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绩效工资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53:56
众说纷纭绩效工资改革

    关乎3000万事业单位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再过三个月就将全面实行。有人将它与当年的企业全员合同制改革、减员增效、企业改制等改革联系起来看。事实上,它的力度可能未必有企业改制那么大,但它终究是事业单位改革迈出的标志性一步,接下去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可能还会有很多,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正因如此,这一次绩效工资改革的每一细小动作都会引来十分的关注。

  理新的博客http://chenlixin6458.home.news.cn/blog
  让绩效工资发挥杠杆作用
    眼下,绩效工资又成为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作为绩效工资的被执行者,关心的当然是工资的增减问题。但作为一个单位、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党政部门除了积极贯彻执行外,更应注重的是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和如何发挥好这种作用。
    为什么说绩效工资是杠杆呢?这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完全可以看出来。首先是农村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在这之前,农村实行的是按工分分配的制度。既然工分是分配的惟一依据,劳动者关心的当然是工分的多少,至于其他,似乎不太重要。我们的党和政府尽管十分关心农业,但粮食产量低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但自从实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将分配问题同农民耕种的土地的粮食产量挂起钩来,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粮食产量成倍或几倍增长。联产计酬责任制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制度?用现在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一种绩效“工资”,是一种最简单的、较为原始的按绩效分配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杠杆作用显而易见。后来这种办法又在手工业企业中实行(计件工资制),使手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质量问题,各企业又不约而同发挥计件工资的杠杆作用,将产品质量作为计件工资的一项重要指标,又很快解决了质量问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重视质量的积极性解决了,工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各种浪费问题、生产成本高、企业效益差的问题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在职工的工资分配项目中增加了一个新项目,叫效益工资……
    目前,事业单位员工除缺乏工作积极性以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授不愿意给学生上课却热衷于举办讲座搞个人收入的问题,有的地方偏离素质教育方向,一味追求考试分数及升学率的问题,教师和医生不愿意到农村特别是不愿意到山区去等等,如果我们能以实行绩效工资为契机,科学制订考核方案,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不过还应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绩效工资作为一种杠杆,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撬”出负面效应来。如上述行业问题中,就有不少是过去我们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由于考核项目设置不当而造成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以这次国务院关于在事业单位中实行绩效工资的部署为契机,没有实行的,按要求尽快实行,过去已经实行的,要按照要求规范、完善,纠正考核项目的不当设置,防止负面效应的出现,使之更加有利于民生社会问题及各种行业不正之风的解决。

  卢龙塞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evao
  缘何闻“改”而丧胆?
    关于“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消息传来,立即引起热议。有赞者,疑者、哭者、骂者为众。草民以为,这些反应的确是有点医学意义上的“应激反应”的味道。就相关决定的内容来看,对此项政策涉及的人员来说,最起码是想增加大伙儿的收入,因为在报道中说:
    “会议决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就是说,这次改革,需要财政和事业单位增加支出的,这个增加的部分给谁,当然是给改革所涉及的群体。明明是一件大好的事情,知识分子们为何“不领情”呢?草民以为,是因为他们患上了一种焦虑症,准确地说叫作“改”字焦虑症,一听到“改”就惊悸不已。
    事情好像还应该往前半年说起,在今年的两会新闻中,《济南日报》刊载了一篇报道,“政协委员建议暂缓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高级知识分子们很动情,报道说:参加全国政协社科界别分组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一句话引起激烈讨论,“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没破题。”平素温文尔雅的宋林飞声音异常洪亮,手也颤抖,“决定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怎么没有我们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流意见”,“劳动保障部以为我们都是傻的,我们智商又不低……”宋林飞的话没说完,与会委员纷纷抢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补充,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参照公务员待遇,技术人员按职称,这就解决了嘛。
    看看,都是高规格的知识分子,还是代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养老金)改革时”。或者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改革自身时”,当时的反响是非常激烈的,据说许多大学中的教授们纷纷要求“提前退休”,因为明显地,按照原先的退休安排,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参照公务员退休人员标准拿钱,按同等学历,同等技术职称计,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原先的退休金是企业职工退休金的3倍以上,叫人怎能不动情?
    在一阵怒吼、嗷哭声中,引来了一系列的安抚,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态:“说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春天有一些误传和误解,一条认为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财政甩包袱;另一条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水平。关于这两条,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都是误解的”(《中国政府网》)。
    就是说,一个“改”字,引得众位贤达、学士大加笞伐之后,效果还是有的,焉知这次加发绩效工资不是继续的优惠政策?但是,引发退休金改革争议的源头是什么?是退休金双轨制。而这种双轨制也是“改”的结果,而双轨制的结果,让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们闻“改”而丧胆。
  云淡水暖

  热点新闻时评 http://blog.sina.com.cn/shijiejishiwoxin
  绩效工资不能是单纯地加薪
  据公开报道,即将推进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将分成三步,首先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在谈到这次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时,无论是专家还是有关的官员,更多的是在谈实行绩效工资之后,事业单位的人员在收入上能够得到多少实惠,举出的例子往往是一直以来从整体上看收入偏低的、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于此事的一种误导性论述。
   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确实是事实,并且与其所负担的社会责任严重不成比例,为教师等事业单位人员增加收入是不会有异议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绩效工资的本意是“成绩”、“效果”之意,在谈到其意义的时候,始终把这点抛开,而只谈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增长,会让并非事业单位的社会大众认为,这次绩效工资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给事业单位的人员增加收入的举动。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也存在着严重的收入不均衡现象,即使是同样的职业,因为地区或者单位的不同,也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更有甚者,在某些事业单位当中,即使工资收入并不高,但其福利与各种补贴加在一起的话,其收入已经达到了社会的中高档水平。所以,本次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首先应该确立的基本原则就是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
   但从目前对此政策的解读来看,此原则并未被特殊提及,也并未就此发布相应的做法,而是直接把目标对准了能够增加收入、如何稳定基层事业人员的“重大意义”上去了。从根本上说,绩效工资的前提之一就是把灰色的福利收入纳入到正常收入的范畴,然后根据“绩效”而进行收入的分配。要是只把眼光盯在事业单位的收入该如何增长上,可以肯定地说,原本的福利以及补贴未必会被过多触动,而基本的工资收入倒是有所增长,结果还是会变成变相地加薪。这种状态在以往的公务员加薪中已经屡见不鲜,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基本工资上涨了,而各种隐形的福利与补贴不但没有转化成为合理的绩效工资额度,倒是增加了不少其他的发放名目。
   如果事业单位这次的绩效工资改革给予大众最终的印象——甚至都不是效果——只是为了加薪而做,或许在稳定基层事业单位人员上确实有所助益,但对于整个社会的观感上只能是一种失分之举。

  崔永超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uiyongchao01
  给绩效工资加上一双监督的眼睛
  实施绩效工资,涉及教育卫生以及所有的事业单位人员。至于什么是“绩”、什么是“效”,如何评定、如何考核,人们目前只能做些猜测,具体是什么样的,要等到实施以后才知道。有些“绩”有些“效”是没有争议的,人们可以一目了然。比如外科医生做手术,甲医生做了20个手术,百分之百成功,乙医生只做了17个手术,还有两个存在后遗症。显然,甲医生的绩效优于乙医生,这是没有价钱好讲的,无需领导操心。但有些事,其绩效不是马上显出来的。比如教育,本是百年树人,光用毕业班高考上榜率未必服得了人,光用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服不了人。因材施教,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的态度,其中的绩效不是马上显出来的。可是有句话我们都知道,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有些人为此感到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从事复杂劳动的部门里实行简单劳动的考核办法,操作起来是容易了,但也很容易会被指责是专给无能官员设计的“傻瓜考核法”。
  再一个问题就是导向的问题。对官员的考核单纯注重GDP已经被认为有严重弊端,现在对知识分子的考核,有无陷入单纯考核“绩效”的泥沼?据说,“我国事业单位有120多万个,在职人员有30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900多万人,事业单位集中了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高知识群体。”以“绩效”为导向,论文数,升学率,处方数,化验数,罚款数,等等,会不会大行其道?即使是知识分子群体,钞票的力量也是常常强过良心的力量呢。
  于是联想到焦裕禄的绩效。焦裕禄的时代是不讲GDP的,那是产生丰碑的年代。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总共只有一年多时间。焦裕禄生前没能彻底改变兰考面貌,也没取得“使××增长百分之××”等类可供展示的辉煌“政绩”。然而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他雪夜访群众,对老大娘说“我是您的儿子”,他走遍了兰考的各个角落,彻底摸清“三害”的状况……他在兰考人民心中、在中国人民心中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现在崇尚的是“效率优先”,如果用今天的标准考核焦裕禄的“绩效”,肯定是比不上任何一个投机官员的。
  焦裕禄的年代已经远去了,清廉,正义,关注民生,与百姓同甘苦,有没有也随之远去?在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的大气候下,越是强调绩效,越可能加剧看不起、上不起和买不起的程度。有什么办法抵消其负面影响呢?比照某些部门的“委屈奖”也设立一个“良心奖”,行不行?多半不行,因为现今“良心”二字已经非常苍白无力,已经没有威慑力了。于是就想到了“给绩效工资加上一双监督的眼睛”,那就是在绩效工资的同时,也实行“投诉一票否决制”。其办法是:不管你有多大的“绩效”,只要利益相关者提出投诉且被证实的,立即将其“否决”。这不知能否给知识分子们打造一个“被良心”的环境?

  一吻定江山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uangyueqianqiuliaocheng
  对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一点担忧
    我国2010年1月1日将对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截至目前,绩效工资细则还在酝酿过程中。绩效工资到底是什么,如同雾里看花。绩效评定标准肯定会出台,这就存在两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评判绩效?顾名思义,绩效者,成绩与效益的结合体简称也,但是成绩和效益在很多领域本身就很难评定,比如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集体协作做某项工作,具体说哪一个做得多,好多少,很难厘定,再比如学校教学,单纯说某个老师不好,或者好都有失公允,因为还有学生本身素质的因素在里面;第二个就是公平评判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会更严重,有悲观者认为:如果绩效工资改革不透明、制定的考核标准不客观,就不能完全让个人信服,反而增加单位领导滥用权力的机会的观点不仅仅是一个忧虑,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一般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都是领导牵头,业务人员做工作,但是成果出来后一般都是领导人是主要作者或者主要操作者,业务人员只能列在最后面,甚至连名字都不一定能列上;另外,还有很多评判权操作完全在领导手中,很多领导(这里应该说大多数领导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因为自己的好恶)随意判定绩效,严重不公。
    绩效工资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恐怕绩效工资会成为关系工资、派系工资甚至贿赂工资。下一步,就看绩效工资制定者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了。

  李晶家族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llijing
  纪晓岚和和珅的绩效考核
  前言:
    每年的年末和年中,惯例是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今年的考核政策和往年一样,还是采用人力资源部大力推崇的360度考评,上级、同级和下级考评相结合。从表面来看,这种360度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公平公正和全面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感觉在中国特色的人情味里,这种考核的结果好像一直有些特别的意义。从下面乾隆时代,和珅和纪晓岚的360度绩效考核结果,大家也许可以感觉得出这个特别之所在。
  背景:    
  乾隆时代,突然发生大面积饥荒,许多地方民不聊生,百姓急待朝廷安抚。半年后,没有任何改善的现象出现,百姓对朝廷非常失望,纷纷请命,希望皇帝能过问百姓疾苦。满朝文武至此才统一认识,承认纪晓岚等少数人多次提到的大面积饥荒。但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只是互相指责,而且国库空虚,余粮也难安抚百姓了。乾隆皇帝龙颜大怒,认为整个管理团队出了问题,决定对下属来一次考评,提高文武百官的管理水平与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由于文武百官各有其责,苦无依据评价各官称职程度,只好来一次360度考核,其中和珅与纪晓岚的考评最有代表性,结果如下:
  1.[和珅评分情况]:
    1)、上级评价:和珅工作热情很高,对上级布置的工作总是积极处理、坚决执行,谈吐之间忧国忧民,充满激情;善于领会领导精神,深受下级拥护,平级中大部分官员对和珅关系很好,说明和珅善于协调;也许在某一方面的工作能力上,和珅有不如其他人的地方,但他善于利用资源,团队成长迅速,是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
    综合结果:优
    2)、同级官员评价:95%的官员评价是优,5%评价是差。
    典型意见四类:一是和珅关心下属,带队能力强,理解上级指示到位,指明方向清楚,同级中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合作愉快;二是和珅能力不足,但却是大团队中的润滑剂,是团队团结的核心;三是和珅工资和大家一样,但却能开好车,住洋房,资产来源不明,可能有些问题,但和他相熟的同事都证明,这些财产是他老婆带来的,与他在朝中显著的管理才干相比,只是小节;四是不了解和珅的能力与具体工作情况,但平时待人和蔼可亲,没有官架子,感觉是个不错的人。
    极个别评价:和珅这类官员,没有真实才干,却善于隐藏自己,分管的事情做得差,官却越做越大,这样的人,朝中有一两个还不足以为患,但如果满朝文武都这样,能人志士就不能为国家效力,国库日渐空虚,繁荣与人民幸福就谈不上了。(乾隆皇帝批语:这样的说法,反映出对团队能力的不信任与对领导用人能力的怀疑,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宜收录。)
    综合结果:优   
    3)、下级官员评价: 100%评价均是优
    4)、[结果]
    总体评价:和珅得到满朝文武考评最高分,由于已经官居极品,无法升官,乾隆只好赐予上方宝剑以资嘉奖。

  2.[纪晓岚评分情况]
    1)、上级评价:纪晓岚业务能力突出,专业能力很高,遗憾的是,过于固执,执行上级指示不坚决,经常提出反对意见,影响大局。此外,与同级关系处理很差,权限认识不清晰,经常干涉其他部门事务,对同事间的配合缺乏信任。另外,处理下级关系容易走极端,过于生硬,即使其部门长期缺人。特别是饥荒问题,虽然纪晓岚早已发现,可是却严重缺乏沟通能力,无法说服百官承认他的发现,更不能帮助皇帝认清形势。纪晓岚经常指责有的官员水平不合格,但却不能从流程制度上帮助这些官员去提高与改善。
    综合结果:差
    2)、同级官员评价:80%官员:差,10%及格,10%优
    典型意见:业务虽强,但缺乏团队精神,过于突出个人能力,忽视集体作用; 对其他人缺乏信任感,总以为朝中许多官员不合格;对上级不够尊重,爱自做主张;做任何决定都不爱与大家交流,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与其他部门配合中,总是出现问题。
    个别意见:纪是难得的人才,为百姓与朝廷尽心尽力,家无余财,是难得的忠臣,有原则,应该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乾隆皇帝批语:此人必然与纪关系亲密,不足为信)
    综合结果:差。
    3)、下级官员评价:30%:差,30%:优,40%:一般
    典型意见:有领导魅力,推动工作能力强,效率高,对国家忠心,对人民负责;布置工作生硬,要求苛刻;带领部门所做工作经常得不到皇帝肯定,说明领导水平有问题;搞不清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因为老纪的主张常会被皇帝否定,为国做事还是听命行事,总是让下属面临选择。
    4)、[结果]
    总体评价:差。排行处于朝廷末列,由于规定这次考评处于最后10%的管理者被淘汰,纪晓岚被降职处理,乾隆皇帝亲切地希望他多多历炼,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纪晓岚也开始认识到自己与和珅等人巨大的差距,是告老还乡,还是从此得过且过,混一个好评,没有拿定主意。后来,乾隆皇帝将此决定昭告天下,安抚不满的黎民百姓,希望百姓能通过朝廷这次的行动,加强对朝廷的信心。
    后续:三年后,满朝文武管理素质大大提高,官员间团结一致,和珅式的大臣充满朝廷。而饥荒依旧,只是乾隆一个人不知道而已。
    从以上纪晓岚和和珅的绩效考核结果来看,360度考核考察的更多是人情、人味和关系,而不是我们工作中需要拔高的能力。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又怎么能很武断地说他们两个谁更合适管理呢?