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高岗与毛主席的接班人问题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34:44
 高岗秘书谈“高饶事件”内幕

   (本文摘自《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赵家梁、张晓霁着, 本书作者赵家梁(1920—2007年),1952年任高岗秘书,1954年任高岗管教组组长,直至高岗自杀身亡。他从组织上派遣的管教、监视者转变为高岗的同情者、“高饶事件”的怀疑者,这一转变为本书提供了客观性。本书涉及史实是多方面的。本文摘录的是书中描述的自建国以后毛关于接班人问题的考虑、对刘少奇态度的演变以及高岗在此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一、事件演变梗概

   本书认为,“高饶事件”实质上折射的是毛主席的接班人问题,是毛与刘少奇的关系问题。

   本书梗概如下:

   早在建国初期,毛与刘少奇关于建国方略的意见分歧日深,因而产生不满。相比之下,毛对高岗信用有加。他曾明里暗里向高岗透露过自己对刘不满,以及想叫刘“挪挪位子”,当议长或国家主席等打算。于是,高岗就出来进行反对刘的活动,他以为这是帮助毛解决接班人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只要仔细看一下“文化大革命”中所揭露的那些关于刘的“罪行”就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高岗当年反对刘的言论。只不过在1954年,高岗散播的反刘言论,都被说成“造谣”、“恶毒攻击中央领导”,是要“拱倒刘少奇取而代之”的“反党阴谋”。高正是因此而落马。

   1953年夏秋,召开财经会议和组织会议,毛以过渡时期总路线划线,把刘划入“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准备”的人,并对其“资产阶级右倾思想”大加伐斥。这是与刘的第一次公开交锋。然而,他遇到很大的阻力,在相持了几个月之后,暂时让步,转而强调团结。

   到了12月,毛突然把矛头转向高岗,而且给他定个“要造反”、“想当万岁”的罪名。从此,高岗成为“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

   这个转变实在太大,太突然了。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使毛突然改弦更张,断然改变战略部署,从借助高岗反对刘,变为联合刘除掉高岗。个中奥秘和实情,本书将一一缕述。

   二、毛对刘越来越不满意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在中国,由斯大林逝世引出的问题是,六十岁的毛“之后”怎么办?于是,在中央高层,关于接班人的问题成为1953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那么,谁是毛的接班人呢? “七大”以来,刘少奇一直被公认为毛的接班人,但建国以后,毛对他越来越不满意。

   作者认为,毛与刘从相识到最后彻底决裂,经历整整五十年,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1943—1953年,他们在中央共事,一方面毛很器重刘少奇,把他作为主要助手和接班人,一方面也进一步了解他、考察他。开始对刘由不怎么满意,逐步发展到想要把刘从接班人的位子上拉下来。这个阶段对刘来说十分重要,决定他以后的命运。这期间,毛在十分器重刘的同时,开始对刘有些看法,特别是党中央进入北京、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刘日益不满。

   引起毛对刘少奇有看法和不满的,主要有这么几件事:

   日本投降后,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主张;

   1945年秋冬,对东北地区的工作方针前后不一致;

   1947年在土改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对农村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批评;

   对资本家和剥削问题的一些不妥言论;

   资产阶级的右倾思想:支持新税制,提出公私一律平等纳税;

   主张确立、巩固新民主制度,十多年内不搞社会主义;

   搞分散主义,未经毛看阅,就印发中央文电等等。

   由此种种,毛认为刘少奇不是合格的接班人,想让他“挪挪位子”。

   三、高岗很被毛看好

   与刘少奇相比,高岗却很被看好。毛认为高岗对他的意图领会好,接受快,并率先在东北实施,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因此,在不断批评刘右倾 “不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对高却大加赞扬,一再推广东北的经验,要大家“向高岗同志学习”。高岗和东北就像是他实现宏伟蓝图的样板田。而高则由于赏识和推崇,显得与众不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把高看成毛的“心腹”。

   后来,毛推举高岗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和计委主席等要职,委以重任。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中央曾经考虑派高岗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去苏联参加吊唁和葬礼(后来是派周恩来去的);6月,苏共发生 “贝利亚事件”后,中央派高岗赴莫斯科听取苏共中央的紧急通报。这时的高是备受器重。这种器重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好像老人家重用他”。

   作者认为:

   毛和高岗,有着相似的生长环境与经历,他们的思想感情、思想方法,甚至作风,都有着许多相似或共同之处。

   但是,作为政治家,毛远非高岗所能比。毛博览群书,阅历深广,熟知中国历史,掌握政治家的谋略,并能把它们巧妙地运用于同对手的斗争之中。……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几经曲折反复,毛深刻了解政治斗争之残酷,因此,他对身边的人时时怀着警觉和猜疑,在使用他们的同时,又观察、考验、提防他们,甚至有意地试探他们对自己的忠诚。对刘如此,对林彪、彭德怀如此,高岗自然也不例外。

   相比之下,高岗只能算个草莽英雄。他对人比较轻信,很重义气。他不仅对毛深信不疑,对其它人也都无一例外。他不齿于政治斗争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残酷手段。……他与毛的关系如君臣,如父子,信赖之余,更多的是敬畏。二人在政治素质和性格上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悲剧下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私房话”与绝密任务

   高岗1952年10月到京出任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仍保留原有职务。

   高岗到京后,几乎天天与毛见面,颇多交谈。毛对他说过许多“私房话”,把一些绝密的事交给他做,其中不少与刘少奇有关。他在反省时说到一些这类“私房话”的内容,如:

   进城以后,刘少奇没有做什么工作,对毛帮助不大;

   少奇过去只搞过白区工作,没有建设根据地的经验;

   少奇没有搞过军队,军队不听他的,不能掌握全局;

   少奇要架空他,许多事情不让他知道,擅自以中央的名义发表讲话、发文件。1953年3月间,高岗亲眼目睹毛因为刘少奇、杨尚昆等,不经过他就擅发中央文件的“破坏纪律”行为而大发雷霆,深为震动……;

   少奇的思想仍停留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没有搞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要推着他、拉着他走,必要时要让他“挪挪位子”;

   毛说他讨嫌迎送外宾和接递国书之类的事情,他不想当国家主席,只当党的主席,以便专心研究共产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他想让少奇当国家主席,搞荣誉职务,说少奇喜欢那一套(指迎送国宾和接递国书等事务)。

   1953年春夏之交,毛给高岗一个绝密任务:命他亲自去查阅东北的敌伪档案,了解20年代刘少奇在奉天(沈阳)被捕后的表现。

   毛将如此绝密和重要的事情交给高岗,足以说明他对高岗之信任非同一般。

   高岗把查敌挡的事交给张秀山去办,后来给毛送交一份报告。以后他再未提过此事。时隔14年后,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叛徒”,难道是偶然的吗?

   五、陈云的鼓励与建议

   毛交办的绝密任务,高岗迫不及待地告之了他特别信赖的陈云。高岗说,看来,毛与刘的分歧已不是一般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对少奇的革命品质产生怀疑。

   陈云沉思片刻,说:“这件事非同小可,你先不忙作结论,等调查清楚再说吧。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你可不要随便到处乱讲!”后来,高岗与陈云多次交换看法。

   联系到查敌档的事,他们一致认为,刘少奇过去在政策上不稳,不能在中央掌舵,现在政治上又受到毛的怀疑,作接班人的确不合适。

   高岗在开枪自杀未遂之前给毛的绝密信中,揭发交代了如下的谈话内容:

   陈云说:“看来,主席考虑接班人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大事,也是他心头的一件大事。但是,他自己不好出面,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除去他的这块心病。”

   那么,这事由谁牵头好呢?他们分析了几位堪当此任的人:朱德德高望重,最为理想,可惜年纪大了;林彪虽然年轻,且有号召力,但身体多病,建国后长期休养,很少露面,连抗美援朝的担子都不接,更不会接此重担。此外还有谁呢?高岗说:

   “陈云同志,我看只有你出来牵头最合适了。”

   陈云摆摆手说:“我不行,你比我行。你的本钱比我大,你有陕甘宁,毛主席信任你,给你撑腰。你在军队和地方都有条件活动,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你出来挑头最好。你怕什么!”当时,高岗低头沉吟。

   陈云又说:“你先干起来,先不忙告诉毛主席,等搞确实了再说不迟。”“到时候,大旗一倒,你不造反,我先造反!”

   惟高岗事发,陈云是另一个说法,称高为拉拢他,对他“封官许愿”,讲“多设几个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都可以参加”之类的话。周恩来在揭批高岗座谈会的总结发言中称,高是“血口喷人”,“临死还要拉上垫背的”。孰是孰非,今天已是死无对证。

   六、“有薄无林”名单的外泄扩散

   作者认为,“有薄无林”名单的扩散,是毛从借助高岗反对刘,变为联合刘除掉高的重要转折点。

   此事传说甚多,以下为作者引述高岗的一种说法。

   高岗在反省时谈到,大约在1953年4月上旬的一天中午,毛的机要秘书送来一份文件,要他亲自签收,并立等阅后收回。在一般情况下,中央传阅文件,即使是很机密、很重要的文件,都是由中央机要局派专人传递,由秘书签收。唯这一次例外,是由毛的机要秘书直接送给高本人,且阅后马上收回。可见毛对此文件之重视,也说明此文件之特别机密和重要。后得知,这就是安子文拟的'八大’政治局委员和各部委分工名单。高岗惊奇地发现,在政治局委员名单中有薄一波而没有林彪(“有薄无林”)。这个名单,他以前从未见过。作者接下来说:

   “有薄无林”,在当时看来确实不正常,虽然安子文承认这个名单是他搞的,但高岗认为这是刘少奇授意的。他在反省时承认:“我主观主义地以为,安子文怎敢擅自拟订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名单?安子文身后还有人,那就是少奇。是少奇同志授意,要安排政治局、书记处、各部委的人事。”他和陈云、林彪、黄克诚等谈过这个看法,还对林彪说,“我记得那单子上没有你!”

   此即为以后所说的“批薄射刘”。作者称:

   在对待这个名单的问题上,高岗确实表现得不正常,而且犯有很大的错误。他不但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向毛谈,也没有在中央的会上谈,更没有找刘谈。尤其是“有薄无林”这个问题,更是应该向毛谈而未谈,是高岗的极大错误。

   高岗另一个大的错误是他没有听毛“不许扩散”的招呼。在财经会议和到南方休假期间,他利用与一些地方和军队领导干部接触的机会,扩散名单,藉以攻击刘。这是违反纪律的行为,且引起一些干部的不安,也引起毛对他的怀疑和警惕。导致形势自此急转直下。

   七、“自铸大错”

   作者认为:

   高岗沉浸在器重与赞扬之中,得到毛的明言与暗示,又被当时中央和地方的一些“自由主义者”对刘的种种议论所蛊惑,便认准了让刘“挪挪位子”,把刘从接班人的位子上拉下来,不仅是毛的意图,也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他接受陈云的建议,甘愿担当重任,自以为这是对毛尽忠尽力,除去其心病;以为这既是为党和国家的利益,也是报答知遇之恩,是办一件大好事,准会得到毛和多数领导人的支持。于是便冒出一股“我不出头谁出头”的傻气,一马当先,积极行动起来。

   高岗最大的失策是:第一,错估形势,选错时机。……第二,听信陈云的话,事先没有向毛请示报告就干起来。这正好成为他“背着毛主席搞阴谋活动”的把柄。第三,自以为深受信任,把他们的私房话到处张扬,不仅泄露了毛的“天机”,打乱其战略部署,而且授人以柄,让自己背上了“打着毛主席旗号进行反党活动”的罪名。

   1954年2月17日,高岗开枪自杀未遂,即被实施“管教”。8月17日,服安眠药自杀身亡。据说,在高岗死后的许多年里,毛仍然经常提到他。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多次提到高岗,提到高之死,他说:“高岗的事,我有责任,约了谈话,高岗想去陕北,我们想保留他的党籍,拟保留中央委员,回延安,本人也愿意。后来竟这样结局,我也觉得遗憾。”遗憾什么?他是假惺惺还是真遗憾?

   八、高岗虽死,毛与刘的斗争却了犹未了

   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毛表面与刘少奇维持团结合作的局面,但却貌合神离,斗争仍在延伸。他一方面暗地里积蓄力量,为最后解决接班人问题准备条件,另一方面也不忘时时敲打刘一下。

   1955年7月,毛批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小脚女人”,点的是邓子恢的名,实际上是批评刘少奇。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的那篇反冒进的社论,是刘让陆定一组织人起草、并经刘审定的。毛不赞成,却不公开点名批评刘,而是指桑骂槐地点名批评周恩来和陈云。

   在1956年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陈云当选为党的副主席。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林彪增补为党的副主席。这正是当年高岗和陈云议论过的设想。

   1959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称:我是中国的统帅,周是副帅。毛早就已经不把刘少奇看作副帅了。

   在1959年4月召开的人大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这也是毛早就设计好的过渡方式:给刘一个名誉职务。这也正好应验了当年高所说的“让少奇当国家主席或议长”,这个“谣言”其实并非谣言。

   1962年夏秋,从7月到9月,连续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北戴河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毛就形势、阶级和阶级斗争、农村坚持社会主义等问题多次发表讲话,批判“黑暗风”、“单干风”、“右倾翻案风”,其实都是批评刘的。

   1964年,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之前,毛正在和一些先到会的同志闲谈,见刘进来,便含沙射影地说:“好了,我让位,请少奇来。”

   四清运动中,刘少奇说,光开调查会不行,要工作组下去搞扎根串联。开调查会是毛历来的主张,听刘少奇如此说,他心里很不高兴。后来,在一次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文件和“四清、四不清”问题的讨论中,毛强调四清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插话说:“四清中,各种矛盾交叉在一起,很复杂,还是从实际出发,有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的好,不能都上升为敌我矛盾。”结果两人当场顶了起来。

   例子太多,已难一一枚举。作者说:

   此时,毛已根本不打算放过刘。1964年6月16日,毛在北京十三陵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接班人条件第三条时,说到高:“原想把他留在党内,保留中央委员,去陕北当地委书记。但他死了,很遗憾……高岗的死,我看是有人为了保存自己,把他搞死的!”这话令与会者震惊,许多人并不了解指的是谁,也有些人不免想到,这是否暗示,是刘少奇把高岗搞死的?

   九、文革:从精神到肉体消灭刘少奇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林彪被定为“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刘少奇的党内排名从第二位滑落至第八位。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公报宣布:全会一致通过决议,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肃清其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

   全会通过的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宣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经过广大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的广泛揭发,专案组的深入调查,大量的物证、人证、旁证,充分证实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

   《审查报告》列举了“刘少奇一九二五、一九二七、一九二九年叛变革命,投降敌人,充当内奸、工贼,进行种种叛卖活动的罪证。”其中“刘少奇一九二九年窃据满洲省委书记时的大叛卖”称:一九二九年八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刘少奇(当时化名赵之启)与孟用潜(当时名孟坚)在奉天(今沈阳市)纱厂被大军阀张学良逮捕。刘少奇立即供认自己是满洲省委书记,孟用潜是省委组织部长,供出省委委员唐宏经、王立功、张聿修、丁君羊、饶漱石和省委秘书长廖如愿,出卖了满洲省委所属东满、北满、旅大、抚顺等十多个特(县)委(支部)和奉天市的六、七个支部。

   当敌要刘带着特务去抓人时,他积极出谋献策说:省委负责人已隐蔽起来,现在抓不到,反而会打草惊蛇,如果将他“释放出狱”,他就可以“搜集的情报”,大规模破坏满洲省委和东北三省地方党组织。大军阀张学良对刘的献策,颇为赞赏。于是将此案改为“工潮案”,并以“煽动工潮证据不足”,将刘 “释放”。刘奴颜婢膝地给大军阀张学良写信说:“张长官是我的再生父母,将来我有生之日,就是我戴德之年”。由于刘积极地给大军阀张学良提供情报,使满洲省委及其所属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人被捕、被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从东北敌伪档案中搜集的“证据”,当年毛就曾亲自让高岗极秘密地调查过。十五年后,终于派上用场。

 
  北京万安公墓地处玉泉山下,东邻颐和园,北靠卧佛寺,这里远离市嚣,人迹罕至,十分幽静。早年,一些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都把这里当作身后安息之地。

  高岗之所以能安葬在这里,是因为周总理有明确指示交待:

   葬在万安公墓,要立碑,只写“高岗之墓”,不写立碑人,不写年月日。

  ===

  高岗夫人李力群在牛街的日子

   (高岗夫人)李力群具有江苏人特有的柔弱、善良性格,随着孩子接连出生,她开始把精力放到了孩子和家庭上,丝毫不过问高岗从西北到东北,从东北再到中央平步青云。丈夫一步步的荣耀她不惊,突然间一落千丈她也能够适应。

   李力群说:“降了级以后,我们家从西城的新街口搬到了南城的牛街,还是一个四合院,不过略微小了些。我对住在哪里都无所谓,只要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行了。”但这时,一本《刘志丹》的小说再次扰乱了他们一家的平静。

   1962年出版的《刘志丹》,本是为纪念陕北领导人刘志丹而写的一本小说,因为“把刘志丹写得比毛主席还高明”和“夸大西北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被批判是为高岗翻案。在西北工作和曾在西北工作过的一万多名干部被整,数万个家庭受到牵连。

   “那时‘文革’已经开始,”李力群说,“革命群众冲进我们家进行批斗,占了四合院的东、南、西三面房子,我们一家六口挤到北面两三间房子里。”李力群说。

   住在牛街的那段时日,李力群一次次被传去写揭发材料。批斗彭德怀,要李力群揭发彭德怀与高岗阴谋夺权;批斗习仲勋,李力群要揭发习仲勋与高岗阴谋篡位; “林彪事件”发生后,李力群仍要揭发林彪与高岗背后埋藏的更大阴谋。在外面揭发别人,回家还要挨革命群众批斗,李力群再也支持不住了,她不再是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了。

   李力群无奈地说:“不停地被审查,不停地揭发,叫我这样写,叫我那样写,许多都是不实之词,不写就回不了家,见不了孩子。”李力群说,“其实他们都明白,谁制造阴谋还会让我一介女子知道,我知道了那还叫什么阴谋?”但她必须说出她不知道的阴谋。

   对那段梦魇般的经历,对因为她而遭到打击的人,李力群止不住哽咽,那是深深的忏悔。

  接着,李力群的几个孩子分别被“发配”去河南、湖南、甘肃、内蒙插队,自己也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抛开骨肉分离的痛苦,在农田里插秧种地的那段时间反而是李力群最为解脱的时光。

   第三次搬家,周恩来亲自为她们家挑选住址。

   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李力群说,“从江苏的老家出来,是为了追求解放,追求自由,在干校改造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却是回自己的老家,一辈子平平安地过下去,不再过那种动荡不安的日子。”

   不幸的李力群又是幸福的。1971年,在“四人帮”横行,自己也不保的情况下,周恩来没有忘记李力群的一家,毛泽东也指示将李力群作为保护对象。就这样,李力群和几个子女陆续返回北京。李力群先后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从那以后,每逢重大节日,李力群都会受邀出席国宴,享受登天安门观礼的高规格待遇。

   孩子都大了,牛街的两三间房子显然已经住不下李力群和她的子女,周恩来亲自挑选地方,将他们一家安顿在现在的住处,漂泊的一家人总算又安定下来。

   李力群的二子三女,由于怕受父亲牵连,都改随母亲的姓,最后一次搬家,连李力群用的都是一个假户名,住了很长时间,邻居们都还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灌水]高岗与毛主席的接班人问题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灌水]高岗与毛主席的接班人问题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关于钱学森若干历史问题的真相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越战,三十年,一场大痛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分享]为“封建”正名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如此下去,中国离亡国还有多远?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原创] 七十三、八十四命理之说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刘少奇同志对文革应该承担的责任 ← 历史区 ← 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胡绩伟与胡乔木的争论[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胡绩伟与胡乔木的争论[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灌水]苏共最后是怎样灭亡的[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解密--------毛主席为何开展文化大革命[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曹培植:历史真相:吴文献事件[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原创]民主与军阀混战何干![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惨死荒郊的二位女政治犯[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中国和古巴的比较[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原创]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宪政民主的基本内涵[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法治国家的十条标准[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舒 云/整理:黄吴李邱等人的“九一三”[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刘军宁:宪法是防范谁的?[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文献:军队国家化的根本原则与根本方案[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原创]从七步诗解析权力斗争[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 [转帖]奥巴马不配当美国总统[炎黄论坛欢迎您,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