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高不宜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3:26:41

“宜高不宜低”

作者 成文军 | 2010年05月26日 00:26 | 浏览总次数 (271)
     

     

    “宜高不宜低”

    .

    1966年8月24日,以清华大学附中为主的红卫兵,捣毁了清华大学标志性的建筑--“二校门”。

    1967年春,已经在北京建设局工作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高鲁冀被学弟召回“回校闹革命”。一日,在高鲁冀经过“二校门”看到堆落在地上的“二校门”残垣时,随口说了一句:这么好的建筑拆了多可惜,如果这是毛主席像,就谁也不敢拆了。

    与他同行的学弟由立刚(土木工程专业66级)听到高鲁冀的话附和道:对,在这建一尊毛主席像吧。当日,由立刚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时为清华大学的掌权人蒯大富。很快,蒯大富领导的造反组织“井冈山兵团”作出了建造毛主席塑像的决定。因高鲁冀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他被委任塑像工程的总负责人。

    塑像的创作者主要是以建筑系美术教研组的宋泊、郭德庵、程国英等教师。后期制作塑像大稿时,高鲁冀又从北京美术公司、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和中央美术学院请来了张松鹤、叶如璋、陈德泓、曹春生等20多位雕塑家。由于张松鹤是在抗战时期就参加东江纵队的革命艺术家,又是共产党员,众人就推举他塑造塑像的头部。

    1967年5月1日,林彪为这尊塑像题写了“四个伟大”。5月4日,清华大学举行了毛主席塑像落成庆祝仪式。5月5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登和播报了清华大学毛主席塑像落成的消息。建造毛主席塑像的风潮由此开始。

    此后的3年中,高鲁冀被多个地方请去主持或指导毛主席塑像的建造工作。1976年至1977年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期间,高鲁冀是雕塑工程技术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78年,高鲁冀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师从建筑师陈志华先生,研究方向为“室外大型雕塑的建造与维护”。然而,未等毕业,高鲁冀于1980年前往美国,此后定居旧金山。在美国,高鲁冀在从事传媒工作之余,曾就读于一所神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

    2010年5月5日,由美国回北京省亲的高鲁冀先生应我的约请来到清华大学二校门。在这里,他向我回溯了当年建造毛泽东塑像的诸多往事。这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他当时与梁思成先生的一次简短的对话。

    塑像建造前期的某日,高鲁冀和宋泊等老师拿着长木杆在现场比量,拟设定塑像合理的高度。此时,梁思成由此经过,高鲁冀叫住梁思成,问:梁老师,您看毛主席塑像的高度是多少比较合适?

    神情本有些寞落的梁思成听了这个问题后猛然一愣。他扬头望望木杆,沉思片刻后平静地仅说了一句话:宜高不宜低,宜高不宜低。

     

    1)1967年4月底,清华大学毛泽东塑像建造工程接近完成。此塑像于1987年拆除。1990年,“二校门”复建。(图片由高鲁冀先生提供)


    2)当年,清华大学的毛泽东塑像被多处复制。现在,在北京、黑龙江、河北、河南和贵州等地,还能够看到11尊“清华版”的毛泽东塑像。(上图:中国铁道工程建设总公司(原铁道兵司令部)

    3)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


    4)2010年5月5日,高鲁冀先生在“二校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