被提拔重用的心理,是他们终日忙于接待应酬的主观原因。
据报道,有次一位领导到某县视察,提前好多天就有人前去打点,并安排哪些地方摆盆景、在哪个村子开座谈会,到哪个农民家视察。领导下来后,还跟着一大帮官员,电视、摄影的记者围着转,蜻蜓点水似的这儿看一下那儿摸一下,再听听汇报。该县一位干部说,走访的“农户”都是选了又选,大领导根本看不到真实情况。“场面很大却难以摸到真实情况,也解决不了问题,倒有点像是拍电视剧。”一个党委书记说。这种毫无意义的视察,无疑增加了基层干部接待的负担。
有位镇党委书记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转变干部作风,上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如果上级领导不下来,接待也就无从谈起。建议上面的领导不解决问题就不要下来。有时我上午在县城刚开完计划生育会,下午回来后,又接到参加明天全县治安工作会的通知,跑来跑去实在浪费时间。如果能统筹安排尽量合并开会,开短会,有的会议下个文件,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调查中,记者发现有的县检查、考核目标多达10多项,前些年“一票否决”只限计划生育,而现在却不断增多。某省的“一票否决”就有5个,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资也列入“一票否决”的范畴。皖南某县农委主任马涛说:“到基层来的领导大都打着视察、检查和考核的名义。事实上不是没有制度,各级也是一次次检查,但检查发现的问题,大多在一次次的吃喝接待中‘过关’了。”
皖南地区某县的一个镇长说,一年中乡镇干部接待、开会的时间占到了近一半,平均每半个月要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会;计划生育有季度考核、年终考核,每半年省市县还有三级检查。一到岁末年初就更忙了,上级要材料、要数据,仅去年底乡镇接待的各类检查组就有10多个。上面的干部来得多,都要下面的主要领导接待。“一天下来,感觉挺累的,但回头想想除了开会、接待、喝酒外,就没什么了。”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精简机构是解决当前干部作风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先减人后减事,是减少领导乱指挥的重要方面。“我们盼望着加大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力度和步伐,让我们从繁重的接待负担中解脱出来。”一个乡镇干部如是说。
究竟谁在制造应酬
在客观上,大大小小成灾的会议,上级领导太多太滥的视察,以及那些毫无意义的检查,是造成目前干部接待多、应酬多的主要原因。另外,某些部门和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也是造成一些干部沉湎于接待应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在,基层干部除了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外,还要承担上级领导机关“下放”到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会,诸如“现场会”、“座谈会”、“交流会”、“联谊会”、“协调会”等,不一而足。一些乡镇每天都有干部到外面去开会,也每天都有干部留在家里组织会议。会议多,吃喝应酬自然就多。
不知自何时起,“检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层层级级、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搞检查;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月度、季度、年度,接连不断;自查、互查、抽查、普查,花样翻新;对口检查、交叉检查、循环检查、专题检查、多项检查、综合检查接二连三;政府检查、社团检查、主管部门或综合部门的检查,联翩而至,如此等等,轮番轰炸。被检查单位为了得到检查团的“好评”,总要千方百计招待,让检查人员喝得面红耳赤,昏昏然、飘飘然时便容易说好话了,所以有“吃得好,说得好”的“吃喝定调子”的说法。
现在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不但普通群众上门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即使是下级党委、政府到上面去办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易于解决。于是,为了今后到上面去办事容易点,下级干部充分利用请客吃饭这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来,就赔着笑脸来接待应酬。结果,筷子一举,酒杯一端,谈笑之间很多成问题的问题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均能迎刃而解。在被接待应酬的各色人等中,不少人是秉公办事,以公务为重,不计较接待应酬的好与差,但也有一些人是相当计较、得罪不得的。一位在地市工作很久的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能量很大,有的能‘通天’,他们见省部级领导人甚至中央领导人比我们容易得多。别指望他们能给我们办太多的事,但要特别注意,别让他们坏我们的事就行!因此,必须好好地接待。”以市县为例,在接待应酬的机关和人员中,有的是顶头上司,管人、管钱;有的是业务主管部门,管项目、管技术;有的是有“无冕之王”之称的新闻媒体,管形象、管声誉;有的是执法执纪部门,管罚款、管抓人。可以说,这些人不论职位高低,都掌握着一定的“生杀予夺”之权,应酬得当,各方面关系融洽,联系渠道畅通,人气旺盛,工作顺利,甚至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应酬失当,则关系僵,渠道塞,脸难看,事难办,穿小鞋,陷泥潭,之后再作补救,不仅十分被动,而且下的气力、花的成本可能会更大。权衡利弊,何不早烧高香呢!
如今,泛滥成灾的应酬已经严重影响了干部作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害了人民的利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减少吃喝应酬不是小事!
从应酬中解脱出来
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际交往增多将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酬活动过多,其不良后果显而易见,尤其是空耗了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必然会产生误导,使下属视应酬为“工作”而仿效之,渐渐疏于职守,正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最终败坏社会风气。
有关专家指出,交往应酬要适度,对于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之间,在交往中不必过于讲究。对一些不必要的应酬,该减的要减,该推的要推,切莫被应酬缠身,误了工作,坏了风气,损害了形象。现在,有关减少接待应酬这方面的制度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很好落实。如今,各地都在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尤其应当从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入手,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从频繁的应酬中解脱出来,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工作和建设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