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房地图制作者期待换维权方式 号召不买血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05:40

中国血房地图截图,网友标注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强拆事件比较多。图中火焰代表有自焚事件发生,床代表有人失去生命,火山代表有群体性事件发生。

2010年8月29日,南昌市对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史玉琨摄
■ 对话人物
血房地图
网名,他发起了一个记录行动:将近些年暴力拆迁事件发生地,制作成特别的地图。
■ 对话动机
由网友制作的一张标注暴力拆迁事件发生地的电子地图,成为网络热点。截至昨晚,浏览量达到了21万余次。
10月8日,“中国血房地图”出现在互联网上。地图通过标签的方式,将2003年以来媒体报道过发生了暴力拆迁的地方,标注出来。点击标签,会出现对该事件的描述。在地图的开放版本上,网友可以自主添加新标注。
网友认为“每一座血房倒下的土地上,后来都耸立起了华丽的大厦”。网友“血房地图”呼吁“消费者团结起来,拒买血房”。新华网报道认为,中国网民正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表达对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强烈期盼。
2007年中国颁布实施《物权法》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于与该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新的“拆迁条例”目前仍在修改中。
采访开始了,“血房地图”摘下墨镜,接着说了声对不起,又把墨镜戴上了。
他不愿意透露任何自己的信息,包括名字。“血房地图”是他的网名。
也正因制作“血房地图”,标注暴力拆迁事件地点的地图,他被关注。不过他说,这不是个人的事情,一开始就是网友共同在做,“大家没必要把焦点集中在我身上”。
更重要的,他不希望这件事干扰到现实生活。
他喜欢用时代、反思这样的词语,强调公开、理性的重要。对于“血房地图”,他说希望它能成为一个理性的、建设性的空间,让大家去思考为什么发生强拆,怎么去解决。
【发起】
把它当作一个纪念碑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有做这个地图的想法?
血房地图:其实“血房地图”只是一个整理信息的方式,没有那么特别。那天刚好和网友讨论拆迁。我提起,能不能做这么一个地图。刚好我又喜欢玩地图。
新京报:和你喜欢玩地图也有关系?
血房地图:对。这也是一个表达方式。当时提到谁来做这个地图。有人说在谷歌地图上标注就可以了。也很简单。大家一起做,就这么做起来了。
新京报:你平时经常会和朋友聊起拆迁这方面的情况?
血房地图:会和网友讨论这些拆迁案件。我们现在知道,很多上访的人,里面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因为拆迁的事。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也是这个阶段密集的社会事件。大家都很关注。
新京报:你们是在什么层面上去聊呢?
血房地图:之前更多会关注单独的事件。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是在单独的事件中怎么去帮助他们。后来是希望更多人来反思事情背后深层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环境里,今天不管我们是有房的还是没房的,有一天还是用这样的速度来建设,我们就很难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新京报:所以希望很多事情能被记录下来?
血房地图:对。让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进来,记录下来。把它当作一个纪念碑一样,放在那里。如果有一天,不再有暴力拆迁,它可以告诉后人,曾有那么一个时代,发展那么快,在那个过程中,有一些人付出了代价。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因为不断有事情发生,所以一个个事件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被忘却。血房地图,也是一种为了不忘却的努力?
血房地图:忘却有时是难免的,我希望我不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记得。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叫血房?
血房地图:有一个网友说了带血的房子这样的话,我也是受他启发。
新京报:和血钻(石)类似?
血房地图:开始没想到,后来马上就有网友做了这样的联想,我一想,确实有相似的地方。
【号召】
草根有草根的方法
新京报:抵制买血房,其实是从消费终端,希望消费者不要买这类的房子?
血房地图:我们是草根,我们是消费者。我们只能从草根的角度,去做我们能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可以选择买或不买。
新京报:你觉得号召会有作用吗?
血房地图:我不知道,我希望会有。
新京报:大家会有这样的质疑,在买房方面,消费者是弱者,可能作用不大?
血房地图:那也未必,消费者是掏钱的人。消费者总会有一些作用。至少我觉得对某些商家会有一些鼓励和启发。会启发一些有社会责任感或有自我炒作需求的房地产商。
如果说真的很多人关注血房这个事情,那会不会冒出来一些地产商,来响应这个号召?地产商如果敢于这么做,它的品牌和产品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
新京报:通过消费者来影响地产商,由地产商来做一些抵制性的东西?
血房地图:对,这个利益链上,我们离拆迁太远,地产商更直接。
新京报:你觉得还是有这个可能,有一天会有地产商站出来地抵制暴力拆迁?
血房地图:现在没有,或许有一天会有。如果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会有这个可能。
新京报:“血房地图”上,有的标注了一些地产商的名字,会不会造成一些问题?
血房地图:我们有一个基本原则,每一个人标注的话,要负责。比如有个拆迁标注了地产商的名字。我看了这个标注,这个标注者是一个被拆迁的人,是直接利益相关人。如果这个地产商觉得不公平,可以自己修改。反正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
【开放】
机构做或能使数据更准
新京报:血房地图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标注?
血房地图: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开放的,后来我觉得开放会更好。
新京报:是为了更多的信息量?
血房地图:一个是信息量,另外是为了公平。我不希望精英过滤信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有正方观点,也可以有反方观点。
其实我一开始就和网友商量过,这个事情最好由一个机构来做,持续性会比较好,对数据真实性也可以承担更多责任。我现在其实就是做一个草稿出来,如果哪个机构有兴趣,可以把这个事情接着做下去。
新京报:现在有这种正反方观点共同在一个点存在的情况吗?
血房地图:现在还没有。但是我希望通过血房地图,能够去建设一个理性讨论的空间。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发言。通过血房地图去打造这样一个空间,我觉得很好。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大家现在对血房地图的关注,只是关注它的震撼性?
血房地图:大部分一定是这个样子。可能有些人连缩放都不看,只是关注这种震撼性效果。但是如果有人愿意看一眼,愿意转发出去就好了。如果还能看其中的几件事,那当然更好。
新京报:现在有两个版本,一个开放版,一个整理版,整理版会做一些信息过滤,是由谁来做?
血房地图:是我来做。我过滤的方式就是看有没有媒体公开报道。我没有能力去核实,我也只能是看媒体报道。如果有人提出反证,我再来看反证是什么。
新京报:审查一个多长时间?
血房地图:用五分钟看完一个新闻,找到地址,完成标注。十分钟左右。
新京报:能保证整理版信息的真实吗?
血房地图:不敢说,因为我不在拆迁现场。如果有人提出质疑,我愿意参考。
新京报:针对某一个事件有人提出过质疑吗?
血房地图:目前还没有。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一些正在发生的强拆案件,还是需要引起媒体更多关注。你觉得“血房地图”不是一个能引起关注的合适平台?
血房地图:更多人更喜欢当下的热点。血房地图一个“全景”,而要引起关注的事情可能更具体。我一开始觉得,把正在发生的事情发上来,不如发给媒体。不过我觉得,当下的和之前的都要关注。
新京报:“血房地图”更想起到一个资料储备的作用?
血房地图:我的观点,它是一个种子,它放那了,怎么长取决于大家怎么施肥。
新京报:地图上还有上榜和下榜的要求,现在有下榜的案例吗?
血房地图:下榜的,要求是问题妥善解决了的,或者经证实不符合现实的。现在还没有下榜的案例。如果有人失去了生命,那是无法解决的,永远不会下榜。
新京报:对于一个案例,你采用了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下榜?
血房地图:对,这是我希望以后采取的一种方式,由大家说了算,到底应不应该下榜。
【理性】
期待大家换个维权方式
新京报:你是否也有这种担心,地图是一种非常直观化的方式,这种直观化,会不会鼓励一些冲动行为?
血色地图:我一开始确实有这种担心。但是我想,在这之前,媒体都已经报道,这种信息已传播了。另外我觉得,看上去很震撼的东西,看完第一眼,能继续关注细节,有可能反而会平静下来。去想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新京报:看“血房地图”,有没有发现一些共性和趋势?
血房地图:在头几天的时候,我看,江苏怎么这么多。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那个地方发展速度快。从现在的案例看,大部分是在大城市周边,或者是二三线城市,很少发生在城市核心区。
新京报:在你看来,拒绝买带血的房子这种方式是一种什么方式?
血房地图: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
我觉得更像尝试一些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寻找解决方式的可能性。有人问我,我是不是有什么诉求要传达,其实我没考虑过通过这种东西向传达什么特殊信息。
我相信市场。我相信消费者的选择权。也许不能马上出现效果,但慢慢会积累出一些效果。
新京报:网上有评论认为“血房地图”是以平和的方式来表达对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你怎么看?
血房地图:是的。网上有人给我发东西,说时刻准备着,用暴力的方式对抗拆迁。而我期待大家换个维权方式,暴力不能真正改变什么。
新京报:你说希望能有机构来做这个事情?
血房地图: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有网站、媒体或NGO等有公信力的组织来做它,让它更专业。当然它应该仍然是开放性的。如果能够再向被拆迁的人提供一些法律援助,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