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建议发布: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3:19:26
2010年10月28日01:38新京报郭少峰 吴鹏我要评论(47) 规划:[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 转型:[淡化GDP系转型契机][近20年来增长主要靠房地产膨胀发展] 评论:[智囊称十二五由强国转向富民][专家建言居民收入年增7%]
字号:T|T
昨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内容。
“十二五”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1 关键词:住房调控
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建议】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陈国强:《建议》中有关房产政策的表述,与今年房产调控的方向和基调一致。预计“十二五”将对现有政策进行深化和延续。
《建议》中提出“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发出新的信号,过去的政策专门强调保障房力度,现在专门提出住房供给问题,更多地关注了不符合保障房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多数城市可能会将廉租房、公租房成为保障房的主体,经适房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根据《建议》分析,未来五年将通过供应的角度来调节房地产市场:可加大住房用地供给,对存量资源进行盘活,整治开发企业囤地现象。
房产税在“十二五”期间毫无疑问将会成为现实。虽然不一定是全国范围征收,但会是在部分城市试点。
2 关键词:城镇化
中小城市放宽落户条件
【建议】加强城镇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
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解读】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非常必要,也需要有更详细的配套政策。
农村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不光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事情,大城市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应解决他们安家落户的问题,也应解决户籍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否则就不是完整的城市化。当然,对个别人口已经太多的超大城市,落户条件可以从严掌握。不能指望一夜之间把户籍管理制度废除掉,仍需要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问题。
本来城市化的一个作用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节约土地资源。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下降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有过多的不合理占地,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因此,城市化需要合理规划,合理利用城市面积,保证必要的人口密度。
3 关键词:收入分配
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建议】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分配秩序,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解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把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位置,回应了社会的期盼,既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是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实际来看,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快,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更快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速度,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甚至逐年下降。因此,“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有一定难度,这需努力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劳动报酬怎么提高?低收入群体怎么提高收入?收入如何再分配?这些都需要努力。
现在政府财政收入虽然增长很快,但都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基础上的财政增长,才有可持续性,从而实现民富国强。
总之,只有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才有可能扩大消费需求,否则就无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要评论(47)
相关专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
相关阅读:
·十二五规划建议发布 智囊称由强国转向富民 2010.10.28
·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 2010.10.28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010.10.27
·十二五规划建议辅导读本及学习辅导百问出版 2010.10.27
·孙勤:中核“十二五”要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2010.10.27
·视频:《焦点访谈》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三) 2010.10.27
·视频:专家解读“十二五”中国改革新动向 2010.10.27
·“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八大猜想 2010.10.27
·十二五规划建议发布 智囊称由强国转向富民 04:05 ·中国未来五年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 01:41 ·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 01:38 ·十二五规划建议辅导读本及学习辅导百问出版 21:48 ·未来5年中国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20:46 ·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 20: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发布 19:41
未来前瞻
更多
·改革:依靠改革力量推动未来发展紧迫性敏感性并存 ·福利:社会保障政策亟须调整 光涨工资难解后顾之忧 ·拐点:五中全会拉开未来30年改革大幕看中国发展走向 ·转型:全会改变过分强调效益为先模式将不能重复过去 ·分配:让民众富起来成重要执政理念全面小康似近还远 ·民生:农民工市民化将有大突破惠民利民是落脚点 ·经济:消费将成为经济新引擎把消费提到前所未有高度
分析评论
更多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2:29 ·“扩大内需”首次在新五年规划建议中单独成章 21:54 ·五中全会公报未写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37 ·学者称中国实际宏观税负已超居民收入水平 02:38 ·经济参考报:淡化GDP是政府进一步转型的契机 01:55 ·外媒:十七届五中全会催生中国“金太阳” 15:20 ·新加坡专家认为我十二五规划符合全球发展潮流 12:49
会议概要
·时间:2010年10月15日-18日 ·地点:北京·中南海 ·会议全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全会通过议程:审议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增补习近平为军委副主席;递补焉荣竹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撤销康日新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会议公报】
习近平简介

习近平
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海外媒体评全会

全会催生中国“金太阳”
增长点之一的将是中国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详细]

关注习近平任军委副主席
习近平因严查腐败和善待企业而赢得良好的声望…[详细]

全会设法解决贫富差距
“十二五”期间将再次集中力量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详细]

“十二五”规划会有何不同
规划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关键词,包括“改善收入分配”…[详细]
相关专题
·2009年9月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
全会听取并审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所作报告工作,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详细]
·2008年10月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
五中全会看点:调整方向应对新局势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
全会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详细]

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详细]

文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详细]

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详细]

党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详细]

改革: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详细]

人事:增补习近平为军委副主席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详细]

统一:两岸关系把握和平发展主题
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详细]
五中全会召开背景

"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详细]

近期中央九常委密集调研民生
9月4日至6日,胡锦涛在广东深圳考察工作,9月10日至14日吴邦国在宁夏调研,9月12日温家宝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9月10日至14日贾庆林主席在浙江调研,9月10日至14日李长春同志在新疆调研…[详细]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遭联手围堵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被第二”,受到“老大”与其他大国的战略猜忌与联手围堵。大国战略竞争向“高边疆”与“新边疆”(太空、海洋、极地、网络等)拓展,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增大。 [详细]

中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
2010年01月0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详细]

金融危机致出口型经济出口乏力
2007年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令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几十年来最深刻的变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剧烈,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巨大影响。经济结构诸项指标因此达标困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必然议题。[详细]

工资上涨滞后 劳资冲突加剧
利润分配过度向企业倾斜,一线工人工资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工人通过怠工、停工、罢工的方式,要求提高工资、增加福利。[详细]

行政体制改革尚无实质性突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称,在‘十一五’规划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攻坚的关键和重点,行政体制改革有所进展,但尚未有实质性突破;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有所强化。” [详细]

房价猛涨多年 调控屡屡失效
2003年开始拉开了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遗憾的是,调控要求没有很好落实。直到2009年和今年初,一些城市的房价仍在猛涨。”包宗华说。过去7年,不少城市房地产调控“雨过地皮湿”,搞成了“空调”。[详细]
“十二五”展望:平衡区域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经济体制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扩大内需,要靠市场和社会力量,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改革中,要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胡锦涛所提“包容性增长”成网友关注热词
·十二五规划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方向
·中央定调十二五规划 主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产业升级
从粗放转向集约型发展
通过"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详解十二五工业领域核心任务
·汽车十二五规划草案:扶持新能源车 鼓励重组
·农民工收入首次大涨 倒逼十二五产业升级加快
城乡体制
加快推进城镇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破除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是"十二五"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
·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不是消灭农村和农民
·梁晓声的三农视角:新农村的明天在哪里?
收入分配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
近年来,分配关系呈现明显的失衡状况,收入差距也有扩大趋势,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日趋重要。
·财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扮演重要角色
·财政部专家:环境税十二五期间出台可能性较大
·曹远征:“十二五”规划或以国民收入为导向
民生保障
8亿人实现社保一卡通
社会保险卡按规划到"十二五"末,8亿参保人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保信息都将统一在卡内。
·十二五社保制度安排前瞻:五大难题都是硬骨头
·“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每年建500万套
·华尔街日报:户籍改革是中国十二五选择之一
区域合作
区域政策将向中西部倾斜
中西部地区长时间落后于东部的现状将是促使国家下定决心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进行区域振兴的主要原因。
·中国“十二五规划”将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泛珠各方加强与“十二五”规划衔接增进区域合作
·环首都七省市遇突发事件可集中调警 跨区域合作
节能减排
加大技术节能创新
发改委人士透露,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任务,"十二五"规划将继续提出约束性的量化指标扎实推进。
·污染减排将从环境质量改善等三方面入手
·十二五水电需核准1亿千瓦 碳减排仍依赖节能
·十二五规划能源重点瞄准节能减排目标
政府转型
控制政府收入增速
政府转型决定"十二五"改革全局,权威人士建议,以缓解收入差距为目标,初期要大幅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财力与事权匹配将成为十二五财政体制改革重点
·十一五启示录:中国面临二次改革十字路口
·中央全会备受瞩目:中国政治的新景象
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基本部分属于公共产品,保基本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服务的非基本部分,可以利用市场解决。
·铁路“十二五”扩容 将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
·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如何破解北京交通难题
·中国拟十二五期间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十一五”回顾:经济发展领先全球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超10% 人均GDP翻番目标超额实现
回望“十一五”,虽然2010年尚未落幕,但前四年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又取得了11.1%的增长。专家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应不低于9.5%,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将超额实现…[详细]

艰难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最难的目标也实现了,就是节能减排目标。过去说降低20%做不到,但我们写进去都有约束性指标,今年预期非常艰难的目标也能够实现…[详细]

社会保障事业超计划完成
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还有覆盖面成倍的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进展是非常可喜,是大大超计划的,可能超100%以上…[详细]

高铁迅速发展 里程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详细]

经历太多灾难 主办几大盛会
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详细]
“十一五”民生数字

“十一五”全国财政收入与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8.3%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达到5153元,年均增8.3%,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长时期之一…[详细]
·73岁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详细]
·8.35亿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农村地区,参保人数达8.35亿,参保率达95%…[详细]
·15元 ——2009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详细]
·18万 ——2006年—2010年,共招聘18万多特岗教师,覆盖了900多个县,约1.8万所农村学校…[详细]
·26省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截至2010年8月上旬已有26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详细]
近年中共中央五中全会一览

十六届五中全会: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详细]

十五届五中全会:扩大国内需求 增强国际竞争力
会议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措施。[详细]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详细]

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
全会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决定江泽民同志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会结束时,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讲了四个问题。[详细]

十二届五中全会:进行局部人事调整
全会增选了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根椐习仲勋、谷牧、姚依林同志的请求,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详细]

十一届五中全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
十一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解决了组织路线问题,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组织上保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贯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详细]
历次五年规划回顾
解读:“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一个“五年规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陈云作“一五计划”报告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情况: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详细]
“二五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基本情况: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完成情况: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详细]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烟云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基本情况: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明确提出:“三五”计划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主要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 [详细]
中美乒乓外交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基本情况:“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主要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详细]
十一届三中全1978年召开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
基本情况: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五五计划。
主要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增长。[详细]
中国奥运军团金牌零突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
基本情况: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主要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详细]
南方迎来民工潮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基本情况:“七五”计划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主要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详细]
邓小平南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基本情况:以1992年邓小平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主要成就:“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详细]
1997年香港回归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基本情况: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主要成就: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详细]
北京庆祝申奥成功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基本情况: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
主要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